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大明我主沉浮

第67章代州冯氏

大明我主沉浮 春风似二月 2243 Sep 9, 2021 11:09:01 PM

  冯琳既说到温庭筠,朱慈炯便放下茶杯,继续说道:“‘温八叉’既然是才高八斗,那定也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吧?”
  “哈哈哈,定王殿下,才思敏捷至此,下臣宾服!”
  朱慈炯即便有跳脱出今世的思考,也可不可能事事皆精,事事皆明,如今被冯琳这突然一言,反倒是有些不知所措了。
  不过他也生怕露怯,这不只一瞬间,便调好了自己的面脸表情,微笑地朝着冯琳点头回礼,饶有一副高人的模样。
  毕竟只要你不说话,以微笑示人,谁又能看出你的深浅呢。
  “果真如此!”
  以为朱慈炯真能了解自己的心思,冯琳想到这里,不禁更加佩服起来说道:“既然定王殿下故作糊涂给我留面,下臣便去繁就简,略作前述,将殿下疑我之处,解答清楚。”
  “‘温八叉’除去这个响亮的名号外,更有一件奇事,引的后世津津乐道!”
  见定王殿下点头应和,冯琳便呡了呡口继续说道:“温庭筠在那次科举之前‘救数人’的名声便已传遍,主考官沈询亲自盯着他!”
  “既然成为奇事,那温庭筠作弊应该是成功了吧?”
  “没错,而且竟同时给八名考生作弊,甚至出来还嘲弄考官,说他监考太严,以至于让自己才给八名考生做了弊!”
  “按照冯先生的说法,那他的官运,可就堪忧了!”
  “正是!”
  冯琳见朱慈炯,为了给自己颜面,对温庭筠本了如指掌的故事,却故意装作不明,甚至配合着问答之行,一时间竟有得遇明主的之感。
  但他却不知道,朱慈炯只是单纯的被这个故事吸引,只是想多了解一下罢了,哪还有那么多弯弯绕。
  “虽说他考场舞弊,但毕竟没有抓到实证,不算什么要紧之事。”
  “恃才傲物,实属活该。”
  温庭筠一生不得重用,朱慈炯本还有些同情,但听到冯琳接下来所说,才知道原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并非虚言。
  原来当时的皇上喜好诗词,宰相令狐绹便想献诗一首奉承一番,但无奈自己文才太差,就在此时,他的儿子令狐滈想起了一位友人,是一位作诗能人。
  令狐绹一想,那感情好,便用起温庭筠帮其代笔《菩萨蛮》,许诺好处,不让他扩散于人。
  大家说一说,被宰相看中,那日后不得飞黄腾达呀,但这小子不走寻常路,偏偏将代笔之事抖露了出来。
  令狐绹虽说不悦,但毕竟诗是人家写的,自己没有理,便忍下了这口恶气,却不料温庭筠竟不知收敛,此后还常以讽刺此事为乐。
  即便宰相肚子里能撑船,那也是有限度的,经不起百万吨级的大船,这不肚子撑破了,苦水出来,苦果可就是温庭筠自己承受了。
  ‘略作前述,疑我之处,解答清楚’,朱慈炯联想到冯琳前言,心中不禁暗想,难不成冯琳也科场作弊了。
  朱慈炯思考了片刻,还是决定问了出来:“冯先生,您以秀才出身成了一州判官,不似狂妄惹人之徒,难不成你科举也帮人……不对,就算如此,未被发现,你也应轻易中举,怎可止步秀才,奇怪!”
  看了初升的朝阳,冯琳叹了口气,有些落寞的说“这也便引出了,下臣自身之事。”
  原来冯琳出生在代州冯氏。其始祖冯盛在成化15年,由山东寿光县,携带家眷勾补入代,以三户垛兵入伍代州振武卫中左卫所,守雁门关塞。
  家中老幼众多,冯盛只得平时囤田、打猎勉强维持生计。后来冯盛某日行走拾得巨金,即便家中贫寒,周围无人亦不敢私吞,甚至为此寻找失主一年有余终是找到失主,失主便以半数答谢,盛坚持不受。
  失主见他心善,更是感谢,便使人解除了冯盛军籍,临走之时还偷偷留下巨金以谢。
  后有传闻那人,说是京中的大人物,至于是谁,有的说是万贵妃的哥哥,有的说是某个勋贵,还有的说就是皇族,如今事隔久远,也就不可考究了。
  至于到底是谁便只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冯盛本就能识文断字,如今又有了本金,便开始转而经商,积累家财。
  冯盛后又抓住朝廷的开中法以“引盐”为业,而后二三代冯时、冯天禄父子、兄弟,皆做盐商,家业日兴,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户。
  到了第四代冯恩、冯惠兄弟并中癸酉科也就是万历元年举人,冯恩做到了昌黎县令,还得到万历皇帝专门“下敕”表扬,称赞其“丰仪伟度,朗识闳才”,冯惠更是做到了代州振武卫佥事。
  从此之后,冯氏由商入仕,第四代,第五代屡有中举者,秀才、贡生更是达到数十之数,到如今家族中已有官至滦州知州和河东盐运副使者。
  如今便是放眼整个山西,代州冯氏,也算是稳居前三的大族了。
  “家族既有如此家风,以冯先生之资,为何不做族中第一个进士呢?”
  冯琳点头道:“我少年之时,却有如此志向,为一心读书,尝在精神不振时,腊月冬水洗脸,三夏捉蚊虫叮咬,以多光阴读书,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十三岁便考上了秀才。”
  “那不知?”
  也难怪朱慈炯疑惑,一个有毅力的人,在未完成自身志向前,又怎会轻言放弃,如今变成这样定是受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万历三十一年,我赴太原参加癸卯科乡考,这一路上所发生的事与见闻,彻底改变了我,原来我想科举入仕,光宗耀祖,造福老百姓的心思。”
  原来冯琳在赶考,临近太原府的客栈中,恰好遇到了一同参加乡试的学子。
  此人来名唤董修业,字继祖,平阳府洪洞县人士,家住永乐堡。虽说此人八股文不精,却也毫不在意,常言八股不过是无用之物,粗懂都是浪费脑壳。
  但他却对事实,多有见解,长一针见血,指出当时弊政。时写策论,言语多有抨击内阁之政,也正因为此得罪主考,此生便再有希望桂榜提名。
  虽说如此,但心胸宽阔,家有万贯的董修业也不在乎,每每乡试必定到场,观桂看景,全当游行结友,也是自在散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