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梦回大隋之我为隋炀帝

第38章 立龙阳城

梦回大隋之我为隋炀帝 弗思 2076 Sep 7, 2021 5:11:46 PM
    对于来自后世的杨英来说,大隋此时的境况也能猜测到一二。
    现在不比后世,所有的建造、运输都是纯人工。再加上各级官员的贪污,大隋百姓确实除了反叛已经没有什么活路了。
    只是在他的印象中,造反的诸多都是河南、河北、山东、江都一带,其余地方虽不算太平,可却也不那么热闹。
    难不成受苦的只有中原百姓?那不对啊,杨英心中疑惑,面露沉吟之色,却并不见动怒,萧瑀胆子便更加大了一些。
    “其二,陛下南征林邑,北伐突厥,更枉论琉球、契丹等小国,连年用兵。军饷粮草,皆是民脂民膏啊。远的不提,单说此次东征高句丽。
    东莱因施工造船,服劳役之民丧命者十之三四;江淮以南民夫为运粮草军械,绵延千里,昼夜不停,导致累死路边者相枕,臭秽盈路。
    虽说陛下征集百万大军,可需以三农夫而养一士卒,则天下所动青壮年总计怕是不下五百万。
    不说死去有多少人马,单说这五百万人不能事农产粮,却还要军粮供应。连年用兵下来,百姓早已不堪其苦也。”
    萧瑀越说越是激动,他感觉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如此发泄了,趁着今日杨英脾气好,便索性彻底放开了胆子。
    “其三,陛下开创科举制度,实则是动了贵族团体利益。百姓愚昧,虽无活路,却未必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起义。
    然则,一旦有贵族不满,必将引导百姓怨气而为己用,乃**也。眼下那杨玄感便是此例。
    臣敢断言,自他而后,怕是整个中原皆不太平。其他活不下去之小民,必将纷纷效仿,揭竿而起,陛下不可不防啊。……”
    说到后来,萧瑀声泪俱下。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治大国亦是如此,若是百姓无粮,贵族二心,其国必乱。
    “哎,时文啊。这开凿运河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虽然征用的民工多了一些,可对百姓来说,实乃大有益处啊。
    朕自涿郡而来,也曾微服私访民间。正是因为永济渠的开通,南方与北方能够进行商品交易,百姓安居乐业啊。
    再说,有了水,也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北方干旱问题,若是百姓安心生产,朕以为纳粮缴贡不是什么问题吧?”
    杨英此时还在疑惑萧瑀所言的第一条,他曾经带着陈婤在涿郡走访过民情,那里大部分人还是能够得到实惠的。
    涿郡百姓非但不会咒骂自己这个皇帝,还会感恩戴德,足见运河开通的好处并不只是利在后代。
    萧瑀听到杨英如此说,惨然一笑。“陛下,恕臣直言,您为一国之君,当视我大隋百姓为子民,不可厚此薄彼啊。
    涿郡虽因运河而富足,然河南、河北、山东三道百姓却因开通运河而苦于劳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者数不胜数啊。
    运河虽有利于百姓,可陛下不能因肥涿郡一郡之地,而废整个中原百姓啊,如此百姓之怨将更甚啊。……”
    萧瑀的意思很明显,你只看到了涿郡因为贸易带来的那点好处,可当初修建运河,可是征用的河南、河北、山东的民工。
    尤其这中原之地,才是立国根本所在。就算涿郡百姓拥护又有什么用?难道中原百姓就能不忍饥挨饿了么?
    “这,”杨英一愣,不过转而便明白了其中关键。“时文此言差亦。运河商船自上而下,可不只为涿郡带来生机。
    沿途各州郡皆能获利,岂是只肥涿郡一地?况且北地干旱多灾,正是因为运河疏通,才可灌溉农田啊。
    百姓民不聊生,非运河之过,而是贪官污吏压迫之过尔,岂能因噎废食,因一时之难而废运河之功?”
    萧瑀见陛下如此说,也不好再争论下去。只要陛下知道了百姓之苦,能够缓对高句丽用兵也便罢了。
    “陛下圣明,开凿运河确实有利而无害。只是萧瑀方才所言,并非单是开凿运河之因,还有其他的啊。
    若是陛下能够让百姓休养生息,暂缓对外用兵,那高句丽只要徐徐图之,必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陛下所问乃如今义军四起之缘由,这东征伤民何以百万计?也便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
    臣听闻陛下将六万降兵分而治之,精壮可用者招纳为己用,安心为民者安抚以田地,不服王化者斩之。
    以此足见陛下也深知百姓若有活路,必不敢轻易造反。臣愿请命,代替陈棱,在武阳郡安抚降兵。
    此地北上可达涿郡,南下可通江都,东行能入大海,西归则进洛阳,又有新增六万降兵可为民,有运河之水可解旱灾。
    臣担保,只要两年之内陛下莫在用兵,此地所产之钱粮足可以使国库充盈,届时陛下若想东征,臣定再无半分异议。”
    他所说的这些,杨英自然也清楚。大隋帝国如今千疮百孔,绝非因为一两件事情所引发的。
    杨英忽然发现,让萧瑀官复原职去当宰相,还不如留在这里治理降兵更为妥当,心中一动,便有了主意。
    “好,时文所言甚和朕心。即日起,朕封你为户部尚书、魏公,掌管天下钱粮、税赋之事。
    汝留守于此,非但今日这六万降兵,日后中原义军所掳者,尽皆交付与爱卿之手,于此地重建一城,取名龙阳。
    望时文能够施教化,安民心,富农商,定社稷。使龙阳城降兵不思反叛,百姓安然而居,勿负朕之厚望。”
    “臣领旨谢恩,定当肝脑涂地以报君恩!两年之内,臣定还陛下一个安居乐业的龙阳。”萧瑀大喜。
    他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主,被卸职留守长安之后,便觉得度日如年。如今陛下让自己掌管户部,更在此地处置降兵,那可就有的忙了。
    他心中暗下决心,定要依靠地利,将龙阳城治理成媲美洛阳的繁华之所在,做出些成绩来。
    杨英也放下了心中的一块石头。萧瑀既有能力,又是萧后的亲弟弟,将降兵交给他处理,再放心不过了。
    ……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