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春校园 说话不要太老实

第三章:说话可以说出魅力来(2)

说话不要太老实 水中鱼 11633 Sep 8, 2021 3:18:33 PM
    第三章:说话可以说出魅力来(2)   
    3、聪明人说话有见地,老实人说话人云亦云   
    老实人在交谈时习惯说“是的,我同意……”,“我也这么认为”,交谈中,大家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随声附和地回答“是的。”
    要让自己成为更独特的人就要与一般人有所区别,要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聪明人的故事:   
    有一天,爱迪生在路上碰到一个朋友,看见他手指关节肿了。
    
    爱迪生问朋友:“为什么会肿呢?”
    
    “我也不知道。”
    朋友说。
    
    “为什么你不知道?
    医生知道吗?”
    
    “每个医生说的都不同,不过多半的医生都说是痛风症。”
    
    “什么是痛风症?”
    
    “他们告诉我说,这是尿酸积淤在骨节里。”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从你骨节中取出尿酸呢?”
    
    “他们不知道如何取法。”
    
    这时的情形好像一块红布在一只斗牛面前摇晃一样。
    
    “为什么他们不知道如何取法呢?”
    爱迪生有点生气地问。
    
    “因为他们说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我不相信。”
    爱迪生回答说。
    
    爱迪生回到实验室里,立刻开始试验看尿酸到底是否能溶解。
    他排好一列试管,每只管内灌入四分之一管不同的化学液体,每种液体中都放入数颗尿酸结晶。
    两天之后,他看到有两种液体中的尿酸结晶已经溶化了。
    于是,这位发明家有了新发现问世,这个发现也很快传播出去。
    现在这两种液体中的一种,在医治痛风症中普遍得到应用。
    
    老实人的故事:   
    魏将乐羊奉文侯之命攻打中山国,而他的儿子就在中山国,中山君就拿他的儿子做人质逼迫乐羊退兵,乐羊没有听从他的话。
    结果,中山君烹调他的儿子做成肉汤给乐羊送去。
    乐羊在军帐下将肉汤一饮而尽,然后,率兵攻打,一鼓作气就灭了中山国。
    文侯接到捷报时对大臣堵师说:“乐羊为了本王,竟忍痛吃了他儿子的肉,这是多么忠心啊!”
    堵师回答说:“连儿子的肉都敢吃,这样的人将来还会在乎谁的性命呢?”
    
    乐羊率军凯旋归来,文侯对他大肆犒赏,但同时对他也怀有了戒心。
    
    ·人有观点,所以存在   
    每个人讲话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无论是讲话的语言还是手势,都具有个人色彩。
    如美国人最擅长以夸大的动作,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极限;欧洲人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内敛,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感受一五一十地表现于外。
    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随声附和,只不过有的轻、有的重、有的隐、有的显而已。
    随声附和虽在多数情况下表达着一种善意的成全。
    但这种没有独自思想的附和语词,并不能表现出个人的独立人格与个人意见,而且更容易让人觉得虚假。
    一个爱疑问、喜欢强调自己想法或意见的人,是绝对不会以附和的口吻来表示自己的看法的。
    
    在问题面前,重在保持一种疑问的态度,有自己的主见。
    聪明人未必能解决每一个问题,但是他们不会相信因为别人说不能解决,便以为真的不能解决,而是积极地用事实去证明能够解决。
    
    在与人谈话中,必须有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
    同时,更不要拘泥于说话的技巧,而要学会善于变通。
    说话有观点,其本质就是要有主见。
    
    不要总是从常理出发,如果总是从常理出发,人们容易猜测到自己的心思,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也就在别人的意料之中。
    说话时候,必须有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哪怕遭到很多人反对,有些时候也是必须坚持的。
    
    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大将高峻人强马壮占据高平,刘秀派寇恂率军讨伐高平。
    临行前寇恂请示光武帝:“是要讨伐他,还是招降他?”
    刘秀道:“能招降最好,不然就剿灭他的全军。”
    
    高峻得知寇恂领命来镇压自己,便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见寇恂,以探朝庭的口风,同时让守城的士兵高度戒备,不允许任何人随意出入。
    
    皇甫文来到寇恂军帐后,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寇恂见其态度傲慢,心中不禁暗暗生气,问道:“见了本将军,为何不跪?”
    
    皇甫文拍手大笑:“跪你?
    就是刘秀在此,我也不跪,何况你一个武夫!”
    
    寇恂拍案大怒道:“你们这群乱臣贼党,不为江山社稷立功,反而危害人民,抵触朝廷,罪大恶极。
    本应斩首示众,诛灭九族,念当今皇上仁慈,只要你们肯投降,朝廷定会从宽处理的!”
    
    皇甫文还没听完,便已笑得蹲在地上。
    众武官皆被皇甫文的这种行为激怒了,都大声呵斥道:“这成什么体统,像你们这种人,即使朝廷招降了你们又有什么用?”
    
    皇甫文听到这里,立即止住了笑,站了起来,用手指着寇恂嘲讽道:“你不敢攻城吧?
    刘秀小儿没给你命令,你这小官岂敢乱来?”
    
    寇恂冷冷一笑,对皇甫文说道:“本将军攻不攻城,我想你是看不到了!”
    
    皇甫文惊了一下,故作镇定地问道:“你说什么?”
    
    “来人啊!”
    寇恂一声大喊:“把这个狗头军师给我拖出去斩了!”
    众武官们忙拦阻道:“将军,两兵交战,不斩来使!”
    
    皇甫文连声道:“是啊,是啊!将军难道没听过吗?”
    
    寇恂没有听取众人的劝告,命两个武士把浑身颤抖的皇甫文拖了出去,并告诉皇甫文的副使道:“回去告诉你的上司,皇甫文已被我斩了,若投降就赶快投降,若不降就等着我的军队攻城!”
    
    副使忙跑回去告诉高峻,高峻害怕了,当日就大开城门投降了寇恂。
    众将领向寇恂贺喜,顺便问他:“当日来时,高峻严守城池,一点也不像投降的样子,为何杀了皇甫文他就这么快投降了呢?”
    寇恂解释道:“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他让皇甫文来营中见我,言辞态度很傲慢,是想试试朝廷到底是招降还是剿灭。
    如果不杀皇甫文,高峻一定以为朝廷是来招降他们,这样他们就有恃无恐,杀了皇甫文,他才知道我们的决心,所以才这么快就投降了。”
    由于没有费一兵一卒,寇恂便降了高峻,光武帝知道后甚是高兴,赐寇恂黄金万两,并加官晋爵。
    
    在这个故事中,“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常理,大家都认为应该这样做。
    但是寇恂并没有遵循,他根据顽敌会因此变得更加顽固不化的判断,毅然地坚持了自己的观点,最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古时候的圣人在说话做决定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观点,很少因循守旧。
    有些事情,即使看起来特别不合情理,对于他们来说,也丝毫没有损害他们的声誉,反而让他们更加光辉。
    
    西周有两个名望很高的人,一个叫狂裔,一个叫华士,他们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诸侯,耕川而食,凿井而饮,在当时享有十分高的声望,人们都称他们为大贤人。
    姜太公被封到齐国,到了营丘以后便请两个人出来做官,然而这两个人不愿意出山,姜太公再三邀请,这两人就是不出。
    于是姜太公立即诛杀了这两个人。
    周公旦不明白,于是他立刻派遣使者前来责问此事:“这两位都是天下难得的贤士,你为何要把他们杀掉呢?”
    
    姜太公说:“现在如果有一匹马,是一匹千里马,天下最好的。
    但是,用马鞭抽它,它不愿意前进,用上好的马料喂它,它又不肯吃--它是一匹无法控制的马。
    对于这匹马,即使是最笨的奴仆也不会将它作为脚力,这两个人就是这样的马匹。
    他俩宣称不愿臣服于天子,因此我没有办法让他们臣服;他们又不愿和诸侯交往,我也没有办法驱使他们;他们自己种粮食来吃,自己掘井求水来喝,完全不求于人,因此我也没有办法用赏罚来打动他们。
    他们不要名誉,不要禄位,虽然说是天下难得的贤哲,但对天下却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他们既不能为国效力,也不能为国尽忠,因此留着他们也没有用处。
    而且先王统治臣民,所使用的不外乎爵、禄、刑、罚,现在这两个人居然对这四种手段都无动于衷。
    如果听任他们不服兵役,不缴捐税而扬名于国内,那么我对国人就无法交代了。
    如果所有的人都学习模仿他们,那么国家就成为一盘散沙。
    只有杀掉他们,让大家都知道,我不需要那种不被好饲料诱惑,也不怕马鞭子抽打的千里马。
    我也要让大家知道,我将严惩那些自命清高,不把赏罚放在眼里的所谓贤士。
    这就是我杀掉他们的理由。”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孔子的门人三盈三虚,都是少正卯在鼓惑。
    孔子当了大司寇以后,便立即诛杀了少正卯。
    子贡对孔子说:“少正卯是鲁国十分有名的人物,先生却杀了他,先生不觉得有些不妥吗?”
    孔子说:“没有什么不妥当的,人有五恶,只要得其一君子就要诛杀他,而少正卯却是五恶兼而有之,是小人中的小人,所以不得不杀。”
    
    华士兄弟和少正卯之所以被杀,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人高调,但是不向政权低头,喜欢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姜太公和孔子杀了这三个人并不掩盖他们的光辉,反而使得他们的形象更高,后人称赞两人做事有魄力。
    而华士、狂裔和少正卯三个人却逐渐被人遗忘,几乎没有人同情他们。
    
    人有观点,所以存在。
    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让这些观点成为自己谈话的本质,而不应该是那些谈话技巧。
    
    ·适当唱些反调,话语才有意义   
    适当提出不同意见,话语才有意义。
    如果一味地迎合,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容易失去机会。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仓皇西逃,行至马嵬坡,发生了兵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也被迫自缢。
    此时,不仅天下大乱,李隆基身边也发生了一场大变乱。
    李隆基决意西行蜀地,而他的儿子、太子李亨却以“父老挽留”为由,与他分道扬镳,留在了关中。
    史学家们认为,太子不愿再随父西行,是故意制造出来的假相。
    因为,长期以来,太子与父皇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李隆基并不赞赏李亨的个人才能,认为他不是理想的皇位继承者,也没有让位的打算。
    如果太子跟随父皇去到蜀郡,今后自己太子地位能否保住,是难以预料的。
    所以,马嵬坡事变之后,正是跟父皇分道扬镳的好时机,也正是争取权力的好时机。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果然,在此分手后的两个月,李亨取代了李隆基,登上了皇位。
    
    其实,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只要有人持不同意见,都是说得过去的。
    
    齐国人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兵学的鼻祖。
    他因内乱逃到吴国,把自己著的兵法敬献给吴王阖闾。
    阖闾说:“您写的兵法十三篇,我都细细读过了,您能当场演习一下阵法吗?”
    孙武回答说:“可以。”
    吴王又问:“可以用妇女进行试练吗?”
    孙武又答道:“可以。”
    于是吴王同意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让孙武演练阵法。
    
    孙武把她们分成两队,叫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队长,每人各拿一把戟。
    孙武发令问道:“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左右手和背的部位吗?”
    她们都回答说:“知道。”
    孙武说:“演习阵法时,我击鼓发令,让向前,你们就看着心所对的方向;让向左,就看着左手所对的方向;让向右,就看着右手所对的方向;让向后,就转向后背的方向。”
    她们都齐声说:“是。”
    规定宣布后,便陈设斧钺,并反复宣布军法。
    
    然后孙武开始击鼓发令向右,宫女们却嬉笑不止。
    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口令不熟悉,这是主将的责任。”
    于是他又重新申明号令,并击鼓发令向左。
    宫女们仍然嘻笑不止。
    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口令不熟悉,这是主将的责任。
    现在既然已经明确了,你们仍然不服从命令,那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
    说罢,就要斩左右队长。
    
    吴王站在观操台上,看见孙武要杀他的两个爱妃,大为吃惊,急忙派人向孙武传令:“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
    我没有这两个爱妃,连吃饭也没有味道,希望不要杀掉她们。”
    孙武回答说:“臣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说完就杀了两个队长示众,并用一名宫女担任队长。
    重新击鼓发令,宫女们按鼓声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一举一动完全符合要求,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声音。
    
    孙武派人报告吴王:“队伍已经操练整齐。
    大王可以下台观看,任凭大王想让她们干什么,哪怕是赴汤蹈火,也能做到。”
    吴王说:“请将军停止操练,回到客台休息去吧,我不想下去看了。”
    孙武说:“大王只不过是喜欢我书中的词句,但是并不想照着去做。”
    
    这时吴王才深知孙武善于用兵,便任命他为将军,同伍子胥等人一起帮助自己经国治军。
    孙武在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争中,充分显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大功,使吴国扬名于各诸侯国中。
    他还留下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并因此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兵学的鼻祖。
    
    一个人不坚持己见,总是迎合上级或者附和别人都容易被人轻视,他说的话就显得毫无意义。
    
    ·培养属于自己的说话风格   
    一个人说话有风格,才容易吸引别人,并产生特有的魅力。
    同样,如果你想成为说话高手,你的说话风格必须有某种独特的地方,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使人们容易记住你。
    你可以利用自己的长相,或身体某种特殊之处,引起别人注意,但这只能暂时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帮助你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不能真正吸引人们。
    除非你有伟大人物的那种超凡的魅力,否则你必须培养自己说话的风格,这才是使你让别人信服和不忘的最好方法。
    
    美国的依阿华州锡格尼市的凯欧库克旅馆是方圆几十里的流动推销员最爱去的地方,他们不管远近都想到那里去投宿。
    为什么呢?
    芽因为那里的店老板,人称“快乐的韦勒”,是一位笑口常开的人。
    他对谁都能说上几句好听的话,自从人们认识他这么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听到他对谁说过一句不顺耳的话。
    韦勒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说话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后来他成功了,成为当地有名的富翁。
    
    记住你谈话的风格,你与别人交谈的方式,都能为你的名声和你的成功做出重大的贡献。
    如果你对下属讲话趾高气扬,甚至有鄙视的口吻,那下属就会怨恨你。
    如果你对上司讲话过于谦恭,他们就可能认为你缺乏能力或者没有骨气,不敢委你以重任。
    你讲话的风格,不仅仅是你使用词汇的问题,而且是你使用词汇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从中也能反映出你的态度和修养。
    
    因此要想树立自己的讲话风格,说话就不能忽左忽右变化无常,更不要试图模仿别人,表现出不属于自己风格或不适合自己风格的东西。
    学习别人是件好事,但不要故意去模仿别人的风格或者说话的口吻。
    这种道理很简单,不用多解释谁都会明白,谁都不想遇到一个装腔作势的谈话者。
    学别人说话,就像那种喝了大量酒的人,他隐瞒不了自己喝了酒的事实,因为人们一闻就明白了,“他把自己当成了别人”。
    
    在谈话的时候,表现出自己自然的风格是上策,但要努力发展你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不是去发展别人的独特风格。
    有些人,当他们与别人谈话时,认为自己有必要装腔作势,或者戴上一副假面具;有些人试图表现得很友善,有的时候甚至表现出媚态;有些人急功近利,就像做电视商业广告一样。
    这些人的失误在于他们表现的都不是他们自己的本色,自然得不到别人的信服。
    要有自己的个性,你看到的我是什么样,我就是什么样,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但你总会相信同你谈话的那个人是真实的,不是假冒的。
    无论对也好,错也好,都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
    因此,只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原则,总会受到别人的喜欢,从而慢慢养成自己说话的风格,因为你用真诚的自我与别人交流,你用自己的风格和别人说话。
    
    说话的大智慧:   
    在问题面前,聪明人决不人云亦云,而总是保持一种疑问的态度,有自己的主见。
    
    4、聪明人说话声情并茂,老实人说话死气沉沉   
    在日常说话中,有些人一开口,别人就静下来听;而另一些人讲话时,听众仍各干各的,甚至打断他的话。
    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当然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有的人懂得使用表情,使用眼、胸、肩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来配合他的口来吸引人,而有的人却不懂得。
    试想一想,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只是嘴在动,而没有其他的表情,他说的对听众有吸引力吗?
    
    聪明人的故事:   
    电影《魂断蓝桥》有这样一个镜头:   
    玛拉以为爱人洛伊战死沙场,因生活窘困而沦落风尘。
    有一天,她来到滑铁卢车站拉客,却发现洛伊活着回来了,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重逢的日子里,他们相处得很愉快。
    但玛拉心里却自惭形秽,深深不安。
    在一次家庭舞会上,洛伊从她的眼睛里发现了她的不安,便问道:“为什么你的眼睛里面都是惶恐?”
    
    眼神果然可以流露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的。
    
    老实人的故事: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时,考生须先填写清楚自己的外貌特征,由考官在考堂上查对,以防止冒名顶替。
    
    相传明朝时,有个考生填写自己的面貌特征为“微须”。
    考官巡堂时看见这个考生脸部有一点胡须,便勃然大怒,板着面孔责问道:“你因何冒名顶替?
    考单上明明写着你没有胡须。”
    
    考生觉得诧异,申辩道:“我明明写着有一点胡须,怎么说没有呢?”
    
    考官说:“‘微’即‘没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说的就是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我跟谁在一起呢?”
    
    这位考生哭笑不得,这时,多亏另一位考官过来了解了情况,这位考生才没有被清出考场。
    
    ·说话的语气要适当   
    说话是人们交流信息、传情达意的一个重要手段。
    重视并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即使是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讲得娓娓动听,牢牢吸引住听众;如果不善于运用语调变化,古板平淡得很,即使是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单调平淡,使听众昏昏欲睡。
    恰到好处地使用声和气不仅能充分地表达说话的意图和情感,而且还能使说话生机勃勃,充满艺术的感染力。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驾驭语调的技能技巧,以便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思想感情,增强说话效果。
    
    譬如,有人说话总是和声细语的。
    这种声和气轻松自然,和蔼亲切,不紧不慢,能给听者以舒适、安逸、细腻、亲密、友好、温馨的感觉。
    人们在请求、询问、安慰、陈述意见时常使用这种声和气。
    它可以弘扬男性的文雅大度和女性的阴柔之美,尤其是在抒发情感时,这种声和气的运用更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
    还有人说话是高声大气的。
    这是一种人们用来召唤、鼓动、说理、强调和表达自己激动心情的声和气。
    它可以表现说话者的激情和粗犷豪放的气质。
    虽然它和大吼都属于高音频和高调值,但是它通常是用来表示极度的欢喜或慷慨激昂的。
    还有其他很多种语气,恶声恶气,怪声怪气,低声下气,唉声叹气,有声无气等等。
    不同的声和气表达着不同的意思。
    因此,我们说话时,不仅要注重遣字用词,更应该选用恰当的声和气。
    这一点十分重要。
    否则,再美的词语也会失去光彩,并很有可能引起听者的猜疑、妒忌、不满、反驳、敌视、唾弃和嘲笑。
    
    选择用怎样的语气谈话,要取决于你所处的场合,你的谈话对象,你谈话的内容目的等各种因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事前意识到讲话语气的作用对你的谈话目的的达成是大有裨益的。
    
    ·说话时要留意自己的声音   
    你和对方的谈话已经开始,那么在言语交换中,最好分出一部分精神来,留心你的声音。
    “我说话是不是太快了?”
    虽然有些说得快而清楚,有些却是快而不清楚,使人听了等于没听。
    说话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别人听不清楚,听不懂,就是白费口舌。
    
    再问一句:“我说话的声音是不是太响了?”
    试想在宁静的黄昏,树下谈心,或在温暖的炉边,围炉叙旧,高声谈话是如何煞风景啊!在客厅里,过高的声音会使主人嫌恶;若在公共地方,更会令你的同伴感到难堪。
    你说话时要记着,对方并不是聋子。
    
    你说话虽然并不是太快和太响,但要明白在谈话中,每句话声调也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因此,你要学学怎样调节它。
    抑扬顿挫,这是获得听众的唯一秘诀。
    在乐曲里,有极快、快、略快、慢、略慢、最慢等快慢符号;也有极强、强、渐弱、弱、极弱等强弱符号。
    若想你的话如同音乐一般动听,不可忘记在应快时要快,应高时要高,应慢时要慢,应低沉时低沉。
    毫无抑扬顿挫节奏地说话,是最易使听者疲倦的。
    
    因此,说话不妨常常留心那些使人听了会忘记疲倦的说话方法,也不妨常常留心那些舞台上的名角念词的方法,这是最好的参考,可以细加揣摩。
    
    ·善于利用丰富的面部表情   
    人际交往中,与别人谈话,无论双方意见或说法是否一致,都不能板着面孔说话。
    首先这是对双方交谈的一种不尊重,其次也会招致对方的反感,最后此次谈话也只能是不欢而散。
    
    我们与人交往、谈话无非有两种人:一种是早已熟悉的人,如亲人、朋友和同事;一种是陌生人。
    和熟悉的人谈话板着面孔,或许还可以得到理解和谅解。
    和陌生人谈话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谈话的结果,只有给人家一个好印象,才能顺利交谈,发展友谊,取得交际的成功。
    
    俗话说,“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你尊重别人,热情待人,谁会驳你的面子呢?
    
    我们每个人与人交谈一定要开朗、热情、生动,因为人不是受到什么强迫才接近谁、喜欢谁;也不是由于什么人出类拔萃、有成就、有名气,才去接近、喜欢这个人。
    亲切的话语,温暖的微笑,一下子拉近了心理的距离。
    即使大人物,只要他善于交往、谈话,也必然如此。
    相反,冷冰冰整天板着个面孔,无论对什么人都是无益的。
    
    与人说话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些无声语言可以帮助沟通,有时候它们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有声语言。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这样说过:“面部表情是历经多少世纪才培养成功的,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表情不仅能给人以直观的印象,而且还能给人以比较强烈的感染力,它同声音语言配合,能够产生很好的交际效果。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统计所得到的结论,人们传达信息的总量中,大概有55%是靠面部表情来实现的,所以有人认为面部是思想感情表达的“荧光幕”。
    
    人的面部表情是内在态度的指示器。
    面部肌肉松弛露出微笑的神色,使人乐于亲近,令人舒服,给人快慰。
    面部肌肉绷紧,板着面孔,使人避而远之,望而生畏。
    所以你的面部表情通常能够传达出你内心的真正想法,你也可以利用面部表情来促进沟通的进行。
    
    芬兰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用眼睛表现演员不同情绪的照片,裁成只保留眼睛部分的细条,然后让人分辨他们所表现的情感,结果正确率很高。
    这说明:大多数人都能解读目光语言。
    
    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
    
    面部表情语言以眼睛最为重要,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认为,人的眼神变化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他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让微笑为你的语言增色   
    常微笑的人往往是真诚的。
    当一张笑脸摆在人们面前时,他们几乎很快会把它判定为友好的表示,除非背景极其复杂,而决不会去仔细揣摩,反复研究,这轻而易举的一笑,立即就使两者之间的关系接近了许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
    
    聪明人说话时总喜欢面带微笑,这种面部表情告诉人们:“来吧,我们是朋友。”
    我们的生活需要笑容,我们的工作也需要笑容,前者为了自己的健康,后者满足别人的希望,当你在会议上、汇报中或与下属谈心时,用自己维妙维肖的笑容向对方暗示或者传递一个细小的意向,当对方立刻心领神会之际,一定会从内心中发出满意的笑容。
    
    但是,仅仅是注意到笑的作用是不够的,还应当做到两点:一是要真笑,而不是假笑;二是把握好笑的时机和方式。
    
    微笑是通过不出声的笑来传递信息的。
    微笑作为一种表情,不仅是形象的外在表现,也是人的内在精神的反映。
    微笑能强化有声语言沟通的功能,增强交际效果;微笑还能与其他体语相结合,代替有声语言的沟通,如在接见众多的宾客时,只要边微笑边招手,也具有“欢迎您光临”的功效,同样会使客人感到热情、有礼;在交谈中,遇到不易接受的事情,边微笑边摇头,委婉谢绝,不会使人感到难堪。
    
    与人交谈时,微笑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应该有任何的做作。
    事实上,你的微笑是发自内心,还是强装出来的,人们一般都能感觉得到。
    我们只有通过一种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让人更加信任我们。
    那种强装出来的笑容,不但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而且还会让别人很难把该说的话说出来。
    因为你表现出了一种喜怒不形于色的沉稳。
    
    ·体态姿势的运用   
    体姿语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指说话双方的空间距离,二是指各种不同的身体姿势。
    这里主要讨论体姿语运用的总体要求:准确、适度、自然、得体、和谐、统一。
    
    第一,准确、适度。
    所谓的准确、适度,就是要根据说话内容、说话环境、说话对象、说话目的的需要,准确恰当地运用。
    
    第二,自然、得体。
    就是要求体姿语的运用不故作姿态,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交际场合。
    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表达功能的角度,体姿语的运用,都要自然、得体。
    做到既要符合审美的原则,给人以美感,又要符合特定的情况。
    
    第三,和谐、统一。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姿语言和有声语言配合统一,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否则,就不能收到既定的效果。
    二是各种体姿语言要求一致而协调。
    要有整体观念,表情、手势、体姿不仅要配合有声语言,它们之间也应该是相互配合的。
    
    ·有风度当然有气度   
    美国第三届总统杰斐逊和他的孙子驾着马车出去,在路上碰到一个陌生的奴隶脱帽向他们鞠躬行礼。
    杰斐逊举起帽子还了个礼,但他的孙子忙着和别人讲话,没有理会那个奴隶。
    杰斐逊严肃地说:“我的孩子,难道你允许一个奴隶比你更有绅士风度吗?”
    
    这里提到了绅士风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在讲,这个人有绅士风度,那个人没有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绅士风度呢?
    
    一般来讲,绅士风度的起码内容是要彬彬有礼,待人谦恭,衣着得体,举止不俗,富有教养。
    绅士风度,从传统意义上说,一般是属于比较有钱有地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的。
    但有钱却未必就能表现出良好的绅士风度,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有钱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有绅士风度的人却不多见,有钱人的粗俗野蛮举止,倒是每每引人注目,有些人西装革履,一身名牌,其实一肚子米糠,可惜了他那一身好行头。
    
    我们认为,风度的背后,往往要靠知识才华支撑,否则就是虚有其表。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相同的道理。
    风度的美不单是外在美,它有深刻的内蕴。
    优良的品质、渊博的学识、宽阔的心胸、坚强的意志、豁达的性情、远大的理想、真诚的关心,颇有感召力,倍受人们的推崇。
    而这些都是通过个人的修养获得的。
    而且,优美的风度实际上离不开优美的言谈举止,言谈的智慧和举止的优雅是风度的美容术。
    而洒脱的外表、周到的礼节同样必不可少。
    还有诚恳坦率的态度、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这些也都是良好风度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不轻视,诚意动人   
    与人交往,不能轻视任何人,即使在心理有所轻视,但是在言语上一定要给别人应有的尊重。
    因为没有人弱小到受了侮辱而不会报复的。
    我们要通过诚意来打动别人,而不是言语上逼迫别人。
    
    某天,齐中大夫夷射在王宫里参加酒宴,喝得酩酊大醉,靠在回廊门上。
    有一仆人刖脆请求说,把您喝不了的酒赐我一点好不好?
    夷射怒斥道:“滚一边去!下贱的仆人还敢向贵人要酒喝。”
    刖跪急忙跑开了。
    等夷射走了之后,刖跪就在回廊门处洒了点水,好像有人撒了尿一样。
    
    第二天,齐王出廊门看到了,问:“是谁在这里撒尿?”
    刖跪回答说:“我没看到,不过,昨天中大夫夷射在这站了一会儿。”
    在当时,在宫内这种不规矩的行为是要受惩罚的。
    齐王因此把夷射处以死刑。
    
    刖脆显然是因为夷射没让他喝酒而设计陷害他,其手段是制造事端,嫁祸于夷射。
    这一手很险恶,恐怕夷射临死也辨不清因由。
    
    和夷射刚好相反,诸葛亮对人十分尊重,即使是对手下败将,也是用足了诚意来打动别人,而没有丝毫的轻视。
    
    在刘备病死白帝城的时候,南中地区一个很有威信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发动西南一些部族起来反抗蜀汉。
    当时蜀汉刚刚在虎亭遭到惨败,兵力还没有恢复。
    
    为防止蜀国遭到内外夹攻,诸葛亮派人去向东吴孙权讲和,同时,他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积蓄粮草,训练兵马。
    经过两年时间的艰苦努力,蜀中形势走向稳定,诸葛亮决定率领大军,兵分三路,亲征南中。
    
    出发时,参军马谡对诸葛亮说:“南中叛将依仗那里地势险要,离成都距离遥远,很久以来就不服朝廷的管束。
    你今天用武力打败他,你一回师,他明天又可能叛变。
    所以,对付他,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次出征我认为不应该以消灭他的军队为目的,而应该从心理上征服他,这样才能收到好效果。”
    
    马谡的话,也正是诸葛亮心里所想的。
    诸葛亮赞许地点点头,说:“你的建议很好,我一定照这样去做。”
    
    孟获得到诸葛亮率军开进南中的消息,连忙组织人马抵抗。
    
    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作战勇猛,力大无穷,性格耿直豪爽,说一不二,但缺少计谋。
    于是,一个降伏孟获的作战计划在诸葛亮的头脑里逐步形成。
    
    他向全军发命令:对敌酋孟获,只能活捉,不要伤害。
    在诸葛亮的计谋下,孟获被捉了放,放了捉,反反复复进行了七次。
    
    孟获第七次被捉,终于被诸葛亮的诚意感动了。
    他流着眼泪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真称得上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仁至义尽的事啊!我从心里佩服丞相,从今以后,我决不再反叛了。”
    
    孟获被释放以后,立刻会见各部族的首领。
    万分感慨地对大家说:“蜀汉丞相真是谋略过人,他训练的兵马,一个个机智善战,武艺高强,我们南中的人,再也不要与他为敌,兴兵作乱了啊!”
    
    由于孟获在各部族首领中威信很高,大伙听了他的话,不再提什么反叛的事了。
    
    为了节省军事开支,为了避免官府和南中少数民族再发生冲突,诸葛亮决定不在这里设一官一府,不留一兵一卒,仍然请孟获及各部族首领,各自管好自己的属地,友好相处。
    
    与人交往,攻心为上。
    当你用足诚意,对别人表示最大的尊重的时候,人们也会感受到的。
    
    说话的大智慧:   
    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它比有声语言更能表现一个人的情感和个**望。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