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三国:我,华雄,才不要打仗

第124章三日后破城

三国:我,华雄,才不要打仗 打工人 3424 Aug 6, 2021 6:34:30 PM
    诸葛均也不再多言,跟着兄长继续往下看去。
    几个时辰的相处,甘宁也感觉到了年纪并不是很大的诸葛亮,不知不觉间会流露出来一股子傲气。但现在对方拿起华雄的册子便沉浸其中,两相对比之下,自家主公在他心中已如神邸般的存在。
    诸葛亮手中册子的第二部分写的,的确是兵马的伙食。
    他也是第一次见到,竟然有人把兵马的食物详细到一日三餐分别吃什么这种程度。
    在初看但现在他慢慢的发现,华雄这个人,了解他越深,对方就越是深不可测。
    如今,他心中已经有所觉悟,华雄弄出来的东西,绝对不能用常理去揣摩。
    当甘宁回应诸葛均的时,诸葛亮就已经在思考华雄写这个内容的目的了。
    如果心中没有想出完美的答案,他甚至都不愿意往下看后面的内容。
    不过诸葛孔明始终是诸葛孔明,他细细一想便大概理解了这样做的好处。
    他心中出现了三个字:反贪污。
    通贯古今的他也明白,贪污,这在哪个时代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要知道贪污可不仅仅是克扣粮饷那么简单,这个事情是会起连锁反应的。
    试想一下,军粮到了一层层的将官手里,又是层层克扣,等真正到了士兵手里还剰多少?
    吃都吃不饱,若吃都吃不饱谈何操练?
    饥饿的人操练的狠了,会造成昏厥或者休克。
    而为了防止出现问题,将官对操练也敷衍了事。
    最终,士兵们很容易变成每天混个半饱,不懂操练的废物,这样的军队上了战场岂有不败之理?
    所以看到后面的内容,诸葛均不由得赞叹道:“华雄当真是真知灼见,竟一眼看穿了军中最大的弊
    病。”
    对此诸葛亮心中不得不承认,华雄的这个方案看似繁琐,实则一劳永逸。
    因为在如此精细的调配下,所有人都知道每天吃多少,贪污克扣粮饷不但毫无用处,且很容易就能被人发现,毕竟士兵三餐一但出现缩水,就代表了粮饷不齐。
    尤其是华雄规定了严苛的监督律法,防止粮食被层层克扣。
    其内容中明文规定,贪污一克粮食就要被斩头,这么大的风险,谁愿意去承担?
    看到这一步,诸葛亮的脑海不由得又浮现出那个年纪跟他相仿的男人。
    到底是有过怎样的不凡际遇,胸中有多少博渊的知识,才能做到如此。
    如果不是自己还有些胸襟,他几乎要哀叹出‘既生轩,何生亮’这句话了!
    可华雄这本小册子带给他的震惊远远没有结束。
    翻到第三部分,讲的就是如何练兵,且非常的详细,详细到对官兵每天每个时辰要做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普通人自然看不懂这些东西,甚至流传数代的那套体系也只是简单地提及练兵之法讲究劳逸结合。
    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流传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后世人不要居安思危,而且也有大学说家提出操练士兵急于求成,一味操劳并不可取。
    但这些都只是笼统的说法,就连诸葛亮也自认为自己没办法整理出一套详细的操练方案。
    可华雄做到了,而且还加笔解释规定每个时辰要做什么的另外一个好处。
    那就是这样做对于培养军队严肃的纪律,有十分突出的效果。
    一直以来,纪律通常是以上级士官对下级的惩罚,甚至是以生命的威胁而形成的。
    但华雄的册子上解释得很清楚,让士兵们通过日常规范的素养,日益累积,形成绝对遵守纪律习惯,让纪律成为兵将脑海中的条件反射。
    妙!实在是太妙了。
    “为什么我自己就想不到呢?”诸葛亮没来由地给了自己一个灵魂拷问。
    籍此,诸葛亮终于明白之前在观摩夏口将士的时候。
    为什么会感觉这些士兵身上无意中多出了一种品格。
    他就是他们已经将军队的纪律性融进了骨髓里,他们的一撇一抹,都在他们习惯性的规范范围内。
    这就是军队的素养,更是军魂。
    试想一下,拥有这样一支严明律己,形同于一个整体的军队,对上那些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对方人数就是再多又有什么用?
    想到这里,诸葛亮心中五味杂华。
    他不止一次幻想自己满腹才学得到施展的时候,能操练出一支拥有军魂,战无不胜的军队出来。
    可现在却有人先于他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
    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从今往后,他内心的骄傲,应该往哪里放?
    诸葛兄弟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向对方。
    诸葛均突然发现,自己这位不到三十岁的兄长。
    眉宇间少了几分从前在茅庐中指点山河的气势,眼神中则出现了一丝英雄暮悲的落寞。是谁?敲打了兄长心中那扇高高在上的幽窗。
    不需要想,诸葛均就知道答案。
    从出师未捷先被掳,到现在出师未捷先迟暮,一切都归咎于华雄。
    这一刻,连诸葛亮都不知道,他的心境,已经产生了微弱的动摇。
    此时此刻,诸葛亮感觉手中的这个厚厚的小册子如同一块铁蛇,沉甸甸的。
    而里面的内容,更像一记记重锤,一锤一锤地砸了散他心中仅存的那点自负。
    然而他始终没有过放下这本小册子的想法。
    浓浓好奇心驱使着他鬼使神差地往后翻去,虽然心中不免有些难受,似乎这种被打击的感觉他从未有过,这让他竟感觉没来由地隐隐有着几许快感。
    后面是一些军队的奖罚制度,以及军舰和主船的配合。
    这都是华雄从后世搬来的先进理念,彻底让诸葛亮震惊了,让他恍如处在一场梦幻当中。
    “这……是华侯一个人写出来的?”诸葛亮合上册子,带着一丝侥幸问向甘宁。
    就连语气都变得恭敬起来,以前都是对华雄。直呼其名的。
    后甘宁认真地回答道:“是的,这是当时我离开西陵,前来下口赴任的时候,主公花了三天时间写出来,亲自交给我的。”
    “什么?三天?”诸葛亮闻言差点摔倒在地。
    如此完整的练兵策略,以自己的学识来评价,这本册子的内容可不仅仅是冠古绝今,甚至用空前绝后来形容都不为过。
    “换是我……只怕穷极一生都无法将里面的内容完善得这么完美。”诸葛亮喃喃自语。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说这话并不是谦虚。
    用三天时间写出这么完善的练兵策略,只能说明这这套体系,早就在华雄的心中烂熟于胸了。
    难道他而立之前就已经看出了军队制度的各种弊端了吗?这是指挥所里几人内心深处不约而同的想法。他们面面相觑,都看出了彼此心中的那个疑问。
    诸葛亮来到夏口的第五天,合肥兵败的消息传来。
    第三天凌晨,一阵战鼓的声音在远方江面上响起,江东兵马终于开始对夏口发起了进攻。
    诸葛亮随着甘宁站在巨型战船上,船上的士兵们整齐有致地调试着巨型弓弩的位置。
    对于巨型弓弩,早在西陵城见识过缩小版的诸葛亮早已见怪不怪了。
    但士兵们摆动的霹雳车,却让诸葛亮疑惑不已。
    几日以来,面对甘宁水军层出不穷的各种手笔。
    诸葛亮已快要麻木。
    但此刻,诸葛亮强烈的好奇心又泛滥了。
    指着霹雳弹问道:“甘将军,这难道是投掷物?”
    事实上他一眼就看出了霹雳车的用途,可就是恰恰知道霹雳车的用途,他才有所疑惑。
    因为他发现为霹雳车配备的霹雳球……竟比碗口还小。
    这么小的霹雳球,就算击中敌方的船,又能有什么杀伤力?
    总不能说这是来砸人的吧?那还不如用弓箭呢。
    “这个嘛……先生一会儿就明白了。甘宁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城外,大江之上。
    东吴舰队在吕蒙的一声令下,浩浩荡荡地向夏口出发。
    此刻他正站在主舰船头负手而立,脸上充斥着无与伦比的自信。
    其麾下东吴将士,战意昂扬!
    “你觉得我们几个时辰能拿下夏口?”吕蒙淡淡地问道。
    他身后站着的,是此次跟着他一起攻打夏口的其副将纪灵。
    听到将军这样问,纪灵自然也猜到了了他的意思。
    他笑道:“回将军的话,根据探子来报,对方虽然修建了一个护江堡垒,但却因此疏于防患,末将认为不出三个时辰,夏口必为我们囊中之物。”
    吕蒙听后却有些不高兴了,他冷哼一声道:“笑话,我江东五万水军精锐在此,区区一个夏口,两个时辰足以!本将说过要在夏口带全军将士吃上早饭,你以为本将是说着玩的吗?”
    “将军说的极是,有将军亲率我东吴雄兵,自然势如破竹。”官大一级压死人,纪灵不得已恭维道。
    不过他也觉得吕蒙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夏口区区三万守军,而且之前大都是陆军,对方拿什么来阻挡江东五万精锐。
    纪灵的恭维,让吕蒙心中愉悦无比。
    对于他来说,此战无疑是牛刀杀鸡,大材小用了。
    不过那也无妨,东吴对江夏的进攻已经全面打开,占领江夏过后,自己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再多占他两个城池也无不可!
    想到这里,吕蒙脸上浮起不可一世的笑容。
    可他的笑容刚刚展开一半,就突兀地僵硬在了那里。
    同时神情震惊地张嘴喃喃:“我的老天,那是什么?”
    许昌。
    朝中许多猜测曹操和华雄关系的人,当听说杨修被当街斩首示众以后,才猛然间惊醒,曹操和华雄之间的关系从未改变。
    一时之间,原本有些冷清的冠军侯府上,瞬间就变得门庭若市起来。
    许昌城的官员纷纷上门拜访。
    官场上的人情冷暖,华雄两世为人,早就看透。
    这些官员前来,他倒也不会因为之前对方刻意疏远而摆什么架子,客气的把他们迎进来,又客气的送走。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