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现言 赵旭

第3088章:歃血为盟

赵旭 李晴晴 1999 Jan 5, 2022 8:30:45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未来先知道》章节阅读:

    本源与意识能量流——本源。本源在含有不同时间线与故事线的多维平行宇宙中,在众多不同意识频段上同时共存着自我意识的各个意识层级。
    它们被用于同时展开自我意识不同面向上的探索,从而达成平衡与无漏的整体宏观自性认知。
    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拓宽了宏观自我对自性与非自性两个领域的认知和理解,并且激荡出自体所需能源的内在代谢循环。
    这一代谢过程巧妙地维护着自体内的动态能量平衡,让
    “熵”在混沌中达成可控的往复周期,令自身始终处于近乎完美的动态平衡中。
    各个意识层级是指意识形态与意识频率相互对应,进而形成的不同的意识波频段。
    进驻到不同意识波频段实相中的不同自我意识片段,会产生自我意识的分化。
    这一分化形成了阶梯式金字塔型结构的自我认知体系。意识在分化的过程中会经历意识片段复制、彼此离散、各自成长、近似体重组、整体再融合这五个大阶段,每个阶段又有着一系列的复杂过程。
    五个大阶段在分分合合间从高到低形成落差,又从细微到整体形成聚合。
    这一机制完美地达成了永动机般的能量运化平衡——让宏观全局在混沌中有序地完美运作了起来,让一切都保持在鲜活与生动的无限随机可能性下,让生命成为一种心灵的艺术创作。
    按照从大到小的层级把它们分别命名为:虚空意识、宏观本源意识、狭义本源意识、意识海、意识流、意识云海、超我、本我、高我、小我、角色我的自我意识、意识微粒,共十二阶。
    后会逐一展开更详尽的介绍。整个虚空内意识体们流转与运作的架构可以套用物理维度思维去认知、观察与理解,称之为意识的维度。
    这里的意识维度不等于空间维度,但可以用相同的理念去对比理解。所谓的意识进化指的就是意识维度的提升,而非角色对生活中物理空间感的提升。
    空间的维度始终就在那里,你的感官因自体意识的局限,自限了对空间维度的感受能力,这导致自己无法感知到高维实相的互动。
    小我是一个很复杂的多面向套叠单位,就好像一个四维立方体结构。七个全然独立又彼此相连的结构共同形成了一个整体,其中包含了:我们日常最熟悉的角色我、载具意识我、外在意识我、内在意识我、人格我、对等人格我、转世我。
    这些不同的自我合化为一个完整的
    “小我”单位。之后逐一详细介绍。小我本身是高我意识体的意识克隆分化体,是高我在某一意识束上独立自我意识的镜像面。
    起初,当高我还是小我时,为了自我认知与感受的体验平衡,在经历同一个故事线上的不同分支时,会分裂出镜像的自我对等人格我,随后两个人格我分道扬镳各走一边。
    在分化时两者是全然相同的,但之后生命经历与体验的不同带来了认知与体会的差异。
    认知的差异让双方在感受与观点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无法说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所以分化必须被坚持到底。
    之后分支的道路上又存在分支,又带来分化。就好像一棵参天大树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断拓展着自己各个面向上的枝杈,每个枝杈又各自在自己的面向上不断细分,延展拓展着未知的空间,形成特有面向上的不同枝杈。
    最初的小树苗可能比千年后最细弱的那条枝杈还瘦弱,树冠顶上的新叶与最底层的叶子没有谁比谁更高贵或重要。
    每一条枝丫、每一个面向,哪怕那背阴侧生长的最稀疏的一枝,也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平衡的全面发展是第一生存原则。
    小我是意识进入到虚拟现实中扮演各色角色的实际操作单位。在实际操作中,角色小我的意识被分割成三层:人格的内在自我意识、角色的外在自我意识与肌体载具的生物性意识合集(构成身体的每一个微粒都是拥有独立自我意识的,身体犹如一个共和国)。
    三层意识因其自身认知水平的不同,被分为人格我、角色我与我三个认知次第,三层合成为一个跨维度的小我集合体。
    这与意识、潜意识、下意识、集体意识不是同一个话题,也不相互覆盖。
    前者描述的是意识单位,后者描述的是思想的分层架构。意识本身也是一个多维的词汇。
    (注:一般把只有载具我和角色我的人物,叫做NPC。它们负责提供剧情的互动,但没有一个负责收割觉悟的人格我在其背后因此受益。
    )这里你会发现没有灵魂什么事。灵魂一词被用滥了,多数人文理念或宗教认知把这一词导向给了角色我,即识魂,但这并不准确。
    因为灵魂这一词很大、很多元,它本身应该是指意识本身,但是多数人对各种实体与虚体的标签化,让灵魂一词指向了鬼魂或人格意识。
    灵魂是所有灵内在的
    “心”。但这心又不是物理功能的那个心,因为你无法找到心,也拿不出自己那颗有待安抚的
    “心”,可是这一心却可以贯穿始末天地乾坤宏宇。
    “心”仿佛是意识,但又不是意识;
    “心”仿佛是灵魂,但也不是。其实所有的这些定义,都是似是而非的。
    一经定义就会丢失掉多维多元的某一部分,让其不完整了。一旦不完整,它就不是它了。
    所以强
    “名”之,为了能有所指;却无法定义它,一说就错。毕竟我们的认知还是过于狭窄,我们当下的语言体系中还没有能具备表达多维、多元的词汇储备。
    语言是一维线性的表达方式,其能编织出的意境是有限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