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小说 你好,1983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海啊大海

你好,1983 隐为者 3269 Aug 6, 2021 7:14:02 PM
    山野菜项目,刘青山出力最大,谈判就不说了,硬生生将收购价提起来,周边林区多少人都跟着受益。
    还有他亲手编写的发展计划书,更是指引山野菜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他再顺势成立山野菜加工厂,即便是以后赚得盆满钵满,也没人眼红。
    像这种自己受益,还能带领大伙一起受益的人,谁不服气?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早,何家康那狼心狗肺的东西,还在旁边虎视眈眈盯着呢。
    两天后,刘青山离开夹皮沟的时候,带走了五万块的一张活期存折,这就一下子把合作社的资金掏空了。
    这边赚钱,那边也花钱啊,修路,建大棚之类的,哪样不花钱?
    这笔钱,算是刘青山从合作社暂借的,毕竟山野菜加工厂,是他自己的生意。
    亲是亲财是财,还是要分清的好。
    这年头的活期存折,只要有手戳,谁都可以把钱取出来,在没有银行卡的年代,就算使用起来最方便的了。
    另外就是那笔外汇,也暂时存入碧水县的账户里面。
    这年头没有大票儿,携带现金非常麻烦。
    解决钱的问题,刘青山随身携带的,就剩下一个大号的提包,跟着县里的团队一起乘坐火车,前往辽省的滨城。
    他们碧水县的团队,是商业局的周局长带队,随行的是一些工厂的厂长和技术人员,都是体制内的,只有刘青山这么一个特殊的存在。
    酒厂的大老李,也是其中的一员,这家伙现在有点魔怔了,人家轻工业机械博览会,主要是制造业。
    他竟然带了不少药酒去兜售,不知道会不会被人从会场给撵出来。
    别人都拿这件事打趣大老李,唯独刘青山,表示支持:“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老哥,俺支持你!”
    说完,他打开自己的大提包,从里面拿出来一样东西,朝着大老李晃了晃:
    “俺决定用实际行动支持你,你卖药酒,俺卖这个!”
    大伙的座位基本都挨着,火车上又无聊,所以大伙也都过来凑热闹。
    “老弟,你这个是啥玩意,模样怪怪的?”
    啤酒厂的袁厂长有点纳闷,他们啤酒厂,这次准备引进一套新生产线,所以也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
    “我吃过,好像叫什么羊肚子菌,一股子土腥味,不好吃。”
    周局长不愧是见多识广,认出这玩意,只不过这个应该是干品。
    其他人都大乐:“咱们这是去采购的,你们俩倒好,把博览会当成广交会了是吧?”
    刘青山也不恼,只是嘿嘿笑:“试试呗,反正又不搭啥。”
    自从开春收购羊肚菌一来,刘青山已经陆陆续续在这上面投入了六万多块。
    现在手头上,已经有好几吨的干品羊肚菌,要不是最近一件事接一件事,忙得不得脱身,他早就跑销路去了。
    提包里面,除了羊肚菌之外,还有各种干菜和干木耳的样品。
    除了羊肚菌之外,剩下的这些山野菜,都可以出售给岛国那边,但是刘青山觉得:鸡蛋还是不能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要是别的客商能给出更高的价码,何乐不为呢?
    在绿皮车咣当咣当的节奏中,刘青山翻开书本,心平气和,开始温习功课。
    单凭这份心态和定力,就叫人服气,其他人打扑克的声音都小了不少。
    第二天下午,他们才终于在滨城下车,这距离,还真不近,估计跟到首都也差不多。
    现在的滨城,还是个海港小城,发展刚刚起步。
    先找了个国营宾馆入住,宾馆就在会展中心附近,住的都是四人间,一共八个人,正好两间房。
    刘青山和大老李。还有亚麻厂的老郭,以及啤酒厂的老袁,共住一个房间。
    简单洗漱一下,大伙就相约出去逛逛,像他们这种生活在内陆城市的,有些还从来没看过大海,所以先提议去海边转转。
    刘青山记得,滨州最好的海滩,当然是金石滩,于是提议去那里。
    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来,哪是哪都不知道,当然没有意见。
    下楼来到宾馆的大厅,刘青山就向服务员询问:哪能打到出租车?
    一问才知道,会展中心就提供出租车业务,价钱还相当便宜。
    “那就帮我们先雇两辆。”刘青山他们一共八个人,两辆车挤挤也就坐下了。
    服务员正要打电话,就看到从楼上又下来一伙人,全是大鼻子老外,也哇啦哇啦的,跟服务员说起来。
    正好这时候翻译不在这,剩下的这名服务员听不懂英语,双方鸡同鸭讲,好不费劲。
    看到那名服务员脑门都急得冒汗了,刘青山就笑着迎上去,哇啦哇啦的,跟那几个老外讲上了。
    服务员这才擦擦汗,向这个相貌俊朗的青年,投去一抹感激的目光。
    周局长他们这些人,也都羡慕地望着刘青山,老郭还叹息一声:
    “青山老弟在咱们那个小县城窝着,还真是屈才喽。”
    看着刘青山和那四名外国男女谈笑生风,大伙一起点头,都深有同感。
    刘青山和老外聊了两分钟,就转向服务员:
    “同志,麻烦你叫三辆出租车吧,这几位外国朋友,也要去海边转转,正好我们一起。”
    “好的好的!”
    小服务员脸上还微微浮起红晕。
    不大一会,就有四辆出租车停在宾馆门口,其中有一辆,是陪同外商的工作人员。
    一伙人上了车,直奔金石滩。
    等到了目的地,刘青山也有点傻眼,眼前就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后世的旅游胜地,还没开建呢。
    “青山老弟,这……这也太原始了吧?”
    老袁瞧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有一股想要掉头回去的冲动。
    刘青山却显得挺高兴:“袁老哥,这个才好呢,真正的原生态,咱们正好欣赏大海最真实的一面。”
    要是后世,想找这么一片未开发的海滩,还真不容易。
    大伙琢磨一下,觉得也好像有点道理。
    那几个老外,已经下了出租车,大呼小叫的,朝着不远处的海边跑去,瞧那架势,显然要下海游泳。
    同来的工作人员,也有点不大放心,好一番叮嘱。
    “咱们也去洗个海水澡!”老袁嘴里开始嚷嚷。
    刘青山却笑呵呵地摇头:“到陌生的地方,没有当地人指引就瞎乱撞,那是很危险的,咱们先去前面的渔村。”
    于是他们这两辆出租车直接开进小渔村,村子不大,也就二三十户人家。
    刘青山看到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一个老汉正在织补渔网,于是就从车上下来,上前拉话。
    老汉姓万,跟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就靠出海打渔为生。
    刘青山从兜里掏出几张大团结递过去:“万大爷,俺们想要在海边溜达溜达,麻烦您或者家里人给当个向导。”
    “就是跑跑腿儿的事儿,哪能要钱呢。”
    万老汉连连摆手,说话带着浓浓的当地口音。
    刘青山把钞票塞进老汉手里:“到时候还得麻烦你给张罗一桌吃喝呢。”
    “那也用不了这么多!”
    老汉还要推辞,五张大团结呢,把他有点吓住了。
    “您就拿着吧,海鲜啥的,你们平时咋加工的,就咋做。”
    刘青山又叮嘱一番。
    万老汉这才乐呵呵地把钱交给屋里的老婆子,嘴里还嚷嚷着:
    “行行行,小同志,你们就瞧好吧,等一会俺儿子的渔船回来,啥海货都有!”
    这会儿是将近下午四点多钟,正好退潮。
    然后万老汉就找出一些家什,什么小耙子小铲子小夹子啥的,分发给众人,拎着两个小桶和编织袋,领着大伙去赶海。
    “赶海啊,那太好啦!”
    刘青山也喜出望外,想不到能赶上退潮。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平时没少采山,但是这赶海还是头一遭。
    主要是后来海滩都破坏的太严重,也就能拣点贝壳啥的,没意思。
    万老汉还叫上了十岁左右的小孙子,小名叫小鱼,别看小鱼岁数小,海边的营生都门清。
    迎着咸湿的海风,晒着暖暖的阳光,一行人向着不远处那片金红色沙滩走去。
    这里后世是有名的黄金海岸,游客就跟罐头里的沙丁鱼似的,现在嘛,还是一派最原始的景象。
    沙滩上坑坑洼洼的,存着不少积水,不远处,几个老外穿着泳衣,在海里嬉戏。
    “唉呀妈呀,那两个外国老娘们,咋还光着呢?”
    老袁嘴里大呼小叫的,刘青山朝那边瞅瞅,其实还好,这会的泳衣,露的还不太多。
    于是他用英语朝那边吆喝一声:“朋友们,别游太远,注意安全!”
    “OK!”
    远远的传来几声应答,还有两个中年老外,也不知道是不是两口子,也向他们走过来,加入到赶海的队伍。
    老袁这货还是个逗比,啪嚓啪嚓跑到海边,捧了一把海水:“俺得尝尝,这海水是不是咸的?”
    说完他真就喝了一口,然后脸上就拧巴起来,嘴里呸呸几声。
    其他人也就不再尝试,刘青山又叮嘱大伙一番:“发现东西别急着抓,先问问小鱼儿他们,搞明白了再动手。”
    大伙早就按捺不住,低头在沙滩上四处踅摸,很快便想起一声声惊叫:
    “哇靠,这个五角星是啥,给俺孙子拿回去!”
    “这个贝壳好看,捡回去摆家里柜子上!”
    “妈呀,这螃蟹夹手!”
    “这是虾爬子吧,咬手不?”
    “哦,卖糕的!”
    一群四五十岁的大老爷们,一个个都变得比小娃娃还欢实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