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尊王朝 江南曦夜北枭

第571章 他一直知道!

江南曦夜北枭 云凰 2413 Mar 16, 2022 1:59:15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你做我的仙童》章节阅读:

    西南之域,有山有水。山不高而奇俊,水不阔而深遂。
    就在这大好山水之中,有山名为葵山。位于青城山,峨嵋山,蜀山三山交界之处。葵山其实非止一座山,而是包括连绵好几百里的数千座大大小小的山峰,以及峰间谷地,山涧流水。山野田地,庄户人家。
    葵山终年,晨雾缭绕,正阳明媚,晚霞缤纷。
    葵山有界,其东西有左右两江环绕,左江在西,右江在东。南北有门,矶峰在北,讫峰在南,两锋遥遥守望。
    矶讫双锋高矗于群山之颠,如两根擎天柱直达天际。峰顶终年云遮雾缭,就是当地古稀之人,也少有看到峰顶真容的。因此,矶讫双锋又被称为天门锁钥。
    但是,锁钥锁钥,锁者为关,钥者为开。没有人说得清到底矶峰为锁,讫峰为钥;还是讫峰为锁,矶峰为钥。并因此争执不休。
    争执的不仅是当地人,更主要发生在道门中人之间。近矶峰者都说矶峰为钥。而近讫峰者自然说讫峰为钥。因为争执得太过激烈,还有模有样举行过几次道论。双方选出派中高人引经据典,争夺天门之钥。
    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剑来说话。双方都有高手,胜负也很难分出。因此,这“天门锁鈅”之争,也就渐渐演变为一年一度的“葵山论道”。
    葵山论道,是葵山道门中人最盛大的道典。所谓“论”,无论文论,还是武论,当然也还是一种交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了以矶峰为主的道观,和以讫峰为主的道观之间的争锋。并形成了“矶派”和“讫派”两大阵营。既然是争锋,最初的起因反而被湮没,论道也逐渐演变成了论剑。
    以剑论道,本无不可。但出于争强之心,有意无意都难免误伤。又一些年月下来,两派差不多到了互相敌视的地步。似乎那一方胜了,那一方就能夺得打开天门的钥匙。
    前三百年,“矶派”出了一位高人,道号白云子,创出了一套“云相”剑法。剑若无物,出神入化。剑气聚散,随心所欲。据说是得了仙喻所悟。
    “云相”剑法一出,打遍葵山无敌手。奠定了“矶派”一统葵山的地位。
    白云子有心打造一个强大的葵山派,引领葵山步入天下道门名山,与蜀山,青城,终南,峨嵋,崂山等并列。为达此目的,也就不免采用一些强势手段。及至后来,也就不分“矶派”“讫派”,而以“葵山派”强行出头。
    “葵山论道”也干脆演变为更纯粹的“比武”,强者为大,胜者为王,倒也英雄辈出。
    一时间,葵山势盛。道门中人纷至沓来,其中不乏蜀山,青城,终南,崂山等同道。不仅得以其它仙山齐名,甚至还大有碾压之势,一枝独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白云子于仙修终究还是功亏一篑,两百多年阳寿将尽之时,也末能仙化飞升而开仙门立下仙宗。有人说他是去往讫峰之顶闭关,从此再无下落。
    白云子闭关百年之后,没有仙主撑持,“云相”剑法虽然传了下来,却没有遇到领悟者,再往后,只落得个遍地鸡毛。“葵山”派自然而然没落了。而之前的矶派和讫派也经此而得以重新悟道。葵山论道仍然持续下来。
    原来的矶派和讫派互有强弱,你长数年,我长数年。或你强于武,我强于理。
    争强好胜的“葵山论道”渐渐式微。但“锁钥”之争,仍在继续。
    本来,论道争长,论剑逞强,都不是道门宗义。“葵山论道”回归最初的涵义。“锁”“鈅”之争,毕竟还是仙途之争。
    入门修真,证道成仙,才是道修正经。
    双方心平气和,虽然论道方式仍然保留“文论”“武论”。但前者更多论述道门宗义,后者则是“修习”行为之得失。切磋为主,点到为止,不再以逞强好胜为目的。
    至于葵山是否得而与其它仙山或并列,或齐名,或没落,无人在意。如此一来,葵山在道门中亦发显得无足轻重。是以世人所知更少。
    但有一点,道门中人和当地人皆无异议,都说这两江两峰乃是西华帝使君所布下的。
    那一年,葵山道门称之为西华元年。
    相传,西华帝使君领玉帝之命往西南立坛,即受人间香火,又布天道化夷。从而四相圆满,八方执帛。天庭也以天道归化西南本土诸神,以及通族神使,封号授职,求天界一统,天道大同。
    咬文嚼字半天,说白了,也就是个天庭招安的意思。
    西华帝使君领受玉帝之命后,亲赴三十三天之上请太上道君开坛讲经。
    太上道君虽然高居离天,且政教分离,其实不司天职。但向来辅佐天庭,为天庭中正。而天庭奉行天道,本来也正是以道义为其根基。
    听得使君所言是玉帝旨意,道君当即满口答应下来。并对帝使君说道,既然是奉的玉帝之命立坛,当然要立天道之坛。要讲,就讲大周天道,听者不分仙俗道僧,图腾土神。
    这就得有一个布道讲经的大周天道场。
    大周天道既是天循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而生万物。
    万物始之于无,循之于道,载之于德。
    以德而渡万劫,劫后复生,生生不息。
    道德经论也。
    人间修士以打通小周天之循为起点,就是受了启发,与大周天道相对应。
    道家经论听起来有点玄,这修那修,这境那境,五指头六指头的,看官老爷们也看得多了,七袋就还是说个直白好了。
    老君领会玉帝旨意,所要讲的大周天道,也就是天庭招安,太上老君帮忙洗脑的意思。
    西华帝使君大喜,亲自出巡,找一个开讲大周天道的道场。
    帝使君奉玉帝旨意往西南寻找大周天道场的事,自然有道门仙宗得到消息,密传弟子同时授意门宗,既然是奉玉帝之命而立大周天道场,且又请得太上老君亲自开坛讲经。选中讲经的地方今后必为神祗圣地,仙族仙境。
    得到授意,西华大地上的土神仙支纷纷找到帝使君打点,同时有门宗供位的大小道观更是香火不断,终日罄铃声声,暮鼓晨钟。
    其中最有实力的,自然是蜀山,峨嵋山,青城山等道家名山。既有仙宗背景,又有众多道众为基础。其次,还有苍山,普定山,剑门山,玉龙山,姑娘山,太子山等等第二阵营。数得上名的,也有将近十座。
    西华帝使君毕竟亲自接的玉帝圣旨,不敢徇私舞弊。就连蜀山仙宗王道子奉上的碧玉箫也只得婉拒。
    蜀山早先就是仙生灵境,但天庭初定,以天道为纲。蜀山仙宗曾因仙缘流长托大,反为天庭刻意冷落。天庭四帝四圣,五方五老,八帅八师,十大天王,十二神部,二十四仙班,七十七域仙主,居然没有捞到一个说得上话的职位,因此有些式微了。
    奉上此箫,是一个臣服天庭的意思。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