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从刷单开始的特殊业务生涯

第0092章回归与收获

从刷单开始的特殊业务生涯 曲末殇 2652 Aug 6, 2021 5:24:29 AM

  国庆节的清晨,头昏脑胀的陈祎苦笑着睁开了眼睛。
  终究还是回来了。
  对那将近六十年的经历,陈祎只有一个感觉恍然如梦:虽然是亲身经历过的,可那六十年似乎已经被系统处理过,就像是做了一场特别真实的梦……
  这边,陈祎正在回味呢,系统突然蹦了出来:是否进行任务结算?
  不是说惩罚性任务吗?
  还用得着结算?
  系统显示没有理会陈祎的腹诽,径直开始结算。
  【任务总体评价,良。
  自行领悟技能:过目不忘……】
  就在陈祎以为结算也就这样了的时候,下边突然又冒出几行字来。
  【任务过程中,触发超级关注者的关注,触发特殊奖励。
  奖励一,太祖的大局观。
  天下大势,尽收眼中……】
  卧槽!
  陈祎直接懵了:这样的真·神·技能怎么可能会当成奖励发出来?
  当初陈祎只是觉得大皇子的死有点可惜,之所以让陈锋去做,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彭帅身上:虽然历史书上没提及,可大家都知道,彭帅后来的经历,跟大皇子的死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当然,“太祖的大局观”这样技能之所以被称为神·技能,不是没有原因的,光看介绍里那一大堆适用范围就知道了。
  【奖励二,团圆。
  爱国者和他的家人、爱人,不应受到距离的阻隔,只要努力,就算是天各一方,最终都能得到团圆……】
  介绍看到一半,陈祎的脑袋直接宕机了:这已经涉及因果律了。
  更让陈祎脑袋发懵的还在后面。
  【奖励三,家和万事兴(太祖亲笔)。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镇压全家气运……】
  镇压气运?
  陈祎的脑袋有点不够用了!
  【别想多了,奖励二三只是他老人家给你的祝福,少年,耗子尾汁……】
  奖励怎么领取?
  【已发放!】
  陈祎突然感觉自己的脑袋炸开了:三辈子经历过的一切,像是放电影一般,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
  这是过目不忘的效果?
  那其他三项奖励呢?
  系统没给提示,陈祎只能自己摸索。
  过了一阵子,陈祎试着点开了脑袋里的电脑,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副大大的“家和万事兴”,而且桌面上还多了一个摄像头造型的图标。
  太祖的大局观。
  试着点开了图标之后,陈祎发现眼中的世界都变了模样……
  兴奋地摸索了半个小时之后,陈祎意兴阑珊地退出了电脑。
  有了太祖的视角,陈祎发现了一个一直以来都被自己忽略了的问题:自己脑袋里的那台电脑,到底是神马玩意?
  虽然系统自己说只是提供给自己用来看“祭品”资料的,可刚才,这玩意儿兼容了“太祖的大局观”以及“家和万事兴”,很显然,事情没有系统自己说的么简单……
  不过,修了一百多年“苟仙”的陈祎,早就养成了好习惯:将很麻烦的事情暂时搁置到一边。
  抬手看了一下时间,已经五点多了。
  起床,围着村子跑步,三圈下来,只有一个感觉:年轻真好!
  天逐渐放亮了,小山谷里也渐渐地恢复了生气,鸡鸣狗吠,牛吼猪叫。
  没过多久,村间的小路上也有人行人,全都是打算趁着清凉先收获一阵子的。
  陈祎回到家时,老爹老娘已经准备好了行头,正准备出门。
  “这么早你去哪了?”
  陈祎摸了摸鼻子:“睡不着,转了一圈。”
  老娘周长宁笑着递过一副手套:“去山上收花生……”
  陈家沟的耕地大都是山地,眼下很少有能使用机械的,只能靠人工。
  中秋的晨露已经带上了一丝寒气,沾到裤腿上,很快就能让人体会秋凉。
  到了地头,老爹陈德清吐了口唾沫在手上,抡起三爪的镢头,刨开了靠路边的几株花生。
  尽管老陈家的“大.地球修理术”是祖传的,可很显然陈祎并未修炼到家,就算在任务时当过数年农民,也只是跟传统农民不沾边的果农。
  老爹在前面抡镢头,陈祎和老娘则跟在后面收拾花生植株上的土和塑料薄膜。
  在房价还只有四位、甚至是三位数的时代,陈祎他们家的花生,只是油料作物,还没被赋予赚钱的属性。
  而被选作种花生的地块,虽然不是最肥沃的,可却也是最适合花生生长的沙土地。当然,这样的地块,收获起来,也比较轻松。
  没有需要搞钱的紧迫,因此陈祎老爹陈德清也没太着急收获,刨几十下,就会停下来歇一阵子。
  而陈祎则埋着头,一边处理花生,一边整理思绪:多出来的那六十多年的记忆,需要仔细地梳理。
  太阳升起来了,露水慢慢地开始消散。
  陈德清看了一眼躺倒在地里的花生,回头看了看陈祎的老娘周长宁:“老周,要不早晨就刨这些?”
  “也行!”
  陈德清随即扔下了镢头,跑到下面还是一片翠绿的花生地里,摘了两个自家种的西瓜。
  “儿子,吃西瓜吗?”
  看着自家老头耍宝似的拍着西瓜,陈祎摇了摇头:“中午再说吧!”
  “也行!”
  回家吃过晚饭,一家三口继续对付花生。
  不过,陈祎老娘换了“岗位”,坐到地头负责“摔花生”:利用花生自重的惯性,让花生和花生秧分离。
  半亩地的花生,三口人花了一天才收回家,第二天继续。
  陈祎花了三天时间,才捋清楚了六十年的记忆,使它不至于影响陈祎的日常习惯。家里的花生,国庆第二天就收完了,之后开始掰棒子……
  不过,掰棒子的工作,很快就因为陈祎小姨的一个电话停了下来。
  “三姐,海东回来了,你们来吗?”
  陈祎的老娘周长宁行三,海东则是陈祎舅舅家表哥的名字。
  从记事起,陈祎走得最近的亲戚,就是姥姥家。
  老陈家这边,奶奶去世得早,陈祎自己都没见过,爷爷也在陈祎上初中的时候去世了。而且,陈德清也因为父亲的赡养自己去世,跟兄弟姐们的关系有点冷淡。
  矛盾不是一天积累起来的。
  成家之后,陈德清肯下力气,因此赚的也是兄弟姐妹中间最多的。
  然而,这也成为他多掏老人赡养费的理由,这一点,作为兄弟姐们中受到照顾最多的老小,陈德清咬牙认了。
  不过,最让陈德清气不过的是:父亲去世的时候,管事的却是自己这个最小的。
  当然,还有一点,陈祎知道,父亲陈德清一直都刻意地回避着:他的五哥靠赡养父亲发了家。
  陈祎的五伯靠赡养老人发了财,这在村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五伯成家最晚,生孩子也最晚,因此就主动接过了赡养老人的义务。
  都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
  谁都没相到,五伯将兄弟们赡养老人的钱揽到手里之后,就开始“开源节流”:每家一个月一百多的赡养费,到了陈祎爷爷那里,就只剩萝卜白菜、稀饭淡粥了……
  就这,五伯的媳妇还振振有词:老人上了年纪,吃清淡的有利于建康。只是,可怜苦了陈祎的爷爷陈正宁,一个七尺大汉,去世的时候,体重还不到五十公斤……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