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仙侠小说 我气哭了百万修炼者

第442章 留个台阶下!

我气哭了百万修炼者 紫苑掌柜 3182 Aug 6, 2021 8:31:43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从黑红偶像到全球影帝》章节阅读:

    【文中的(*)指该处在文末作家说处有注解,后文同。】
    “二,四,七,老伙计。”
    嘴里数着台阶,跟近来相处的排椅打了声招呼。
    叶一文摸黑按印象找着位置。
    找归找,但他那双眼睛直瞅着台上的幕布,生怕错过了先声出场的那一下,也不管管脚下。
    倘若是老票友,那听南戏的时候。
    可最看重这先声出场的这一下。
    以昆曲为代表的南戏,在唱整本故事前,那都得循着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照个旧例。
    一场好戏。
    那就不能缺了“副末开场”或是“家门始终”。
    老规矩。
    副末先登台。*
    他须得好生地唱了开场,才能开幕。
    开场便是对写这传奇的全本戏所有故事内容的概括介绍。
    也算兼了帮这戏本的执笔先生唱出他下笔时候那心里的波澜壮阔、爱恨情仇。
    这《桃花扇》的《先声》。
    可正就是守了别的传奇里这老规矩,要唱出东塘先生的情份。
    试一齣先声。*
    那唱的是《桃花扇》的魂儿。
    那若是错过了,这场曲儿可就白来听了。
    叶一文偏爱这先声里那首满庭芳,一首词唱完一本《桃花扇》。
    每每听到那几句勾魂词句,总该赔上这酥酥的老命。
    “良缘难再续,楼头激烈,狱底沉沦。”
    “桃花扇,斋坛揉碎,我与指迷津。”
    正赶巧。
    叶一文脚绊了下,这才撇了头瞧道。
    这一眼就看到了有个橙色马甲的身影。
    想到了今天买票时候看到自己那位置旁的位置已经被人买了。
    那就这橙色马甲旁边的位置就是自己的了。
    “借光。”
    叶一文一个小跳步跨过了那橙色马甲的腿。
    他就瞅了眼这戏友。
    诶嘿,这帽子跟自己相差无几,就连这马甲也是爷孙色。
    巧喽。
    而且,隐约能看那面相年轻得很。
    小一辈里还爱听南戏昆曲的。
    那是摸黑里丢了炭,难找。
    不过巧也就一场戏的缘分,还是看戏要紧。
    “哎呦。”
    叶一文眼睛又盯向了台幕。
    一个顺势就把自己像个煎饼果子摊在了翻转椅上。
    好在这都是沙发样的排椅,摊着也不疼。
    “嗙!”
    一声敲梆子似的闷响,一下子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给引到台上了。
    “古董先生谁似我?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
    “剩魄残魂无伴伙,时人指笑何须躲。”
    “旧恨......”
    这先声夺耳移情,副末端得是个好角色。
    还未见其人呢。
    这声调半似哀苦半似自嘲的癫狂模样,就让所有人的眼都飞到台上去了。
    还抻着脖子瞧了老半天。
    眼尖的才瞧见那副末一身白胡子老道的打扮,毡巾裹额,青云道袍,手捋白须。
    不疾不徐地上了台,边走边唱着蝶恋花。
    “好!”
    “好!”
    异口同声的。
    甚至就连动作都一致了。
    叶一文和他旁边那个小戏友像隔了面时空镜。
    用着一样的声调。
    做着一样的动作。
    喝着一样的兴彩。
    可偏生这种古怪至极的事,没有给叶一文带来不适和突兀。
    反而是就这么一刹那,像是在看年轻的自己。
    这不得不让叶一文多看了旁边这小戏友几眼。
    可这开了场,亮了台,灭了顶灯,他看不清这小戏友的模样。
    也就作罢继续听曲。
    这副末唱完蝶恋花,见了满场观众这些陌生的老友,叨上近来见闻,便要唱那满庭芳了。
    “公子侯生...”
    “公子侯生...”
    随着那副末一同唱这首最爱的词。
    叶一文发现旁边的小戏友也和自己一样,陶醉地唱着满庭芳。
    节奏一致,曲调相仿。
    就连自己摸索的转音,也唱出那七分真谛出来。
    好家伙。
    这品味都这么像吗?
    若不是不礼貌,这糟老头子甚至想要伸手直接把旁边小戏友的帽子给摘了,凑近了好好地瞧上一瞧。
    按耐住自己的好奇,叶一文继续好好地赏着这出好戏。
    一本桃花扇若是完完全全唱完,少说得两天两夜。
    不说演员们能不能受得住。
    就连观众们也撑不了啊。
    所以这魔都昆剧团的《桃花扇》,是经典的“一戏两看”,分全本和选场。
    选场那就有得说道,而今日这是全本的场子。
    就算是全本,也是精简了九成的原著,用精华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可就这。
    也得花上整整四个小时。
    虽说能够在这戏台子下遇到个和自己品味一致,爱好相同,性情相仿的小戏友实属不容易。
    但是叶一文还是觉得可能用不到一个小时,旁边这小友就得离席尿遁,然后一去不复返。
    人若算得平生三分事,那便可学诸葛近似妖。
    叶一文是怎么都不会想到。
    身旁这年轻人愣是坐足了四个小时的板凳。
    而且开始跟自己一模一样,过了两齣之后,便成了一唱一和。
    和之前那模仿秀一般的动作没有引起叶一文的反感一般。
    之后两人一唱一和地看戏,当真是看得热闹至极。
    如果让叶一文来形容那种感觉。
    应该就是诸葛孔明遇着刘皇叔,如鱼得水。
    这小戏友并没有任何刻意地讨好,也没有任何主动的交流。
    开始那段。
    举手投足间的气质,浑然天成。
    让叶一文都觉得是四十年前的自己穿越到此刻,就为了跟自己在此刻相遇戏台之下。
    那种复刻一般的表现,并非动作令人印象深刻。
    而是浑身散发出来的情绪让人确信他和叶一文一样。
    而之后的唱段。
    这小戏友就硬是借着这本《桃花扇》片片处处的词牌曲儿,跟自己唱应笑合。
    甚至看戏到了兴头上了。
    在满堂喝彩的叫好声中,自己即兴抛出来的小学问。
    他都能不着痕迹地给自己接起来,让自己那对戏曲的兴致虚处,被结结实实地填满了。
    对这戏的造诣和琢磨,应该是踏实的。
    这辈子。
    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令人心满意足的戏友。
    之前京城那旧城根下,怎么就没有这般人物。
    只可惜都说戏友、戏友,那便是一场戏的缘分。
    一场戏作罢,那缘分就尽了。
    曲终人散。
    多少也是有这份意思在。
    戏前你我是天涯陌路人,戏后也照样是。
    也就是靠着这戏联结的缘分,从那开场的先声结成了,直到那北尾声剪断了。*
    听着北尾声的末字落下。
    这四小时的《桃花扇》,也就宣告落幕了。
    这其中心境,潮起潮落,云转云舒,花开花落,都应有个中滋味,各个看客留存心内,回了府宅再细细品味。
    这好戏落了幕都一幅光景。
    余韵了了。
    剧院的顶灯还未亮起,台上虽落了幕,却还奏着戏中最攥人心的那些曲调。
    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
    叶一文觉得自己的心空落落的。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一句歌,将叶一文从戏终落幕的空虚之中拔了出来。
    下意识的,他就品上了这句歌的曲调和词。
    哀而不伤,思而不悔。
    来了新看客,走了旧相识,往往一唱二十年,未见有坐了二十年的熟悉衣裳。
    这颇有一种独坐时空之外,平静地看着戏台下的人一切来来走走的感觉。
    叶一文不爱听流行歌。
    但这种不着古律也不似流行的古风曲调,反倒是让他耳目一新。
    他竖着耳朵期待着后句。
    可就这么一句唱完,歌者就停了嘴,似有一种醉翁坐钓之意。
    好家伙,何方神圣在这勾魂引魄的?
    叶一文循声探道。
    “叶老师,今天这《桃花扇》,听得还满意吗?”
    正是刚刚唱那歌的声音,叶一文回头望去。
    “啪!”
    剧院里通透的脆响,那是顶灯一齐打开的声音。
    灯光交织着在空中打落地面,照出了这偌大的剧院之中,所有未知面目的东西。
    恰有一道光落到了叶一文目光之前,帮他照亮了一张脸。
    那张脸以凸显英气的棱角在灯光的包裹下愈发柔和。
    有些杂乱的刘海零落在额前,留下的暖黄光影,却为这脸增添一份古典的美感。
    若不是叶一文认识这张脸的主人。
    那他甚至会猜测自己身边这位被自己视为命中奇遇的绝佳戏友,会是苏吴地区昆曲世家的后人。
    毕竟那种对南戏昆曲的了解和把握,还有对曲戏里情绪起伏的控制,都不是常人所会掌握的常识。
    那是真下了功夫的。
    “这戏好,人也好。”
    一老一少唱和了一整场,直到现在才真正地打了照面。
    叶一文放松地笑着。
    这次他可就打量仔细了。
    朴素的鸭舌帽。
    橙色工装一般的摄影马甲。
    和自己相似程度九成九。
    看来确实是有备而来。
    没等这少年开口,叶一文却看着这少年,摇着脑袋。
    “可我没想到会是你。”
    “苏洛。”
    这回,倒是这从头到尾都将一切把握于胸的少年有那么刹那的疑惑和慌乱。
    “叶老师,您认识我?”
    “可以认识。”
    叶一文戴上了自己的旅游鸭舌帽,背着手从少年的身边走过。
    “走吧,换个地。”
    “好嘞。”
    一老一少,一个打扮,爷孙装束,气质相仿,一前一后,离开了这大剧院。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