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黑科技:我寻思从玩具开始

第一百四十五章 公共场所的第一场决斗

黑科技:我寻思从玩具开始 潭前星 29681 Oct 31, 2021 6:29:38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做人不要太老实(提升版)》章节阅读:

    第三章 老实人的行为   
    老实人做事不计后果   
    老实人以理想化的方式来看待世界,以原则化的方式来对待世界,因而对其行动的实际效果以及现实的利害关系考虑不足。
    这使得他们往往在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和是否会产生非预期后果等问题上没有清楚审慎的思考,也往往造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种种利害冲突,最终因阻力过大而导致失败。
    
    老实人往往有一种非常单纯的想法,即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是规范的,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一定会有一个理想的结局。
    但是,事物的变化发展可不是直线型的,影响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结局也可能是多样性的。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可能脱离开现实制约,脱离开他人的目标和利益对我们的影响,这一切都使得事情的结局可能大不同于理想中的结局。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老实人必须学会从情感上接受它,并在理智上理解它。
    
    老实人往往倾向于把群体规范全部、彻底地贯穿于自己的一切行动之中,不愿意承认现实的合理性,不愿意正视世界的复杂性,以道德情感代替理性分析,做事只讲动机,不讲效果、不计后果,结果好心不得好报,反而自食其果。
    对此,仅仅发一番牢骚是远远不够的,老实人应该重新认识一下世界的真实面貌。
    
    不讲实际效果,就是指老实人一味地按教条办事,不懂得实事求是。
    在做事时,很少考虑这样做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不能,那么要采取哪些手段进行。
    老实人只讲动机,不计后果的做事方法等于是捆住自己的手脚,这就使得其做事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成为必然。
    
    老实人做事只讲动机,不问结果,很少考虑一下,自己的行动可能会产生哪些非预期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又可能会对自己和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就像我们在生产任何一件产品时总会产生一些副产品一样,我们做任何一件事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连带效果和连锁反应。
    由于我们的行为不是孤立的,我们的行动总会影响到他人,并引起他人的种种反应,这样,他人的应对策略就会对我们的行为效果产生?
    影响,而一个人行为的变化可能会引起一群人行为的变化,在这种人与人的互动中,我们所采取的行动的实际效果就变得错综复杂而难以把握了。
    老实人如此教条地看待原则,不讲究做事的策略和方法,导致老实人往往不仅难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并且还要承受许多非预期的苦涩的后果。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老实人必须学会从情感上接受它,并在理智上理解它。
    
    老实人不会表现自己   
    不善于得体地表现自己,是老实人的一大行为缺陷。
    过分的谦虚和过分的笨拙是其常见症状。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现自己,是老实人融入社会并取得一席之地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老实人往往属于我们社会中默默无闻的那一群人。
    虽然他们中间,许多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了相当的名望和地位,但是其实际所发挥出来的影响力与所应该、所能够发挥出来的影响力往往相去甚远。
    而对绝大多数的老实人来说,则生活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让人放心却不受重视,让人尊敬却不受欢迎。
    他们本来可以生活得更好,本来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本来可以减少更多的麻烦,本来可以使自己的事业更加顺利通达,本来可以……可是,为什么在老实人身上,却总是出现“好人没有好梦”和“好心不得好报”这些怪现象呢?
    答案有多种,但关键原因还是要从老实人自己身上找。
    
    可以说,不善于得体地表现自我,是老实人受埋没、遭冷落、遇挫折、被误解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我们经常看到生活中的这类老实人,谦逊而沉默。
    他们甘于做平凡人,羞于表达自我,给人的印象似乎很平庸很冷漠,他们的生活也很平常,生活中朋友也似乎不多,在事业上更是鲜有成为风云人物者。
    可是,如果你有机会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且不乏才华和技艺。
    但是,由于他们不善于表达自我、推销自我,因此往往被这个世界所遗忘,成为命运的弃儿。
    
    老实人为什么总是以一种消极和被动的态度来处理自我被社会认知的问题?
    这与其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不无关系。
    毫无疑问,老实人是传统观念的最忠实的维护者,因为这些传统观念往往代表了一种道德标准,这在中国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中国传统文化是主张泯灭个人而张扬集体的,展现自我往往要被视为是出风头,就可能会被别人怀疑为别有用心。
    老实人总把自己看作是本分人,不愿突破常规,不愿被人视为异类,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压?
    力和心理惯性的作用下,从众、谦逊、收敛自我,就成了其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
    显然,他们只是从道德伦理这个角度而非利害得失这个角度来考虑表现自我这一问题的。
    
    老实人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这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虽然他们可能很有才干,但是由于他们不善于主动展现这种才干,因此便很难引起他人特别是组织和领导的重视,从而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遇。
    而且,即使他们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因为不为人知,也得不到相应的社会承认,甚至是给他人作“嫁衣裳”。
    许多老实人的一生是让人颇感遗憾的,因为他们本来可以在更高的位置上更大地发挥其影响力,更多地贡献于社会,更好地?
    实现自我价值。
    可以说,许多老实人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就在于其缺乏毛遂自荐的勇气和自我宣传的意识。
    既然别人无从了解你的优势与成绩,那么也就谈不上什么赏识和重用了。
    
    多数的老实人,不仅在思想意识上缺少展现自我优势这根弦,而且往往由于缺乏技巧而不能表现这些优势。
    由于老实人把技巧和方法不是看作一种工具而是当作一种具有道德属性的东西,因此他们往往排斥技巧并且拙于技巧,这样,就很难把自己的优点最完善地凸现出来,很难把自己的成绩最得体地呈现出来。
    更多的情况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甚至还适得其反。
    由此我们也可推知,许多老实人其实并非不想表现自我,只是不善于表现自我,由于方法失当、手段贫乏而致使效果不佳,或得非所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已开始走向一个推销时代。
    所谓的推销,其含意就是指主动地向别人去介绍自己的某种东西,并使其获得对方的认可。
    商品需要通过广告来推销自己、扩大销量,我们也同样需要通过自我宣传,展示自己的优点,去争取发展的机遇。
    在“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为陈年黄历的今天,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制胜良机稍?
    纵即逝的情况下,老实人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放下包袱、解开枷锁,要学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技巧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使自己尽快地脱颖而出,早结硕果。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形象的推销员,把自己的优势和成绩推向市场、推向舞台,“守株待兔”的做法不仅在古代是一个蠢举,在今天依然会让你一事无成。
    
    多数的老实人,不仅在是想意识上缺少展现自我优势这根弦,而且往往由于缺乏技巧而不能表现这些优势。
    
    办事能力也是生存技能   
    老实人要改变生存境遇,就应入乡随俗,改变一下轻视生存技能的想法,毕竟赚钱是个苦差事,必须身体力行,光有一肚子学问和道德,坐在家里等,生活是不会有什么改善的。
    
    技能当然包括办事能力,从现代生存的意义上讲,这一点也许更重要。
    比如说你想做一番事业,赚一笔钱来充实一下自己,那么你作好应付下列问题的心理准备了吗?
    
    你会选择项目吗?
    
    你会开办公司吗?
    
    你会办理公司注册的诸多手续吗?
    
    你会网罗人才吗?
    
    你会做广告吗?
    
    你会开产品新闻发布会吗?
    
    你会进货吗?
    
    你会与人谈判吗?
    
    你会招待客户吗?
    
    你会做老板或者你会给人打工吗?
    
    你懂得金融知识和财务制度吗?
    
    你能调动大额资金吗?
    
    你会打官司吗?
    
    你会处理工、商、税、费的诸多麻烦吗?
    
    你会用人吗?
    
    你会促销吗?
    
    你会树立企业形象吗?
    
    你会赢得顾客和客户的信任吗?
    
    你会理财吗?
    
    你想要真的具备上述这些方面的能力,那可不是几本书、几年大学就能教会你的。
    
    所以,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包括学者教授,给人打工应当是常事,也是正常事,谁都不要大惊小怪。
    谁让我们只有文化,没有技能呢?
    
    要想赚钱,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谁也不要轻看了赚钱这件俗事。
    
    老实人不求人   
    老实人一般都是万事不求人原则的信奉者。
    基于这一原则,在平时,他们就很少注意结交朋友,特别是出于某些利害关系或特定目的进行人际往来。
    人单势孤可谓是其生存状态的最好写照。
    一旦有事发生,往往孤立无援。
    而这个时候,他们又不肯放下架子,降低姿态去求人、去疏通,结果总是吃亏上当,事业没有发展。
    难道说老实人就没有上进心,就不想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吗?
    非也。
    原因乃在于老实人害怕求人。
    
    为什么老实人害怕求人?
    分析起来,不外乎这样几个原因:第一,求人势必要使有求于人者处于一种低下的、自我抑制的地位,这会使老实人的自尊受到伤害,既然对许多老实人来说自尊已是其维持心理平衡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不去求人从而保护自己的尊严感自然就成了许多老实人的必然选择。
    第二,老实人不但感到求人会伤害自尊,而且许多人还认为求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不光彩的、不道德的。
    我们前面讲过,老实人是以一种道德化理想化的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这个世界的,凡是不符合其这种眼光的东西都被认为是不正当的、不道德的因而是难以接受的。
    如果我们这个世界的确是完美的,那就用不着求人了,而老实人正是无法接受世界并不完美这一事实,在他们看来,求人本身就是这种不完美的一部分。
    第三,老实人往往缺乏求人的技巧和经验,即使去求人也往往是以失败告终,搞得自己很狼狈、心灰意冷,久而久之,便不敢再去求人了。
    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出于生存的压力,老实人也并不是舍不得自己的脸面和架子,只是由于缺乏技巧,搞得无果而终或适得其反,求人反而不如不求人,这也是老实人信奉万事不求人原则的一个重要原因。
    鄙视技巧又缺乏技巧,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四,老实人有一种自我陶醉型的道德优越感。
    在他们看来,不求人就是有风骨,有节气,就是人穷志不穷,代表着一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情操。
    既然把不求人与高尚、高洁等同起来,有如此强大的道德力量作后盾,难怪老实人依然能安贫乐道、孤守一隅而自以为满足呢!   
    从表面上看,老实人不愿去求人似乎仅仅是出于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或本能上的抵抗,但经过上述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是大有原因呢!而我们如果再进一步地推敲、追究起来,又会发现,老实人赖以支撑自己的种种理由多半是站不住脚的,或者是明显落后于时代的。
    
    我们正在步人商业化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正在全方位地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化大生产,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又是社会分工。
    也就是说,社会越是进步,各种工作就会越分得密,人要生存和发展,就越要讲究协作和沟通。
    举个例子说明,过去一个人生产一双鞋,现在每个人则只能生产一只鞋的一部分,或鞋帮或鞋面或配饰,而且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又有不同的分工,只有把许多人的努力结合起来,才能做成一双高品质的鞋。
    说得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一些,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能力限度和作用范围,而做成某件事所需要的条件又往往超出于我们的势力所及,这时,我们就需要求助于人,借别人的力量来创造条件,达到目的。
    如果我们把每个人所有作用到的范围比作是一个圆,我们的社会就是无数个圆的结合体,但无论你多么有能耐,在一圆之外总还有无数更为广阔的空间。
    如果在这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空间里又有着自己巨大的生存利益,我们除了想方设法壮大自己外,就必须求助于圆的扩大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说,求人实在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求人的实质就是谋求利益交换,求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壮大自己,我们要活下去并过得越来越好,就必须要学会求人。
    万事不求人的信条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是自给自足、老死不相往来时代的产物,在今天显然已经过时了,因为现代社会在本质上乃是一个相互依赖、互有所求的社会。
    
    求人就要有低姿态,这是常识,但求人并不等于不光彩,不求人也并不等于高尚,老实人在这一问题上往往认识不清。
    其实,求人只是我们实现某种目标的手段,它与自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且,自尊乃是自己尊重自己,一个有自尊的人并不会随着别人眼光的变化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过分自尊的人实际上并未能真正认识自己,他?
    们的自尊是不自信的、是动摇的。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求人的确会伤及到人的自尊,但是,世界上做成什么事情不需要付出代价呢?
    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不妄自菲薄。
    认识到求人并不可耻,我们就会在心理上实现自我保护,把低姿态与自尊分别开来,从而把自己从“不求人便是高尚”的空中楼阁中解放出来,在快乐中求人,在快乐中发展壮大自己。
    
    老实人一般都是万事不求人原则的信奉者。
    人单势孤可谓是其生存状态的最好写照。
    
    老实人害怕向人求助   
    只要求你想要的——协助、加薪、原谅、点子、机会、休息或任何事——就能得到惊人的成果。
    不但只要开口就能得到你想要的,而且你所要求的对象通常还会感谢你先采取主动。
    
    如果要求我们想要的事情是如此有用而且重要,那么老实人为何很少这么做?
    答案再一次是因为害怕。
    老实人担心后果。
    老实人害怕遭到拒绝,或是得到负面的答复。
    老实人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的协助。
    为了无数的理由,老实人让过去的负面经验或自己制造出来的恐惧,阻碍了目前的机会。
    
    小C领悟到他最大的资产之一,就是自己乐于助人的意愿。
    有好几百次,他回电话给完全陌生的人,或是写信回应他们的问题。
    对朋友和家人,他的助人意愿就更高了。
    只要有空,有道理,他都会赶去救援。
    他明白助人、提供协助、给别人一点恩惠,感觉到有人需要他,是人类深刻而重要的需求,被需要的感觉很美妙。
    
    我们明白,其他人也有同感。
    尽管我们的恐惧和顾忌是相反的,假设别人并不乐于助人,其实是相当自大而自以为是的。
    我究竟在想什么。
    向别人要求某个东西,不论大小,关键在于真诚相信他人的内心深处,也乐于助人。
    你提出要求时,必须假设你所求助的对象就跟你一样——他或她内心也渴望帮助别人。
    
    这个关于他人的好意的简单见解,剧烈地加快了人们迈向成功之路。
    它表示我们不再事必躬亲。
    我们不必独自发展我们所有的想法和计划。
    许多人都很乐意提供他们的专长、协助及建议。
    今天,当有人要求某个人坐下来跟他分享一个想法时,它通常可以激发出更多点子,回过来又帮了他们。
    循环的东西会去而后返。
    那些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总是会在其他地方得到回报。
    我要是这么想的话就会错失?
    这项策略的整个重点。
    你自己的良好判断会阻止你这么做。
    一旦你消除向人求助的恐惧时,你的智慧和常识将会教导你在何时如何开口。
    
    不要害怕向人求助,记住这一点:当你向某人求助时,你其实是给他们一个机会,给他们一个恩惠,让他们感觉到有人需要他们。
    
    只要求你想要的——协助、加薪、原谅、点子、机会、休息或任何事——就能得到惊人的成果。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们不能浑浑噩噩地活着,而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为什么要这样?
    
    试想:   
    你独处深宅,孤陋寡闻,信息从何而来?
    
    你没有朋友,孤家寡人,遇到困难谁来帮助你?
    
    你不懂社会,不懂市场,项目怎么确定?
    
    你没有金融界和其他有钱的朋友,想做事如何融资?
    
    你没有实业界的关系,你从哪儿进货?
    
    你没有新闻界的知己,就没有人为你的事业鸣锣开道。
    
    你没有司法界的支持,就会失去利益的保护。
    
    你没有权力机构的爱护,碰到天灾**,事业的小舟就会在沙滩上搁浅。
    
    你没有几个知心朋友,你的苦恼无处倾诉,也没人为你出谋划策。
    
    ……   
    一句话:我们几乎想不出来有什么社会关系是没用的。
    所以我们首先得有一个清醒的意识,有意识地清理一下自己现有的社会关系,看看他们到底对自己有哪一方面的生存价值,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和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请注意,一是清理,二是建立。
    我们要建立一个足够的交际圈,以使自己需要帮忙时,可以得到帮助。
    但是,我们在这方面还要掌握好度,不能只沉迷于拉关系,而忘记了自己最重要的目标。
    
    总而言之,为了生存,不能认为建立社会关系是俗气的事。
    应该看到,只要是为了生存目标而建立的社会关系,那就是有意义的。
    如果是为了关系而拉关系,那就不是俗气的问题了,而是混世。
    
    我们几乎想不出来有什么社会关系是没用的。
    
    老实人不懂包装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别人有了需求,就需要有人供给,而要想在诸多供给者中脱颖而出,你就必须要向别人证明你是最好的。
    传统社会的供求模式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代社会则转而变为“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自我宣传的意识,缺乏主动出击的精神,必然会门庭冷落,只能是关门大吉。
    现代商业社会无处不在的广告轰炸、公关策划等等,无不是出于这种推销自己、吸引顾客的需要。
    
    而要推销自己,就要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最突出的特色去打动人,使自己成为一望便知、众所瞩目的亮点。
    相应地,就要努力掩盖和淡化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这就是所谓的“包装”。
    包装并非是造假,也不是不诚实,它是符合人的本性和习惯的一种手段,只不过它带有非常明显的利益动机而已。
    目前,在大型企业中非常热门的“企业形象策划”其实就是一种包装。
    
    商品需要包装,企业需要包装,人同样也需要包装,因为一个人被别人所接受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
    其实,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总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包装这种手段,最常见的就是化妆。
    化妆就含有突出自己的亮点、掩盖自己的缺陷的意味,目的无非是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修养、气质、风度和身份,使自己更加悦目怡人,获得别人的认同。
    在人际关系中运用包装手段,可以使你更快地得到别人的注意,也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实力,从而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千里马,就一定要跑起来,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让别人信服,不要秀于内而拙于外,表现得像匹庸马、劣马。
    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在你看起来非常优秀的情况下,你才有机会证明这种优秀,进而别人才会接受你的优秀,你才会获得发展,从而变得更加优秀,更具有竞争力。
    
    老实人不爱表现自己,使自己的优势得不到突出的显示,对自己的缺点也不懂得巧妙地加以掩饰,在人才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
    受不到别人重视的人,身价就不会很高,自然别人不买帐,所以就吃不开。
    
    传统社会的供求模式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代社会则转而变为“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自我宣传的意识,缺忠主动出击的精神,必然会门庭冷落,只能是关门大吉。
    
    老实人不懂自我保护   
    老实人坚持原则,这里面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如果不考虑后果,就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老实人往往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对人不设防,事前也不仔细考虑自己的言行要达到什么目的以及会产生哪些负面的影响,结果使自己过早地暴露在别人面前,造成“出师未捷身先死”。
    老实人自我保护意识差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懂得结交自己利益上的盟友和支持者,遇事往往显得比较孤立,即使是真理在握,但也架不住别人的群起而攻之,而更何况世界上的事往往是“墙倒众人推”呢!此外,老实人不注意说话的技巧,也很容易授人以柄,遭到别人的纠缠和攻击,如果他们能把事想得更周全一些,话说得更委婉圆通一些,就可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也使自己更少受到伤害。
    
    老实人应该铭记,保存自我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们只有首先做到有效地保存了自我,才能进一步谈及壮大自我和更好地坚持原则。
    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固然令人钦佩,但不懂得如何躲避子弹,使自己时时处处地暴露于对手的枪口之下,这种牺牲是毫无价值的。
    要想做到保存自我,最重要的就是要未雨绸缪,提前防范。
    这正是所谓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把别人都当成坏人固然会冤枉人,但把别人都当成好人却会害死人。
    老实人应该防范什么?
    最基本的两条就是:一要防范被人陷害,二是防范被人利用。
    
    老实人应该铭记,保存自我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们只有首先做到有效地保存了自我,才能进一步谈及壮大自我和更好地坚持原则。
    
    老实人缺少行动   
    理财方面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做了什么,而不是我们知道什么。
    
    成功的人和老实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智慧、努力、勤俭或知识,唯一的差异可能只是他们的钱摆在投资报酬高的地方,而老实人的钱却总放在银行里。
    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实人从不行动,却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不是钱不够,没有时间,就是知识不够,没有机会,甚至怪罪到自己的年纪太老或太小。
    这些借口其实都不是理由,它只会使你一辈子都无法致富。
    不用钱赚钱,一辈子就得依赖自己的体力劳力与技术谋生。
    
    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内地妇女随丈夫调入深圳市,在丈夫的一些同事的极力鼓动下,她开始从事股票买卖。
    她没有条件去分析研究股市动态,甚至连报纸上的股市行情报道分析也难弄懂。
    她最初以5000元资金,分别购买了几家公司的股票,在深圳股市大踏步持续高涨的狂潮中,许多投资者丝毫不考虑卖出,期待股价会永远上涨。
    但这妇女却只要某种股票价格上涨10%就毅然抛出股票然后将资金投入另一种可能上涨的股票。
    就这样,即使在股价直线上蹿时,她也不奢望获取超过10%的利益。
    就靠这种简单、机械的、因盈利太低而被许多投资者不屑一顾的笨办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只身赚进30万元。
    
    看了这个小小的例子,你还坐得住吗?
    还会为自己寻找钱不多、知识不够的借口吗?
    相信你不会。
    某大学开设《证券投资》课程,第一堂课便是引导学生到证券公司开户,对于一些迟迟不敢开户的学生,老师会在学期中,带他们参观证券公司时,顺便鼓励大家开户。
    开户之后,要求同学们随便买一种股票。
    另外,为了防止学生再进入股票市场后,禁不起价格涨跌的诱惑,通常老师会再三叮咛学生不要轻易卖出。
    老师期盼的是,这些年轻学子若能由实践中而非书本中学会理财,对他们将来必有极大帮助。
    
    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机会才不会从你眼前白白溜掉,未来的财富操纵在你自己手中,切记:是你的行动而不是你的知识主宰着你的未来。
    成功的人和老实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智慧、努力、勤俭或知识,唯一的差异可能只是他们的钱摆在投资报酬高的地方,而老实人的钱却总放在银行里。
    
    我们需要金钱的压力   
    老实人耻于言利,而我想说:做人就要勇于言利,因为老实人太需要金钱压力的刺激,只有金钱才能改变浑浑噩噩的老实人。
    
    长久以来依靠伦理亲情绾结起来的安宁家庭,突然被金钱肢解得支离破碎。
    这的确令人忧虑,但忧虑之后我们应当想些什么?
    由此而痛恨金钱吗?
    我认为不应该这样。
    
    过去我们对美好生活“构想”或“设想”得太多,而“构想”或“设想”只能帮助我们找到美好生活的蓝图,以及走向美好未来的路径,但没有使我们拥有实现理想社会所需的物质条件。
    
    于是大多数人疲了,懒了,成了安于现状,习惯等靠的老实人。
    
    而现在——   
    我们不能疲、不能懒了。
    过去的生活太简单,简单得谁都可以“凑合”下去,老实人只是隐约地感到贫穷、艰难和清苦。
    而现代生活取消了这种“凑合”的可能,它使我们第一次感到自己“没有”钱,这才是真正穷的感觉。
    请每一位读者扪心自问:您的心中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才说明您已经真正地感到了危机。
    
    我们不能再等再靠了。
    今天国家把生存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在高兴之余发现,这种权力的下放,其实意味着我们生存负担的加重。
    我们得自己养活自己,而且面对的是一个太需要金钱的社会,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地工作。
    
    于是,在现代化初期,我们只体验到艰辛。
    
    但是,要看到我们的生活,正是在危机和艰辛中一点一点地发生着本质的变化。
    因为我们已经明白,生活美景可以设想,而美好生活本身却是物质化的结晶。
    因为我们已经明白,一个家庭拥有金钱的数量是一个不能疏忽的问题,养家糊口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因为我们已经明白,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疲懒等靠的生存意识,改变自己处理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陈旧观念。
    因为我们已意识到责任的压力,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自己……   
    人都变了,生活怎能不变?
    我们的美梦被金钱击碎后,不能再做梦了。
    而只有真正拥有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以富有、快乐、自由和爱为内容的现代生活。
    我们的危机和艰辛说明我们正在创造财富,于是我们的未来不再是梦想。
    
    我们得自己养活自己。
    而且面对的是一个太需要金钱的社会,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地工作。
    
    生活美景可以设想,而美好生活本身却是物质化的结晶。
    
    性格即命运   
    社会上哪一种人最不会引起别人对他们指三道四呢?
    
    这就是平平淡淡、平平常常的老实人。
    因为他们的确没有多少可指说的,活得尽管不好,但还在活着;尽管从未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也从没犯下什么大的过错……   
    但是,老实人也想过好日子,这一方面是他们的愿望,另一方面是环境的压力。
    
    但是,老实人有一个特点对他们致富非常不利。
    这就是,普遍不思进取,甚至包括改变自己和改善生存这样的大事也不琢磨。
    
    老实人只是想富,而不想怎么去富,更不会想到人的性格与成功和富有还有关系。
    
    “性格即命运。”
    
    不知道我们能从这句话里体会到些什么?
    
    有一个人说过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
    这就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医生潘尼洛普·罗西诺夫在谈到一些人生问题时说:   
    “你要推销的第一个对象,首先是你自己……你愈对自己有信心,就愈能造成自己很行的气氛。
    你必须感到,你有权呼吸……占据一个空间,感觉到自由自在(这样你就会坐在椅子上,而不是坐在椅子的边缘上:如果你很高大,你就不会缩着脖子)……(你)推销自己和自己的可信程度,超过任何推销产品(的意义)。
    你必须想办法盯住对方的眼睛,使他深信你是个可靠的人。”
    
    罗西诺夫在这里谈到“推销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是要告诉人们一个如何从生活中获取你想获取的那个“重要东西”的办法,这就是自己训练自己能吸引那个“重要东西”的性格。
    
    那么,我们所需要的那个“重要东西”是什么?
    
    ——是金钱;既然性格那么重要,我们如何训练自己吸引财富的性格呢?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性格的重要性:性格的确决定我们的命运。
    性格曾使我们贫困,性格的改变也可以使我们摆脱困境。
    我们如何增加自己性格的含金量呢?
    
    性格的确决定我们的命运。
    性格曾使我们贫困,性格的改变也可以使我们摆脱困境。
    
    老实人不言利   
    老实人只交合得来的人,他们不会出于某种利害关系主动结交某个人,更不会为了结交某个人而去请客、送礼、虚于周旋。
    老实人是耻于言利的,在他们看来,君子言义,小人才言利,利益关系是庸俗可鄙的。
    老实人惯有的一句口头禅是:“那些溜须拍马的事咱做不来!”
    而一旦自己的正当利益得不到维护、束手无策时,又只能叹惜:“咱太老实了!”
    
    老实人之所以总是因老实而吃亏,从其自身的原因来看还在于他们没有为争取自己的利益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这种准备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人际关系的准备、利益关系的交结。
    
    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要想做成大事,必须要借助团体的力量,利益共同体就正是为了实现团体内成员的共同利益而形成的。
    我们每个人工作的单位都可算作是正式的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人际交往来建立。
    这种非正式的利益共同体往往比较松散,甚至也没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团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结交利益关系就是要融入到某一利益共同体内,利用群体的力量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
    老实人不结交利益关系,就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保护,往往成为利益争夺的牺牲品。
    
    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离不开寒暄、应酬。
    老实人往往认为这些行为既虚伪又浪费,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此不屑于实行。
    殊不知,这些表面化交往对于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一开始这些交往不具有什么实际性内容,但它却是进一步深入交往的基础,正是在这些表面化的应酬之中,人与人之间加深了了解,也增进了感情,人们彼此通过观察寻找到了值得结交的对象。
    老实人不懂这个道理,不愿与人接触,害怕社交应酬,就不能找到可靠的朋友,不能为自己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养料:   
    君子言义,小人言利。
    老实人自认为是君子,所以不会出于某种利益关系主动结交某个人,当自己的正当利益得不到维护时,只能束手无策,唉声叹气。
    
    一定要学会算账   
    老实人一定要明白“亲兄弟,明算账”的道理。
    算账不是勾心斗角,唯利是图,而是分清责任,划清利益,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算账不是简单的算术   
    这里不完全指经商,算账也不仅仅指计算收入和支出等财务账。
    
    算账就是计算自己的利益,也包括计算你的竞争对手和合作者的利益。
    
    如果一个人只算自己的账,他必定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因此而伤害别人,他将失去更多。
    
    而既计算自己的利益又计算别人利益的人,必定是一个脑子清楚又心胸通达的人,他知道怎样做对自己不利,肯定就不会去做,他知道成功与富有从来是大家的事,所以将会有很多的合作者。
    
    算账的基本原则   
    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道德性,从来是合作的永久基石。
    
    利益占有的公平性和道德性,更是一个人在市场上立足的基点。
    
    不会算账的人做事业是肉包子打狗   
    这里说算账,指具体的财务账。
    一个不会算账的人做事业,纯粹是肉包子打狗。
    
    所以,要有清醒的经济头脑,还应当有一个很好的会计师。
    
    这个会计师最好就是自己。
    
    一个不懂财务的人,最容易掉进的失败陷阱便是他的会计师他布置好的那个让他根本觉察不到的“局”。
    
    所以,除了自己懂财务之外,必须选用对自己最忠诚的人来作会计师。
    
    算账不是勾心斗角,唯利是图,而是分清责任,划清利益,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老实人容易走极端   
    老实人多坚持原则,但容易走极端,把原则抬高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结果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
    究其根本原因乃在于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原则的本质内涵。
    启蒙老实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他们从以原则为纲转向以结果为本。
    
    许多老实人,特别是那些性格比较耿介者往往给人以一种不近情理的感觉。
    他们冷面无情又一片公心,他们顽固不化又能以身作则。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我们的确需要一部分这样的人坚守住某些信念的堡垒,但是同样出于这一角度,我们更希望他们能以更加灵活和务实的态度把这些原则变成使众人受益的现实。
    
    显而易见,老实人片面坚持原则的做法有一定不良的后果。
    从社会来讲,它事实上阻碍了创新和尝试,因为任何新生事物总是以异于传统的面目出现的,不能学会宽容和权变,就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妨碍进步的力量。
    从个人角度来讲,片面坚持原则使自己应该做成的事没有做成,自身利益反而受到损害,整个事业也因人际关系僵化而陷人孤立无援的状态,空有大志而无从实现,最终想坚持原则亦不得,更不要说影响社会了。
    
    老实人为何对原则看得这般重要而近乎神圣?
    归根结底乃在于缺乏对原则本质的真正理解,其坚持原则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情绪化的盲动。
    
    原则不是绝对化的。
    无疑,坚持原则,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秩序,但如果对原则绝对化,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潭死水,不再有热情、冲动和生命力;可以说,一个社会需要某种程度的非原则的、反原则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存在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完善和进步,这就好比是生物界里狼群的存在会使鹿群更加健康强壮一样。
    有些时候,我们为了一个更高的原则很可能就要短暂地牺牲一些其他的原则,这不可避免。
    老实人由于不懂社会运行的两套法则,不知道社会运行既有其原则性的一面又有其非原则性的一面,更不明白非原则的东西有时会更能促成某种理想的实现,他们只是一味地排斥现实法则,一味地抱住死原则不放,结果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悲剧性后果。
    比如,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对谁都善良岂不是自讨苦吃,农夫和蛇的故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原则不是绝对的,还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原则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以时间角度来看,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在几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人们认为只要有电灯电话就是社会主义了,而现在家电一应俱全也只能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小康水平。
    以地点角度来看,“淮南为橘,淮北为积”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领域将会产生大不相同的结果。
    以对象角度来看,同样是“爱”,对父母就多意味着孝敬,而对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引导其正确成长的要素。
    老实人不理解这一点,他们坚持原则往往是千篇一律的,不分对象,不看具体情况,硬要把活生生的现实套人到同一个框子里,做事怎么能够成功?
    又怎么会不引发与他人的矛盾呢?
    
    原则不是绝对的,还在于原则自己并不能证明白己,原则是好是坏必须要用实践去检验,要看结果怎样,效果如何。
    如果效果不好,那这个原则就是假原则、坏原则、有缺陷的原则、别有用心的原则。
    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多数老实人所认定正确的那些原则是传统教化的结果,是别人告诉他的而不是他自己经验的总结。
    在这些情况下,老实人的“老实”很可能就会成为能达到一些人不可告人目的的工具。
    而老实人不关心效果的习惯更加重了其对原则的模糊认识,反过来,不辨真伪地、抽象地、教条地坚持原则又会使老实人一次次地碰壁、吃亏。
    
    那么,出路何在呢?
    
    首先,应该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在大原则保持的情况下,在具体问题上则可灵活掌握,在某些情况下,还要敢于突破原则。
    讲究灵活性,就是要掌握方式方法,要学会用多种手段去达成同一目标。
    
    其次,应注意关心结果。
    在行事之前多考虑一下效果如何。
    毕竟我们做事是为了成功,只有成功了,我们才有可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谈得上进一步地坚持原则。
    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曾指出,打仗要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目标,而非为争夺一城一地之得失,为了消灭敌人,我们还可以主动让出一些地盘,使敌人背上包袱。
    一旦敌人的有生力量受到重创,那些地区迟早还是我们的。
    **对战争艺术的这种高超领悟在我们今天仍是颇有启发价值的,老实人应该学会理解其中的精髓并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老实人多坚持原则,但容易走极端,把原则抬高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结果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
    
    老实人说话不合时宜   
    老实人说话不看场合、不分对象、不择时机,心里想什么,就直接道出来。
    常常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许多人,给自己无形中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老实人之所以会遇见这些麻烦,究其心理根源,主要有:其一,老实人说话做事,往往只讲出发点不问归宿,只谈目的不看结果,所以对自己的行为所可能带来的后果考虑不足;其二,老实人对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识不足,所以不懂得有区别有策略地对待各种人和事,他们千篇一律的处世方式在大千世界里难免要四处碰壁;其三,老实人对人的心理把握不够,在这种知己不多而又知人甚少的情况下,吃败仗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好比是在黑夜里乱放箭,你知道哪一支伤到了谁,而报复者的箭又来自何方。
    
    中国有句很朴素的民谚,叫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否则,就容易制造对立,产生麻烦。
    而老实人往往把这种灵活性与见风使舵、两面三刀、曲意奉承等反面的字眼儿联系在一起,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和偏见。
    我们仅仅有一个良好的动机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作保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地去处理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展了自己,又完成了事业,达到人事两成的圆满结局。
    而不了解这种必要性,一意孤行,则难免出师不利落个可悲的结局。
    
    中国有句很朴素的民谚。
    叫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这句话的意是就是: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否则,就容易制造对立,产生麻烦。
    
    老实人不懂争利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老实人往往是指那些本本分分、规规矩矩的人,他们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在生活上严谨自好,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在领导眼里往往也算是很听话的人,在群众中形象也是公认的好。
    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却总是吃亏。
    也就是说,遵守规则的人并没有得到奖励,而违背规则者却获利甚丰。
    这种现象看似不正常,但却很普遍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久而久之,反倒成为正常现象。
    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
    这与其羞于争取自己分内利益的行为有着直接的,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联系。
    
    老实人极端重视道德和规则,认为自己去争取利益这件事本身不符合以道德为核心的道德标准。
    而对道德标准的遵从,使他误以为有好的用心,好的行为就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要自己做了工作,有了成绩,群体(包括组织和领导)自然就会安排自己的利益。
    因此没有必要去争取利益。
    
    而且,老实人还总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争”便是不道德,因为道德的行为是讲究无私奉献、只讲付出、不求索取的。
    但事实上,争取自己的分内利益是一个与道德无关的问题,按劳分配,等价交换乃是天经地义的公理。
    而老实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以道德感来评判一切事物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一切行为取向,因此,在他们眼里,争取利益就变成了一件不具道德优势的事。
    
    还有些老实人,也认识到了应该去争取一下自己的正当利益,但是却苦于无计可施。
    因为在争、利的过程当中,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势必要运用一些超出群体规范的技巧和手段,而这一点乃是老实人最不能接受的。
    于是乎,在某种程度上,老实人把争利的过程与小人行为等同起来,这样,争取自己的分内利益,就不仅是不必要、不具道德优势的举动了,而且更成为可耻、可恨的事。
    
    然而,老实人的这种“不争”的道德之举,却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这些后果从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来评价的话,甚至还很有不道德的因素在内,这大概是老实人所始料不及的。
    
    就个人而言,不去争取应得之利益,往往会有以下后果:   
    第一,使自己的生存能力显得不足。
    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俗社会中的平凡人,我们要活下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没有这些东西或者获取不足,生活就会出现困难。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道德正义感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肚皮咕咕叫的问题。
    如果你羞于争利,使应涨的工资未涨,应分的房子未分,应升的级别未升,势必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并不单单涉及到一个人,其小集体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家庭成员也将跟着受害。
    
    第二,对自己事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老实人有理想、有抱负,有公正心和正义感,这很值得提倡,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楼台平地起,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登山的石径,必须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攀登,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作积淀。
    如果你羞于争利,就等于是少登了一个台阶,而有些时候,少登一个台阶就会错过一系列的机遇,这样少登一个台阶事实上很可能就相当于少登了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台阶。
    无疑,这对老实人事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自己该得之利而未得到,会影响情绪和心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要感到恼火、窝心,生气、烦闷自是不可避免,这当然要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健康也颇为不利。
    可见,羞于争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利益,它会有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
    
    而从对社会的角度来看,我要说,老实人的这种“不争”之举其实是助纣为虐,有道德之心,而生非道德之果,正所谓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不争应得之利,反使不应得者从中获益。
    实际上,老实人只讲独善其身,不争取正当利益的行为,这是对恶的一种纵容,客观上造成了助长不正之风的结果。
    
    不争应得之利,会使不公平的行为逐渐演化为不公平的规则。
    世界上并无绝对的、天生的规则,一切有关人类行为的规则都是从人们的相互交往中演化出来的。
    也就是说,当同一种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以后,它就会变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再经过长期地大范围地实行,就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规则,对人产生外在的强制力。
    老实人不去争取自己的应得之利,而不应得者却大得其便,获利甚丰,这就构成一种行为模式。
    在以后的类似行为中,老实人可能仍旧不能获得自己的那部分正当利益,而不应得者再次从中获益,久而久之,不正常就成了正常,不公平的东西则固化为社会规则的一部分。
    这样,老实人的忍让和退缩,就不仅仅是一种不利于己的行为,而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行为。
    自然,在这其中,老实人将成为更大的受害者。
    
    这就需要我们对我们社会运行的真实现状有一个客观的审视。
    可以说,现实并不理想,因为人本身就充满了缺陷。
    无论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点,社会上总存在着大量超出正常状况的争取私利的情况,并且他们往往又能取得成功。
    这些现象,从短期来看是不道德的、反进步的,而从长期来看又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动力,因此是难以根绝的。
    现在,世界上还不存在这样一个组织或群体,它可以彻底贯彻某种公正的原则。
    
    面对如此无情的现实,老实人该怎么办?
    是忍气吞声呢,还是奋起一搏呢?
    笔者认为,当然是要扼腕而起,坚决捍卫,绝不无原则地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
    老实人应该冲破自己的那种僵化静态的道德观,真正认识到,确保自己的分内利益,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它不但有利于老实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对社会公正法则也是一种切实有力的支持和维护。
    只是盯在一事一行的道德上,那只是小道德,而使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那方是大道德、真道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做弱者,不做牺牲品,敢于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那么,坏人就会无利可争、无食可夺、无机可乘、无利可图,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假公济私了。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天下才会更加太平,社会才会更有秩序,老百姓才会活得更加心情舒畅。
    可以说,确保白我正当利益的实现,就是对社会的一种一定意义上的奉献。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做弱者,不做栖牲品,敢于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那么,坏人就会无利可争、无食可夺、无机可乘、无利可图,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假公济私了。
    
    务虚要扎实,务实要具体   
    事业派生于思考,进步来源于想象   
    很多人尤其是老实人对做生意赚钱这样的事,不是心存偏见,就是理解太浅,总以为经商只要按部就班,埋头苦干,是实打实的事。
    所以,对那些很有思想、爱出点子的人非常反感。
    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都是在纸上谈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本事。
    
    这就错了。
    
    原子弹不是想象出来的吗?
    
    飞机不是想象出来的吗?
    
    当然,想象只是基础,最终要通过劳动才能成功。
    但是,在创造的许多方面,想象和思想往往更重要。
    
    务虚之后务实的步子必须紧紧跟上   
    老实人要做生意赚钱,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重视务虚。
    也就是说,在你准备做某件事之前,都必须进行调查和论证。
    召集你的亲友,把你要做的事的可行性及市场的各种可能,都非常扎实地研究无数遍,直到确信有100%的可操作性之后,你才可以拿出实施方案,这时你的市场胜算才可能达到60%。
    务虚是老实人的短处,但也是必须努力改善的地方。
    
    第二,之后就需要务实了。
    务实最忌讳的是大而空、粗而糙、杂而乱。
    既然是务实,就必须摒弃想象,而发挥经验的力量。
    首先把办事的总体步骤准确地确定下来,然后把可能遇到的一切细节及应对的办法列出方案——这就是实施方案——这时候,你也许会发现,你所要做的事,在市场上已有40%到50%的把握了。
    但一旦真正干起来,你会发现“更难”。
    正因为如此,你才可以大胆地去做。
    因为,这才是做事的感觉。
    老实人擅长务实,一旦弥补了务虚方面的劣势,老实人天生务实的优势则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能看到困难是最成熟的状态   
    即使经过扎实的论证,操作起来仍会问题百出!   
    这说明,你没有忽视创业中任何一个细节,你已经有可能把方案中那百分之几十的不可靠性通过努力加以弥补,你一定能行。
    
    因为,你的方案已经成功,而在这个基础上,你从操作中发现的的问题越多,实际上接近成功越近。
    就像很多人评价他的同行:   
    那是一个做事的人!   
    谁不愿意与这样的人合作呢?
    有很好的合作者,还有什么做不成呢?
    
    想象只是基础,最终要通过劳动才能成功。
    但是,在创造的许多方面,想象和思想往往更重要。
    
    老实人不愿改变   
    有一段话听来真是真理,而且不断在历史中得到印证。
    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继续做你向来所做的事,你就会继续得到你向来所得到的结果。”
    多么强烈的讯息!有时候,为了在你的生活中创造正面的事情,你需要在做事情的方式上做一些修正,这个世界可不会突然改变情况来酬谢你。
    相反的,你必须改变你处理某些挑战的方式。
    
    老实人中间有太多根本不愿改变的人,即使他们目前的努力并未奏效。
    老实人害怕改变。
    有时候他们甚至为自己的局限辩解说,“我向来如此”,或“我不是那块料”,或“我向来都有不同的做法”。
    不过,如果,某件事对你来说行不通,像这样的声明既无用也帮不了你。
    应该记住的是,依然故我的话,你将会继续得到你向来所得到的结果!   
    或许你不是那种愿意向朋友和客人求援的那种人。
    你甚至对此引以为傲。
    然而,有时你就是需要向人求助才能成功。
    如果你太顽固了,坚持“我不能那么做”,你可能会错过一个大好良机。
    还有不计其数的例子显示,不愿尝试新的事物,或是不愿尝试不同的做法,可能会妨碍你达到成功的机会。
    给你的顽固列个清单: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任何地盘只因你向来如此做,就继续这么做的?
    
    “保持开放的心胸”无疑是一句过度滥用的话,然而,我们当中很少有人真的能够保持开放的心胸。
    相反的,我们却习惯固守古老陈旧的陋习。
    如果你能抛开恐惧,有勇气改变,我猜你就不必继续为不良的结果而常常烦恼了。
    
    坚持“我不能那么做”,你可能会错过一个大好良机。
    不愿尝试新的事物,或是不愿尝试不同的做法,可能会姑碍你达到成功的机会。
    
    老实人不会体察人心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无论哪行哪业,只要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离不开对人的心理的体察。
    政治家往往是揣摩心理的高手,而商人为了得到顾客的欢心则更是绞尽脑汁。
    即使是我们普通人,大到为了成就一番事业,小到为了防止吃亏上当,也都要对人类心理的基本规律有一个基本的掌握。
    
    然而,人类的心理是一个非常精细微妙而又复杂多变的东西。
    说它精细微妙,是指它深藏于人的内心之中、潜伏于各种假象之下,变化细微而令人难以察觉。
    而且,在许多时候,某种心理感受不仅外人难以把握得住,就连这个人本人可能也不很明白。
    比如说第一印象这种现象,其实它完全是凭借一个人的主观感觉,没有人能说得清为什么在对对方的情况缺乏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某种好感或恶感。
    但是,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却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能决定人的命运。
    此外,人的心理又是复杂多变的,即它始终是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状态,并且,其变化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很难被我们清楚地掌握。
    
    而老实人对人的心理的理解是比较单一的,他们看不到人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他们往往把复杂的、多样化的心理活动简单化、单一化,用同一种方式去应对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不懂得根据对方的心理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动。
    由于他们不懂得顺应对方的心理、争取对方的好感,因此就不能够利用对方的心理、获得对方的支持。
    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就好像是要用一把钥匙打开所有的锁,这一点事实上就连对门锁有着精深了解的神偷也做不到。
    
    老实人在心理上往往还有这样一个误区,即认为体察别人的心理变化是“琢磨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托词,用以掩盖自己的懒惰和无知,因为体察人心毕竟是一件很费时费力、很费头脑的事情。
    至于说体察人心是一件不道德的事,就更站不住脚了,事实上,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多是体察人心的行家,精于了解他人心理构成了他们伟大魅力的一部分。
    
    熟悉和掌握他人的心理变化,不仅可以因势利导,更可以化害为利。
    如果老实人不能学会了解人、体察人心,那么就不可能改变自己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就好像是要用一把钥匙打开所有的锁,这一点事实上就连对门锁有着精深了解的神偷也做不到。
    
    老实人戴有色眼镜看人   
    老实人特别容易讨厌别人,觉得别人虚伪、矫情、功利、庸俗,是道德不好的人,而且他们还常常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别人总是跟他们有意作对。
    所以,老实人的情绪比较低落,态度比较悲观,好生怒气、怨气、不平之气。
    
    难道生活就真的那么不公平吗?
    绝对不是,问题往往出在一个人的主观态度上。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会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
    老实人容易讨厌别人,跟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很大关系。
    
    道德是我们社会和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而老实人的问题就在于把道德看作是社会和人生的全部。
    他们总是戴着道德的有色眼镜去看人看事,而现实中的人又总是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瑕疵,于是老实人就觉得接受不了,觉得别人都太庸俗、太势利,心中产生排斥情绪。
    事实上,在老实人的潜意识中,他是把自己看成是道德的化身了。
    这样一来,凡是自己看不上、合不来的人就被打上不道德的烙印,极端的道德感会使人变得偏狭和冷酷,这种心态转化为行动,就会使人开始厌恶别人,离群索居,不愿与人交往。
    
    另外,老实人比较脆弱。
    老实人比较自尊,好面子,由于过分敏感,因此很容易受到伤害,老实人常常觉得别人是在故意与他作对,所有人都对他不友好。
    老实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往,在各种场合都受到冷落,不能够分享到团体的快乐;这时,他们就容易产生其他人有意在孤立自己的想法。
    此外,老实人做事由于不讲究方式方法,原则性太强,往往是好心没有好报。
    老实人不愿意从自己的方面寻找原因,而是把原因一股脑儿地归结为其他人的道德不好,这样,他们就更容易讨厌别人了。
    此外,老实人往往属于弱势群体,而他们又总是希望人与人之间绝对的平等,一旦不能实现,就容易对别人产生失望、怨恨的情绪。
    老实人所有的这些心理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神经过敏、过于脆弱所致,如果他们的心胸能够再宽广一些,他们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带着敌意,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让人讨厌,生活中还是到处充满阳光的。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会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
    老实人容易讨厌别人,跟他的是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很大关系。
    
    老实人不了解人性   
    人类个体千差万别,而世界也正是因此而丰富多彩。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及后天经历的不同,使得我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很不一样。
    有的人急躁,有的人沉稳;有的人热情开朗爱热闹,有的人冷漠好静喜独处;有的人精明强干工于心计,有的人则质朴厚道大大咧咧;有的人率真明快,有的人则深藏不露,等等。
    在这些个性当中,我们很难说清楚孰优孰劣,只能说是各有优缺点。
    因此,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用一种个性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尊重他人的性格特征是人际交往中最起码的准则之一。
    固然,性格类似的人之间可能在情感上更接近、交往中更投机,但这并不能成为排斥性格不同者的一个理由。
    如果从另一角度来考虑的话,性格不同的人之间如果能和平相处、精诚合作,往往会形成某种互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然而,只是尊重他人的个性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尝试着去了解他人的个性,并学会与不同个性的人进行交往。
    每一种个性都有其独有的特征,有其喜好和厌恶的地方。
    针对对方喜恶之不同,施以不同的交际手法乃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说得更明白、更极端一点,那就是:避其禁忌,投其所好。
    
    老实人对以上道理往往不甚理解,在人际交往中,不愿意体谅对方的个性特征,只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认为自己所喜爱的别人也喜爱,自己所厌恶的别人也厌恶,用一副药试图包治天下百病,因此总是与别人发生矛盾和冲突,致使感情不和。
    例如,开玩笑是一种很轻松的联络情感的交际手段,但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乱开玩笑就可能导致不好的后果。
    对开朗活泼的人可以开玩笑,而对严肃呆板的人开玩笑则是自讨没趣并会产生误解。
    对同事可以开玩笑,而对上级开一些不得体的玩笑则不亚于自取灭亡。
    这都说明,面对多样性的个性,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也必须采用多样性的方法和手段。
    老实人在这方面的不足,使得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麻烦:作下属时,不能团结同事,与他人时常发生纠纷,让领导感到头痛;即使做了领导,也很难得到下属衷心的支持,更谈不上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了。
    许多老实人把自己在事业上的一无所成归结为人际关系难处,这是很对的,但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事实上他们自己才是其事业上的最大障碍。
    不善于从自己身上寻找人际不和、事业失败的原因,是老实人最常犯的错误之一。
    
    尊重他人的性格持征是人际交注中最起码的准则之一。
    针对对方喜恶之不同,施以不同的文际手法乃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老实人不会客套   
    老实人往往容易把应酬、客套、寒暄甚至是聊天这些基础的交往行为看作是虚伪、庸俗和毫无意义的东西,在思想上加以排斥,在行动上加以抵制。
    老实人渴望和追求的,是一种真心对真心的交流,是一种不加掩饰的率真,他们总希望抛开利益的纠葛在尘世间找到一块心灵的净土。
    这种理想是美好的,也是一种很值得追求的境界,但是在现实中却办不到。
    因为这种想法并非植根于现实世界,在缺乏对人的本性、社会的本质以及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了解的基础上,再美好的理想也只能是幻想。
    
    从美学上讲,距离会产生美感;从心理学上讲,距离是保证人格完善和心理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
    虽然说人类社会就是人们出于求得生存和逃避孤独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但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自我防卫本能又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能走得太近。
    实现心灵之间的通体透彻的彻底交融固然是桩好事,但是却缺乏实现的可能性。
    即使是偶尔有一定程度的实现,由于现实各种利害关系的影响,也很可能最终导致伤人又伤己的结局。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旦过小,就会发生类似挤公共汽车的情形,碰撞与挤压就不可避免,矛盾和斗争也会接踵而来,人类的某些动物性本能和劣根性也会由此暴露无遗。
    
    人与人之间这种必要的距离就决定了社会上大部分的交往都是一种表面性的接触,不加掩饰地对待别人或要求别人毫无保留地对待自己,都违背了人类的某些本性,这就使得老实人交际屡屡受挫,连连吃亏。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又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些朴素的经验之谈事实上就是告诉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本质的艰难。
    正因为人心难测,所以才需要有一定的距离,需要某种自我保护。
    否则就会上当受骗,悔之莫及。
    古往今来,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数不胜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深度上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就反映了人际交往所具有的多层属性。
    
    通常,人们之间的交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交往就是表面化的交往,其表现为一般性的礼貌、客气等,它虽然具有很多可能为当事人明确知晓也可能没有被意识到的潜在含义,但在表面上并不涉及实质性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的交往是利益交往,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或共同的利益在一起打交道,这期间既有斗争也有妥协,既有争夺也有合作,这种交往会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它比较现实,直接涉及到了人际交往中的本质核心——利益问题。
    第三个层次的交往则是精神交往,这种交往是关于道德、原则、信仰、感情方面的交往,是一种高层次的交往,一般人之间不会轻易进行,并且这种层次也很难达到。
    根据一些阅历丰富的年长者的经验,一个人一生中能逢三两个知己已属幸事,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人际交往的这三个层次的划分,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的,即从相识、了解到相熟、相知。
    人们通过第一层次的表面化交往,认识了,彼此有了印象和初步的了解,就为以后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这种表面化的交往做得妥贴到位,就会大大促进后来的利益交往的顺利进行。
    而正是在这种利益交往中,人们才可能真正交到精神上的知己,因为利益最能考验人,不经过各种风浪与诱惑考验的友谊是靠不住的。
    
    老实人就不懂得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抛开表面交往和利益交往,直接就要进入最高层次,结局可想而知。
    这就像不要楼的第一层、第二层而要一下子就建成第三层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
    老实人拒绝人与人之间的表面化交往,把它们看成是虚假的、白费的,结果大大削弱了自己的交际基础,也丧失了许多千载难逢的良机。
    
    表面化的交往往往流于形式,也就是说,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友好与其内在的真实感受和追求目的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但是,这些表现形式却有其象征性的含义,即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并努力确立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良好形象。
    比如,按照一般的社交习惯,与陌生客人第一次认识,要问候、握手,尽量做到礼貌周到。
    但是事实上你根本不了解对方,也谈不上什么真正的尊敬,你之所以要做出这种姿态,就只是为了表示友好,同时也试图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如果你不这么做,态度冷淡,举止傲慢,即使你在内心上是真的尊敬对方,也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反过来也会损害自己的社交形象和活动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大量这样象征性的表面化行为,并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惯例,在诸如婚丧嫁娶、开会剪彩等领域广泛地存在着。
    这些形式并不一定都招人喜欢,也确实给人们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但是却很少有人能突破它,因为说到底,谁也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不尊重人、不尊重传统习俗、不尊重公认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
    人们也许并不需要你有尊重的内容,但你却必须有尊重的形式,否则就会被人孤立和冷落起来,引出许多毫无必要的麻烦。
    
    老实人把表面化交往统统斥为虚伪,这的确指出了问题的一部分本质,但却忽略了其积极的意义。
    无数事实证明,时时注意表达对他人的尊重,是广受欢迎的秘诀之一。
    
    基础交往是一种最初级的,也是基础性的交往形式,它是更深层次交往的一种铺垫和准备,只有具备了成熟的、健康的表面交往,双方才可能进一步谈利益、讲感情。
    而如果深层交往的意图没有实现,大家仍可以退一步,运用基础的交往来维系一种一般水平的人际关系。
    这正是所谓的“买卖不成仁义在”,我们还有机会使彼此的交往维持下去甚至更进一步。
    一个人如果连基础的交往也不能得体地维持,那就等于落在了正常的人际交往标准线以下,这时,即使没有搞成公开的对立,起码关系也比较僵硬,那么这个人在人际交往上就肯定存在障碍了。
    老实人多数都存在着这种问题,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能达标的状况使他们的人生充满了缺憾和痛苦。
    
    在缺忠对人的本性、社会的本质以及社会发展客观规津的了解的基础上,再美好的理想也只能是幻想。
    
    市场化生存   
    上面的论断,基于一个最现实的原因:市场经济将把一切推向市场。
    
    把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推向市场,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还有些东西,比如人的智慧、人的精神、人的品格、人的情感以及知识,甚至包括人本身等等,也应该全面推向市场。
    对于这一点,中国人还有个接受的过程——不过,在这里不必多谈,因为这是现实,接受不接受,我们都得面对,而时间会帮助我们适应一切。
    
    而更为急切的问题是,面对市场经济,每个人都必须建立自己的生存网络。
    
    因为市场就是交换,离开社会关系,我们与谁交换,并获取自己的生存所需?
    
    网络有很多含义,过去有人用来指代关系网,而从现代的意义上,它指的是信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而本书所说的网络,我们称之为生存网络。
    这样既简洁明了,又便于我们理解网络的含义:生存。
    
    我们应该勇敢地承认这样一种现实:我们工作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生存,只不过每个人对生存的理解都有些不同罢了。
    那么,把生存问题作为我们研究的主题,这应该是进步,而不是把社会世俗化。
    
    人对生存物质条件的追求,主要是通过劳动来交换。
    而在现实社会中,在劳动基础上如果辅之以生存网络,劳动就将获得倍加或者更多的成果,生存质量也将随之而大幅度提高。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能合作的人和能办事的人”、“有关事业的消沙留”、“计算机秘书”,就成了现代人创业的三个要素。
    所以,这三个网络缺一不可,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生存网络。
    
    但是,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农民意识和新中国曾经实行的“包办生存”的体制,使我们缺少建立生存网络的观念,同时也使我们缺少这样的能力。
    这就使“建立生存网络”成了商品社会向我们提出的第一个挑战,也是第一个考验。
    
    怎么办?
    学做新人,更新自己的生存观念,抓紧时间,认真细致、勇敢勤奋地去建立自己的生存网络。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
    
    我坚信,一旦我们把生存网络建立起来,我们就会感到它的必要,获得它优厚的馈赠,并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我们因此再也不会对建立生存网络而心存狐疑,同时会认识到,从事这项工作,原来是我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一种非常积极的生存态度。
    
    我们工作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生存,只不过每个人对生存的理解都有些不同罢了。
    
    老实人唉声叹气   
    哀叹是社交上可以接受的抱怨形式。
    人人都做这件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老实人则是唉声叹气的专家。
    老实人哀叹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这是习惯,人人都如此。
    第二,老实人觉得“不吐不快”,他们有太多的怨气积郁在心中。
    他们把哀叹的熟悉感跟松一口气联想在一起。
    
    不幸的是,哀叹是个坏的习惯,它让老实人偏离他想要的成功。
    我们的行动追随着我们的思想,这也包括我们的想法和我们的对话。
    负面谈话、抱怨和哀叹都是负面的表达。
    
    下次你参加社交聚会时,请仔细聆听屋内此起彼落的哀叹声。
    看看人们是如何分享他们的苦脑,如何沉迷于他们的问题当中。
    回家以后,再静静坐几分钟,思考一下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试着在心中总结一下所有的哀叹与一切的抱怨。
    前后问问自己:这一切究竟有什么好处?
    这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创造多少机会、表达多少喜悦、带来多少创意?
    答案是零,一点也没用。
    它一点好处也没有。
    事实上它还会更糟。
    一般人花在哀叹上的精力多得惊人!听听周围的谈话——工作上的、午餐上的、家里的。
    到处都是,选择不同流合污的人少之又少。
    不过,下定决心这么做的人却比其他人多了莫大的好处。
    
    考虑一下浪费在哀叹上的心力和情绪有多少。
    很多。
    这份精力可以用在创造点子或沉思上。
    这份精力可以用来解决一个问题,实行一个点子,行销一项产品。
    这份精力是你致富的来源。
    它是你的,而且不费一分一毫。
    当你下定决心,停止哀叹,你就释放了这份精力。
    转瞬间新的意念开始浮现,刺激的新点子浮到表面上来。
    
    不要搞错,打破这项陋习十分困难。
    它需要时间,但是绝对值得。
    打破的唯一办法就是留意你是否又陷入哀叹之中,或者又要开始怨天尤人了。
    温柔地提醒自己,同流合污虽然十分诱人,你还有更多的事要做,有更远大的梦想要追求。
    当你避免了怨天尤人的倾向以后,你会立刻得到确定的报偿。
    
    哀叹是个坏的习惯,它让老实人偏离他想要的成功。
    
    老实人被表象迷惑   
    一般说来,人们所做的几乎每一件事都有着比较明确的动机。
    但是,人的动机往往是深藏于内心的,我们只能通过其外在表现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而现实的复杂性又告诉我们,人的外在表现与其动机之间并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并不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目的。
    事实上,许多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通过制造各种似是而非、欲取还与的假象来迷惑对方,以求在众人不备的情况下最彻底、最迅速地获得胜利。
    贯穿于中国古代计谋中的一条无一例外的原则就是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用假象来迷惑和欺骗敌人。
    表象与动机之间经常性的不一致性,为我们处理各种人际问题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也为我们运用智慧在竞争中获胜提供了用武之地,它提示我们:要努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对方的真实动机和活动规律,以便适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作出正确的对策反应。
    
    而老实人由于对于人的了解较少,或者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于现实法则的存在及其必要性认识不足,往往看不到其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差别,被别人表面上的行为所迷惑,不能洞察其真实意图,因而往往出现策略性的失误。
    
    对待同一件事,随着形势的不同,根据对方心态的微妙变化和行动的真实用意,采取正好相反的应对策略,这是具有高超智慧的人才能付诸行动的。
    
    老实人应该多观察生活,多进行一些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我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不断增强自我在处世方面的灵活性。
    如果你能把这种实践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必然会使自己的处世能力和生存状态有一个巨大的改进。
    
    表象与动机之间经常性的不一致性,为我们处理各种人际问题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也为我们运用智慧在竞争中获胜提供了用武之地。
    
    老实人不懂技巧   
    老实人以一种教条化的方式坚持和贯彻道德标准,对人生的技巧和手段持激烈的否定态度。
    他们往往不能认识到这样的事实: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是人生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老实人坚持原则,认为道德是至高无上、不可违背的,这在一般意义上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道德的目标和长远的利益并不会自动实现,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经历曲折才能够企及。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学会保存自己、学会融入现实,学会以一种策略的方式来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要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技巧才有可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而这些手段和技巧,往往要不可避免地与道德标准相背离,老实人也正是因此而对技巧和手段持一种激烈的否定态度。
    
    我们认为,这是老实人的一个认识误区。
    他们其实是在以一种机械的、教条的方式来坚持道德标准,他们不懂得以一种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来对待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进一步讲,他们对下列这两个问题没有很清楚、很明确的认识。
    如果能比较好地理解了这两个问题,势必会使老实人在心理上产生某种质的更新。
    
    在老实人看来,世界非黑即白,是截然对立的,他们往往不能看到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
    手段和技巧,虽然从一定时间和一定角度来看有悖于道德准则,但却是实现道德目标所不可少的条件。
    
    这个道理听起来有些怪,不道德的手段怎么可能产生道德的结果呢?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战争”这个人类现象:大家都知道,战争残害生命、毁灭家园,给社会的生产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损害,避免战争,维护和平是所有善良的人们的共同要求。
    但是,当邪恶势力肆虐,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和平的手段又无法取得成效时,我们只能采取战争这一恶的手段来维护和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你能否认战争有时具有合理的价值吗?
    
    道德标准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要想实现它,必须首先要将之落实为一系列具体的目标。
    而要达到这些具体的目标,又必须扎根于客观的现实当中。
    而现实是不完美的,我们要做成某些事情,就必须要学会容忍这种不完美;而且还要学会适应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运作法则,因为如果我们不能融入现实,那么也就无从谈起改造现实,这正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
    
    下面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随机应变的技巧对我们是多么地有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粟裕带领的一支小分队遭遇敌人的大部队,粟裕看实力相差悬殊,便带着小分队迅速转移。
    
    敌人拼命朝粟裕转移的方向追去,由于南方山区的地形所限,粟裕及其小分队被敌人追到一条山沟里,两面是大山阻隔,前面是敌人一个据点挡住了去路。
    可以说,粟裕已经处于无可奈何的绝境。
    
    怎么办?
    战士们看着粟裕。
    
    粟裕看着战士们穿的灰色军装,他顿时计上心头。
    原来那个时候,粟裕的士兵同敌人穿的都是一样的灰军装,不同的只是红军帽子上有个“红五星”。
    粟裕急中生智,他命令大家:将袖管、裤管卷起,把帽子攥在手里(把“红五星”隐藏住),当扇子扇风,哼着不三不四的小调,往前面敌人的据点走去。
    
    这支队伍来到了敌人据点前,敌哨兵咋咋呼呼地问:“哪一部分的?”
    
    “永嘉保安司令部三营八连。”
    粟裕示意士兵停住脚步,自己上前流利地回答。
    
    “你们的司令叫什么名字?”
    哨兵还是有点不放心。
    
    “许蟠六,许司令。
    你是不是要打电话问一问?”
    粟裕显得有点不耐烦地回答道。
    
    敌哨兵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又看到这位“小长官”开始“发火”,怕吃眼前亏,便放他们过去了。
    
    粟裕命令大家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据点,赶快从后门出去。
    当敌人发现有诈从后面追来时,粟裕带领小分队已经通过了敌人据点,脱离了危险区。
    
    粟裕巧妙地改变了部队的装束,迷惑了敌人,终于虎口脱险。
    如果他不能随机应变,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适时地使用技巧是保存实力,维护更高利益的必需。
    
    理想是美好的,但要把这种“美好”转化为现实,在现实中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要首先遵守社会的运作法则,理解并掌握其基本的生存手段和处世技巧。
    老实人往往从道德上的合理性而不是实际中的有效性出发来评判这些手段和技巧,采取一棒子打死的态度,自然不会在事业上有什么成就。
    结果,他们所经常谈论的群体规范,不过成了“空中楼阁”,“水中明月”。
    一分实干抵得上十万句的清谈,一个有用的技巧要比十个无用的原则更有价值,老实人用道德捆住了自己的手脚,使自己变成了对现实无能为力的人。
    他们往往是最想对社会作出贡献,而事实上又常常是贡献甚微的一群人,这是很可悲的。
    奉劝老实人一句,社会最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清谈家”或“道德家”。
    
    道德的目标和长远的利益并不会自动实现,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经历曲折才能够企及。
    
    老实人孤注一掷   
    成功一定要冒险,但冒险不一定成功。
    冒险一定要冒对的风险。
    何谓对的风险,就是长期平均而言,具有高报酬的风险。
    老实人的问题不是缺乏冒险精神,他们在必要时候也会鼓起勇气来。
    关键是老实人容易冒不该冒的险。
    他们不知道冒什么样的险才能投资致富。
    长期平均而言,股票、房地产是具有高期望报酬的投资标的,因此要冒正确的风险,便是将资金投资在高报酬的投资标的上,并勇于承担其所伴随的高风险。
    
    有一种游戏,参加者必须出100元,游戏的结果是:有%的机率你会损失100元,有%的机率你可以获得95000元。
    那么,你会不会参加这种游戏呢?
    经过调查,65%以上的人会选择玩这种高风险的游戏。
    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个游戏风险固然很高,但就算输了,顶多损失100元;若赢了,就可得到95000元的高报酬。
    这项游戏,其期望报酬率为负值,就算你赢一次,但是长期玩下来,你必输无疑,这是典型的不值得冒的风险。
    
    你若有机会造访美国的大西洋城等地的赌城,或者是著名的澳门赌城,你将会发现装潢豪华的赌厅竟然看不见窗户,也没有时针。
    为什么呢?
    这就是赌场要利用大数法则赢你的钱。
    没有钟也没有窗户的目的,是想让你分不清昼夜,玩到忘记了时间。
    因为你玩得愈久,玩得愈多次,输钱的慨率就愈大。
    玩的次数增多,会使期望值逐渐现身,赌之所以必输,原因就是赌博的期望值为负值。
    少数几次看不出来,但经过愈长的时间后,期望值逐渐呈现出来,因此赌久了,必输无疑。
    这就是为什么“十赌九输”、“久赌必输”,这与大数法则的原理不谋而合。
    所谓的大数法则,是指游戏的次数愈多,报酬率愈接近该游戏的期望值。
    赌博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娱乐方式,但绝对赢不了钱,因为它平均期望报酬率比银行存款还低。
    的确,赌博的最高可能报酬非常惊人,但是它的平均期望报酬都是负值,冒这种风险,不但无法致富,反而有害。
    
    没有高报酬的风险千万不要冒,例如彩票、赌博等,这都是高风险、低报酬的活动。
    你可以抱着娱乐的心态去从事以上的游戏,但千万不要妄想这些游戏能够为你带来财富。
    这些投机活动并非真正高报酬的投资工具,但绝对是高风险的活动,这种风险不值得去冒。
    
    成功一定要冒险,但冒险不一定成功。
    冒险一定要冒对的风险。
    
    做人的精彩来自做事的精彩   
    传统社会里主要讲做人,就是要看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
    因此,传统社会的人,很少有做事的愿望和激情,同时也就很少成功。
    
    现代社会里主要讲做事,就是要看一个人为社会、为家庭做出了什么贡献。
    所以,现代社会的人,总是忙忙碌碌,到处寻找机会,时刻梦想成功。
    
    人生的重点从做人转变为做事,是一个了不起的转变。
    它首先意味着纯道德时代的解体,同时意味着创造生活成了全社会最关心的命题。
    
    人们关心什么,什么东西就会成长得更快。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将离我们梦想的幸福越来越近,并最终实现它。
    
    但是,现代社会不是不讲做人,只是做人的标准与以往有所不同罢了。
    
    现代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主要看这个人做事的能力。
    比如,你创造了多少财富,获得了多少荣誉,拥有多少科技发明和市场开发成果,你给多少人创造了方便和幸福……   
    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做人的精彩来源于做事的精彩,而不是仅仅囿于道德评价。
    
    道德评价曾经发挥过很大的历史作用,但在其作为人生主题的时代里,也曾残酷地扼杀过许多创造者,并容易把庸人奉为社会楷模。
    
    而今天做人的标准,会尽量避免这些失误。
    
    一个搞垮单位的人能是一个优秀的人吗?
    
    一个养活不了家庭的人能是一个优秀的人吗?
    
    一个不能维持自身生存的人能是一个优秀的人吗?
    
    道德评价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无法用好或坏来评价这些人。
    
    通过做事来评价人,似乎功利色彩太浓,但其内涵是一种负责任的精神。
    
    做事的目的总是企望获得,而获得的目的又是为自己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人创造生存条件,难道不是这样吗?
    
    所以,追求功利的行为主要来自责任的驱使。
    
    一个讲责任的社会有什么不好?
    
    用责任心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人的标准又有什么错误?
    
    现代社会赋予所有的人一份责任:改善自身生存并为他人造福的责任。
    也就是说,使所有的人在做事中体会做人的感觉,这就是时势造人。
    
    遗憾的是很多人还未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往往让陈旧的道德观影响自己做事的效果。
    
    因此,让我们再次响亮地呐喊:现代社会做人的精彩主要来源于做事的精彩!   
    现代社会赋予所有的人一份责任:改善自身生存并为他人造福的责任。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