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继汉

第29章分工

继汉 中哲 2379 Aug 6, 2021 12:16:22 AM

  齐国境内,最终招募的五万军民,其中有一万左右的丁壮。
  因为齐国面积较小,人口比较少,之前还有许多跑去了北海。
  刘备让王修以别驾从事的身份,带着这些人,在临淄城内暂且住下。
  “叔治——”
  刘备招来王修,道:“我打算相应袁氏号召,西进讨董!”
  不过,见他面露疑惑,又跟着解释一句:“当然了,讨董只是口号,实际上只是想把焦刺史的遗表上奏给朝廷。”
  “唉?”这下王修就更加迷惑了,焦使君去世了吗?我怎么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焦刺史自觉年老体弱,无力承担青州重责,所以,便举荐我为青州刺史……”
  刘备感叹一声,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其实,他还打算举荐我为青州牧呢,只是我感觉资历浅薄,声望不足,就暂时拒绝了。”
  我……
  你可真是够了!
  要不是看到你的腰间还挂着青州刺史的官印,我就相信了你的鬼话!
  在这段时间里,王修经历了那么多惊世骇俗之事,早已见怪不怪了。
  于是便木着脸,拱手问道:“不知府君有什么吩咐?”
  “还真有!”刘备击打一下手掌,轻笑道:“还请叔治出手,帮焦刺史写一份遗表!”
  就知道这样!
  王修应诺一声,转身跪坐在几案后面,开始书写。
  最后,刘备摘下官印,哈了一口气,重重的印在上面。
  看到王修正要收起纸墨,刘备灵光一闪,摆手阻止道:“先等等,再写一份,举荐我为青州牧的……”
  到时候,看情况再决定把哪一份遗表上奏朝廷。
  我……
  焦刺史好像没有资格举荐别人为州牧吧?
  王修无言以对,看到他那兴冲冲的模样,也不再劝说,俯下身子,又写了一份。
  收起两份遗表,刘备却并没有轻松下来——
  讨董肯定是要去的!
  不讨董,怎么讨官?
  正所谓,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不让董卓见识见识自己的厉害,有什么资格向朝廷讨取高位?
  不过,出兵讨董,就必定要直面战力强横的西凉铁骑!
  要想讨到官位,首先你要挡得住他们的攻击。
  否则的话,那就不是讨官,而是送官!
  送给别人晋升官位的功劳!
  “叔治,你可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步卒对抗骑兵?”
  “可以用车阵——”
  王修仔细解释道:“前汉大将军的卫青,深入草原,讨伐匈奴,就曾使用武钢车,组成车阵,大败匈奴!”
  “有道理!”刘备点点头,其实他也有这个想法。
  用步卒与骑兵对抗,最为艰险的就是,站在前排的士卒需要直接面对骑兵的冲击!
  这就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平常士卒根本就承担不了!
  刚刚招募的新兵就更差了!
  不过,要是能在战阵前面,摆上一排木车,就能给人带来许多安全感。
  而且,在木车上面,还能装上粮草,自带辎重,减轻后勤负担。
  “叔治,我令你带着临淄城内的新兵,尽快制作木车!”
  “不知府君需要多少?什么时候使用?”
  “嗯……”刘备捏着下巴,暗自估算一下时间,道:“至少能让一两万的士卒,随车携带半年的粮草,时间越快越好,最好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搞定!”
  “这个……怕是不行。”王修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经过他的解释,刘备才明白,原来在古代,木车所需要的车轮也是一项极其高深的技术!
  它需要技术娴熟的木匠师傅,消耗大量的时间,慢慢制作。
  而且,在长途运输中,车轮也是一件易耗品!
  要想保持运输状态,就必须携带足够的备用车轮,随时更换。
  或者,携带一定数量的木匠师傅,随时维修。
  而这些,都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准备出来的!
  听到解释,刘备恍然,不过,他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
  既然车轮难做,那就不要做了!
  如今,正是寒冬腊月,黄河冰封,完全可以把木车制成雪橇车的样子!
  到时候,顺着黄河冰道,一路向西,直达雒阳!
  “雪橇车?”王修似乎从来没有听说。
  “《史记》中记载,大禹治水,踏遍九州,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檋。”刘备解释一句,又把雪橇车的模样简单的画了出来。
  王修低头看了看,发现确实把最难做的车轮去掉了。
  虽然还没有见到实物,但他似乎已经对刘备产生了盲目的信任,丝毫没有怀疑它能否使用。
  见到他急着想要离去,刘备摆了摆手,转而说道:“叔治,你可知道,这世上为何出现农夫、木匠、铁匠等,却不是一个人自己种田,自己打造工具?”
  “因为一个人做太慢了!”王修不知道他为何突然询问这些常识,感觉有些茫然。
  “没错!确实是太慢了!”刘备点点头,仔细解释道:“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精通所有技术。”
  “只要能熟练掌握一项技能,就可以用它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别人交换自己所需的物品。”
  “本官称之为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王修暗自咀嚼,虽然是个新词,但从字面之上,就能明白其大致含义。
  “在社会分工下,出现了农夫,木匠,铁匠,裁缝等各种工匠。”
  “在木匠之中,也可以继续分工下去,有专门伐木的,有专门裁木的,还有专门制作各种工具的!”
  王修连连点头,这些都是社会常识,只要不是眼瞎之人,就能时常遇到。
  只是,他以前还从未想过,这些常识之中,究竟有什么道理?
  “为何会继续分工下去?因为分工能够提高效率!”
  “效率便是在一定时间内,制作出来的物品数量。”
  王修点点头,虽然又是一个新词,不过也很容易理解。
  “叔治——”刘备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希望你在制作雪橇车的时候,仔细考虑如何进行分工协作?如何提高制作效率?”
  “原来如此!”
  王修好像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以前习以为常的常识之中,似乎也蕴藏着全新的道理!
  这也未尝不能在儒学之中,另辟蹊径,成为与众不同的经学大师!
  于是,他便整理一下衣服,对着刘备深深的行了一礼,道:“多谢府君提点!”
  至此,王修对于刘备的观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