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沈落聂彩珠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一触即发

沈落聂彩珠 忘语 2639 Aug 6, 2021 4:17:54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秋水堂论金瓶梅》章节阅读:

    明朝文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记载《金瓶梅》一条下写道:“原书实少五十三至五十七回,遍觅不得。有陋儒补以入刻,无论肤浅鄙俚,时作吴语,即前后血脉亦绝不贯串,一见知其赝作矣。”
    关于沈德符的这一段话,《金瓶梅》的研究者众说纷纭。有意思的是,词话本与绣像本的这五回,尤其是五十三至五十五回,非常不同。且无论是否二本之中这五回都是陋儒补以入刻,先后情节的异同上来说,词话本漏洞百出,远远不如绣像本精细。
    词话本作月娘关心官哥儿,次日一早起来就去看望,听到金莲、玉楼背地说她生不出孩子便巴结官哥儿,心中怨怒,对天长叹:“若吴氏明日壬子日,服了薛姑子的药便得种子,承继西门香火,不使我作无祀的鬼,感谢皇天不尽了。”所谓承继西门香火、不作无祀之鬼,都是相当无理的说法,因为月娘所关心的,在于有一个自己的儿子,以加强自己的地位,否则官哥足以承继香火,而且月娘作为正室,自然会得到尊奉和祭祀,这两点都不是问题的所在。此外这里的叙事未免在时间顺序上有所颠倒:西门庆与应伯爵、谢希大、桂姐等人喝酒,剃头师傅小周来给官哥儿剃头,是四月二十一日的事,当时月娘让金莲看历日,问壬子日是哪一天,金莲说是后日(四月二十三日)。次日四月二十二日,西门庆去赴安、黄二主事的酒宴。而金莲、瓶儿等请月娘在花园吃酒,黑猫惊了官哥儿。“睡了一宿,到次早起来”,就应该已经是二十三日了,而月娘在这一天长叹“明日”云云,便不能落实。
    同一天,说金莲因“昨日”和敬济在花园雪洞里面偷情被玉楼冲散而在屋里闷闷不已,也害得陈敬济“**撑起了一宿”。这一天(二十三日)的黄昏,陈敬济悄悄到来,终于初次与金莲得手,而这时恰好西门庆赴宴回来,二人不得尽兴而罢。按,西门庆从头天四月二十二日早起赴安、黄二主事之酒宴,也不应该连吃一天一夜才回来。又说西门庆来家时喝醉了,本要来找金莲的,结果错进了月娘的房,月娘为要“明日二十三日”壬子行房,推他出来。言“明日二十三日”者,又似乎还是二十二日,更显出作者的粗心大意。西门庆走错房门也不合情理,因月娘、金莲住处一后一前,相隔甚远,又不是紧邻,无论喝醉到何等程度,都不应走错。
    又,应伯爵来找西门庆要许给借李三、黄四的五百两银子,西门庆开始故作忘记,后来又赖账不想借,“应伯爵正色道:‘哥,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完全不符合应伯爵的口吻。此外伯爵为李、黄二人作中人赚钱,是瞒着谢希大的,可是此回却写二人一起“分中人钱”,又说“那玳安、琴童都拥住了伯爵,讨些使用,买果子吃。应伯爵摇手道:‘没有,没有。这是我认得的,不带得来送你这些狗子弟孩儿。’”试想那玳安是何等人物,哪里会“拥住了伯爵”讨钱?伯爵又怎会对玳安说出这样的话?后文又说西门庆开玩笑问应伯爵“前日中人钱盛么”,更是胡说。又写月娘对瓶儿解释为什么她会一天没有来看官哥儿,是因为听到潘金莲的闲话,倒好像月娘每天都必去瓶儿房里看孩子。而瓶儿便对着月娘说:“这样怪行货,歪刺骨,可是有槽道的!”完全不像瓶儿嘴里出来的话,倒好像是金莲的口气了。又写官哥儿不好,先后请了施灼龟、刘婆子、钱痰火来弄神捣鬼,西门庆本来最不信这一套,现在居然也跟着钱痰火拜神君。总之,这样的漏洞数不胜数,而且叙事淡而无味,不像原作能够把一系列的家常琐事写得须眉飞动。然而也只有看到赝品,才更知道原作者有怎样的绝世才华。
    绣像本无月娘关心孩子、金莲背后讥刺、月娘怨怒一段。以西门庆二十二日在刘太监庄上和安、黄、刘三人饮酒的情形开始本回,次写金莲、敬济趁西门庆还没回来而偷情得手,然后西门庆回家,进了月娘的屋里,月娘为了要和他在壬子日行房,约他次日晚上来,西门庆便进了金莲的房,摸到金莲下面,道:“怪小淫妇,你想着谁来?兀那话湿搭搭的。”把金莲与敬济的偷情写得十分惊险,把西门庆写得十分糊涂,又符合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与事物之情理,比词话本精细了很多。
    又,词话本写西门庆为官哥儿不好而拜神谢土诸事,绣像本概无,只写瓶儿自道身子不好,想要“酬酬心愿”,西门庆便道:“我叫玳安去接王姑子来,与他商量,做些好事就是了。”绣像本评点者云:“西门庆平日最鄙薄姑子,今日忽曰接来,所谓愚人易惑也。”后来请到王姑子,西门庆亲自与她商量如何为官哥儿做功德,又连说:“依你,依你”。虽云“愚人易惑”,然而毕竟与西门庆性格不符。又,二十三日白天,应伯爵一早来访、安黄二主事来拜一段,平淡乏味,后来也就没有下落,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文字。伯爵在二十一日临走时说:“李三、黄四那事,我后日会他来罢。”然而二十三日这次来访,明明有时间,伯爵也没有提起此事,一直等到次日,才在和常峙节同来时说出。西门庆不但反悔,而且“只顾呆了脸看常峙节”,不知何意。
    仔细对比词话本与绣像本,可以相当有把握地说二者都不出自原作者之手。不过词话本比绣像本讹误尤多,而且行文啰唆;绣像本篇幅较小,适足以藏拙。虽然也不能完全藏得干净:因为原作者的是大手笔也。
    在第三十回,绣像本的无名评点者在月娘为瓶儿生子提供
    接、草纸时写下一段批语:“月娘好心,直根烧香一脉来。后五十三回为俗笔改坏,可笑可恨。不得此元本,几失其本来面目。”这里所谓的“此元本”,即指他所评点的绣像本;而他所说的俗笔改坏,很有可能即指词话本这一段。这里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是:到底这位评点者是像金圣叹批《水浒传》《西厢记》那样,自改自叫好、戏台上喝彩呢;或者把自己评点的本子(不一定自己动手修改过)视为最佳;或者他竟然真的得到了《金瓶梅》的原作——也就是说:绣像本才代表着《金瓶梅》的原始风貌,而不像一般人们以为的那样,绣像本是词话本的后裔。又第四回中,绣像本评点者在王婆吓唬金莲一段上眉批道:“此写生手也。较原本径庭矣。读者详之。”这里所谓的“原本”,研究者黄霖以为“只能是据以改定而相对简单的词话本,而不是内容相同的崇祯本系统的某种先于刻本的‘原本’。”[1]但我以为其实可以考虑到另一个可能性,那就是:这里的“原本”也有可能指这段情节的发源地——《水浒传》中重合的段落。我倾向于认同黄霖君关于“元本与原本不能相混”的测度,但是黄君误以为元本当为“据以参校的全抄本”。其实根据上下文语意,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此元本”就是评点者正在批点的这一个版本。而“原本”我则以为有可能指故事的原本《水浒传》,并不一定必指词话本。
    注释
    [1]黄霖:《关于〈金瓶梅〉崇祯本的若干问题》,中国金瓶梅学会编:《金瓶梅研究》第一辑,第81页。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