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现言 反派大佬把娇妻人设玩崩了

第761章 你把我害惨了

反派大佬把娇妻人设玩崩了 原来 2832 Aug 6, 2021 1:09:51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皇兄宋仁宗》章节阅读:


  初冬的清晨,微风中都带着冻透血脉的冰寒。
  屋外的地面上,早早便镀上了一层薄霜。
  赵允初这天起得很早,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也要点一点。
  他看到西面的天空尤是点缀着群星的深蓝,但东方的已经褪去了瑰丽动人的绛紫,而渐渐晕起了漫天的红光。
  在后世时,他记得小的时候上学读书,就是这种感觉。
  “郡王,今日有何安排?”
  “去趟李将军庙吧。韩相公在返回京城之前,在李广坟前墓碑上亲手提了‘汉将军李广之墓’几个大字,我也想过去看看。”
  “好!我们也不曾去过,听说庙和墓就在一起,今天倒是陪着郡王一同了。”
  刘宜孙和武英欣然前往。
  赵允初知道李广是天水人,也就是他们这个时候的秦州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赵允初不由地哼了出来。
  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提到的“飞将”,指的就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李广。
  他出生于甘肃天水,年轻时高大魁梧,膂力过人,20岁参军,作战勇猛,深得汉文帝的器重。
  汉景帝上台后,派李广镇守北方边关,抵御游牧民族的袭扰,他屡屡胖揍匈奴,令敌闻风丧胆,有“飞将军”之雅号。
  然而到了武帝执政时,李广的运气极差,四度与匈奴交手,就有两次因迷路未能取胜,还有一次当了俘虏,好在他凭借机智勇敢,夺得一匹宝马后逃回。
  公元前一一九年,六十多岁的老将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深入漠北,他负责领兵一部从侧面包抄敌军,可由于迷失方向贻误战机。
  卫青命人调查事情原委,李广怕连累部下,便主动揽过,自刎谢罪。
  人们无不对他的死深感痛惜,并在其老家建起衣冠冢。
  由于李广在史记中备受称赞,在关西一带名声也很高,尤其是他家乡的这座飞将庙,向来香火不断。
  不但有附近的善男信女,还有各地慕李广之名而来的骚人墨客,更有官府遣人照料,四时八节都有祭祀。
  行了大约一个多时辰,一行人才来到将军庙。
  此地已经是秦州城外几十里的乡下了,百姓来往的倒是不少,大都是烧香许愿的。
  守庙的老兵一看有官差前来,很是客气,迎着笑脸一一介绍:“逢年过节,村民们都会来此祭拜,若有个病灾,更是会到庙中,上炷香,许个愿,借李将军的神力禳解一番。”
  “生前没有遂愿,死后却得后人纪念,也是好的。”
  李广客死他乡还只是李家悲惨运程的肇始。
  他的三子李敢认为卫青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便一气之下打伤了仇人,后来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替舅舅报仇,借机射杀了李敢。
  李广的长子长孙李陵也是位虎将,可在追击匈奴时寡不敌众,被俘投降。
  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致使汉武帝盛怒,被施以宫刑。
  但李广还是得到无数后人的仰慕,尤其是司马迁对其推崇备至,他在《史记》里单列“李将军列传”,其中记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
  “武英,你知道李广射虎的典故吗?”赵允初故意问道。他知道对于这名武将而言,这个问题可能有点比较难。
  武英苦笑着,很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宜孙,你应该知道吧?你说一说。”
  刘宜孙毕竟是刘平之子,这个典故想必他是知道的。
  “末将略知一二。”刘宜孙很是谦虚。
  “说来看看。”赵允初觉得自己确实没有看错人。
  “李广任右北平太守期间,在一个傍晚外出打猎,影影绰绰中见远处蹲伏着一只斑斓猛虎,便挽弓搭箭猛射过去。第二天回去查看,原来是块巨石,然而箭头已深深地插入石头中,足见其力道之大。”
  赵允初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嗯。唐朝诗人卢纶为此赞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武英啊,这些事情你也要读一读!”
  “是!回去就读,回去就读。”
  三人笑着进入庙中观瞻。
  “后世有关李广的诗作非常多,比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提到: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刺中了“飞将军”的痛处,他一生虽历经大大小小七十场战斗,却终身没能封侯拜相。宜孙,你可知道缘由?”
  “宜孙愚钝,请郡王明示。”
  “原因有三:一是李广站错了队。汉景帝时,李广接受了有意争夺皇位的梁王授予他的将军印,犯了路线错误。二是他好逞匹夫之勇,不善统领大部队作战,多次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三是气量狭小,睚眦必报,千方百计杀了冷落过他的军官。”
  “哦,原来如此!”刘宜孙和武英对赵允初投来了敬佩的目光,在王府里成长起来的都是见识多!
  徜徉在李广庙和李广墓间,赵允初又想了很多。
  李广难封事出有因,且多是其自身缺陷所致,可为何司马迁、王勃、王昌龄等众人仍对他大加颂扬呢?
  他们不过是在借李广这一典型的悲情人物抒发自己的抑郁不得志罢了。
  哪有什么时运不济,哪有什么生不逢时,只要拼尽全力就会时来运转,只要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否极泰来。
  抛开自身的原因去疾呼命运多舛,纯属无病呻吟。
  目睹千年石马,瞻仰飞将坟茔,赵允初的内心五味杂陈,既有对一代神勇猛将的敬佩之情,又有对一位悲剧人物的痛惜之感。
  在对标自己后世所经过的波折命途睹物抒怀,赵允初一番愁肠百结不知不觉竟然得到了释放,顿觉心头轻松了许多,这也不失为瞻仰将军墓的一大收获吧。
  一切都已开始,一切都将结束。
  放开干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庙中正殿上点了几盏长明灯,满满的好几缸香油。
  赵允初只看殿内昏暗的灯光连殿上的李广神像都照不分明,再看守庙的老兵却是满面油光,肥头大耳,心知其中少说也有一半是给这只油耗子给干没了。
  窥一斑而见全豹。
  这大宋朝的**也是全方面的了。
  刘宜孙在他们来将军庙之前,已经吩咐手下人提前通知在庙里吃午饭了。
  时值晌午,一顿宴席便是端了上来。
  几张桌子在殿中摆开,一群人围坐着。
  几个大盆菜,荤菜猪羊鱼,素菜藕菘韭,再一桌配上一坛酒,这样的宴席其实跟后世也没什么差别。
  “在这个庙里能吃这些东西?”
  赵允初有点疑惑,指着端上来的肉疑惑地问道。
  他一直以为所谓“庙”应该是不吃荤的,但猪肉、羊肉、鱼肉可都有,让赵允初一时懵了。
  “我们这个是将军庙,不是佛家的庙宇,上得,上得。还请郡王在此将就一顿。”
  “哦。好。那就吃吧。”赵允初走了一上午,也是饿了。
  看着这哥俩对自己如此忠诚,赵允初就想给这哥俩安排一下,这刘宜孙可以当兵马钤辖,而这个武英可以做一下的秦凤路的兵马都监。
  按照武将排序的话,这可是一路中第二、第三号的人物。
  这样的话,自己的小命有人保护不说,成就自己的小目标,攻取兰州的梦想也是可以畅想一下的。
  但是,到现在为止,赵允初对于这秦州路的军政还不是太熟悉,这种封官许愿的想法还是先放在肚子里吧。
  “现在的秦凤路都监是谁?”赵允初想到这儿便问起。作为一州知州,他要快速熟悉人马。
  “回郡王,是杨文广。”
  “什么?杨文广!”赵允初顿时惊讶万分。
  杨家将竟然在秦州也战斗过?
  一不小心,自己能统领杨文广不成?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