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小说 快穿攻略,病娇男主,宠翻天!(黑化男主总想套路我)

第1973章 你好,少帅53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扶一把大汉》章节阅读:


  不敢细想,不敢细想!
  皇帝抿了一口杯中的清茶,心中的心思却转动到了极致!
  要说这茶,可是皇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让人炒出来的。
  不是说这时候没有茶树,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叶树。
  华夏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山区是茶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既然茶叶早已有之,汉朝的人亦作为高端奢侈品饮用,为何要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方能喝到呢?
  这就要提到秦汉的饮食习惯了。
  一切带水的,都叫汤!
  茶不叫茶,叫荼汤,肉汤不叫肉汤,叫羹汤!
  “茶”字出于《尔雅?释木》:“槚,苦荼(即原来的“茶”字)也。”。
  直到唐朝,陆羽在《茶经》一书中将“苦荼”的“荼”字去掉一横,方成为现在的“茶”字。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这便是《茶经》中对茶树的描述。
  你让一个现代人去喝那种加盐,加花椒,加茱萸,加胡椒的茶,还不如直接让广东人喝火锅汤底!
  比喻虽然粗糙,但是却深刻表现出古今饮食习惯的差异。
  咳,偏题了!
  皇帝咳了一声,总结如今的情况就是,民富国弱!
  当然,这个民字,其中也大有讲究了!
  谁是民,什么是民?
  是士绅名士?还是乡贤耆老?
  亦或者是地主豪强?
  反正不会是那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而可爱的人们!
  老百姓们可不会写什么与民争利,民怨沸腾的,更不会口诛笔伐,苛政虐民,为官欺民,他们永远只有一个行为!
  起义!
  陈胜、吴广、张角......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天上的仙神都换了一批批,地上的人民永远还是这群人!
  民富,国弱!
  在大汉,三十税一的田税永恒不变,以人丁口收的口算。
  按照《田律》规定,土地税又分为田税、刍赋、稿赋。
  自卿以下,每年十月,按照土地数量进行征收。
  而刍稾的征缴,则按照土地面积计算。
  一般来说,每顷土地(无论山陵还是水浇地),都要缴纳刍稾各一石。
  但这只是给国家的。
  而此时,汉代基层政府的开销和用度,是要摊入百姓的负担之中的。
  类似于统筹款。
  依照法律规定,顷出刍两石,稿三石。
  律法上称为刍赋与稿赋。
  在扣掉每年十月那次缴纳的刍稾后,每顷土地还得负担刍一石、稿两石。
  所谓刍稾,指的其实是干草与秸秆。
  这在封建时代,是骑兵作战的必须物资,类似于石油,属于国家的战略资源,是军队进行军事活动的必需品。
  只是,在实际上来说,真正需要缴纳刍稾的,也就是每年十月那一次。
  剩下的,百姓可以选择交钱或者用其他物资替代。
  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个,而是律法规定,地方县一级政府,可以选择在每年的任意时候征收这部分刍稾,作为自己的办公费用或者用来修葺衙门、城市、道路。
  用屁股想都能知道,地方官肯定会与乡绅豪强们勾结起来,利用这个规定来鱼肉百姓。
  于是,大明的某个名场面就出现了,叫:寅吃卯粮!
  每年秋收之后,地方官肯定不会征收刍稾。
  从而逼迫农民不得不贱卖自己辛辛苦苦收割的刍稾,而等到冬季或者春耕之时,刍稾价格高企,要命的税吏就来了!
  不止如此,地方官和乡绅豪强们,还有一套与之配合的组合拳。
  为的就是尽最大可能的逼迫农民去借高利贷。
  高利贷这种东西,只要沾上,基本上一个家庭就彻底毁了,而大汉,行这种勾当的竟然不在少数!
  能深刻体现寅吃卯粮的情况的是:大汉基层的刍稾税,是能横收到三年后的!
  就这,还是良心的好官了!
  见过直接收到中平十五年的情况吗?
  由此可见,着锦的太平之下,早已经是烈火烹油一般了!
  让皇帝心寒的是,盛名之下的汝南袁氏,杨氏,王氏甚至是京兆尹治下的左扶风,右冯翊,放子钱的都不在少数!
  这就是名满大汉,名满整个史书的望族?
  更况论是在皇帝看不见的地方?
  安平里,位于城北玄武门附近,西南不远处就是步广里,顺着步广里一路走去能直接出上东门,在那里可以直接看到城西的山野风景。
  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平民聚居之处,闾墙不高,修建的破败不堪,一间紧挨着另一间的临时居所。
  这是三辅,河东,河内的流民移动而来的,使这里更为拥挤不堪,大量流民聚集在城外,由于缺少赈济,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人因饥饿死去。
  巷弄里人声嘈杂,窄窄的巷子里还到处丢弃着生活垃圾,人与牲畜的粪便淤塞在水沟里无人清理。
  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在空隙里追赶打闹,对这里的脏乱臭早就习以为常。
  这是安平里的常态,上面的人对此视而不见,身为皇帝的刘辩,明明看见了却没办法去伸出援手。
  什么是无奈,这才是无奈。
  荀爽看了看黄册的年龄,笑道:“陛下,这是建宁元年的黄册了,昔年黄巾贼号称百万之众,不知道卷走了多少青壮,后来,黄巾贼又为并州牧,左将军等人所破,诛贼不知凡几,如此黄册,实在是不可作为税收的依据。”
  “哦?”
  皇帝眼前一亮,兴奋道:“先生的意思是,朕应该重造黄册?!”
  荀爽无奈点头。
  这已经是常态了,历代天子都要这个习惯,登基就要干点什么,结果回回入手都是户口!
  美其名曰,案比!
  不过,管他的呢,反正荀氏不做人口生意,先将这位的目光吸引过去,再想办法把自家的黑点给洗干净就好了!
  过了风头再出来!
  ......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