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军事小说 秦雪

第2044章 只是开始

秦雪 林松 18600 Nov 25, 2021 11:03:54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章节阅读:

    第七章 让赚钱成为一种习惯2   
    以小钱赚大钱   
    “四两拨千斤”,以小钱赚大钱是富人致富的拿手好戏。
    人生在世,并非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有钱的“富爸爸”,大多数富人在开始时也是一位穷人,但富人终究不会永远贫穷。
    他们会穷尽自己的智慧,力争摆脱贫穷的现状。
    以小钱赚大钱的赚钱方法,是他们常用的致富手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门多有一个叫安德森的青年,做家庭用品通信销售。
    首先,他在一流的妇女杂志刊载他的“一美元商品”广告,所登的厂商都是有名的大厂商,出售的产品都是实用的,其中大约20%的商品进货价格超出一美元,60%的进货价格刚好是一美元。
    所以杂志一刊登出来,订购单就像雪片般多得使他喘不过气来。
    
    他并没什么资金,这种方法也不需要资金,客户汇款来,就用收来的钱去买货就行了。
    
    当然汇款越多,他的亏损便越多,但他并不是一个傻瓜,寄商品给顾客时,再附带寄去20种3美元以上100美元以下的商品目录和商品图解说明,再附一张空白汇款单。
    
    这样虽然卖一美元商品有些亏损,但是他是以小金额的商品亏损买大量顾客的“安全感”和“信用”。
    顾客就不会在疑惧的心里之下向他买较昂贵的东西了。
    如此昂贵的商品不仅可以弥补一美元商品的亏损,而且可以获取很大的利润。
    
    就这样,他的生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一年之后,他设立了一家通信销售公司。
    再过3年后,他雇用50多个员工,1974年的销售额多达5 000万美元。
    
    他的这种以小鱼钓大鱼的办法,有着惊人的效力。
    起初他一无所有,可是自从开始做吃小亏赚大钱的生意,不出几年,就建立起他的通信销售公司。
    当时他不过是一个29岁的小伙子而已。
    
    富有的商人的成功并不是起点很高,并不是一开始就想着要做大生意,赚大钱。
    他懂得,凡事要从小钱入手,一步一步进行,财富的雪球才会越滚越大。
    
    凡事从小做起,从零开始,慢慢进行,不要小看那些不起眼的事物。
    这一道理从古至今永不失效,被许多成功人士演练了无数次。
    
    有个叫哈罗德的青年,开始只是一个经营一小型餐饮店的商人。
    他看到麦当劳里面每天人潮如水涌的场面,就感叹那里面所隐藏的巨大的商业利润。
    
    他想,如果自己可以代理经营麦当劳,那利润一定是极可观的。
    
    他马上行动,找到麦当劳总部的负责人,说明自己想代理麦当劳的意图。
    但是负责人的话却给哈罗德出了一个难题——麦当劳的代理需要200万美元的资金才可以。
    而哈罗德并没有足够的金钱去代理,而且相差甚远。
    
    哈罗德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决定每个月都给自己存1 000美元。
    于是每到月初的1号,他都把自己赚取的钱存入银行。
    为了害怕自己花掉手里的钱,他总是先把1 000美元存入银行,再考虑自己的经营费用和日常生活的开销。
    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一直坚持这样做。
    
    哈罗德为了自己当初的计划,整整坚持不懈存了6年。
    由于他总是在同一个时间——每个月的1号去存钱,连银行里面的服务小姐都认识了他,并为他的坚韧所感动!   
    现在的哈罗德手中有了万美元,是他长期努力的结果。
    但是与200万美元来讲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麦当劳负责人知道了这些,终于被哈罗德的不懈精神感动了,当即决定把麦当劳的代理权全部交给哈罗德。
    
    就这样,哈罗德开始迈向成功之路,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向新的领域发展,成为一代巨富。
    
    如果哈罗德没有坚持每个月为自己存入1 000美元,就不会有万美元了。
    如果当初只想着自己手中的钱太微不足道,不足以成就大事业,那么他永远只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商人。
    为了让自己心中的种子发芽,哈罗德从1 000美元开始慢慢充实自己的口袋,而且长达6年之久,终于感动了负责人,也开始了他自己的富裕人生。
    万丈高楼,平地起。
    你不要认为为了一分钱与别人讨价还价是一件丑事,也不要认为小商小贩没什么出息。
    金钱需要一分一厘地积攒,这些小钱以后就可以成为赚取大钱的资本。
    
    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大钱的普通人想挣钱难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常常是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因而,有些胸怀大略的投资者,为了实现其目的,以迂为直、以小鱼钓大鱼,这是他们惯用的策略。
    
    不论是谁,赚钱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在市场竞争中,有些企业经营者由于受资金、设备、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目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
    安德森的例子就告诉了我们:起先没本钱没关系,可以先用别人的钱建立起信誉,大获成功。
    这就说明,任何想挣钱的人欲沿着笔直的路线达到自己认定的目标都是不现实的,世界上也不存在一帆风顺地一步达到辉煌顶点、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的先例。
    赚钱如同做人,其道路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欲走直径,但往往走入了绝境,而艰苦探索出来的道路,有时却能比直径更能率先到达终点。
    这也说明谋求创富,确实需要在市场实战中采用迂回战术,寻找战机,以迂求直,迂回发展。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张瑞敏   
    找借口是滋生贫穷的温床   
    借口是比海洛因还能让人上瘾的东西,这种东西刚用时能有镇静安神之功效,附带让人产生美好幻觉的作用。
    然而用久了,就有腐蚀神经和肌体的副作用,摧垮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
    
    一个人,可以找到很多借口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但这些借口也形成一个个台阶,让穷人顺着台阶自然而然地走进无法翻身的无底深渊,最终老老实实地做一辈子穷人。
    
    富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为自己找借口,他知道再完美的借口对他一点作用也没有。
    他要找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这些也是一个台阶,但这些台阶会把富人送到事业的顶峰。
    
    20多岁的史蒂芬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小伙子。
    几年前,他在一家裁缝店学成出师后来到了佛罗里达州一个城市,开了一家小裁缝店。
    由于他手艺出众,做活认真,价格又特别便宜,很快就声名远播,许多人都慕名而来找他做衣服。
    
    一天,雍容高贵的本恩太太让史蒂芬为她做一套晚礼服以出席几天后的商业聚会。
    等史蒂芬做完的时候才发现袖子比本恩太太要求的长了半寸。
    可是本恩太太马上就会来取这套礼服,他已经没有时间去修改了。
    
    果然不出所料,一会儿的工夫,本恩太大便来到了店中取衣服。
    她穿上了晚礼服在镜前照来照去,嘴里不住地称赞史蒂芬的手艺出色。
    看得出来,她对这套晚礼服相当地满意。
    于是她按说好的价钱给史蒂芬。
    令本恩太太感到意外的是史蒂芬拒绝收钱,且态度十分坚决。
    史蒂芬解释说:“太太,我不能收您的钱,我把您晚礼服的袖子做长了半寸,为此我感到非常歉疚。
    当然,如果你能再给我一点点的时间,我非常愿意把它修改到你所要求的尺寸。”
    
    听了史蒂芬的解释之后,本恩太太一再表示她对晚礼服相当满意,并不介意袖子长了半寸。
    但不管本恩太太怎么说,史蒂芬都拒绝收她的钱,最后无可奈何的本恩太太只好让步。
    
    在去参加晚会的途中,本恩太太对丈夫说:“这个小伙子勇于认错、敢于担当责任、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我震惊,他将来一定很有发展前途。”
    
    时间印证了本恩太太的话。
    史蒂芬后来果然成为一位世界闻名的高级服装设计大师。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在制造著名的V—8汽车时,明确指出要造一个内附8个汽缸的引擎,并指示手下的工程师马上着手设计。
    
    但其中一个工程师却认为,要在一个引擎中装设8个汽缸是根本不可能的。
    他对福特说:“天啊,这种设计简直是天方夜谭!以我多年的经验来判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我愿意和您打赌,如果谁能设计出来,我宁愿放弃一年的薪水。”
    
    福特先生笑着答应了他的赌约,他坚信自己的设想:“尽管现在世界上还没有这种车,但无论如何,只要多搜集一些资料,并把它们的长处广泛地加以分析和改进,是完全可以设计和生产出来的。”
    
    后来,其他工程师通过对全世界范围的汽车引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精心设计,结果奇迹出现了,不但成功设计出8个汽缸的引擎,而且还正式生产出来了。
    
    那个工程师对福特先生说:“我愿意履行自己的赌约,放弃一年的薪水。”
    
    此时,福特先生严肃地对他说:“不用了,你可以领走你的薪水,但看来你并不适合在福特公司工作了。”
    
    那个工程师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很不错,但他却仅仅凭借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妄下结论,而不是去积极主动地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不去寻找方法,只是一味地寻找借口。
    只找借口不找方法的人是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
    因为一个人总是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工作找借口,自然就会对工作疏于努力,也不会去自省,不去想办法争取成功,这样的人自然会一事无成。
    
    “我太老了!”
    这是一句经典的借口。
    
    拿破仑·希尔对许多有钱人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有许多成功者都是人到中年,甚至更老的时候——才实现他们的奋斗目标。
    正所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就在这么多年努力终于瓜熟蒂落,即将收获丰硕的果实的时候,有许多人却除了自己应该退休这个念头外,对于其他的事情一无所想。
    殊不知,工作并非是对生命的损耗,恰恰相反,懒惰才真正是健康长寿的致命敌人。
    因此,那些早早退休的人,往往并不比持续工作的人更为长寿。
    事实表明,许多人都会去从事第二职业甚至第三职业,而在他们之中,那些最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大器晚成。
    这样看来,年龄绝对不是什么问题。
    即使你可能失败,但长年岁月积累的丰富经验,就是你的无价之宝。
    
    “我没有能力!”
    也是一种借口,但我们更应该相信的是,自己有成功的潜能。
    只要你存在坚定的自信,你就能发掘出潜能来。
    
    对于能力的不同看法也是亿万富翁们与普通人相当重要的区别:如何看待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是的,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需要某种能力,即使是最少量的能力。
    这种能力尤其是指智力和体力两方面的能力,而低落的热情会无可避免地带来低沉的动力。
    因此对自我能力的低估造成低落的热情,又带来了做事的消极态度,这真的是另一个必然形成的恶性循环。
    要知道,正确对待自己的能力,的确可以成为星星之火,点燃自己身体内部静静潜伏的能量之源。
    每个人所拥有的潜在能源,事实上是巨大无比的,可以点燃起熊熊大火,促使你迅速地取得成功,只不过在许多人那里,这些能源还处于某种冬眠状态,它们等待着被你的积极态度和雄心壮志所激活。
    
    “我没有资本!”
    是的,在这个世界,我们都知道“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但绝大多数的亿万富翁从一开始时都并没有什么资本,也就是说,钱并不是他们迈向成功的唯一的基本要素。
    而一个优秀的商业创意或商业观念,以及积极而开阔的视野,才是必须具备的东西。
    世界上的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拥有一些可带来经济利益的才能、热情或者爱好,至少会拥有一种这样的条件。
    摆在那些即将成为亿万富翁的人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才能、热情或者爱好。
    
    要成功就没有借口,要借口就不可能会成功。
    
    ——托马斯·沃森   
    亿万富翁懂得借钱生钱之道   
    “如果你能给我指出一位亿万富翁,我就可以给你指出一位大贷款者。”
    威廉·立格逊在他一本书中这样写道。
    
    任何人的富有都不是天生的,亿万富翁们起初也只是贫穷者。
    但他们善于借用资源,借钱生钱,最终走向富裕,是他们共有的特征之一。
    
    著名的“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希尔顿从一文不名到成为身价亿美元的富翁的过程。
    只用了17年的时间,他发财的秘诀就是借用资源经营。
    他借到资源后不断地让资源变成了新的资源,最后成为了全部资源的主人——一名亿万富翁。
    
    希尔顿年轻的时候特别想发财,可是一直没有机会。
    一天,他正在街上转悠,突然发现整个繁华的优林斯商业区居然只有一个饭店。
    他就想:我如果在这里建设一座高档次的旅店,生意准会兴隆。
    于是,他认真研究了一番,觉得位于达拉斯商业区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块土地最适合做旅店用地。
    他调查清楚了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是一个叫老德米克的房地产商人之后,就去找他。
    老德米克也开了个价,如果想买这块地皮就要希尔顿掏30万美元。
    希尔顿不置可否,却请来了建筑设计师和房地产评估师给“他”的旅馆进行测算。
    其实,这不过是希尔顿假想的一个旅馆,他问按他设想的那个旅店需要多少钱,建筑师告诉他起码需要100万美元。
    
    希尔顿只有5 000美元,但是他成功地用这些钱买下了一个旅馆,并不停地升值,不久他就有了50 000美元,然后找到了一个朋友,请他一起出资,两人凑了10万美元,开始建设这个旅馆。
    当然这点钱还不够购买地皮的,离他设想的那个旅馆还相差很远。
    许多人觉得希尔顿这个想法是痴人说梦。
    
    希尔顿再次找到老德米克签订了买卖土地的协议,土地出让费为30万美元。
    
    然而就在老德米克等着希尔顿如期付款的时候,希尔顿却对土地所有者老德米克说:“我想买你的土地,是想建造一座大型旅店,而我的钱只够建造一般的旅馆,所以我现在不想买你的地,只想租借你的地。”
    老德米克有点发火,不愿意和希尔顿合作了。
    希尔顿非常认真地说:“如果我可以只租借你的土地的话,我的租期为90年,分期付款,每年的租金为3万美元,你可以保留土地所有权,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那么就请你收回你的土地和在这块土地上我建造的饭店。”
    老德米克一听,转怒为喜,“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事,30万美元的土地出让费没有了,却换来270万美元的未来收益和自己土地的所有权,还有可能包括土地上的饭店。”
    于是,这笔交易就谈成了,希尔顿第一年只需支付给老德米克2万美元就可以,而不用一次性支付昂贵的30万美元。
    就是说,希尔顿只用了3万美元就拿到了应该用30万美元才能拿到的土地使用权。
    这样希尔顿省下了27万美元,但是这与建造旅店需要的100万美元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于是,希尔顿又找到老德米克,“我想以土地作为抵押去贷款,希望你能同意。”
    老德米克非常生气,可是又没有办法。
    
    就这样,希尔顿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于是从银行顺利地获得了30万美元贷款,加上他已经支付给老德米克的3万美元后剩下的7万美元,他就有了37万美元。
    可是这笔资金离100万美元还是相差得很远,于是他又找到一个土地开发商,请求他一起开发这个旅馆,这个开发商给了他20万美元,这样他的资金就达到了57万美元。
    
    1924年5月,希尔顿旅店在资金缺口已不太大的情况下开工了。
    但是当旅店建设了一半的时候,他的57万美元已经全部用光了,希尔顿又陷入了困境。
    这时,他还是来找老德米克,如实细说了资金上的困难,希望老德米克能出资,把建了一半的建筑物继续完成。
    他说:“如果旅店一完工,你就可以拥有这个旅店,不过您应该租赁给我经营,我每年付给您的租金最低不少于10万美元。”
    这个时候,老德米克已经被套牢了,如果他不答应,不但希尔顿的钱收不回来,自己的钱也一分回不来了,他只好同意。
    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并不吃亏——建希尔顿饭店,不但饭店是自己的,连土地也是自己的,每年还可以拿到丰厚的租金收入,于是他同意出资继续完成剩下的工程。
    
    1925年8月4日,以希尔顿名字命名的“希尔顿旅店”建成开业,他的人生开始步入辉煌时期。
    
    普利策是一位匈牙利出生的犹太人,17岁时到美国谋生,开始时在美**队服役,复员后学习法律,21岁时获得律师开业许可证。
    但普利策觉得当个律师赚不了大钱、发不了大财、创不了大业。
    经过反复观察和深思熟虑后,他确定进军报业。
    但他既无资本,又没有办报的经验,怎么办呢?
    
    没有资本怎么办?
    普利策想:可以自行做工积累一点,然后借用一点别人的资金。
    没有经验怎么办?
    他决定从实践中慢慢摸索。
    
    于是,他以半薪为条件在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当实习记者。
    在工作中,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环节工作。
    由于他具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基础和较好的文学修养,写的文章和报道生动、真实,吸引了广大读者,于是老板提升他为编辑,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了,开始有点积蓄。
    几年后,普利策对报社工作了如指掌了,他就用积蓄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了,取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广告。
    普利策盯着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并加强广告部,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
    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充裕的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
    开办5年,每年都赚了15万美元以上。
    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不久他就发了大财,成了美国报业的巨头。
    
    洛维格年轻时曾一度贫困,他当过一段时间的推销员,也从事过其他的很多职业。
    3年后,在一家公司,他凭着自信与毅力,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家灯饰公司商场副经理的职位。
    做了两年多,在灯饰经营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为了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洛维格决定跳出来自立门户。
    
    刚开始创业,困难自然不少,最大的“拦路虎”是资金不足,为此洛维格动了不少脑筋。
    1998年他承包了一个大型超市的巨型灯饰店,接手时这家店已经亏损。
    但洛维格不怕,他自己有经营灯饰的经验,客户方面也可以联系到不少。
    只要找到用武之地,他就可以大展拳脚。
    从组织、策划、进货到销售,洛维格样样事都亲力亲为,时时忙得连午饭都顾不上吃。
    不到一年,灯饰店就“起死回生”,还净赚了好几万。
    承包经营,不必自己再去寻找铺位,购置设备、产品,只需出一些活动资金,比起自己开店,需要的本钱要少得多。
    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在经营中不断地积累资金。
    用洛维格的话说,就是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
    
    香港皇爵集团主席罗兆辉,人称香港地产界“狙击手”,加之年纪轻轻身价数十亿,因此十分令人瞩目。
    他的成功更是离不开银行的支持。
    
    罗兆辉中学还未毕业,已经在尖沙咀一家小型房地产公司当经纪,一干便是五六年,而全公司也只有3个人,他的月薪也不过900元。
    由于长期接触房地产行业,罗兆辉对房地产的操作、楼宇买卖的程序也越来越了解,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熟悉,因此,他有时也会尝试参与炒卖。
    他也是在这时学会了一个基本原则:用最少的订金,以最长的成交期买楼,然后利用这段时间再转手谋利。
    
    罗兆辉在这家小公司一干多年,月薪最高时也仅4 500元。
    于是他便转职到置业国际公司,干了将近两年时间,后因一些误会而离开。
    这时,他决定自己闯世界。
    
    第一个机会也在这时来临,他在跑马地发现一个地盘,面积约2 000平方英尺,楼面面积约10 000多平方英尺,投资额500万元,决定后,他向银行伸出了手,整治后他出手卖得3 000万元,为罗兆辉带来第一桶金。
    
    后来事业的发展,他更是离不开银行的支持,他自己也承认,银行对他的支持很大。
    对于借贷之道,罗兆辉说:“以前我有1元,便会购3元货;我有3元,就会购30元货,赌到尽。
    好像发展宝柏中心时,贷款银行还未找到,我已经交了订金,如果找不到银行的话,我便会输掉1 300万元。
    但现在已不会像以前那样搏杀了,好像买大道中九号时,已变得十分稳健,如果要投资3亿,我便预备3亿多,而且预先与银行联系。”
    
    自己想要捕鱼,但是又没有船,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借船出海。
    如果我们算好时间抓住鱼汛,也许出去一次就能赚回半条船来。
    也许你觉得借船还要付出租金不划算,你也可以自己造船,但是也许等你造出船来的时候,鱼汛早就过去了。
    
    所以我们每个人千万要记住,赚钱最重要的是机会,是时间。
    机会放过去了你就永远也抓不回来。
    我们的过去是不可能重新上演的,我们每一个先知先觉也不可能预知将来,我们能够捕捉到的只有今天。
    所以,我们绝不能靠吃老本过日子,我们更不能将希望寄托给将来,将来的变化永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我们如果有条件,有机会预支明天的金钱,我们绝不可放过这个机会。
    这无形中就相当于我们在时间上超越了别人。
    现在我们的金融政策比过去松动了很多,我们购房可以按揭、求学可以贷款、购买耐用消费品也可以分期付款,所以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个机会,用明天的钱来办今天的事。
    
    所以,我们要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就一定要有广阔的胸襟,要能够容人,要能够容忍他人的资本进入自己的事业中来,这就像滚雪球一样,雪球越大它就滚得越快,它就越容易滚大。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他人的金钱进入了我们的事业,我们的金钱增长得也会更快;他人的金钱进入了我们的事业,他人的智慧也就进入了我们的事业。
    博采众人之长,兼收并蓄,我们自己才会不断地长大。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然而事实上,成功者只是少数,多数人终其一生都过着极普通的生活。
    
    他们渴望掌握“芝麻开门”的咒语,但他们始终没能找到。
    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没有成功的人总认为是自己命不好,没生在富贵之家、权力之帮,他们怪父母,怪上帝,却从不怪自己,从没从自身找原因。
    
    对一些没有背景的人来说,其力量是很有限的,在没成功之前,更是有限的。
    这个时候,人有必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来达到目的,促进成功,这就是借鸡下蛋。
    
    借鸡下蛋,会给人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人生苦苦奋斗的风雨中,人少不了去“借”,借鸡下蛋只是其一,还有借花献佛和借风使船,这三借在人的成功中,是必不可少的。
    
    借的成功在今天,甚为流行,从而成就了很多人。
    看看哪一个研究生、博士生不是有一个很好的导师,找课题、立项目,哪一样少得了他的导师,他们不借助导师的力量能成功吗?
    
    看看那些成功的演员、歌唱家,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该有多少美女、嗓子甜的人,可成功并没降临到她们头上,为什么?
    就因为没有欣赏她的导演,没有一个能出钱让她在电视上有露脸机会的人。
    最后,只好在茫茫人海中,让青春逝去,错过成功的时机。
    
    再看看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却能成就大事业,靠的是什么?
    是借的道理。
    他们有本事向银行贷款,向有钱人借款,用别人的钱来发展自己。
    
    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热心的人、善良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人,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你终会找到一些出色的人,他们会助你一臂之力。
    
    借与成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明白了借花献佛的道理,也就离成功不太远了!   
    我深刻感受到:资金,它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之源。
    
    ——李嘉诚   
    善借外力生财   
    与“借”生财,并非完完全全是借钱,无数富翁与企业的发迹史告诉我们:凡是可以为我们带来财富的东西,都可以借来利用,能借来的全借来,才能发大财。
    借关系网卖产品,借名人做宣传,借名气办公司,等等,这就是能借的东西。
    
    1.善借人力为自己赚钱   
    美国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
    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
    出版商便借总统之名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
    于是,这些书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
    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
    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尽。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
    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却借总统之名大发其财。
    
    1959年美国博览会在莫斯科举行,为进军前苏联市场,百事可乐公司董事长唐纳德·肯特亲临现场,他凭着当时和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私交,要求尼克松在陪同苏联领导人参观时,“想办法让苏联总理喝一杯百事可乐”。
    尼克松大概是同赫鲁晓夫打过招呼,因此赫鲁晓夫在路过百事可乐的展台时,拿起一杯百事可乐品尝,顿时各记者的镁光灯大亮。
    这对百事可乐来说,无疑是一个特殊的、然而又是影响力最大的广告。
    借助这件事使百事可乐领先可口可乐在前苏联市场站稳了脚跟。
    
    1964年,尼克松在大选中败给了肯尼迪,百事可乐公司认准尼克松的外交能力,以年薪10万美元的高薪聘请尼克松为百事可乐公司的顾问和律师。
    尼克松接受了,利用他当副总统的旧关系,周游列国,积极兜售百事可乐,使百事可乐在世界上的销售额直线上升,尤其是他还帮助百事可乐占领了台湾市场。
    
    有句名言这样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任何一家企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往往会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善于借鸡下蛋,是犹太人商海弄潮的秘诀之一。
    他们常说:骑马好找马,或者有道是:骑驴找马,总比徒步为强。
    或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说的都是借助外力来发展自己的道理。
    骑上一匹马,去捕捉另一匹马当然更容易。
    生意场上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都已经知道,犹太人做生意的基本形态是单人独家,是个体户,这种形态有诸多的好处,但也有其弱势。
    怎样克服其弱势的一面,是犹太人能否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大问题。
    而这一问题对于犹太人而言并非难事。
    犹太人的做法是:在自己的个体生意没有做下去的把握时,便采取联袂合作的方式,与别人共同发展,通过分成来进行原始积累,等有了资本有了能力之后再复归原态,拉出去独干。
    为了借人之力,他们非常重视结交关系。
    犹太人常说:“先把个人关系搞定,再做生意。”
    ……“只要有关系(人际关系),就没有关系了(问题)。”
    因此生意场上的犹太人个个都是建立良好关系的能手,据说许多犹太人为了拉关系,在白天搞推销只是记住对方的长相,等下班后就想方设法跟踪,摸清对方住址,带上礼物再去找对方。
    
    沈鹏冲、沈鹏云两兄弟1949年从祖国大陆到香港谋生。
    众所周知,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末,香港的经济还很不发达,在那里生活不容易,连找份工作也很艰难。
    
    沈氏兄弟觉得在香港难以谋生,听说巴西有创业的机会,便于1955年来到巴西圣保罗市。
    经过一番寻找,他们终于找到一份工作,总算有了一个落脚点。
    
    有一次,沈鹏冲到南里奥格兰德州首府雷格里港旅行,在一间餐馆吃饭时,发觉一种意大利肉鸡美味可口,他饱餐了一顿。
    同时他还打听到,这种意大利肉鸡是一种有名的肉食,当地人十分喜爱。
    
    沈鹏冲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无意中获得了意大利肉鸡这个信息。
    他顾不得旅行,火速赶回圣保罗与弟弟商量怎样养意大利肉鸡一事。
    
    一番商议后,兄弟俩觉得此事虽有前途,但可惜自己没有资金,怎么办得起养鸡场?
    他们给难住了。
    连续几天奔走求人借钱都无门,简直绞尽了脑汁。
    在苦思之中,弟弟沈鹏云突然想起了中国传统谋略中所说的“借术”。
    当自己的力量不够的时候,应当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
    
    沈氏兄弟根据“最巧妙的借”的方法,策划组织了一个互助会,其实质是一种合作社形式,在其相识的朋友、邻里、工友中招募人员参加。
    他们反复讲明这些参加互助会的成员投入的本金及利息可按时归还,并将会获得较好的分红,因为互助会所筹集的资金是用来创办有发展前途的意大利肉鸡场的。
    经他们俩声嘶力竭的宣传和东奔西跑的登门游说,虽说没有多少人参加,但总算筹到1万美元。
    他们就凭这1万美元在阿雷格里港郊区办起了一个养鸡场,取名为“阿维巴农场”。
    
    由于资本太小,初期该农场规模不大,每星期只能供应200只鸡。
    但沈鹏冲、沈鹏云兄弟却充满信心,认为这养鸡场正如母鸡一样,由小到大,然后下蛋,再孵出小鸡一群。
    如此反复循环,很快就会繁殖出千千万万只鸡来。
    在他们辛勤劳动和精心管理下,阿维巴农场真的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几年后改为阿维巴公司。
    随后,公司办起了多个养鸡场。
    至今,他们已拥有24个养鸡场。
    同时,他们还相继建起孵化场、饲料厂、冻鸡加工厂等,使公司各项业务配套成龙。
    现在,沈氏兄弟的公司每周可供应180万只鸡,仅此一项业务,每年营业额就达亿美元。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沈氏兄弟的财富不断增多,他们乘势拓展业务,先后又办起了4家贸易公司,这方面的年营业额也高达2亿美元。
    
    善借他人为自己赚钱,充分体现了人们的自主意识。
    处理和协调好不同的人际关系是创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袖善舞,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借力已成为有钱人创富活动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2.善于借势致富   
    成功的经营者认为,在诸多的因素中,对时机的选择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乘势”的灵魂。
    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与运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商场的行事中,如果能让一个企业的意见或决策起到更大更有力的作用或影响,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借势而发。
    借势经营就是乘势而行在创富活动中的运用,许多企业在创业与经营中都运用了借势经营的创富之道,金六福酒就是借势经营的高手。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奥运会成为了稀缺的经济资源,于是,金六福酒把握住了这一商机,借势搞奥运营销,实现品牌核心内涵的升华,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当前中国有很多的企业积极投身到奥运营销的洪流中,但其中大部分企业更多是把奥运看成是一次商机或纯粹的公关活动,侧重于对企业知名度的提高,它们都想方设法地利用“奥运概念”推出名目繁多的与奥运相关的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
    
    把握机会固然重要,但奥运营销如果不能紧紧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展开,往往难以完成品牌资产的有效积累。
    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核心价值展开。
    而奥运营销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在铸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上具有巨大的助力作用。
    奥运营销更应成为市场、传媒和交流策略的核心,成为撬动其自身品牌价值提升最有力的一根杠杆。
    
    金六福跨越了通过“体育营销”提升知名度的阶段,而紧紧围绕品牌核心价值“福文化”,更巧妙自然地借奥运的势头,丰富并提升金六福的品牌核心价值。
    
    金六福品牌核心价值与“奥运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奥运福·金六福”是“金六福”从品牌建设的高度出发,融入金六福长远的品牌战略规划。
    金六福与奥运会要建立起有效而自然的联系。
    体育行销的最终目的在于把企业想传播的信息传播给公众,而在“奥运福·金六福”的行销过程中,销售人员把公众的关注点、事件的核心点、品牌的诉求点重合在一起,形成三点一线,贯穿一致。
    金六福独辟蹊径,将奥运精神延展出的很多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福文化”进行互通和融合,从自己品牌的视角对奥运精神进行重新定义,巧妙包装成“奥运福”而为我所用。
    这新六福就是:欢聚,参与、和平、进取、友谊、分享。
    新六福将奥运概念融入金六福自身品牌的核心价值中,并将福文化从个人福延伸到民族福、国家福、人类福,借势提升了品牌形象及核心内涌。
    
    让品牌随奥运一起动起来。
    金六福在“奥运福·金六福——奥运会接触营销”中通过整合行销传播使“福文化”与奥运会双向互动,并在互动的作用下,使“福文化”获得更加广阔的外延空间。
    
    “金六福”挖掘出了“奥运福·金六福”这一品牌核心价值与“奥运精神”的链接点之后,就及时宣传出去。
    采取全方位奥运接触策略,通过整合公关、广告传播策略有效地使目标受众在不同的品牌接触点体验金六福的“福文化”。
    
    金六福大举赞助奥运,摆上国宴,祝福中国,不仅是国富民强的见证者,更是支持2008北京奥运,打造国际品牌的积极准备。
    “奥运福,金六福,金六福,中国福!”
    
    金六福就此搭上借势经营列车,它不仅赢得丰富的利润,打造了品牌,而且占据了中国广阔的市场。
    
    其实善于借势还包括借助于政治局势这一点,优秀的经营者都会密切关注国家、政府的相关政策。
    以便顺势而行取得长足的发展。
    
    政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它可以给一个地区优惠政策,使这个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也可以给一个行业优惠政策,使这个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当然,它也有权力制定出政策抑制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的发展。
    在政府制定出优惠政策之前,就率先把资本投入到政府计划发展的地区或行业,往往能够使一些人一夜暴富,从经济拮据的寻常人变为腰缠万贯的百万富翁,而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就要看企业家的眼光和魄力了。
    
    百龙集团公司总经理孙寅贵就具有这样的眼光。
    当孙寅贵的企业生产出亚都加湿器和百龙矿泉壶后,这些产品在各大城市卖得风风火火。
    而就在这时,“不安分”的孙寅贵开始考虑向其他领域投资了。
    他苦苦寻找着投资机会,终于看中了青岛这块风水宝地。
    
    青岛是一个有着良好投资环境的城市,它有一个黄岛经济开发区。
    为了使黄岛经济开发区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山东省及青岛市已经投入了40多亿元人民币对其进行开发,与此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客商前来投资办企业。
    但在那个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愿意来黄岛投资的客商却不是很多,所以黄岛的地价也一直很便宜。
    
    孙寅贵听说这个消息后,赶紧到处收集信息资料。
    后来,他打听到了客商们不愿意到黄岛投资办企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交通不方便。
    青岛到黄岛中间隔了几公里的海面,每次过海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一旦碰上大雾天气就可能连续四五天不能通航。
    对做生意的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谁都拒绝在一个交通不便的地区投资。
    因此,许多原来对黄岛有兴趣的客商纷纷退步抽身。
    
    孙寅贵得知这种情况,却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想法。
    他想到的是,既然青岛政府已经在黄岛投下了40多亿元的资金,就绝不会对此撒手不管,早晚会给投资者“开路”的。
    
    根据这样的判断,在1992年初,孙寅贵毫不迟疑地拿出200万元资金买下了公顷土地的使用权。
    
    此时,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的精神已经得到传达,各地政府纷纷做出大力推进改革的行动。
    青岛市委书记也宣布,要将处在闹市区的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拍卖给企业,建成商业中心,以促进青岛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孙寅贵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同时他也知道自己的步子迈小了。
    亡羊补牢,永不为迟。
    他立即与青岛市有关部门谈判,又签下了购地公顷的协议。
    
    孙寅贵的成功正是来源于他审时度势地调整自己的政策。
    借着政府政策的调整,跨步借力,你也能够成功。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曹雪芹   
    善于在危机中发现商机   
    想要致富的人都难免会在致富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在这个时候,有些人选择了放弃,那么从此以后就只能堕入贫穷。
    那些不畏困难时刻留心的人,却能够从危机中发现商机、从而走出危机,获得财富。
    
    曾在政府任职的王建辉在一个朋友的劝说下辞去公职,远涉重洋去了匈牙利。
    到了匈牙利后,他筹措资金,从国内发去了一个货柜的圣诞礼品,结果由于运输延误,具有时效性的礼品只得贱价处理。
    王建辉哑巴吃黄连,又苦又急,结果大病一场。
    其后,王建辉冷静下来,从中国进口太阳眼镜。
    当时中国中低档眼镜已是国际市场中的宠儿,靠这批眼镜,王建辉才转危为安。
    此后他一直稳扎稳打,生意渐渐好转。
    他又决定到阿尔巴尼亚去开拓市场。
    当时阿尔巴尼亚商品极其匮乏,外国商人又很少到那里去,王建辉认为这正是自己经商发展的大平台。
    
    由匈牙利到阿尔巴尼亚,须穿越南斯拉夫。
    王建辉独自驾车从布达佩斯出发,路上遭遇一伙歹徒抢劫,幸好警察及时赶来,他才捡了一条命,却因伤住院了。
    在住院期间,王建辉发现阿尔巴尼亚医院里的小药品比布达佩斯要贵几倍。
    他仔细询问了一下,得知阿尔巴尼亚本国完全依赖进口,因此药品售价奇高。
    他猛然间意识到这里存在着巨大的价值空间,不是可以好好利用一下吗?
    经过多方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阿尔巴尼亚主管部门的批准,从中国进口药品。
    1955年1月1日,阿尔巴尼亚实行药品经销企业注册登记,王建辉是在该国卫生部申请注册的第一个中国人。
    他的公司是中国药品进入阿国的全权代理,进口量占该国药品的40%,公司是该国税收200强之一。
    
    王建辉的经历值得我们去学习,在危机面前,他并没有因畏惧而放弃,相反,身处危机之中的他却及时发现了商机走向了成功的道路。
    
    这时已经是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
    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全军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对南方展开全面进攻。
    
    有一天,摩根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克查姆——华尔街一位投资经纪人的儿子。
    
    克查姆神秘地告诉他的新朋友,说:“我父亲最近在华盛顿打听到,北方军队士兵伤亡十分惨重!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肯定能大赚一笔。”
    
    对经商极其敏感的摩根立时心动,提出与克查姆合伙做这笔生意。
    克查姆自然跃跃欲试,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摩根:“我们先与皮鲍狄先生打个招呼,通过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付款,购买四五百万美元的黄金——当然要秘密进行,然后将买到的黄金一半汇到伦敦,交给皮鲍狄,剩下一半我们留着。
    一旦皮鲍狄黄金汇款之事暴露出去,而政府军又战败时,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到那时候,我们就堂而皇之地抛售手中的黄金,肯定会大赚一笔!”
    
    摩根迅速地盘算了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爽快地答应了克查姆。
    一切按计划行事,正如他们所料,秘密收购黄金的事因汇兑大宗款项走漏了风声,社会上流传大亨皮鲍狄购置大笔黄金的消息,“黄金非涨价不可”的舆论四处流行。
    于是,很快形成了争购黄金的风潮。
    由于这么一抢购,金价飞涨,摩根眼看火候已到,迅速抛售了手中所有的黄金,趁混乱之机又赚了一笔。
    
    机会常常有,结伴而来的风险其实并不可怕,就看我们有没有勇气去抓住机遇。
    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最大的机会赢得成功。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会经过风险的考验。
    因为,不经历风雨,怎么能看见彩虹,不去冒风险,又怎能抓住财富的衣袂。
    
    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打击它要比犹豫躲闪它更有利。
    
    ——培根   
    富人选择富的习惯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者把一块很重的石头放在一只乌龟的后背上,首先乌龟拼命地挣扎,但是因为石头实在是很重,乌龟不能承受那么大的重压,最后只好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眼睁睁地看着实验者。
    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实验者把石头挪开,乌龟反应很快,马上往前爬,为了活命,它不得不这样做。
    然后实验者又把石头放在乌龟的背上,这次放得久了一点,乌龟的反应也稍微迟钝了一些。
    如此反复多次,乌龟的反应速度便和放在它身上石头的时间成反比例趋势。
    当最后一次实验者把石头撤除时,乌龟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应。
    
    三天以后,实验者发现那只乌龟还趴在那里。
    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乌龟还趴在那块它已经熟悉的地板上。
    
    如果这只乌龟会讲话,它一定会说:“我还留在这里,是因为我已经习惯重压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谁都无法否认习惯的巨大力量,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随。
    国外有谚语云:“人是习惯的奴隶。”
    王尔德也有这样一句名言:“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习惯到底是什么?
    
    习惯实际上是行为多次重复后的结果,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
    人类时时刻刻都在无意识中培养习惯,这是人的天性。
    据科学家证实,一种行为连续重复21次即可成为习惯(一般也以30天为准),成为习惯即可成为自然,直至终生。
    
    心理咨询专家胡志威研究发现,一个人工作、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
    他曾做过这样一个测试,让3个人完成同样一件事,没想到,其结果却因为每个人工作习惯的不同而出人意料。
    在我们身边,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毫无疑问,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竟如此之大。
    
    现实生活中的富人和穷人区别的原因很多,但习惯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富人的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拥有好习惯。
    
    好习惯让我们减少了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坏习惯使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
    
    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好习惯是成功的阶梯。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坏的习惯把人从成功的神坛上拉下来。
    保罗·盖蒂深谙此道。
    
    一段时期,美国第一富豪盖蒂的香烟抽得很凶。
    有一天,他度假开车经过法国,那天正好下着大雨,地面特别泥泞,开了好几个钟头的车之后,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
    吃过晚饭后,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很快便入睡了。
    
    盖蒂清晨两点钟醒来,想抽一支烟。
    打开灯,他自然地伸手去找睡前放在桌上的那包烟,发现是空的。
    他下了床,搜寻了一切地方,结果毫无所获。
    他知道旅馆的酒吧和餐厅早就关门了,这时候要把不耐烦的门房叫起来,太不堪设想了。
    他唯一能得到香烟的办法是穿上衣服,走到火车站,但它至少在6条街之外。
    
    情景看来并不乐观。
    外面仍下着雨,他的汽车停在离旅馆尚有一段距离的车房里,而且别人提醒过他,车房是在午夜关门,第二天早上6点才开门,而且能够叫到计程车的机会也等于零。
    
    显然,如果他真的这样迫切地要抽一支烟,只有在雨中走到车站。
    他衣服都穿好了,伸手去拿雨衣,这时他突然停住了,开始大笑,笑他自己,突然体会到自己的行动多么不合乎逻辑,甚至荒谬。
    
    盖蒂站在那儿寻思:一个所谓的商人、一个自认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舒适的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好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香烟。
    
    盖蒂生平第一次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不能自拔的习惯。
    这个习惯显然没有好处。
    
    他下定了决心,把那个仍然放在桌上的烟盒揉成一团丢进废纸篓里,然后脱下衣服,再度穿上睡衣回到床上。
    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几分钟之内,他进入一个深沉、满足的睡眠中。
    自从那天晚上后,他再也没抽过一支香烟,也没有抽烟的**。
    
    盖蒂说,他并不是利用这件事指责香烟或抽烟的人。
    常常回忆这件事,仅仅是为了表示,以他的情形来说,被一种坏习惯制服,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差一点成为它的俘虏!   
    习惯的力量很大,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习惯的力量起初看起来似乎很微弱,弱如一滴水,以致常常被人忽视。
    但水滴石穿,当人感觉到习惯的巨大力量时,再想改变它,可谓难矣。
    一个好习惯的力量,它可以给你无限的动力,使你走向好的命运。
    反之,一个坏的习惯如果一直蔓延,将会影响你进步,在许多情况下,是你创业失败的根源。
    
    拿破仑的黄金法则之一就是运用宇宙习惯的力量。
    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
    反复是习惯之母。
    你应该让习惯为你服务,而不是限制你的机会、耐性、信心和热忱。
    任何不良习惯都可以被打破,代之以好的习惯,这就是成功学的核心。
    习惯的力量,正是将成功法则融入你生活的最有效手段。
    
    犹太人哈同是旧中国上海滩的犹太商人,来自印度孟买,曾经寄身于沙逊洋行的门下并为沙逊洋行经营烟土和房地产,在自立门户以后以经营房地产为主,同时也兼营烟土,经过多年的奋斗而成为远东的第一巨商。
    
    哈同曾与孙中山、章太炎、蔡元培交往甚密。
    在社会活动方面,他兴办教育、发展慈善事业、资助和组织学术文化活动,对于旧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曾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勤俭节约、洁身自好、不近嫖赌、不吸食大烟,成为上海滩商界的人格典范。
    
    在哈同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后,一直保持着勤俭持家的老习惯,从不讲究奢侈豪华,经常是深居简出。
    他本人的居室和寝食也都非常简单。
    几片面包、一杯牛奶就是一顿早餐。
    午餐若在家吃,也不过两菜一汤。
    办公环境也非常将就,寒冬腊月,办公室里既不升火,也不安暖气。
    在生活方面,他也有自己的清规戒律。
    虽然从事鸦片生意,但却从不抽一口大烟;虽然腰缠万贯,但他的身影从来没有在上海滩赌场出现过。
    此外,哈同还遵守犹太民族的家庭婚姻观念,终身没有纳妾娶小,也从不拈花惹草,或调戏、勾引家中的侍女。
    这在多妻制合法的旧中国,在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此外,哈同夫妇还热心于教育和慈善事业。
    他们一生膝下没有一个子女,但却前后收养过40多个孤儿,其中有20多个被立为义子义女。
    1938年,哈同洋行将国货大楼收回后,改为“慈淑大楼”,专门用于兴办慈善事业,对于各种募捐活动哈同都是慷慨解囊。
    1902年,哈同夫妇通过黄宗仰的联系,兴办了附属于革命团体爱国学社的爱国女学,由罗迹陵任董事长,一直维持到解放初。
    爱国女学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女学堂之一,解放后改名为爱国中学,成为上海的名牌中学。
    
    这就是哈同,一个秉持着良好习惯的富翁。
    
    富人的一生中总是养成了善于发现财富的习惯,也有着对财富非常敏感的嗅觉,所以在富人的眼里,财富无处不在。
    财富在于发现而不是在于等待。
    
    穷人从小就有拒绝金钱的习惯,他们很希望得到财富,但是只知道财富是怎么挥霍的。
    在他们眼里,能挥霍财富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而不是那些积累赚钱能力和本事的人。
    
    能拥有财富的人,对财富总是有着强烈的拥有**,拥有良好的发现财富和控制财富的习惯,并且时刻都在细心地寻找着财富,同时也经营着财富。
    
    所以说,富有是一种习惯,贫穷也是一种习惯。
    
    常言道:“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
    
    比尔·盖茨认为,好的习惯主要是依赖于人的自我约束,或者说是依靠人对自我**的否定。
    然而,坏的习惯却像芦苇和杂草一样,随时随地都能生长,同时它也阻碍了美德之花的成长,使一片美丽的园地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芦苇丛。
    那些恶劣的习惯一朝播种,往往10年都难以清除。
    
    当人到了25岁或30岁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发现他们会再有什么变化,除非他现在的生活与少年时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
    但令人欣慰的是,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尽管养成一种坏习惯很容易,但要养成一种好习惯几乎同样容易;而且,就像恶习会在邪恶的行为中变得严重一样,良好的习惯也会在良好的行为中得到巩固与发展。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使所有生物和所有事物都臣服在环境影响之下的法则。
    这个法则可能会对你有利,也可能对你不利,结果如何,全看你的选择而定。
    
    当你运用这一法则时,连同积极心态一起应用,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这就是你思考致富或实现任何你所希望的事情的根本驱动。
    
    也许你并没有很好的天赋,但是,一旦你有了好的习惯,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而且可能超出你的想像。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约·凯恩斯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