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宫斗宅斗 璃王楚玄辰云若月

第1287章 即将做戏

璃王楚玄辰云若月 神医毒妃不好惹 15538 Aug 6, 2021 12:25:23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所谓情商高,就是懂交际》章节阅读:

    情绪就像病毒,
    控制不好就会传染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压力:上司不满,下属反戈,升职困难,客户难缠;丈夫(妻子)不解风情,孩子顽皮淘气,婆媳不和……常常会让人们感到焦头烂额,不免心中起火。如果火气在下班之前还不能消除,就会不可避免地把坏情绪的“气象图”带回家里:看到丈夫(老婆)懒散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而无视你一脸的疲惫,你会觉得他(她)不够关心你;看到他(她)鞋东一只、西一只地散放着,你边收拾,边觉得委屈……于是,说话带刺,牢骚满腹,一来二去,争吵开始,伤了感情,问题升级,火气越来越大。
    我朋友郭女士在一家商场做卖场经理,因为服务周到,细致认真,深受客户们的好评,因此也为商场赢得了很多回头客。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工作中无论何时都能对顾客报以亲切、和蔼微笑的人,在6岁女儿的眼里却是个“恶妈妈”。每天一到妈妈下班快到家时,女儿就会问奶奶:“妈妈是不是快回来了?”奶奶一说“是”,她就立刻会嘟囔一句:“不知道妈妈今天高不高兴,大家一定要小心。”
    每每这时,奶奶又是心疼,又是无奈。按说郭女士也算是个好儿媳妇,就是脾气不好。奶奶觉得她工作辛苦,在外又要看客人们的“脸色”,所以心里的委屈只能拿回家里发泄,这也很正常,因此自己倒也觉得能理解儿媳;就是觉得小孙女有点可怜,总是小心翼翼的,总怕惹妈妈生气,引起妈妈一顿“数落”。
    起初郭女士的想法和奶奶一样,觉得自己回家里发泄一下很正常。但是时间长了,她感觉到家人逐渐对她“敬而远之”,就连宝贝女儿也不敢与她亲近,丈夫更是对她“避而不见”。久而久之,她觉得第二天上班之前还是很难摆脱坏情绪的困扰,而工作中是绝对不能表现出来的,因而她经常觉得气短、胸闷,甚至有些抑郁。
    千万不要把坏情绪带回家,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长此以往,就会像郭女士一样,不仅自己被坏情绪困扰,就连家人也要跟着担惊受怕,整个家庭气氛异常紧张。家是温馨的港湾,一个充满着天伦之乐、团结和睦气氛的家庭会使每个家庭成员精神愉快。相反,如果一回到家里,就感到烦恼、不和谐,这对谁都没有益处。
    仔细想想,家人其实是人们最宝贵的财富。如果因为自己在外面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就说些不中听的话,或用动不动发脾气的方式对待家人,这是很不应该的。他们又没有错,为什么要他们成为你的“出气筒”呢?
    当然,有气也要撒,有委屈也要释放,但关键是要掌握好分寸,尽量在进家门之前就把它消化掉。比如下班后,坐在公交车上,独自凝望窗外,看看城市的一景一物、来来往往的人流,想想乖巧可爱的孩子、和蔼可亲的父母和公婆,还有和自己一样辛苦为家而忙碌的丈夫,是不是心里就会升腾起一丝感动?这时,你心里的不快和怨气就会消失,因为一个人如果总是纠结于坏情绪中,那么看什么都是灰色的,一旦你心里都是快乐、和谐的画面,坏情绪也就会被一扫而光。
    我姐姐苏顺顺从事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她从不把坏情绪带回家里。一次,我和她约好一同下班,结果没走几步,自行车胎被扎破了。无奈之下,她只得冒着酷暑推着车走了很久才找到一个修车点。
    本来工作就很辛苦,又遇到这样的事情,换谁都会发两句牢骚的。但是她却没有,在回来的路上她也没有再和我开心地攀谈,我想她肯定是心情不好。等走进家属楼门前时,我看见她下车径直走向一棵小树,又双手擦一擦树叶,然后才进家门。
    进门后,她脸上出现了笑容,儿子跑过来抱她,她就把儿子抱起来,又走过去亲切地和婆婆打了招呼。前后如此大的变化,令人难以置信。我问她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她笑着说:“我称那棵树为‘麻烦树’。我知道白天不可能没有麻烦和困难,但我知道,那些困难不属于我的家庭。所以每天傍晚回家,我会象征性地把问题挂在树上。”“更神奇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出门时,前一晚的问题似乎变少了。”她接着兴奋地说道。
    其实,每一个理智、聪慧的人,都不会让坏心情影响自己,不会让坏心情干扰自己的生活。她们会找出各种办法缓解自己的坏心情:
    ——进行自我心理治疗,这很重要,体察自己真实的感觉,找出产生坏心情的原因。
    ——对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想明白为什么会出现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情,分析清楚原因。
    ——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告诉自己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如果为了别人的错误而生气,那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进行自我告诫,告诫自己不要生气,告诫自己要心平气和,告诫自己要心情愉快,告诫自己不要伤害自己。
    ——进行自我宽慰,去和爱人看场电影,去和朋友吃顿晚餐,或是自己去买一束花……
    家人是你最亲密的相伴一生的人,有什么烦恼与他们诉说,做到及时沟通是有必要的;但诉说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一味地将他们当做“出气筒”或是“拳击袋”。
    别和自己太较劲儿,
    活着就应该洒脱些
    面对同样的事,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应付自如,轻松潇洒,而自己却总是力不从心,屡屡受挫?
    其实,那些活得轻松自如、洒脱淡定的人,并非是由于他们的无可挑剔而有如此成就,而是由于他们能够把握得住“进退”的界限。当面临“不可进”的情形时,他们懂得退后一步,然后再换一个角度想办法让自己前进。这样一来,成功就不是那么复杂和困难,而我们的人生也不必如此纠结了。
    一位登山运动员参加了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活动。我们知道,珠峰最高海拔为8000多米,但这位运动员在爬到6000多米的时候,因为身体出现了不适,而放弃了攀爬。
    面对快要登顶的他,很多朋友都为其深表遗憾,这个说:“哎呀,你都已经走了四分之三的路程了,你为什么要放弃呢?”那个说:“如果能咬紧牙关挺住,再坚持一下,或许也就上去了。要知道,有多少人梦寐以求站在珠穆朗玛峰上啊!”
    面对众人投来的惋惜之情,这位运动员却不以为然,他平静地对大家说:“其实,我心里很清楚,6000多米对我来讲已经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根据我当时的身体状况而言,那已经是极限了。如果我再继续爬,那么很可能会丧失性命。难道我会和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吗?所以,对于中途退却,我一点都没有感到遗憾。”
    这位运动员的话确实很有道理,而他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当我们到达一定程度,无法再前进,或者再往前走很可能会让自己惨不忍睹的话,不妨退一步,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换句话说,每个人每件事或许都存在一定的极限,我们不能掰着柳树要枣吃,也不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说突破自我很有必要,但是这种突破并不是建立在鲁莽和无知基础之上的。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自然界里的喷泉,其喷发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事物本身存在着突破口,但并非任何人都能够穿过突破口,创造极限。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最大的承受能力。像案例的这位年轻人,他懂得自己的生命所能承受的极限,因此淡然自若地做自己能做的事。这样做,谁又能说他不是一位胜利者呢!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要告诫我们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
    聪明的做法是,我们要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到量力而行,不莽撞,不遗憾。
    幼年时期的格里格·洛加尼斯是一个十分害羞的男孩,又因为他说话有些口吃,所以在阅读与讲话方面不尽如人意,一度被归为学习最差学生的行列。
    不过,洛加尼斯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小学没毕业的时候,他就发现了自己在运动方面强于他人,而这是他特有的天赋使然。认清这点后,洛加尼斯减轻了些自责,并开始专注于舞蹈、杂技、体操和跳水方面的锻炼,由于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洛加尼斯果然开始在各种体育比赛中崭露头角。
    可是,升入中学后,洛加尼斯发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因为无论是舞蹈、杂技、体操、跳水,都需要辛勤的付出,他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么多事,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而且这些事情自己仅仅能做到差不多,离优秀还有一段距离。
    后来,在恩师乔恩——前奥运会跳水冠军的指点下,洛加尼斯认识到自己在跳水方面更有天赋,便接受了跳水专业训练。
    经过长期的努力,洛加尼斯终于在跳水方面取得骄人的成就:16岁成为美国奥运会代表团成员,28岁时已获得6个世界冠军、3枚奥运会奖牌、3个世界杯和许多其他奖项;1987年作为世界最佳运动员获得欧文斯奖,达到了一个运动员荣誉的顶峰。
    很为洛加尼斯感到庆幸,他没有一味地在某一个方面和自己较劲,而是选择了另辟蹊径的做法。不难想象,如果在学习上与别人竞争,那么到现在他或许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因此,我们说,洛加尼斯是幸运的,而他的幸运是建立在自己懂得取舍、懂得退让基础之上的。
    由此可见,无论我们身在职场,还是驰骋商界,都不要认死理,适当地退一步,或许就能看到别的可以前进的道路,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我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长处,那么就能收获内心的充实和坦荡,拥有“非同寻常”的人生之旅,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精彩绝伦,不是吗?
    若总是在攀比,
    生活中每天都会有烦恼
    生活中,很多人的烦恼往往都是因为攀比而产生的,而攀比又往往是觉得别人比自己有面子。如果一个人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从而使自己陷入自卑和烦恼。
    健康的人很少关心自己的身体,即使有一个良好的体魄他也并不会因此而感到幸福,而疾病患者却深深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穷人也常常觉得有钱了才叫幸福;而有钱人却认为轻松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才是幸福;爱攀比的人总是遥望着虚不可及的别人的美好,而看不到自己已经把握在手中的幸福。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一切恶行都围绕着虚荣心而行,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攀比很大程度上是由虚荣引起的。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很多人为了“面子”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不惜打肿自己的脸,充当胖子,迷失在无谓的攀比中。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只牛在草地上吃草,没留神踩死了几只小青蛙。
    一只侥幸从牛蹄下逃生的小青蛙找到了青蛙妈妈,告诉它,那些小青蛙被一个庞然大物踩死了。
    “很大?”青蛙妈妈开始把身体鼓起来,不服气的说:“有这么大?”
    小青蛙回答说:“噢!亲爱的妈妈,那只大野兽要比这个大得多。”
    “那么有这么大?”青蛙妈妈深呼吸,肚子更加的鼓了。
    小青蛙说:“就算涨破了你自己,还没有那家伙一半大。”
    不服气的青蛙妈妈把自己涨得像圆球似的,“这次该和它一样大了吧?”没等说完,青蛙妈妈已经涨破了身体。
    青蛙和牛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别,牛即便再小也要大过拼命将自己吹胀的青蛙。认不清自己的位置,胡乱攀比,只是自取灭亡。
    一个人不能认清自己,就很容易陷入彻底盲目。牛顿曾经说过一句谦虚自知,而又充满智慧的话:“我看的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顽强的常青树往往无花,娇艳欲滴的花朵却往往无果。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亦没有永远的赢家,切莫盲目的攀比失去了内心的平衡。眼光的注视,少在他人身上投放一些,多多关注一下自己,人生便会更加的快乐。有句话说的好:“与他人比是懦夫的行为,与自己比才是真正的英雄。”自己的心智也能获得更加健康而快速的成长。
    在竞选一个重要职位中,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孩输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应届毕业生。这位毕业生各方面平庸无奇,并无出众,可以赢得这个职位的原因很简单:她是副县长的女儿。
    这女孩相当的不服气。回到家里,女孩气呼呼地把事情说给做了一辈子农民的老父亲听。父亲并不言语,听完了女儿的抱怨与诉说之后,起身拿了锄头吩咐女儿和他一起去地里锄豆子。
    老父亲在村西的岗地里种上了豆子,岗下是同村王叔家的花生田。由于岗下的土地本身就比较肥沃,所以花生郁郁葱葱的生长在下面。
    父亲像岗下面指了指问女儿:“那里是什么?”
    “花生地啊。”女儿不解。
    “那这里呢?”父亲指着岗上自己家的地。
    “豆子地啊。”女儿更加的迷惑。
    “这两片地哪片长的好啊?”
    “自然是岗下的花生地长的好!”女儿比较了一下说。
    父亲缓缓地说道:“豆子不是花生,花生不是豆子,两样东西不同怎么能比出好坏来呢?”
    看着女儿还是不理解,父亲又说道:“你说,咱们家的豆子能长出花生来吗?”
    “自然不能。”
    “那岗下的花生地能结出豆子来吗?”
    “这个,也不能。”
    “是啊!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一样,不能胡乱与人攀比。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
    这位老父亲是睿智的,他用生动朴实的例子告诉女儿: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盲目攀比的结果只会是迷失自我,最终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每个人因背景不同,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有攀比心理很正常,如果通过攀比能让自己进步或是努力,也算是一件好事。因一味的攀比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只看到自己的短处,继而抱怨、愤怒、心生忧愁和怨恨,甚至萎靡不振,那样便得不偿失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说,对待自我要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待人处世时扬长避短,使自我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样就会慢慢形成一种良好的心态,凡事量力而行,不强迫自己。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放一把客观公正的尺子,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了解自己的角色,才能做回自己。
    爱慕虚荣,
    有时比贪更加可怕
    爱慕虚荣的人往往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是利用非正规途径获得名利。提到爱面子,许多人会想到那些虚荣心强的女人。可是,女人爱面子大多停留在物质层面,爱流行服装、时尚饰品等,这些都与金钱有关。而且,在发展市场经济时代,没钱可谓是寸步难行。可是,爱面子的人常常打肿脸充胖子,做出许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有些人明明需要钱,却撕不下脸皮,不肯委屈自己的脸面去挣钱;或者为了人前风光而自己宁肯人后默默吞咽苦果;或者为了面子而影响生活的质量和幸福,就像打灯笼一样外明里不明,吃苦受罪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种爱面子就太可怕了。
    高才生老刘毕业于名牌大学,人到中年的他从单位下岗后找了很多单位都觉得不太称心,所以只能在一家民营小公司里委屈地当一名普通工人,薪水也低得可怜。
    有次,老刘偶遇大学同学,一阵寒暄后知道同学如今已是一家著名的大型民营公司的副总裁了,无限向往。同学见状对他说:“凭你的专业知识,到我们公司来肯定能大显身手,我们正缺一位负责财务的主管,你一定能胜任。”
    这本是个难得的机会!可是,老刘转念一想,在大学里自己是何等骄傲光荣的尖子生啊!如今却要在一个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学手下打工,受他的领导,那该多丢脸啊!想来想去,最终老刘还是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可孩子在考上高中后,老刘为了让儿子读重点高中,不惜托关系转校。但他没想到,重点高中的各项花费自然不菲。老刘又不好意思张口向亲戚们借钱,急得他都想到了卖血。老婆看到他走投无路的样子,训斥他说:“听起来儿子上名校很风光,可是不想想你才攒几个钱?还死要面子,明明需要钱还舍不得放下脸面?”
    于是,老刘又因为面子问题和老婆闹翻了。并且老婆警告他说:“再这样打肿脸充胖子,就不过了。”
    人生在世,有许多事,身陷其中的时候是不能明白的,往往只有在事过境迁之后,才能参透其中的奥秘。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要面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要脸。但要脸也应该把握好一个限度,很多内心敏感的人因为自尊心过强而演变成“死要面子活受罪”。生活中,有些敏感之人为了爱面子竟然到了不顾自己实际承受能力的地步,这就有些过头了。
    想要被别人尊重,就要有被尊重的表现。最要面子的莫过于那些位高权重的人物,他们大多有着异于常人的成就欲,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持有强烈的成就**,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当个人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不足以使他完成自己设想的目标时,就会想以其他的方式“弥补”自我“资源”的不足,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虚假的“面子行为”。为了得到世人的认可,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甚至会利用自己的权势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那么,这种爱面子就发人深省了。
    唐朝著名诗人宋之问有个外甥叫刘希夷,此人很有才华,是个年轻有为的诗人。
    一日,刘希夷题诗一首,名为《代悲白头翁》,到宋之问家中请他指点。当刘希夷读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情不自禁地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刘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没有给别人看过。宋之问觉得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写得非常好,足可以凭这两句而声震文坛,名垂青史,便要求刘希夷把这两句诗让给他。刘希夷说那两句话是他诗中的诗眼,如果去掉了,那整首诗就索然无味了,因此没有答应舅舅的要求。
    晚上,宋之问辗转反侧只是念这两句诗。心中暗想,如果说此诗是自己所做,那么,不但世人会敬佩他,皇上也会对他另眼相看,说不定还会成为千古绝唱,名扬天下。到那时,自己的脸面是何等风光啊!一定要想办法据为已有。于是起了歹意,居然命家仆将亲外甥刘希夷活活害死。
    为了自己所谓的名望不惜杀害自己的亲外甥,可见,因为爱慕浮名的爱面子心理是何等扭曲。这种扭曲的爱面子心理实在比爱金钱更可怕!
    如今是法制社会,当然像宋之问这种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毕竟是少数。可是,如果作为个现代组织的领导人,过分爱面子,那么,不仅不能带来事业上的成就,相反,会把本来无限光明的事业引上一条不归路。
    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这本身是人之常情,这也是很多成功人士不断努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果盲目吹气球,总有吹爆的一天。由此可见,爱面子实在比一个人单纯地爱金钱更可怕,特别是位高权重者。因为这种弱点危害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团队的发展。
    当然,在社会中求生存,不能不讲面子,但聪明人一定会讲究个方法方式,既能显示自己的能力和身份,又不会招致他人的不满,也不会让他人有落井下石的可乘之机。这样,爱面子才是最恰当的方式。因此,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领导人,对于过分爱面子的弱点必须加以根除。
    **像是火山,
    控制不住就会害人害己
    只要是人都有**,并时刻被**包围,抱怨、痛苦、快乐、幸福……不过,这就是生活,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一样也不缺。有位哲人说过:“人的**就像是一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害己。”
    我们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克制自己的**,懂得适可而止、懂得知足常乐。唯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我们才会感觉到幸福的滋味。
    快乐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感受,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可以见到它。但是,在贪婪的人眼里,快乐却总是很遥远,他们苦苦追寻快乐,却一直没有收获,徒添了很多烦恼。
    有一个国王得了重病,御医对此束手无策。
    王后问国王:“怎么样才能让你恢复健康呢?”
    国王回答说:“我是国王,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但是我却感到不快乐,我当国王还有什么意义呢?”
    王后说:“这该如何是好啊?”
    “去寻找一个天底下最快乐的人,我想知道他快乐的原因。”国王答道。
    之后,王后将国王的话传达给了王子,让他去寻找天下最快乐的人。
    王子知道托比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先去找他。来到托比的住处,王子说明了来意,谁知托比一脸愁容,无奈地说:“王子呀,我一天也没有感到快乐啊!”
    王子不解,问道:“你已经非常富有了,为什么还不快乐呢?”
    “我的目的是赚到天下所有的钱,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所以我不快乐。”
    王子只好来到邻国,面见了邻国国王,并说明了来意。邻国国王说:“我跟你父王一样,整天都忙于国事,根本就快乐不起来。”
    王子告别了邻国国王,继续寻找。有一天,王子遇到了一位智者,他告诉王子说:“人间不存在快乐,只有苦难和忧伤。真正的快乐在天堂。”当然,王子没有相信他的话。
    接下来,王子又遇到了不同职业的人,但他们的答案都不能让他满意。直到有一天,王子遇到了一个乞丐。那天,王子正在树下叹气,正好被这个乞丐看见了。
    乞丐问:“年轻人,天气这么好,你还叹什么气啊?”
    王子见是乞丐,十分恼火,呵斥他说:“关你什么事啊!”
    乞丐没有恼怒,反而是笑了笑,说道:“前面有条小河,天气这么热,不如我们去洗洗,去去暑意,甭提有多快乐了。”
    “快乐?你连饭都吃不上,还会快乐?真是太可笑了。”
    “即使吃不到饭,用野果充饥也不错的。”
    “那你晚上怎么睡觉?”
    “地为床,天为被,多么宽敞啊!”
    “那你身上有钱吗?”
    “钱财是身外之物,我一个乞丐要钱干什么?钱太多了容易被人算计,我才不想自找麻烦呢!”
    王子又问:“那么权力呢?”
    乞丐哈哈一笑说:“权力算个什么东西?靠权力过日子的哪个比我快乐呢?”
    王子问:“你一无所有,到底凭什么这么快乐?”
    “年轻人,我并不是一无所有,我拥有一切——太阳、月亮、春风、细雨、鲜花和无数的食物。这些都值得我快乐。”
    王子恍然大悟,拉着他立即奔回了王宫。
    如果你感觉不到快乐,那么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感到快乐。其实,这就是你快乐的理由,是要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人总是会有很多**,总是在不停地追求,认为得到了财富以后,自己就会变成一个快乐的人。得到以后才发现,自己原来并不快乐,于是财富成为沉重的枷锁,将快乐挡在了门外。快乐的方法就是打开枷锁,让自己变轻松。一个人有所追求,才会有成功的机会,追求可以成为一种快乐,**却永远都只是生命沉重的负荷。
    詹姆斯在成为富翁之前,是一个穷小子,他每天穿着旧衣服,吃着残羹剩饭,非常羡慕街上那些坐马车的富人。他常常幻想:“如果哪天我成为有钱人,那么我就是一个快乐的人了。”
    有一天,幸运真的降临到了詹姆斯的身上,他竟然捡到了一袋珠宝。最初,詹姆斯想独吞这袋珠宝,但他转念一想,还是决定将珠宝归还给它的主人。于是,他在那里等了两天,终于见到了珠宝的主人。这个丢失珠宝的人对詹姆斯大为赞赏,也非常感动,当即决定赠送半袋珠宝给他。
    谁知,詹姆斯却拒绝接受珠宝,并说:“先生,我不想要这些珠宝,我想靠劳动成为一个真正的富翁。”珠宝的主人看着詹姆斯说:“我专门做珠宝买卖,既然你不要珠宝,那就跟着我做生意吧,不过这袋珠宝就算是你的本钱。”
    后来,詹姆斯跟着珠宝商人做起了生意,慢慢地赚了不少钱,成为一个富翁。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他兼并他人的店,几年之內成为一个真正的珠宝大亨。他终于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经常参加沙龙和晚宴。在宴会上他跟客人谈笑风生,可是客人一旦离去,就剩下他一个人,他变得一点儿也不快乐。他想娶一位姑娘为妻,可是那位姑娘是因为他有钱才嫁给他,这使他感到非常痛苦。他的珠宝店还被人打劫过,于是他生活得战战兢兢,每天都担心自己的财富。
    直到有一天,詹姆斯看见了一个流浪汉,见他脸上时刻都挂着阳光般的表情,便命人将他请进了办公室,问他:“你生活这么贫苦,为什么还能这样快乐?我如此富有,却为什么感受不到快乐呢?”
    流浪汉对他说:“您看我一无所有,而您却是背负着众多的**,怎么会快乐呢?”听完流浪汉的话,詹姆斯茅塞顿开。从那天开始,他决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帮助流浪儿童和无家可归的人,比如做一些公益活动。这么做之后,詹姆斯又有了笑容,觉得自己此时是真正快乐的。
    **是个金托盘,是潜伏在人心里的一种病毒。人的**没有满足的时候,如果自己的意志不坚定,就会让**有机可乘,自己也最终会陷入无穷无尽的重负之中。不仅如此,**过重还会让人更加难以获得快乐。所以,一个人要想过得快乐、轻松,就一定要少一些**,多一些淡泊。只有这样人才不会为**所控制,不会被**侵蚀心灵。
    曾经有一个人每天都努力工作,可就是无法取得别人那样的成绩,甚至连自己的小小愿望都无法实现,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智者,跟智者抱怨生活不如意,并请智者指一条道路。
    智者没有说话,而是给他一个小篮子,让他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
    那个人按照智者的话去做,没一会儿,篮子装满了石头,很重,所以那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智者此时才对他说:“现在你明白你感觉生活累的原因了吗?那就是因为你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还充斥着一些无用的东西,这些加起来让你难以承受。所以你感觉到生活很累。”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都有一个小篮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都在捡石块,捡了第一块,就还想捡第二块,越捡越多,结果欲壑难填,被**塞满了内心,那么就失去了快乐。要想多一些快乐,少一些抱怨,那就不妨少一点**,多一点淡泊,求得内心的平静和安详,才是明智的选择。
    每天的抱怨,
    能够解决任何问题吗
    生活中总是有很多喜欢抱怨的人,他们每天喋喋不休,不是抱怨工作累,就是抱怨待遇低;不是抱怨升职太慢,就是抱怨办事太难……可是,当我们喋喋不休地抱怨的时候,是否发现有些人却一声不吭,只顾埋头工作。难道他们没有不满意的事情吗?还是他们为了讨好上司而阳奉阴违?难道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那么强吗?
    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你曾经抱怨的那些事现在都优惠了那些不抱怨的人。他们是事业和生活的宠儿。老板爱戴,同事喜欢,甚至连邻居家的孩子都喜欢他们。这是为什么呢?
    只是因为大多数人只想着抱怨,从没想过如何去解决问题。在他们看来,抱怨无济于事,任何时候,办法都比问题多。即便是自己的条件不如他人,即便是那些不公平的待遇他们也能暂且忍受。这正是他们的优秀之处。
    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会把他人的抱怨看成是解决问题的机会。
    某市物价局的一名干部,从来都是任劳任怨,从不抱怨。
    他是因部队转业参加工作的,他也没有什么特殊技能,参加工作的头三年,全局的办公室都是由他打水扫地。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单位。后来办公室又来了一个年轻人,他的地位上升了,但仍然坚持打水扫地,总是比别人“多于”一些分外之事。别人不理解,他却没有一点怨言。
    有次,领导对他写的办公室材料不满意,要求他重写。他尽最大努力写好交上。领导很高兴,可是,却得罪了办公室的人。这下,办公室的人几乎都与他为敌。但是,他没有辩解,照样热情工作。而且办公室有需要帮忙的,他也当仁不让。
    他所在的科室主任于五年后被调走后,大家都认为主任之职非他莫属。没想到,领导却从别的科室提拔了一个副主任来当主任,却把他“下放”到偏远的山区物价所。机关里很多人都议论纷纷,说他主要是“缺少活动”。但他却没有找领导诉苦,也没有表示出不满。
    谁都没想到这个有点窝囊的人在十年后竟然当上了物价局的局长。人们问退休的老局长为什么看好他?老局长回答:每次晋级评比,不论评上还是评不上的都是满腹牢骚。什么去基层太苦,薪水太低、环境太差、无法照顾家庭等。我的脑袋都要爆炸了。可是,我从来没有听到他抱怨过什么,他总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他在基层能一干八年,解决了那么多遗留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人们这才终于明白,原来这个“老蔫儿”的长处就是不抱怨。
    政府机关和大公司本来就是个最容易产生牢骚和抱怨的地方,唯有勤勤恳恳才有进步的机会。道理很简单,僧多粥少,位居“金字塔”中上层的寥寥可数。每个金字塔底部的人,都渴望自己早一点快一点上去。但是,社会从来都是不公平的,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保证每一次的人事变动都能够公平。因此,那些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以为某个位置,天经地义非我莫属的人,一旦发现愿望落空,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甚至会一怒之下撂挑子,给领导脸色看。领导对他们怎能有好印象?
    那些不抱怨默默工作的人,反而会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的不抱怨给领导留下了好印象,觉得他可以委以重任;因为他们在别人抱怨的时间中默默无闻地用工作的成绩来为领导减轻压力;因为他们自觉地做着分外的许多事情。如此,领导能不青睐他们吗?正是因为不抱怨使他们能集中心志并将其放在工作上,于是他们的工作不仅主动,而且谦逊,职位得到提升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由此可见,不抱怨,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智慧,不仅可以建立和谐广博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够帮助自己开辟一片新天地。
    不管在什么组织,任劳任怨,做出优秀的业绩,为组织创造价值,才是被提升的基本原则。因此,如果你一直对自己的职位不满,认为是屈了自己的才,不要总是抱怨领导没有给你机会,不妨仔细问问自己,是否在领导交给你任务后,能够圆满完成?
    抱怨有时候就是推卸责任。不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面临种种困难或问题,担任职务越高的人,其面对的困难或问题则越多。优秀的人接到公认困难的工作任务,不给自己找可以不完成的理由,也不在面对问题时掺杂任何消极的态度,试图推给别人。他们总是以阳光视角积极面对困难或问题,积极尝试。如此,即便没有发生他们预料的好结果,上司也会改变对他们的看法。因此,如果你有时间进行抱怨,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寻找克服困难、改变环境的方法上。只有你能对问题提出两个以上的解决方案,人们才能对你刮目相看。
    优秀者,他们成功的共通之处是不抱怨,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遇到困难去挑战它;遇到委屈去化解它。只有不抱怨才能获得成功,也只有不抱怨,才能取得进步。如果你是个总爱抱怨的人,请向那些优秀的人学习,把困难或问题当成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一个个机遇。减一分怨气,多一分责任、多一分主动,用实干代替抱怨,那么机会早晚会来到你面前。
    浮躁占据你的思维,
    你就会失去清醒的头脑
    浮躁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如今已经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通病。人一旦浮躁了,自己内心的各种**就会蠢蠢欲动,导致自己很难平静下来,终日处在—种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变得暴躁,神经会紧绷,于是抱怨不断,最后往往会导致自己被生活的急流所裹挟。浮躁不仅会影响我们生活的品质,也会阻止我们获得幸福和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浮躁,就是因为自己的心总静不下来,使我们活得不堪重负的往往是我们自己。保持心灵的宁静不易,我们需要不断地反省,逐渐剔除掉心中不安分的东西,我们只有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才能得到幸福和快乐。
    从前在一个小村庄中有两个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疑心病重,内心充满嫉妒和猜疑,非常浮躁。所以,他们没有其他朋友,各自是对方唯一的朋友。
    他们两个人经常被村里的人嘲笑:“如果要他们不猜疑、不嫉妒,除非石头开花呀!”听到别人的嘲笑,他们的心里非常不舒服,于是就决定改变自己,开始自我反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像我们这样嫉妒、猜疑别人,实在是不好的习惯,必须想办法改正才行啊。”另一个人同意他的说法,并提议去山里住一段时间,好好地反省反省。他们收拾好东西,跟本村德高望重的族长告别。族长为人坦诚、大度又有智慧,听了他们的讲述,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真的认识到了做人的道理,能够常常反省自己,这将是非常大的进步。但是如果你们浮躁的心静不下来,那么你们住进山里也是枉然。如果你们的心能静下来,那么即使在闹市里住也是一样的啊。”两个人听了族长的话,觉得在理,便放弃了进山的打算,依旧住在村子里。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发现,他们跟之前不一样了,不再那样猜疑和嫉妒别人了。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人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一步一步来,踏踏实实地干,才可以开创新的局面。反之,如果让浮躁占据着你的思维,那么,你就会失去清醒的头脑,就根本无法稳步前进。浮躁是一种不可取的生活态度。浮躁的人在工作上眼高手低、敷衍了事,在学习上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浮躁只会耽误一个人的前途,拭去浮躁才能专心地做好事情。所以说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遏制浮躁的心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正如那句俗语所说的:“劝君做事要专心,心安勿躁好成事。”
    古时候,有个叫养由基的人,他的箭术非常高明,百步穿杨都不在话下。据说动物都知道他箭术高明,所以,只要他一出现,动物们都吓得逃跑了。有一次,两只猴子抱着柱子,玩得不亦乐乎,有人张弓搭箭要去射杀它们,但是两只猴子都没有在意,依旧玩闹着,甚至还朝着人们做鬼脸。这时,养由基走过来,接过弓箭,只见猴子们吓得赶紧逃走了。
    有一个年轻人非常仰慕养由基的箭术,一心想拜他为师。养由基经不住年轻人的再三请求,于是就收下了这个学生。起初,养由基并没有直接教他射箭,而是交给他一根很细的针,让他放在距离眼睛几尺远的地方,然后整天盯着这根针的针眼看。年轻人按照养由基的要求去做,两三天后,他便忍耐不住了,便问养由基:“我是来学习箭术的,不是来看针眼的。您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教我学习射箭呀?”
    养由基回答道:“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学习箭术呀!你继续练习吧!”
    年轻人又坚持了几天,可是几天后,他再次变得烦躁不安,心想:“天天看针眼能看出什么来?我看他就是在敷衍我,他也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后来,养由基又教他练习臂力的方法,让他伸直手臂,然后在手掌放一块石头,这个动作要坚持一天。年轻人不明白养由基的用意,抱怨道:“我是来学习箭术的,为什么让我端石头呢?”他心里非常不痛快,不愿意再练下去了。养由基也看出了他的心思,同时也认为他不是学习箭术的材料,所以就任由他去了。后来,这个年轻人又跟其他老师学习箭术,但是最终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其实,这个年轻人如果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甘于从点滴做起,那么他最终有可能成为一名射箭高手。但是,他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没有坚持训练,因此没能学到精湛的箭术。
    不烦不躁,从容生活,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切记不要心浮气躁。任何困难都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明白这些困难根本不能作为阻挡幸福到来的绊脚石。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做什么事情都不顺手,人在心浮气躁的时候是很难成事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拭去自己内心的浮躁,始终保持一个好心情。因为只有心情好了,人才能神清气爽,做起事情来才能得心应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幸福和自由的人。
    不要情绪轻易摆布,
    你要成为它的主人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考试前焦虑不安、坐卧不宁?被老师父母批评后容易自暴自弃?和朋友争吵后,上街乱逛,并买一堆多余的东西泄愤呢?
    偶尔有这样的情绪不要紧,如果经常这样,你可就得注意了!因为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成了“情绪”的奴隶,陷入情绪的泥淖而无法自拔。所以,一旦心情不好,你就“不得不”坐立不安、“不得不”旷工、“不得不”乱花钱、“不得不”酗酒滋事。
    就让我们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吧。心平气和地对待一切事物,这样,我们的情绪才会保持在一种良好的状态下。如果我们为别人带来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以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相反的,如果我们为别人带来欢乐、喜悦、光明和笑声,他们也会报之以欢乐、喜悦、光明和笑声。如果我们在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同时,还能体察别人的情绪变化,那么,我们更容易使自己保持好心情。
    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这把钥匙交给别人来掌管。一位销售员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我经常碰到糟糕的客户。”这位销售员把快乐的钥匙放到了客户手里。一位职员说:“我的老板很苛刻,我很生气!”这位职员把快乐的钥匙交到了老板手中。而一个成熟的人会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
    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正如奥格·曼狄诺所说:“学会掌握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是人生前行的关键。”
    马琴力曾是美国副总统,一天,一个议员带着几个人冲进了他的办公室,对他做出的一个决定表示抗议。议员开口就用很难听的话咒骂马琴力,而马琴力却异常平静,一点儿也不动怒,耐心地听着他发泄怒气。
    等他们一个个说得筋疲力尽后,马琴力才用温和的口气问:“现在你们觉得好些了吗?”然后,马琴力开始向他们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做那项决定。总统平和的态度,使那个议员脸红了,他意识到自己的观点的确站不住脚。
    如果马琴力总统在议员粗暴地指责他时竭力地解释,那只会导致一场更激烈的争吵。但凡有负面情绪,最根本的原因都是心底感觉不如意。通常能正确处理负面情绪的人,将不如意的事看作路上的一个小水洼,有时泥水溅在脚上,皱皱眉也就过去了。喜欢愤怒的人则不同,他们的水洼里全是汽油,一点就着,不但烧得自己面目全非,而且定要殃及旁人,让旁人跟着不好过。等到他们冷静下来,发现脾气发得狠了,话说得重了,再去道歉,但人家委屈也受了,气也生了,心里有了裂痕,哪有那么容易弥补?
    怒气伤身,发怒会使人血液中的毒素增加,导致皮肤问题,加速大脑衰老,还容易使甲状腺失调,胃、肝、心脏都会受到影响,至于“气得肺炸”,更说明怒火会让肺换气过度,危害健康。克制怒气不只是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更是为了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悠闲的心态,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
    古代,有位将军动不动就发脾气,他甚至曾在朝堂之上顶撞过皇上,因为他劳苦功高,别人都让他三分,但他的仇敌越来越多,将军也渐渐感到有压力。
    这一天,将军走进国內最大的寺院,请那里的高僧给他提意见。一开始,将军的言语里还有些责怪自己的意思,后来,他越说越烦躁,最后他说:“我就这么个脾气,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要我改?怎么改?”高僧问:“既然天生就有的东西,那拿出来给我看看,如果拿不出来,为什么改不了?”
    将军听到这话有些生气,不客气地说:“你们这些高僧都喜欢诡辩!”法师说:“贫僧的话如果是诡辩,那将军的仇敌们对皇上说的也许‘诡’上数倍,到时将军该如何分辨、如何自处?人们说戒急用忍,不是委屈自己,而是为了周全,将军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
    将军并非不明白“戒急用忍”的道理,正是因为明白,他才会进入佛寺。可是,脾气不是说改就能改,将军想得到的,是更加实用的建议。乱发脾气常常坏大事,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但火气上来的时候,常常不知道如何“熄火”。脾气毕竟是一种情绪,还是一种不易压制的激烈情绪。
    克制怒气的方法并不难,在你想生气的时候,先攥紧拳头,倒数三秒。三秒过后,告诉自己:“三秒都忍住了,再忍一下。”忍过三十秒、三分钟,这气也就消了一大半,至少不会以最剧烈的形式发出来。只有耐得住性子,才能保证你做出的判断是理智的,你决定的行为是妥帖的。若任由自己发脾气,得到的只有敌视和仇恨,所以,凡事能忍则忍。
    忍耐是一种美德,但无条件、无限制的忍耐却是一种懦弱,有时候甚至会憋坏自己,让心灵变得阴暗。有智慧的人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发泄,在原则问题上,他们掷地有声;在重大失误面前,他们临阵不乱,对责任人严惩不贷;看到不公事件,他们讨伐指责,更知道及时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怒气不是不可以发,但要保证这火烧得有根有据,更要知道范围,星火燎原虽然壮观,却可能导致大灾。那些恰当的火光,才能保证自己的明亮,同时让人看到人性的光亮。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