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尊王朝 上门豪婿

第876章 丰富多彩的科研成果

上门豪婿 王锐 6530 Aug 6, 2021 9:03:02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章节阅读:

    感知篇 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看、听、说的奥秘   
    对于每天的所见所闻,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有眼睛所以能看见,有耳朵所以能听见,有舌头所以能品尝……凡此种种,其中变化,也可简单地察觉。
    但是,如果我们对看、听、闻等知觉世界再稍加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不可思议的事非常多。
    比如,一样宽的铁轨远处的看起来总比近处短;又如,耳朵能区分发自不同声源的音色,如男声、女声、钢琴声、提琴声;又比如,人在芳香四溢的房间里呆久了也闻不到花的香味。
    这些都是关系到人类的感知觉原理,本章,我们就来看看人类的感知觉构造与绝妙的功能。
    
    什么是感觉?
    
    通常说的感觉,是指一种**,一种需要,比如需要吃饭,需要排泄,需要睡眠等等。
    通常这种**也可分为心理欲和行为欲,比方说你心理想考第一名,那么你就会好好学习这样的行为。
    心理欲让你产生一种驱动力,行为欲让你专心致志去做。
    心理学上说的感觉是指感知觉,就是人体的身体和大脑如何对我们周围的刺激,如视觉、声音等如何产生感觉,不同的感觉通道是如何接收和加工信息的,大脑是如何组合不同种类的信息提供给你一个对世界完整认识的经验。
    
    感觉是怎样变化的?
    
    对于城市的上班族而言,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上下班的高峰期间是很拥挤的,即便是车内较空时,仍会觉得很拥挤。
    而对于那些习惯客满的乘车人来说,若车里人少一些就会觉得相当空荡。
    对于经常搭空车的人,只要车子稍微一拥挤就觉得透不过气来。
    这是因为周围的情况变化而看法不同。
    例如下图所示,图中远距离与近距离的卓别林,实际是同样大小的。
    但当我们从左往右看时,卓别林似乎逐渐变大。
    这是因为卓别林的背景逐渐深人,而让人感觉大小不同所致。
    心理常识智告诉我们,由于以往的经验或处于某种状态下,即使是同样的事物,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什么是视觉的配合性?
    
    请看下图。
    这是由三个字母所组成的三个单字。
    
    从左开始,或许你会读成是“THE HAT CAT”。
    但是仔细一看,三个单词中间的字母都是一样的,而我们却能把它们各看成H、A、A。
    心理常识告诉我们,知觉是有一定的组织原则,在认识事物时,你的视觉系统不用很费力地创建一个关于环境的信息的整合图形,也就是说,人并不只是分析特征,也受到其他的信息的影响,在这里表现为视觉的配合性,综合地将此三字母组成一个单字。
    
    眼睛是怎样看到颜色的?
    
    眼睛是怎样感觉颜色的呢,因为眼睛的网膜上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红、黄、蓝,其他的颜色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相加或相减而得到的,这是三原色理论,也有其他的说法。
    尽管我们生活在各种颜色共存的时代,但是大多数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构成的。
    我们的生活与也与色彩关系密切,出门时,想着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搭配,买什么上衣还得和其他的搭配,甚至在服装行业,每年年初就开始推测这年秋天流行什么颜色。
    所有的颜色都有三种属性:色调、浓度、明度。
    色调就是什么颜色,各种颜色会因浓度或明度的不同而让人感觉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时下流行的PS图片,很多时候就会用到的明度或亮度的调节来改变图片的视觉效果。
    
    那么人的眼睛是怎样接收颜色信息和加工处理的呢,请看下图眼睛的视觉构造。
    
    我们用眼睛看事物,由大脑来觉察事物。
    通过眼睛聚集光线,并聚焦,再传给大脑神经信号。
    因此,眼睛的关键作用在于将光波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从光波信号到神经信号的基本变化是靠视网膜上对光敏感的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完成的,这些光的感受器在不同的活动发挥不同的作用。
    例如,当你刚进入电影院的时候,最初好像什么也看不到,过一会,你的视觉能力就恢复了,你经历了暗适应的过程--从光亮处到光暗处。
    这个过程当中,黑暗中的杆体细胞比锥体细胞变得比较敏感,能够对微弱的光进行反应。
    反之,当你从电影院出来,又觉得太刺眼,过了一会儿感觉就好了,因为光亮时的锥体细胞比杆体细胞要敏感,能对较强的光进行反应。
    
    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的种类声音种类不可胜数,有音乐声、自然声、人工声或机械声。
    虽然是同样的声音,但听者的心理状况不同,听起来也会有不同效果。
    有些人听起来是美妙声音的风铃声或虫声,而在另一些人听来很可能是极不舒服的噪声。
    因为声音也有三个属性:音高、响度、音色,音高是指声音的频率来决定的,响度可以通过分贝为单位来测量,而音色则反映声波的成分。
    如果音高和响度变化混乱、听起来不和谐,基本上就是噪音了,反之,音高、响度与音色都很悦耳,就是乐音啦。
    那么我们可以听到声音的原理是什么呢,因为空气的振动传至耳里振动鼓膜而引起,振动传至内耳蜗牛,刺激内部的有毛细胞,将物理刺激转换为神经能量并且通过听神经传送到大脑。
    如下图耳朵的听觉构造。
    
    声音是怎样处理的?
    
    美国电影《闻香识女人》中,退休的军人史法兰,长期的失明生活使得他对听觉和嗅觉异常敏感,甚至能靠闻对方的香水味道识别其身高、发色乃至眼睛的颜色。
    好像盲人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看任何东西时眼睛都不聚焦,但可能比我们更要敏感地认识这个世界,好像用耳朵也能看见世界。
    当然他们的经验也源自他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的耳朵不仅可以辨识声音的高低,对声音的左右、前后也都可以通过听到声音前后的时间差异而敏锐地感应,进而判断声音的来源。
    应用听觉的空间知觉能力,可将文字或影像传达给视觉有障碍的人,所谓“以耳代眼”,就是一般所说的感觉代偿性。
    
    鼻子是怎样闻到气味的?
    
    英国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福尔摩斯被神秘人蒙住眼睛,带到某处却气定神闲地精确描述出沿途路线和所在地时,不禁感叹他通过途中的所听所闻来判断的奇妙,如果是看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的画面,也会发出会心的笑声。
    我们之所以能通过鼻子闻到气味,是因为空气中的有味物质进人鼻内,碰触到位于深处的嗅毛,使嗅细胞兴奋,而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嗅球,进而传递给大脑产生的。
    
    嗅觉因为可用作侦察和定位的功能而进化和发展,当然,嗅觉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像狗啊、老鼠啊和很多以气味为主要生存条件的生物来说具有相当的敏锐嗅觉。
    一些美食家或者调香师,也具有辨别微小和复杂气味的超常能力,他们主要依靠的也是嗅觉。
    例如调香师制造香水,香水中要加人许多味道混合而成,因此,这需要由对于气味相当敏感的人来完成。
    
    味觉有哪些种类?
    
    有些啤酒广告,也许只有很平凡的对话,却让人觉得或感伤、或温馨、或奇怪、或可笑。
    特别是有些广告片中并没有明确地为该品牌的啤酒进行具体的宣传,一时却成为人们的话题,真可说是不可思议的广告。
    这是因为它将人生的酸甜苦辣放到一个具体的事物上时,将人生的趣味与啤酒的味道相结合起来。
    
    那么人们又是怎么感受味觉的呢?
    物质碰触舌头,进人舌乳间的味蕾,刺激其中的神经细胞,因而产生味觉。
    味觉的感受器基本有四种,可分为甜、苦、咸、酸。
    近些年,也有研究者发现第五种基本味觉,就是对味精的味道的感觉。
    所以有些食品多半掺人芳香剂,以添加食品的风味。
    此外还有辣味,但这不是纯粹的味觉。
    
    什么是触觉和肤觉?
    
    小孩子用手指在妈妈背上写字,或是情侣之间用手指在掌上写字,只要文字不是很复杂,就能猜出来。
    这种以触觉代替视觉来传达信息的行为,便称为“感觉代行”。
    人们也不断研究用皮肤代替眼睛的可能性。
    例如,让视觉有障碍的人用手指来阅读文字的“点字法”,即盲文,通过皮肤的触觉来感知文字。
    通常肤觉可分为压、触、热、冷、痛五种,这些感觉的接受器散布于皮肤各处。
    但触觉无法像视觉那样同时掌握全部的刺激,也就是说,不能同时一一加以区别。
    因此,对触觉来说,接触皮肤的顺序与接触时间的差距是很重要的,此差距约需六万分之一秒。
    一般而言,触觉是很容易适应的,一旦习惯某种刺激后,这种感觉就完全麻痹了。
    这种性质也适用于味觉与嗅觉。
    
    什么是平衡觉?
    
    为什么有的人坐车乘船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通常说是晕车或晕船,这是由于刺激前庭感受器而产生的不平衡的感觉。
    前庭器官是根椐重力作用确定方向的,当人们来自视觉系统的刺激与前庭系统的信息相互冲突时,例如,人在移动的车厢内看书,视觉提供的是静止的信号,而前庭觉提供的是移动的信号,这时就容易觉得恶心。
    
    前庭的信息感受器位于人的内耳,与小脑也有密切联系。
    平衡觉的研究在航空、航海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为了适应航空及宇航飞行的需要,生理心理学必须研究加速度以及失重、超重等现象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什么是痛觉?
    
    如果一个人没有痛觉,那么他的身体上总是有疤痕的,因为大脑没有警告他们这些危险,他们不会感到痛楚,所以痛觉实在是重要的防御信号,警示你远离伤害。
    当然痛觉也不能像味觉和嗅觉那样容易适应,因为它本身就是人的防御机制,痛觉神经冲动传到大脑,在那里确定痛觉产生的地方和痛觉的强度大小,然后产生行动计划。
    生活中,人们也希望更好地了解疼痛的产生机制,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技术来缓解人们的痛苦。
    例如,麻醉剂的使用等等。
    
    当感觉被剥夺时人类会怎么样?
    
    1954年,加拿大的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被试是一些自愿报名的大学生,每天可得到20美元报酬,比当时大学生打工一般每小时挣50美分要多得多,所以大学生都极其愿意参加实验。
    所有的参与实验的大学生每天就是24小时躺在有光的小屋的床上,时间可能尽量地长,只要他愿意的话。
    他们有时间吃饭、上厕所,但是他们需要戴上半透明的塑料眼罩(视觉被限制);戴上纸板做的套袖和棉手套(触觉被限制);头枕在泡沫橡胶的枕头上,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听觉被限制)。
    实验前,大多数被试还觉得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什么的。
    但后来他们报告说,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很短的时间。
    实验完7天后,被试者出现视错觉、视幻觉;听错觉、听幻觉;主动注意涣散;思维迟钝;暗示性增高;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神经症现象等。
    这个感觉剥夺实验的研究表明,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隔绝的特殊状态时,人类会发生某些病理心理现象。
    
    什么是知觉?
    
    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充满了光波和声波的信号,但你看到的不是光波,而是墙上的海报;你听到的也不是声波,而是广播中的音乐。
    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
    例如,你看到苹果的红,闻到苹果的香,吃到苹果的甜,这些都是各自的感官对各种感觉的信息,但是你的知觉对这些信息进行整体的组织和加工,告诉你这是苹果。
    
    感觉与知觉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首先,知觉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刺激物给感官的刺激,那么感觉和知觉都停止了。
    其次,知觉是对所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
    最后,知觉则要凭借过去的经验,其过程中还包括思维、记忆等的参与,所以知觉对事物的反映比感觉要深入些、也更完整些。
    
    知觉有哪些分类?
    
    根据不同感官的知觉也有不同类别,知觉有三种: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   
    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主要利用双眼的视差,使得视网膜上的略有差异的映象,这是观察物体空间关系的重要线索。
    大小知觉是在深度知觉的基础上对不同远近的物体作出的大小判断。
    听觉空间知觉,在距离方面主要以声音强度为线索;而要判定声源的方位则必须依据双耳听觉线索。
    
    2.时间知觉   
    对时间的客观延续性和顺序性感知。
    对于时间的知觉,既来自于外部,也来自内部。
    外部评定可通过计时工具,或者季节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日落日沉;内部是通过机体内部的一些有节奏的生理过程和心理活动,如女子的例假等等。
    
    3.运动知觉   
    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感知,估计物体运动的速度,如交通航行、体育运动及军事射击等等。
    
    知觉有哪些组织原则?
    
    1.接近或相邻原则   
    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更易知觉为整体,这是因为当刺激物之间的辨别性特征不明显时,人的知觉过程中经常会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合乎逻辑或有意义的知识经验。
    
    2.相似性原则   
    人倾向于把在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按照刺激物相似特性进行组织的知觉倾向,符合知觉组织的相似性原则。
    
    3.连续性原则   
    知觉的续性原则是指个体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物,或即使其间并无连续关系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   
    人具有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
    在实际图形中它们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线条或轮廓将它们闭合成图形,其实是观察者在心理上将这些线条或轮廓闭合起来,产生了主观轮廓,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体现了知觉组织的闭合原则。
    
    5.同域原则   
    人倾向于将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形状,这种知觉组织原则称为知觉的同域原则。
    
    P116。
    心理学与生活   
    什么是错觉?
    
    因为在知觉的一些组织原则上,通常产生了一些错觉,而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虽然你眼见,但不一定为实,因而,人们能够通过控制错觉来获得期望的效果。
    比如,服装设计师通过知觉的原理来拉长模特的腿,化妆师或造型师通过知觉的原理来修正脸形,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利用知觉原理创造比实际空间更大或更小的空间等等。
    目前,心理学中研究的比例多的还是几何图形的错觉。
    
    什么是站台错觉?
    
    所谓站台错觉(station illusion),是指当我们坐在停靠车站的列车上时,观看另一列刚从车站开出的火车时,往往感到站台在移动而那列火车是静止的,这种现象称为站台错觉。
    这是由于两个对象的空间相对关系的改变,而又缺乏更多的运动知觉的参考体的情况下而引起的错觉性运动效应。
    
    什么是月亮错觉?
    
    月亮错觉是(moon illusion)大小错觉的一种,当月亮接近地平线时显得大,当月亮正当顶空时显得小,差别约为倍。
    这是因为当月亮接近地平线时,受到地面上熟悉的参考物的影响,所以看起来比较大;当月亮在正当空时,以天空为背景,所以看起来比较小,其实月亮是一样大的。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一个儿童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如车盖,到中午时分小如盘盂,所以早上太阳离我们更近。”
    另一个儿童说:“太阳刚出来沧沧凉凉,到中午时分热如沸水,所以中午太阳离我们更近。”
    前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错觉,原理就在于此。
    
    什么是时间错觉?
    
    爱因斯坦晚年时曾对一群不明就理的青年学生这样解释相对论:“如果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两个小时,你会觉得好像只坐了一分钟;但如果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也会感觉好像是坐了两小时。
    这就是相对论。”
    我们不知道爱因斯坦的回答在多大程度上概括了相对论,但我们知道他的话概括了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对时间的错觉。
    
    时间有客观的长度,但在人心里,它又有相对的长度,这个相对的长度往往和客观的长度有出入。
    因为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不同的情绪和心态,对时间的知觉会表现为过快或过慢,这种对时间的不正确的知觉叫做“时间错觉”。
    和美女聊天当然是甜蜜的体验,人人都希望它能长时间持续下去;相反,在炽热的火炉边烤着,分分秒秒都是煎熬。
    那么什么时候人们感到时间快,什么时候又感到时间慢呢?
    一般来说,当做的事情内容丰富、让人愉快时,感到时间过得快;相反,则感到时间过得慢。
    因为前者你希望它慢,就觉得实际的快;后者你希望它快,就感到实际的慢。
    
    时间知觉还有一个特点是,在一个时间周期内,人们往往感觉前慢后快。
    比如,一个星期里,过了星期三,一晃便到了星期天。
    一个假期,过了一半,后面就特快。
    这个规律也体现在人的一生中,童年时觉得时间过得慢,就像歌里唱的:“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的太慢”,因为你觉得以后的时间还有的是。
    等老了,尤其过了三十岁以后,就开始感到时间不那么多了,于是便开始着急,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了。
    这个定律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时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充裕,任何时候,珍惜时间都是必要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