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回到三国当皇帝

第943章如何赈灾

回到三国当皇帝 疙瘩 2090 Aug 6, 2021 3:38:43 AM

第九百四十三章如何赈灾

后来随着李琛的地位越来越高,李家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这张商业网络铺的也越来越大,仅仅是现在李家在各地,为李家生意奔走的门客、雇佣以及徒附还有家奴,据李辩说就起码有两千人以上,李家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巨贾之家,虽然这对李琛的名声不是很好,但是却对李琛的实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所以这次李琛四处派人买粮、借粮,运回沛国的事情,李琛在跟陈群和戏志才他们稍作商量之后,便皆交给了李辩来全权负责,出面联系各地官府的人员,由李琛的相府派遣,但是操作收买粮食和运输粮食的,则全权委托给了叔父李辩负责。

陈群和戏志才这才知道,李琛表面上算是寒门子弟,但是实际上现如今的李家,已经算是巨富之家了,李家的财力还有商业上的能力已经不容小觑了,至此他们才算是看到了李琛的暗实力,更加不敢小觑李琛的能力了。

李辩也没有辜负李琛的期望,迅速的便开始调动李家所有的资源和能量,开始四处为李琛采购粮食亦或是运送借来的粮食,在中平四年岁末之前,这才使得近期各地有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入到了沛国境内,但是在如何分配这些粮食的事情上,相府之中却出现了争论。

正常情况下,这些粮食按理说应该按照各县饥民数量的多寡来进行分配的,另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这些粮食分给各县的官府,令他们拿去赈济饥民就行了。

但是这种分配粮食的方式,被李琛断然拒绝,因为李琛明言,他信不过那些除了他安排的守令之外的朝廷任命的各县长吏。

和他率军克复的这些县不同,这些未曾被叛军攻破的县城,还都是原来的一套班子,自县令以下的官吏,皆为以前的官吏,他信不过这些人,如果将这些粮食,直接交给他们来负责赈济饥民的话,那么他敢保证,能发放到饥民手中的粮食,可以说是十中无一,剩下的绝对会被贪墨,落入到那些贪官污吏手中,亦或是跟他们勾结的地方豪强手中。

所以他绝不同意,他花了这么大代价搞来的粮食,就这么被这些贪官污吏给糟蹋了。

而他要求这次他想方设法弄来的这些粮食,必须要切实能落入到那些饥民手中,为此相府之中的陈群等属吏们,无不赞同李琛的这个想法,可是具体该怎么分配这些粮食,一时半会他们却又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于是戏志才便提出来,这些粮食,可以先分配给曾经被叛军攻破的县里,交给那些由他任命的守吏来负责分配。

这些人都是李琛信得过的之人,有的是从冀州追随他来沛国的士子,有的则是在沛国找到的负有清誉的本地士人,粮食交到他们手中,由他们分发给饥民更为稳妥一些。

对此有人提出如果另外的那些县提出这样分配不公怎么办?

戏志才笑道:“这个简单,就告诉他们,但凡是县城被贼军所破之地,皆在此次兵祸之中损失更大,饥民更多,而且县内之前的存粮皆被贼军所夺,故此这批粮食,仅仅只是满足这些县里日常之用!

而未被贼军所破的县城之中,受害较轻,粮食有限,自然要以那些城破之县为主了!”

大家一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于是这件事也就此定了下来。

但是在接下来商议这些粮食如何发放的时候,诸吏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粮食,该怎么发放到饥民手中,是无偿赠予,还是该有偿出借?

李琛听罢之后,这才意识到,真正当上这个沛相之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之多,想要当好这个沛相之不易了。

李琛原本是想着尽量救济一些饥民,让今冬各地只要能尽量少冻饿而死一些百姓,给沛国多保留一些元气就行,至于粮食,他起初的时候是打算白送给那些饥民的。

但是陈群和戏志才、甚至是荀攸以及手下的大部分属吏,都反对李琛这样做,这就让李琛有些意外了。

于是李琛问他们为何反对,原因是什么?陈群于是说道:“君候本意良善,我等十分钦佩,但是这些粮食乃是君候想方设法或借或买所得,其中部分将作为明春之夏粮的种子使用,如果君候将其送于那些饥民,只怕不少饥民便会不知其珍贵,很快将其吃光!

待到来年春耕之时,这些饥民便再无粮种可种,如此一来,明年夏粮也必将难以得到丰收!

故此我以为,此粮只能借给饥民,明年夏收之后,如非遭遇天灾,就必须要还给官府!

唯有如此,方能让饥民留下粮种,否则的话,明春君候又从何处得来粮种,供这些饥民耕作之用?只怕饥民一旦习惯了官府的赈济,今后便不思耕作,难不成君候今后要全部养着他们不成?”

李琛听罢之后恍然大悟,对此他之前倒是没有考虑太多,以至于忘了人性的阴暗。

很多人如果没有了压力的话,那么便会失去动力,如果能靠着官府赈济活命的话,还有多少人肯卖力耕种?

这个时代还是一个彻底的农耕时代,农业技术还处于低级阶段,绝大部分黎民百姓,要靠着农耕活下去,才能养活官府、朝廷乃至是官员和军队。

如果仅靠着赈济养活这些饥民的话,陈群他们考虑的很对,白送给饥民们这些粮食,这些饥民一定会感激自己,但是他们也肯定会毫不犹豫的便将这些粮食给吃光,至于明年开春种什么,他们估计很少会考虑。

当明年开春他们没了粮种之后,他们便会再次寄希望于自己,能再给他们拨一些粮种,如果他拨不出粮种给他们的话,那么他之前购粮赈济他们的恩情便会被丢入到垃圾堆之中。

所以古人说得好,升米恩斗米仇,对百姓好没错,但是却也要有限度才行,赈济他们可以,但是却要有度,用借的方式,确实要比白给要强得多。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