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奇绝横才刘病已

第32章森森白骨

奇绝横才刘病已 孝孝V 5283 Aug 6, 2021 12:35:42 PM

  红色的烛光摇曳掩映,两个人影扭曲地投射到一个富丽堂皇的墙面上。
  蔡都温借着微弱的烛光,瞧着面前的百两白银,嘴里发出了一连串“呕吼哦”的兴奋叫声。
  一旁垂手侍奉的韦淡虽然卑躬屈膝,眼光却始终盯着那百两白银,满脸的割肉疼痛状。
  “既然有人这般懂事,能够合我的心意,那就帮他办妥了便是!”蔡都温捏起一个元宝来,放在张开的嘴巴里,黄牙咬下去,就得到了两排清晰的牙痕印,就满意地微笑点头,连忙说着“良心,良心”之类的话语。
  韦淡瞧着这个吝啬的县令,想要说什么却始终说不出口。
  不过,这一次,这个县令似乎开窍了。只见他从这一盘子的明晃晃的银子中摸起了两个,在手中抛起来掂量了又掂量。
  韦淡的眼睛立马瞪大了,瞧着那两个元宝一上一下地,始终脱离不开视线。
  “他的仇人都这般殷勤了,那他的家人是否表示了呢?”蔡都温冷冷地问道。
  “这……他的家人尚未有所表示!”韦淡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
  “什么!难道他的家人就置他的生死于不顾吗?真真的岂有此理!哪有这般绝情的人家!”蔡都温突然将手中的两个元宝丢在盘子里,生气地抬眼盯着韦淡看着。
  “真的……下官也觉得实在是奇怪!按理说,他的家人应该是首先要跑到这里来,给大人您……给咱们衙门来报个到,但实际上来看,他的家人实在是愚昧至极,不通道理啊!”韦淡被大人的犀利眼睛看得神情发慌,虽然说的是实情,但一经他的口说出来也听上去是些谎话。
  “真是这样的吗?”蔡都温冷冷地问道。
  “下官无半点儿怨言,若有一句假话,下官誓将不得好死!”韦淡垂下头去,把抱紧的拳头高高举起。
  “哼!真是不识抬举的家伙!”
  韦淡不知道蔡都温骂的是自己还是刘病已的家人,只是弓着腰,不敢抬头。
  “好了,别人犯的错咱们没必要替他们承担了……”蔡都温突然语气和缓起来。
  韦淡这才敢抬起头来。
  “下官……下官觉得我们应该帮这个欧侯公子……”
  韦淡的话还没说完,只听得蔡都温哈哈一声大笑。
  “那是当然!俗话说的好,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我身为百姓父母官,理应做个清似水明如镜,不亚于纱罩万盏明灯,亮如白昼一般的清官,我一定会秉公执法,让那个刘病已死无葬身之地的!哈哈……”蔡都温信誓旦旦地说到。
  “大人明鉴!大人明鉴!”韦淡低眉顺首地说到。
  “不过呢,既然他的家人这般愚钝,我们就耐心等他们几日罢了!你就多费心替本官张罗着吧!”蔡都温说着从盘子里捡起一个元宝来,心疼地捻了一把后,丢给了韦淡。
  韦淡连忙屈身借住了,这才由悲转为欢喜,忙说到:“大人英明!大人英明!大人是本县的晴天大老爷啊,你是本县所有百姓的送福老爷呢!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哦哈哈哈……”
  ……
  此刻的萧府突然传出一声凄惨惨的“啊”的叫声。
  守在这个别院门外的家丁们顿时腿脚发软,一股热流顺着裤腿流到了脚跟。
  “又……又被那妖鬼吃了……”
  其中一人“啊”地一声惊叫背过气去,直接变成死尸一般朝地上栽倒而去。
  因为挨着前面的人太近,直接砸在那人的后背上。
  那人突然一激灵,疯了一般跳了起来,朝着亮着灯的堂屋跑去。
  “老……老爷,今天那……那位请来的术人……也……也被妖鬼吃了……”
  堂屋内,一位微胖的中年男子满脸的愁容,他一听这话,一巴掌拍在八仙桌上,重重地发出“哎”的一声,就只剩下了悔恨的唉声叹气。
  一旁的夫人和丫鬟正在哭哭啼啼地,让他更加心烦意乱。
  萧府的那个院子本来是萧建华最为开心的地方。一个月前,舅表妹子花妹儿因为遭遇饥荒而投奔到这里。初始,他还是以表兄妹相称,不过,渐渐地他还是被表妹那震撼心魂的美色所吸引,耐不住昼思夜想,霸王硬上弓,夺取了表妹花妹儿的身子。花妹儿虽然事后哭哭啼啼,但也算是认了命,决定将一辈子的幸福依附于他。哪知道,这份姻缘被萧建华的夫人蒉灵公主嫉妒于心,趁着他出去应酬醉酒未归的夜晚,放了毒蛇将花妹儿咬伤。令她毒气发作,全身肿胀如同大皮球一般难堪而死。
  “妒其美,反害己,早知如此,我便成全了你们这对狗男女!”蒉灵公主痛哭到。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现如今,她已经害了九条人命了!早晚……早晚要将你我活吃了不可!”萧建华含泪痛诉到。
  “吃了也好!她敢来吃我,我就去跟阎王爷告曹间御状,告她个狐媚人心,夺我正主的位子,看阎王爷把她打入十八层地狱,让她受尽所有苦难!”蒉灵公主咬着牙恨恨地说到。
  “事到如今了!你还说这个有什么用!”萧建华流着泪,悔恨当初做的傻事。
  不过,他心里明白,好在当初那个宅院被一位得道法师施了法术,任何妖魔邪祟进不去,出不来,只能被禁锢其中,无法脱离了那个院子,要不然,他现在不会活生生地站在这里,自我伤感了。
  虽然如此,但是,表妹的冤魂却始终不肯散去,多少让他心里膈应,于是寻遍得道仙人去驱除邪祟。
  只可惜,来了九个人,死了九个人。每天早上,在那院子里便可见森森白骨,令人恐怖至极。今天的那个术士想必此刻已经被啃为了一堆白骨,只等着明天收拾了。
  “哎!”萧建华一阵叹息,觉得自己心中有愧,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害了那么多的人命,他心里岂能安定。
  他从今晚起,想到一个可怖的法子:谁要是能破除了这个冤孽妖鬼,就算倾家荡产,他也愿意。
  可如今,这样的得道仙人往哪里寻找呢?
  妖鬼会晋升法术,恐怕等找到了那人,自己也早已变为累累白骨了。
  一想到这里,萧建华就双腿发软,全身无力。他不知道,自己还能苟活多久了。
  “苍天呢,请求您给我派一个得道仙人来吧,将这妖鬼给降服了!”萧建华在心中默默祈求到。
  因为初到西汉初期,对于货币的换算还是依仗着21世纪的人民币。总是不经意地去思考“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但刘小俊喜欢用编程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一两银子不能简单地换算成多少人民币。
  具体要看一两银子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购买力。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拿不同时期的人民币来说吧。20世纪末,一块儿糖是3分钱,为了促销,两块糖5分钱。一块儿冰棍1毛5。一枚鸡蛋5毛。一份红烧肉是3块5。一个普通职工的月工资,早期是50元,中期是100元,后期是150元。那个时候,提着一只大红公鸡到集市上卖了,百十元就能置办一个比较好的年货。
  而到了21世纪,物价水涨船高,货币中的“分”都被逐渐淘汰了,“角”也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计算单位,可以忽略不计,接触最多的还是“元”。
  平常去一趟超市,随便买买就是数百元。感冒一次,去药店拿药,最少也是数百元。请客吃饭,人与人之间的礼品相赠,下来千把元都是不上档次的,会被人瞧不起。
  同样是人民币放在不同时期,自然有不同的比较。
  而购买力可以计算出不同时期的货币等价关系。
  人们常说的万两,只有倾注当时一个国家的实力才能有资格谈论。不像电视剧上的极端,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
  刘小俊之前看电视剧,觉得里面的银钱打赏,动不动就能赏赐白银千两万两的,太过离谱,他还专门查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好好地研究了一番,才算出一个大约数来,比如:
  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
  清朝中晚期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
  盛唐时期2000—4000元;
  西汉时期3000—6000元;(战乱时期的记载,一两银=125钱=25汉石=1500市斤小米,则为10200元人民币)
  就算是同一时期的史料记载,误差也很大,可能是由于当时的灾害、战乱,又加上区域闭塞、大财主操控粮价等原因导致的物价水平不一。
  等价为价钱后,又没多少可比性,还要看当时的购买力。
  但总体来看,西汉时期,一个平民一个月生活费大约需要**贯,士兵军饷一年不到十两银子,存个七八两可以买一亩良田。
  但是,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用银两计算明朝前的货品价值,有些牵强,这自然是受银子的多少、流通的广泛度影响。
  中国古代其实经历了金、银两个货币本位。按朝代来划分,汉朝到明朝是金本位,明朝中期开始是银本位。
  金本位的前提是黄金储备丰盈,也是朝廷的重要储备。这个从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实行的货币改革可见一斑。他下令“列侯以下不得挟黄金、民间黄金上交国有”,因此王莽的新朝黄金储备量十分巨大,国库中储存黄金多达70万斤,相当于今天的170吨,折合人民币136亿元。
  王莽改革失败,通货膨胀严重,老百姓购买力严重下滑,天下纷乱,国库中的黄金大量流失民间,甚至长安地区曾经出现过,“黄金一斤,换豆五升”的黄金贬值现象。
  而在西汉初期,也就是刘小俊转世的时代往前推几十年的光景,汉武帝颁发的“耐金令”规定各路诸侯都要向朝廷每年上缴黄金。汉武帝规定了金子中的成分含量,若有上交成色不达标准或者假金子者则削官灭族。当时许多大家族都因此遭祸,之后要出现的蜀帝刘备刘玄德,其祖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失去了爵位,导致后代沦为庶民,这也就是成语“耐金失侯”的由来。
  想到这里,刘小俊觉得是不是该去跟当今的皇帝说一声,要他警惕王莽和刘备的祖先呢?将他们赶尽杀绝,历史会不会改写?
  想了想,刘小俊觉得不现实,一是影响自己的主要精力,不能今早完成任务,回归21世纪,二是杀了一个王莽,可能会有千千万万个王莽站起来,对历史太不负责任了。
  说到银子在中国古代的大流通,也就是中国的银本位是自明朝中期开始的,因为美洲秘鲁的大银矿被发现,中国依靠丝绸瓷器等与西方进行贸易才获得了这些银矿2/3的银子,于是中国开始以银子作为本位金,人们的贸易之间都以银两作为通用货币。
  在明朝万历之前的朝代,税收不是收的银两,而是粮食布匹金银珠宝等。在计算官员收入时是以粮食作为单位,粮食又以石为计算,石这个单位又是虚的,实际单位是斛。
  后来万历年张居正进行改革,实行“一鞭法”,税收不再收物品和粮食,而是直接上交银两。万历年的国库存有银子三四百万两。可想而知,一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
  查阅历史资料,会发现明朝之前的朝代的流通的银两还不及明朝多。万历年援助朝鲜抵御日本海军,打了8年仗,共耗资一千余万两,从此明朝国库空虚,在万历死后的第24年,明朝灭亡了。
  到了清朝,国家财政已经达到每年几千万两白银。世界上的绝大部分白银都流入了中国。直到鸦片战争后不断的赔款白银,白银大量流入国外,导致中国银本位体制崩溃。
  所以说,明清以前的朝代,皇帝赏赐将军,动辄几百万两简直扯淡。皇帝不会傻到将一国的大半国库拱手让给别人。
  回到眼前的百十两,具体购买力还是以粮食的多少最为靠谱,毕竟中国古代是农业大国,人靠粮食活着,货物的交换也是以粮食的价值为参考。
  有历史资料记载的,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大米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公斤大米,就是斤。物资丰盈,收入稳定的家庭,一年人均大约消耗780斤粮食。
  这样以来,在古代,如若过上温饱生活,一人一年需要二两银子,大米四石。可以看出,在古代,这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惊人了。
  百十两银子可以买十几亩良田,可以养活五十口左右的佃农。
  这样看来,用来修葺房屋的百十两确实不是小数目了。
  “数目还真是不小啊!”
  “是的,少爷,我们需要跟夫人回禀一声。”老头儿补充到。
  “嗯!”刘小俊换了另一种思维,“我们家有多少田地?又有多少户佃农?”
  “少爷,我们家有土地77亩,良田53亩,剩余的就是山地田和沼泽田。佃农46户。”
  刘小俊盘算着,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土地是生存之基,土地的多少也是衡量贫富的最直接的标准。十亩以上就是地主了,超过百亩就是大地主,超过千亩就是富甲一方的大富豪了。而自家里里有七十余亩田地,也算是中农了。
  除了自家吃,佃农糊口,剩余的大部分是要给官府纳粮税。一年下来也就混个温饱。不过,古代的耕种不甚重视精耕细作,如果将21世纪的科学种植技术运用到自家田地里,就能将收成提高数倍。
  刘小俊打定了主意,便迅速谋划出了一个最为经济的换算方式。
  “佃农又有多少口人?”
  “少爷问的是能够劳作的佃农吧,老者21名,壮年33名,童农7名。”老头儿如数家珍。
  “加上妇孺呢?”
  “妇孺的话……”老头儿一直没考虑过,掐指算来。
  从这一点看出来,老头儿对自家佃农的情况了如指掌。
  “46户中,共有19口老妇人。”
  刘小俊皱了下眉头,“怎么不到佃农户数的一半儿?”
  刘小俊不敢相信,老妇人的数目跟佃农户完全对不上来。在21世纪的农村老家,就算是有些因病去世的,也没有相差到这么大。
  “哎!”老头儿叹了口气,“这几年咱们大汉跟匈奴死磕,很多人都被征调去前线了。”
  “老人和孩子也要参战?”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