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回到三国当皇帝

第810章改名张燕

回到三国当皇帝 疙瘩 2109 Aug 6, 2021 3:38:43 AM
    在廮陶城中的巨鹿太守郭典,获知李琛率军前来一战便将张牛角这伙贼军击溃,大喜过望,赶紧开城出来迎接李琛。
    这一战着实算是把李琛新组建的这支冀州军的名声给打响了出来,三千冀州军,长途奔袭,在廮陶城下逆战数万张牛角的贼军,并且在半日之内,将张牛角这支贼军杀的大溃,如此战绩,实在是足够亮眼了。
    而李琛军,在这一场激战之中,死不足三百人,伤不过五百,整体战力基本上没有遭到严重损失,而且伤者绝大部分还是轻伤,十天半个月就能恢复过来,重新归队。
    但是这一仗却让军中的那些新卒们,彻底体验了一下什么才叫打仗,对于之前李琛苦练他们时候,内心中积存的一丝怨言也都消散不见了。
    平时李琛在操练他们的时候,十分严苛,并且经常告诫他们,这是为了他们好,还说什么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现在看来,李琛确实说的没错,这要不是前些时日李琛如此操练他们,今日一战,他们别说是打赢了,恐怕是他们所有人的命都要折在这里了。
    所以李琛手下的这些新卒,经此一战之后,也都彻底服了李琛了,使得李琛手下的这支军队,通过这一战,彻底被凝聚在了李琛的周围。
    文丑今日表现十分突出,确实勇猛异常,手持李琛赠给他的那柄催锋,挥舞开之后,率领陷阵士杀入贼军阵中,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手下无一合之将,只要对上他的贼兵贼将,皆都只需一刀便会被他当场分尸。
    以至于跟着他的那些陷阵士,也都无不士气如虹,大杀四方,把敌阵搅得大乱,为最终彻底击垮张牛角所部创造了先决条件。
    文丑之所以能够史上留名,被称作河北四庭柱之一,并不是虚有其名的,这家伙确实足够凶猛,只是脑子不够灵光,最终在历史上栽在了曹军手中,死于乱军之中。
    其他不说,起码文丑的武力值,那绝对不是吹的,堪称三国时期的猛将之一,绝不负他的盛名。
    再说褚飞燕和张牛角,褚飞燕本来坐镇廮陶城外,防备郭典趁机率军杀出廮陶城,跟李琛里应外合,但是临近天黑,突然获悉张牛角被李琛再次击败,全军大溃,张牛角生死不知,褚飞燕于是连忙召集了一批人马,撤围接应张牛角。
    正好让褚飞燕碰见了护着张牛角败下来的那群人,褚飞燕见张牛角身中数箭,伤势很重,于是连忙护着张牛角朝着杨氏方向逃去。
    在夜色掩护之下,褚飞燕收拢了一些溃兵,护着张牛角逃到了杨氏,在被他们攻克的杨氏城内,张牛角伤重不治一命呜呼。
    但是张牛角临死之前,将手下都叫到了面前,指着褚飞燕,让众人今后效忠褚飞燕,张牛角的这些部将们,听了之后,都应了下来,拜褚飞燕为主。
    张牛角这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临死都指着廮陶方向,一脸的不甘,他这一年来,三战李琛,但是全都以败北告终,这次更是连他的性命都搭进去了,所以他很是不甘心。
    张牛角自以为他乃是当时豪杰,但是却偏偏遇上了李琛这个克星,怎么都打不过李琛,屡战屡败,最终还折了自己的性命,这次虽然不甘心,但是也再无机会了,只能带着满心不甘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张牛角死后,褚飞燕带着一群手下,伏尸大哭了一场,当众宣布,将他的楮姓改为张姓,摆明态度,要继承张牛角的衣钵,誓要为义父张牛角报仇!
    然后张燕带着手下的这些部众,将张牛角连夜葬在了杨氏县城外,然后天一亮就弃了杨氏县城,收拢了溃兵,朝着中山国逃去。
    李琛和郭典见面之后,婉拒了郭典邀请他入城,设宴为他庆功的邀请,连廮陶城都未进,就在城外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在安顿好伤兵以及缴获的物资之后,便提兵赶往了杨氏,但是到了杨氏之后,褚飞燕已经率领贼军溃兵弃了杨氏县抛弃一些辎重,轻装前进逃往了中山国。
    李琛追之不及,只能作罢,派人请郭典安排人接管杨氏县之后,回师廮陶,接了他的伤兵们,还有此次缴获的战利品,返回了任县大营。
    王芬很快就接到了李琛和郭典的战报,得知李琛率兵抵达廮陶当日,便直接击溃了张牛角的贼军,并且张牛角也在乱军之中身负重伤,逃到杨氏之后,死在了杨氏。
    王芬这个高兴呀!对手下的从吏们感慨道:“幸好我有李舒琼这等虎将,否则的话,这次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李舒琼果真乃是我冀州之名将,此乃是我等之幸,我冀州百姓之幸呀!”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到中平三年年末,李琛率领麾下的三千冀州军,在冀州境内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巨鹿、安平、清河甚至是渤海等郡国,剿灭了不下六七支叛军,更是在冀州境内威名大震,令李琛的名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这一年之中,李琛也没有继续大批扩兵,始终将麾下的冀州军保持在三千人左右的兵力,但是这支冀州军,在他的率领下,却越打越精,成为了一支绝对的精锐部队。
    原本张牛角死后,在张燕的率领下很快就猖獗起来的黑山军,也因为李琛的缘故,远没有历史上发展的那么庞大,虽然张燕始终没有被李琛剿灭,但是他也未能迅速的壮大起来。
    在李琛的威压之下,张燕只能在常山国和中山国的西山一带活动,时不时的出山行掠一番,然后迅速的缩回到西山之中,不敢正面跟李琛对抗,李琛两次率军入常山国征讨张燕,张燕都闻风而逃,率领部下逃回到西山之中躲藏起来。
    而李琛也不愿冒险孤军深入地形复杂的西山之中,去进讨张燕,因为在山大林深的太行山之中,想要把来去如风的张燕所部彻底剿灭,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冒极大的风险,李琛不愿意跟张燕死耗。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