首页 其他类型 我在明朝当皇帝

第797章密信支招

我在明朝当皇帝 你个小老头子 2080 Oct 8, 2021 10:58:31 AM

    “陛下,素问这孩子的确是个可造之材,让他一直呆在情报科中,是不是太过屈才了。
    要是他这次能顺利的帮助太子殿下,将马大忠除去。
    陛下是否考虑一下,让他担任一个更能发挥他才华的职位啊!”
    李天其实对杨素问最近的表现也是非常满意的。
    但他考虑的方向和杨士奇等人是完全不同的。
    在他们看来,情报科这种地方只是小打小闹,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劳,撑死也就是在等级上提升个一两级,对将来的仕途,并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能让他成才的地方,只有官场。
    可李天却是在杨素问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强大情报人员的影子。
    其他人不明白情报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可李天却是十分明白的。
    有的时候,一个关键性的信息,可能比十万大军更加的有用。
    所以杨素问真正能发挥自己才华的地方,并不一定是什么官场,而是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
    将来,随着大明的实力不断的上升,将来和周边国家开战是不可避免的。
    到时候可是极其需要,像是杨素问这样,能文能武,有谋略、有胆识、有冲劲的人,身先士前往国外卒刺探重要情报的。
    李天可不想这样宝贵的人才,被扔到官场这个大染缸中去。
    谁知道,被污染之后的杨素问十分还能秉持本心,做出更大的功绩来。
    万一要是成了一个一心只想往上爬的官油子,岂不是浪费了一个大好的人才。
    想到这里,李天微微沉吟了一会道,
    “士奇,朕也知道你一心为了自己这个义子着想,朕也能体谅你的一片苦笑。
    但成事在人,谋事在天!
    谁能说,杨素问在这条路上就不能建功立业呢。
    朕可以答应你,等到他们事成之后,会询问一下他的意思,要是他有这个想法,朕自然不会吝啬,但若是他执意要留下,那可就怪不得朕了。”
    听到李天答应,杨士奇也不管杨素问将来会怎么选,就替他高兴了起来。
    “多谢陛下成全,老臣一定会好好劝他的!”
    李天不动声色的嘴角上翘了一下,心说,
    “杨士奇呀,你虽然慧眼识珠,可这天下,人各有志,可不是所有人都向往在朝中当大官的。
    杨素问虽然出身官宦,却在草莽江湖中长大,个性更像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侠客。
    他注定了,将来是要在天南海北自由的闯荡的。
    朝廷的这个大染缸,大牢笼是关不住他这只注定会展翅高飞的雄鹰的。”
    既然已经决定采取杨素问的这个办法,而李天经过分析也觉得这个办法的可行性非常的高,于是就命人研磨,亲自给杨素问等人写了一封信。
    信中交代了很多问题。
    但主旨却只有一个,
    “遇到难以抉择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有权利,权衡利弊进行取舍,朕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抉择的!”
    除了给杨素问的密信之外,李天还给远在南京的太子等人送去了一封信。
    信中言明,让他们进全力配合杨素问这次的行动。
    要是办砸了,小心回到京城之后,李天踢他的屁股。
    最后一封信是给巡抚周忱的。
    信中,李天对周忱迟迟没能在南京打开局面并没有过多的苛责,反而是鼓励他坚持下去。
    并且暗中透露,近期南京将会有一个大行动,他们反击的机会,终于来临了。
    三封信,前两封李天都不怎么担心。
    因为不管是杨素问还是太子,李天对他们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他们俩都是属于那种有脑子,又有能力,只要沉下心好好去做事,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纰漏。
    可他对周忱这个大明前期的名臣的担心,反而比这两个不足他一半年龄的年轻人更高。
    倒也不是李天对周忱的能力有所怀疑。
    而是从身份上来说,周忱其实是特别尴尬的。
    他既没有太子那样的特权,也没有杨素问那种杰出的情报获取渠道。
    他是个文官,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官场的途径,一点点的,靠水磨的功夫来打开局面。
    可他的一出现,就立刻遭到了马大忠和几乎所有贵族的抵制,吸引了所有的火力。
    在这件事上频频受阻,甚至这么长时间,都没什么起色,其实也情有可原的。
    地位不同,角度不同,限制了周忱的发挥。
    或许有人会说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派出他这样一个人过去,这不是瞎耽误工夫吗。
    但李天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今后想要管理好南京,还真少不了周忱这样一个角色。
    不管是太子还是杨素问,今后都不可能长时间驻守南京的。
    他们办完事就要离开的。
    可周忱却是要留下来,收拾南京这个大烂摊子的人。
    他的功绩如何直接影响了,南京这个南方重镇的未来发展和格局。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们三个人中,唯有周忱才是李天的定心丸,只有他今后稳定了局面,李天才能放心大胆的去处理别的事情。
    给他们三个人的信,就数周忱的最长最详细。
    甚至需要李天和杨士奇他们几个共同商议才好不容易写好的。
    不管是太子还是杨素问,他们目前做的事,其实都和官场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唯独周忱的事,他们几个同为官场老油条的家伙,才能勉强帮得上点忙。
    根据杨士奇他们的建议加上李天的分析。
    他们给周忱出了好几个主意。
    首先,马大忠一旦倒台,他手下的那些爪牙们,必然会群龙无首。
    这个时候正是周忱这个巡抚,迅速的组建自己的班底,壮大自身实力的绝好机会。
    所以李天他们简易,周忱暗中搜集马大忠那些手下的具体情报,好在之后展开拉拢。
    其次就是,马大忠一旦倒台,曾经和马大忠不是很对付的那些勋贵们,必然不会放过这个蚕食地盘的绝好机会的。
    而周忱要做的,不是正面和他们对抗,而是和拉拢马大忠手下一样,寻找可以合作的勋贵们。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