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尊王朝 嫡女誓不为相

第81章“不容青史尽成灰”

嫡女誓不为相 六块岩 2330 Aug 6, 2021 3:51:48 AM

    “治理百姓是没有现成章法可循的,而是以施政者的实际措施为准。”
    “如果当官的人能把爱护百姓的真心,变成爱护百姓的实际措施,那么采取正当措施使人活下来称为“仁”,采取正当措施杀掉该杀的人也称为“仁”。不然,姑息迁就者会纵容奸邪之人,刚愎自用者就会恣意妄为,追求名誉者必定会屈从他人,躲避嫌疑者就只会考虑自己,内心缺乏诚意,哪里还能进行治理呢?如果当官的人心地不能先光明正大起来,那么进行治理的各种手段只能是装饰了。当官的人假借爱惜百姓的名义,而滋生、助长虐待百姓的弊政,这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官呢!所以,为官施政要以有爱护百姓的真心为首要,更要以心地清净无私为根本。”
    “一件事肯定不能去做而长官要去做,一件事应当去做而长官阻挠,如果你确实有特别的见识,就一定要如实陈述自己的意见,即使遭到斥责也不要计较,等待长官息怒之后再反复陈述。长官也没有始终固执己见的。”
    “像这样处理几件事后,或许就能够得到信任。倘若一味曲意奉承,即使当时会得到重用,但最后必然会让长官鄙视,千万不要这样做。”
    “《礼书有言》,古代王爵封号。晋至明的国王,亲王,爵的名号一般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国名,传统上以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
    “不容青史尽成灰。”
    "不容青史尽成灰……"梁恋饮下一口酒,口中重复了一遍,而后眼睛竟倏然间亮了起来。
    “对。对。对。”梁恋笑着笑着,然后和谢胭碰了白瓷酒杯,“《壬子元日》说过: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徊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
    “哈哈哈哈!”谢胭和梁恋纷纷抬头,看到云间的白辉光成月色。两个人都这样,突然想起了楚嫣然。
    嫣然……她要是还活着该多好啊……
    两个月之前,许姑姑曾经教学过众实习宫女们说,“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官学是指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
    “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共同构成了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
    “国家的中央官学,在汉朝正式创办。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及至唐朝,中央官学繁盛,制度完备,南宋以后逐渐走下坡路。到了市间后期,中央官学逐步衰败,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名存实亡。清朝末年,完全被学堂和学校所代替。根据中央官学各自所定的文化程度、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将整个市间的中央官学分为最高学府、专科学校和贵族学校三大类。”
    “最高学府。太学和国子监是国家的最高学府,是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太学和国子监在办学育才、繁荣学术、发展古代文化科学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历代太学、国子监都注重考试。但考试形式方法不尽相同。汉初定岁试,后实行二岁一试。考试分口试、策试和设科射策。东汉永寿二年,更定课试之法,每两年考一次,不限录取名额,以通经多寡授以不同的官职。这种注重课试、以试取士的做法,打破了世卿世禄、任人唯亲的制度,对于选拔贤德之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当时世界教育史上也属罕见。”
    “唐代中央官学的旬试、岁试、毕业试;宋代太学的三舍试法;明清国子监一年积满八分为合格的积分试法,都可看成是汉朝太学课试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太学、国子监强调自修、自由探究学术。汉代尤是。以后历代均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扬汉代太学这一优良传统,并培养出许多大学问家。”
    “历代发展。”
    “先秦是道家大发展的时期,它人物众多,流派纷呈,蔚为大观,并对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楚国与齐国稷下学宫的大力发展,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
    “汉朝。”
    “黄老学在汉代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统治者集团信奉黄老之学,由是黄老思想全面运用于汉初政治,达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从学术角度看,《淮南子》、河上公《老子章句》、《老子指归》的许多观点都反映出黄老思潮的影响;受现实影响,西汉道家多以老子思想为依据批评政治,讨论国是。影响所及,如《史记·外戚世家》载汉景帝之母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汉景帝则“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敕令朝野,悉讽诵之”。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这些都为其后在民间继续发展奠定了根基。”
    “在汉朝初年,人们一般都说“黄老之学”,汉初的“文景之治“就被认为是黄老之学的又一次成功的政治实践。直到曹魏以降,上流市间大搞文化沙龙,又随着政治空气的窒息,关注时政的黄老逐渐滑向了谈虚论玄,道家由“外王”转向了“内圣”,这才有了老庄并称,进入了庄子之名最显的魏晋玄学时代。四子真经所代表的玄学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说。”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哲学与学说,是那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所谓“玄”,即《老子》所讲“玄之又玄.谓。西汉之扬雄在《太玄·玄摊》中说:“玄者,幽摊万类,不见形者也。”魏之王弼在《老子指略》解释道:“玄,谓之深者也。”玄学以《老子》的“无为”之论,《庄子》蔑视礼法的态度和《周易》的神秘主义合为主旨,以道解易又符合先秦两汉道家易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又称《南华经》,此二书又被称为“玄宗”。玄学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张湛、韩伯、陶渊明、袁宏等等。玄学是在东汉末年经学衰落之际,抛弃了天人感应之论,冀以清谈和思辨裨补注经繁琐等阙漏,以自然为本为体,以名教为末为用,探讨本末的有无,即宇宙的本体问题;对此哲学目的,又以“得意忘言”为方法,以辨名析理为其思维形式。由是而成为一整套哲学体系。在晋元嘉十六年国家开设五馆中,玄学馆为其中之一,这也标志玄学的确立并为朝廷认可。”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