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宫斗宅斗 重生八零团宠小神医

第2522章 他的心上人

重生八零团宠小神医 李慢慢 2226 Sep 10, 2021 8:52:21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明末雄风》章节阅读:


  “馒头,刚蒸好的的馒头……”
  ……
  朱由检一身白绸锦袍,一副富贵人家公子打扮,身后跟着数名便装锦衣卫,漫步北京城的大街之上,周围尽是小贩的叫卖之声。
  今天,朱由检的心情着实不佳,将人打发走后,他并未返回皇宫,而是来到了繁华的闹市散散心。
  到底是京师,哪怕大明如今风雨飘摇,依旧没有影响京师的繁华,茶楼、酒楼、绸缎铺等等皆是来往人不断。
  朱由检走到一家米铺,各种各样的粮食分门别类摆放在店前,上面插着一块木牌,写着米价。
  米铺伙计见有客上门,舔着笑脸道:“公子,您看看需要什么?”
  朱由检没有说话,抓起一把米,摊在掌心看了看。
  “公子,这是上好的的苏州米,斗米只要八百文,口感绝佳,细腻糯香。”伙计立刻殷勤介绍道。
  朱由检手一松,随意拍了拍手,问道:“你们这里可有玉米、甘薯、马铃薯卖?”
  伙计挠挠头,疑惑道:“恕小的愚钝,不知公子所说的是何物?”
  朱由检摇摇头,便抬脚离开了这家米铺。
  随后,朱由检又逛了两三家粮铺,均无人知晓玉米、番薯、土豆为何物。
  “不应该啊?”朱由检心里嘀咕了一声,又细细咀嚼了一遍脑海中的一段话,“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
  朱由检特意命人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尤其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甘薯疏》,书中详细记载了玉米、甘薯、土豆。
  玉米、番薯、土豆可都是耐寒、奈贫瘠、产量高的高产作物,有此三宝,大明贫苦百姓好好歹能撑过这难熬的小冰河时期。
  朱由检又狂了几家粮铺,终于在一家张记粮铺看到了其中一样——玉米面。
  朱由检望着手中的玉米面,露出一丝笑意,他就说不可能没有嘛!
  “伙计,将你们老板叫出来我有话问他!”
  伙计一看来人气质不凡,不敢怠慢,匆匆向东主禀告。
  张良栋听到伙计来报,不多时来到了粮铺。
  “这位公子,鄙人张良栋,正是这家粮铺的老板,不知有什么可以帮到公子的?”张良栋恭敬道。
  朱由检总觉得这人的名字有点儿耳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他也没在意,指着木桶中的玉米面,道:“我在城中逛了几家米铺,只有你家有这玉米面,此物你从何购得?”
  “哦!原来公子是对这玉米感兴趣,这玉米我是山东进的货。”张良栋一五一十道。
  “你可知道大明除了山东,还有何地有此物?此物产量如何?”朱由检一口气问道。
  张良栋被问懵了,怔了一怔,道:“好叫公子知道,此物在大明还算稀罕物吧,虽然广西、福建、山东、山西等地都有种植,但是规模都不大,至于产量......”
  “恩?”朱由检话听了一半,微微蹙眉道:“产量呢?”
  张良栋有些拿不准眼前人身份,偷偷瞧了一眼一行人,犹豫片刻,才道:“大概亩产三石吧!公子,这产量虽有些高,因种植的不多,所以这价钱还是稍贵的。”
  明朝一石大概一百四十斤,麦粟亩产一石左右,稻米亩产在两石左右,朱由检心中默默算了一遍。
  朱由检不说话,张良栋心里直打鼓。
  “既然你店中有这玉米,你可知道番薯、土豆?”朱由检问完,大概将两种作物的习性描述了一番。
  张良栋起初没想起来,但经朱由检一说,恍然道:“公子说的的两种作物,在下确实知道。”
  朱由检淡淡道:“我听说这两种作物亩产能达数十石,此事可是真的?”
  张良栋点了点头道:“差不多吧。”
  “如今大明天灾不断,既有如此高的产物,大明各地应该有不少百姓种植吧?”
  “这在下也不清楚。”张良栋摇摇头,道:“公子有所不知,此物产量虽大,但口感不佳,而且吃多了容易胀气、犯酸,也就是一些穷苦人家种植。公子一看就出身不凡,为何对这些作物感兴趣?”
  两人说话间,朱由检终于想起张良栋是谁了,之前京城粮价疯长,锦衣卫给他的报告上,这张良栋正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说起来,这张良栋在商人中还不赖,骆养性向他汇报的时候,朱由检还夸了他一句。
  朱由检笑了笑,解释道:“我家里也算小有家产,在通州有百亩良田,奈何下人不省心,将田产弄得乱七八糟。这不,我听别人说这玉米、番薯、土豆亩产如此之高,就动了心思,特地打探一番。”
  “原来如此!”张良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劝道:“公子,您听在下一句,这作物不是产量越高越好,玉米还好说,但这番薯、土豆在京城卖不了什么价钱。”
  朱由检拱手道:“还要多谢老板提醒。”
  “公子言重了!”
  朱由检指着铺前的粮食,道:“老板,你这里还要不要粮食?我通州那里还囤积着不少粮食。”
  张良栋眼前骤然一亮,如今他正发愁粮食不够卖呢。
  京城粮价风波之后,张良栋的粮铺因为在这期间,一直坚持平价售粮,得到了京城百姓好评,来他这里买粮的百姓络绎不绝。
  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好事来了都挡不住。
  “当然需要!”
  不过,张良栋并未喜悦冲昏头脑,毕竟他和朱由检不熟,笑道,“至于这价钱,我得先看过公子的粮食才好给,但我保证,绝不让您吃亏。”
  “我自是相信张老板!”
  朱由检与张良栋约定了时间,便离开了粮铺。
  回宫的马车内,朱由检闭目养神,脑海思索着该如何推广玉米、番薯、土豆。
  大明从不缺远见卓识之辈,就拿徐光启来说,他一早就看出了番薯的巨大价值,不仅编纂了《农政全书》,也曾努力推广甘薯,并取得了一点儿效果,但奈何朝中尽是一帮猪队友,整天忙着争权夺利,根本无人关心百姓生计,最后此事也只能淹没在无尽的奏疏中,不了了之。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