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异术强婿不吃鱼的猫儿

第1323章 神秘少年

异术强婿不吃鱼的猫儿 小说秦浩林冰婉 4862 Aug 6, 2021 3:42:30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人生是怎样炼成的》章节阅读:

  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拿破仑。

  公司的会议结束后,朱总、郑总、陈总、李总、刘总还有王总留了下来。

  今天将是决定我能否最终建立一个“海归创业联盟”的一天,因为我们将对建立“海归创业联盟”一事进行最后一次的磋商,包括每个人都必须做出最后的决定......

  “X总,我无话可说!”郑总首先发言了:“因为就如你上次说的,把能否入选南京321’计划作为一块试金石,而你再次证明了你和你的项目的吸金能力!包括你的个人魅力,你能把这么一群刚刚毕业,有的甚至还没有毕业的学生管得如此服服帖帖——拿着这么少的工资去干这么辛苦的工作,我也真的服了!”

  听了郑总的话,老朱、陈总、李总、刘总还有王总都默然不语,不知道他们对郑总的话是有同感呢?还是另有想法?

  半响,王总发话了:“我个人感到参加‘海归创业联盟’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或者说是最好选择!”

  大家听了默默的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因为王总的这话不无道理,确实,他们可以自己去申报,但能不能入选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他们看到的现实情况是:上次老鲁和小黄去申报苏州的‘姑苏计划’,结果没有成功;这次他们又去申报南京的‘321’计划,结果又没有成功!

  即使侥幸申报成功了,那么注册资金如何解决又将是一个拦路虎,就算有钱,但最终能不能通过政府的验收又是一个大家都遇到过的难题。

  可以说在回国创业这事上,“海归”作为一个个体来讲,相对面临的种种困难,单个“海归”的力量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而老鲁和小黄之所以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自己尝试,而老朱、郑总、陈总、李总、刘总还有王总却愿意与我讨论一起创建“海归创业联盟”,不是因为老鲁和小黄的水平就比老朱、郑总、陈总、李总、刘总还有王总高,而是他们两人的心气要比老朱、郑总、陈总、李总、刘总还有王总高,老是认为自己的才能被低估了。

  还有就是老鲁和小黄的私心比较重,他们老是想着自己为什么要与别人去分享申报得到人才资金呢?

  岂不知如果大家不合作,单枪匹马地去申报,除非你真的非常出色,否则申报失败是大概率事件,既然如此,又哪来的和别人分享人才资金这一说呢?!

  另一方面,常州在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上开始得比较早,当时知道的人不多,因此竞争不是很激烈,所以很多人还能获得一个¥60万元级别的引进人才名额。

  但时过境迁,短短两年,中国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比如:国家有千人计划,省里有双创计划,地方有海外人才引进计划,这事全世界都知道了,所以前来申报的人越来越多。

  以这次的南京“321”为例:第一批就有超过3000人报名,初审的淘汰率是80%,复审的答辩环节的淘汰率是50%,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连我们这样的项目,也只能获得一个¥100万级别的名额,要知道上面还有¥200万和¥300万两个档次呢!

  所以王总说加入‘海归创业联盟’是最好的选择不是没有道理的。

  然而,就在大家都倾向于同意建立一个“海归创业联盟”时,老朱却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如果完成了全国50个主要城市的沿街信息采集后找不到战略风投来跟进怎么办?我说是万一。”

  应该说老朱的这个问题提得是有必要的,因为建成一个覆盖全国50个主要城市的智能化数字城市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公司在A股市场的上市,而完成覆盖全国50个主要城市的智能化数字城市的建设只是给引进合适的战略投资者奠定了一个基础,或者说是一个前提条件而已!

  但如果在完成覆盖全国50个主要城市的智能化数字城市的建设后找不到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来跟进,那么项目就有失败的可能,虽然说我们手里拿着一个已经建成了的50个主要城市的智能化数字城市,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来跟进的可能性很小,但不能因此而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不过,创业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而创业成功更是小概率事件,这点我早在美国“硅谷”时就已经知道了,因此老朱的问题我早就考虑过了,即如果万一项目真的失败了,那么大家该如何退出的办法。

  于是我看了一眼老朱,胸有成竹地对大家说道:

  “大家看到了,我们的项目是一个实打实的项目,因此即使最终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来跟进而失败了,但项目的价值也不可能归零,因此只要有人愿意接手,那我们还是可以对项目的价值进行重新估价,然后引入新的合作者继续把项目搞下去。”

  “那如果没有人愿意接手呢?”听了我的回答,刘总接过老朱的话茬,进一步问道。

  “那就我们七个人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把项目卖了的权力,谁卖了所得归谁,但无论谁卖了,都必须留出20%的所得给公司从事城市信息采集和加工处理的团队。”我看了刘总一眼,说道。

  “那如果对方要求排他性地买下项目时又该怎么办呢?”刘总听了我的话就追问道,因为我说的每个人都有权去卖,这就意味着这个项目可以被卖七次,换句话说就是非排他性的,这显然对很多买家来说是不愿意看到的。

  “那他可以选择把其他六个人手里的项目卖出权全都买下来!”我回答道。

  实际上,这个问题我在制定这个退出方案时就已经考虑到了,我说的谁卖的收入归谁,无非是想以此来鼓励每个人都积极地去寻找买家,而买家如果希望排他性地买下整个项目,那可以选择把其余的六个人手里的项目卖出权都买下来,这相当于保证了其它六个人也能因此而获得一定的回报。

  大家听了我这样的安排,感到这倒也公平,况且如果项目真失败了,要说损失最大的就是我了。

  因为在过去的两年,我已经为推进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而他们则只是每人提供了为期一年的¥50万元短期垫资,以及在项目答辩时和政府前来验收时出面应对的些许时间而已,而我却并没有因此而提出在项目失败时需要获得比他们更多的补偿要求。

  再说,如果有人把项目卖了,留出20%给从事城市信息采集和加工处理的团队成员,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那么这项目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价值!

  所以大家都点点头,表示对我的安排没有意见。

  “我们的行动计划是什么?”郑总见大家对万一项目失败后该如何善后没有了异议,就问起了项目的具体行动计划,郑总是所有六个人中对建立“海归创业联盟”最积极的一个,这可能与他之前在美国“硅谷”的经历有关。

  “地方政府的引进海外人才计划是有年限的,比如常州是三年,因此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的2012年已经结束了,而无锡的‘530’计划也已经进入了最后一年,因此必须抓紧了!”我看了一眼郑总,向大家说道。

  实际上这也是我在提醒大家,即地方政府引进海外人才的计划不会无限制实施下去,因此不要犹豫了,与其在一次一次的申报失败中等来地方政府引进海外人才政策的终结,不如大家赶快抱团去抓住目前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苏州的‘姑苏计划’虽然没有设定实施多少年,但肯定也是越来越严,而南京的‘321’计划刚刚开始这是一个跨度为五年的计划,还有四年的时间,浙江嘉兴和湖州,以及辽宁的大连引进海外人才计划也是刚刚开始,因此正常情况下应该还有三年的时间。”我向大家通报了当前各地政府的引进海外人才计划情况。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抓紧先申请无锡的‘530’计划,因为今年是最后一年了?”陈总听了我的通报,有点焦急地问道。

  陈总是学BMA的,因此在申报地方政府的引进海外人才计划上有点吃亏,所以也在六个人中对建立“海归创业联盟”也持着积极的态度。

  “对!我们一共有两个项目可以申报,包括有六个‘海归’可以出面申报,因此理论上我们可以在一个城市同时申报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团队有三个‘海归’,所以我的建议是先把无锡和苏州拿下,因为这两个城市和常州都离得比较近,便于操作。”我向大家说着我的想法。

  “我感到X总的说法有道理,因此我同意这样的安排。”刘总听了我的想法表示赞同。

  刘总也是学MBA的,因此他和陈总一样,所以在申报地方政府的引进海外人才计划上也有点吃亏,因此在六个人中他对建立“海归创业联盟”也持着积极的态度。

  “不过,我已经申请过无锡的‘530’了,因此只能申请苏州的‘姑苏计划’了。”刘总说完又补充了一句。

  原来,地方政府在引进海外人才时有一个规定,那就是一个“海归”只能入选一次。

  “我建议我们需要去浙江的嘉兴或湖州试试水,因为我们不知道浙江和江苏在引进海外人才上有什么不同。”王总听了刘总和陈总的发言,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我同意,因为浙江人和江苏人在经济发展上的理念是很不同的,而且我们这里也没有人入选过ZJ省的地方政府引进海外人才计划,因此不知道究竟情况如何,至于大连,有点远,不妨放到后面去,反正他们也才刚刚开始。”李总也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那我们就这样,今年2012年先申请无锡的‘530’两个项目,苏州的‘姑苏计划’两个项目,然后在南京和湖州各申请一个项目,这样已经是六个了,剩下的六个留到明年,怎么样?”我听了大家对于如何申请的意见,概括了一下后对大家说道。

  “我看可以!”郑总点点头,表示同意。

  “我看也可以!”刘总和陈总也表示没有意见。

  接着老朱、王总和李总也都表示没有意见。

  我见大家都已经同意成立“海归创业联盟”,并对具体的行动计划也已经发表了意见,感到时机成熟了,于是就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合作协议,对大家说:“这是我们一起创建‘海归创业联盟’的合作协议的草稿,大家一起来修改,然后搞一个正式的合作协议。”

  我说着把手里的合作协议草稿分发给了大家。

  实际上这份合作协议的内容我和老朱、郑总、陈总、李总、刘总还有王总在上次就已经讨论过了,所以这一次大家只是对其中的一些措辞进行了修改,因此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正式的合作协议文本。

  “我们是不是应该去买只公鸡来?”随着正式的合作协议被打印出来,陈总风趣地说道。

  “买只公鸡?”李总显然没有明白陈总的意思,就不解地问陈总道。

  “对啊!没有公鸡哪来的鸡血?没有鸡血又如何歃血为盟啊?!”陈总幽默地说道。

  大家听陈总这么说,都笑了起来。

  就这样,“海归创业联盟”成立了,由此解决了我南下“长三角”计划中为建设一个智能化数字城市项目筹集所需的¥1500万元到¥2000万元资金的问题。

  当时我提出的建设一个智能化数字城市的设想在当时看来似乎有点异想天开,之所以说是有点异想天开,是因为如果要实现我的目标,我必须解决两个当时来看几乎是无解的问题:

  首先是要投入大量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以“人拉肩扛”的方式去完成全国50个城市的沿街信息采集,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艰苦的事,包括后续的对采集回来的海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也是一件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工作量巨大的工作,那么,我从哪里去招募这么多的低成本高素质的人才呢?

  其次是完成全国50个城市的沿街信息采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超过¥1500万元的投入,甚至需要¥2000万元的投入,那么,在当时中国还缺少真正的VC的情况下,我又去哪里找到这么多资金呢?

  然而,我令人匪夷所思地把美国“硅谷”的创业理念灌输给了那些来公司进行毕业实习的大学生们,并成功地建立起了公司的“吃苦”企业文化,让这些大学生心甘情愿且积极地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来。

  包括,我想到了把“海归”们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海归创业联盟”,通过组团去申报各地政府引进海外人才计划的方法,筹集到了所需的¥1500万元到¥2000万元资金。

  即使在事情过去了很多年之后,每当我回忆起这段经历,我对自己当时的“不按套路出牌”依然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司汤达。

  【下章看点】

  “海归创业联盟”成立了,大家开始组团申报各地政府的引进海外人才项目......他们能够一炮打响吗?

  欲知详情,请见下一章分解。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