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仙侠小说 我气哭了百万修炼者

第177章 真有这么欺负人?

我气哭了百万修炼者 紫苑掌柜 4711 Aug 6, 2021 8:31:43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章节阅读: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第31章被抛弃的原配(30)

宁安关掉屏幕,跟小桔子说道:“这样也好,我本来还担心她没了王根柱会去欺骗别人,这回碰上老太太,也算是棋逢对手了。把事情说开了,互相利用,总比一方利用而另一方却付出了真感情要强。王东方和张玉洁结婚,这件事本身对张家就是一种帮助。村里人对他们的态度多多少少会更和善一点。”

“就是不知道等以后张玉洁离婚回城,王东方会是什么反应?”

“他有个这么厉害的妈罩着,差不到哪儿去。而且,他妈对这事一直有思想准备,肯定能做好他的工作。不像剧情里的原主,一下子被打蒙圈了,钻到牛角尖里出不来。王根柱比原主好点,男人比较容易放下,也容易转移情绪,把气撒到别人身上。”

“确实,女人感情细腻敏感,再加上世俗压力大,对女性比较苛责,更容易陷在负面情绪中出不来。”

想了想,宁安说道:“你盯着点张玉洁,她可能会给李长卫写信,如果她信里是诉衷肠的,就不用管,李长卫只会被她感动,加深对她的感情;如果她要告诉李长卫她已经结婚的事,就拦截一下,这事不要让李长卫知道。我怕他知道以后会暂时放下这段感情,下定决心找别人结婚。我们村的女孩子都挺好的,哪怕是家里条件差点的,也是勤劳朴实踏实肯干的好姑娘,谁都不该被他糟践。等他能回城的时候再告诉他。”

“嗯嗯,我明白。而且,你放心吧,村里姑娘没有看上他的。我没少听她们吐槽这三个男知青,尤其是男主,在她们眼里废物的彻彻底底。村里人现在和知青井水不犯河水,没人搭理他们。”

李长卫自打下乡,就没过过好日子,这一点,宁安知道的一清二楚,都不用小桔子监控,她妈就没少说,宁安偶尔下班后去地里找她妈,也能看见这几个撅着屁股干活的知青,脸上都布满了沧桑,眼睛里没有了光,这才过了半年而已。

村里人都跟大队长说:“知青有这一批就够了,千万不要再来人了,真让人受不了。”

大队长表示:“这是我说了算的事吗?上面要是安排人,我还能不收?”

说是这么说,但大队长还是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他也不希望再有下一批了。谁知道下一批是什么情况?

这批孩子一来就发生了大字报事件,和村里人划清了界限,大家相处冷冰冰的,倒也称得上相安无事。

大队长对这些城里孩子还是有一点点同情的,曾经私下里找过知青,询问他们是否有一技之长,能用知识帮助农村发展。他看的很清楚,这些人干活不行,拈轻怕重眼高手低的,练都练不出来。既然如此,还不如另辟蹊径,要是知识真的能帮上忙,这些孩子能轻松点,他们村里人意见也能小点。

但是,这些人显然没有这个能力。

现在,大队长觉得,知青下乡,就是城里和农村互相折磨,城里人来农村受苦,农村人得忍受他们分走粮食。双方都别扭,都不好受。但是都没有办法。

麦收之后,交完公粮,点完玉米,生产队进入了短暂的相对比较轻松的时期。

宁安也收到了报社寄来的报纸和毛巾牙膏牙刷三件套奖励。

省农牧厅的同志到江家拜访,详细听宁安讲了养猪和配饲料的经验,最后买走了江家的猪,除了给钱,还赠送了三只新猪崽,此外,还给了宁安奖励,100块钱,和一张“养猪先进工作者”的奖状。

为什么给三只猪崽呢,因为按照现在的国家倡导,“一人一猪”,江家三口人,就给了三只猪,完全没有考虑江学工和江宁安不是农村户口的事。

赵凤霞倒是很开心,她希望能多养点,多赚点钱,多给女儿攒点压箱底钱。

宁安被农牧厅的同志亲切的称为“养猪能手”,她笑的十分僵硬。

这位同志安慰她:“小江同志,不要紧张,你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现在国家提倡养猪,鼓励大家发展养猪事业,把养猪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新的政策号召‘一人一猪’、‘一亩一猪’,还要求给猪留足口粮……”

顿了一下,这位同志接着说道:“你这可是立了大功了。”

虽然鼓励农民发展养殖副业是好事,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很多人还吃不饱饭呢,还要给猪留足口粮,这不是难为人吗?这个政策往下推广的时候,有的生产队就说了,“我们队几百亩地、几百口人,加起来要养近千头猪,给猪留够饲料后,人没有口粮了,咋办?”

咋办?他们也只能说,“你们看着办!”

提倡“一人一猪”,又没强迫你们必须这么干,少养点也没问题。

这个节骨眼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第31章被抛弃的原配(30)

上,小江同志实践出真知,研究出了提高生猪生长速度的方法,可不是做了大贡献了吗?

宁安:“……”

她那是紧张吗?她明明是尴尬!

农牧厅的工作效率很高,回去以后立刻组织各市县畜牧局、畜牧站的人进行培训,然后把培训好的工作人员派到各个公社、生产队,指导农民科学养猪。

宁安所在的三唐公社近水楼台,公社主任知道这事的起源就是宁安,从供销社临时把她抽调到了出来,给各个生产队负责养猪的人做培训,有必要的话还要下乡去指导。

当然了,领导也没亏待她,有两个月的时间,宁安领的是双份工资。

她不光指导养猪,还顺手指导养鸡养兔,如何提高母鸡的产蛋率,如何让兔子长得更快,她都很有研究。

在二道沟指导的时候,村民朋友们看着宁安那叫一个稀奇!

“安安,你不是在供销社工作的吗?怎么还会养猪呢?”

“我出身农村,不能忘本,会种地会养猪,多正常啊!”

“安安,这么养真的长得快吗?”

“真的啊,你看我家的猪,都是一等猪,多卖不少钱呢。”

“安安,你以后还在供销社工作吗?”

“等我指导完了,还回供销社,我是临时来帮忙的,供销社才是我的本职工作。”

“安安,你对象回部队了?啥时候回来结婚啊?”

“年底吧。得看他什么时候能有假!他忙得很,就想着快点升职,让我高兴呢。”

“安安呐,你结婚以后去随军吗?”

“去,我对象级别早就够了,不升职也能随军。”

“哎呀,那他是个连长了吧?”

“不止,他已经是副团了!”

“哎呀!这么厉害!”

“……”

在二道沟待了两天,宁安说了几车话。

周邦彦作为一个颇有想法的领导,自然不想放过这样一个机会,他组织市委班子开会,决定在市郊建一个规模化的养猪场,同时建一个猪饲料加工企业,和周边的生产队以及一些粮油加工企业合作,养猪场向生产队提供肥料,粮油加工企业向饲料加工厂提供边角料,市里再帮扶一下,这事很有搞头。

他从省农牧厅下属的研究所借来了几位研究人员,同时也把宁安借了上去,一起开展前期工作。

宁安在市里待了一个秋天,住在市委的招待所里。

秦主任邀请她回家去住,宁安婉拒了,毕竟还没结婚呢,再说了,住招待所挺好的,一日三餐都给解决。

秦主任尊重她的意见,只是在休息的时候来找她逛街购物,一起聊聊天,交流一下感情。这个时候,宁安就会留在周家吃饭——周书记从饭店里打包回来的饭菜。

周永川从东北寄回来一些腌制好的鹿肉和狍子肉,宁安用周家的厨房做成了肉干、肉松,给秦主任和老周留一份,给自己爹妈寄一份,给周永川寄一份。她自己也留了一些肉松配馒头和面包。

心血来潮的时候,宁安还在他们家做了一次方便面,冲击力十分之大,让周书记又生出了建个方便面生产厂的想法。

从64年开始,国产方便面已经出现了,他吃过,只是不如宁安做的这个好吃。

要是有了宁安这种方便面,他就不用做饭了,也不用去买饭了,他可以天天吃方便面。宁安不知道他心中所想,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大为震惊的!

怎么会有人觉得可以天天吃泡面?

这事周书记没提,因为他觉得这事急不来,还得考察考察方便面的生产设备。

周永川每周给她写信,有一回在信里问她想做什么工作,并且提供了几个选项:供销社售货员、后勤办公室会计、老师、图书管理员。

宁安选了最后一个。

她想着,当个图书管理员,每天看看书,看得多了,她会点什么都不奇怪吧?

冬天到来的时候,宁安终于忙完了市里的工作,带着秦主任这段时间给她添置的一堆东西,还有周永川从东北给她寄来的军大衣、棉窝子和人参,回到了自己家。

他寄回来两根人参,一根给自己爸妈,另一根孝敬岳父岳母,全都寄到了宁安那里,经宁安的手送给他们。宁安顺手都用灵力温养了一下。

周书记和秦主任特别上道,拿到人参就跟宁安保证,这是儿子和儿媳妇孝敬的,他们谁都不给,留着自己用,并且现场切了片泡水喝,给宁安也来了一杯。

俩人边喝边夸,弄得宁安都不好意思了。

后来,秦主任跟她闲聊的时候吐槽周永川:“那个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第31章被抛弃的原配(30)

死小子,平时哪有那份心?我和你周伯伯,这是沾了你的光了。”

他们家什么也不缺,这些补品也有,两个儿子都没心没肺的,完全想不到给她和老周寄东西。他们不知道,她和老周有再多东西,也比不上他们寄来的一点。

这回大概是想讨好媳妇和岳父岳母,也就想起来给亲爹妈寄了,也还算不错啦,到底还是想着他们的。

宁安说出口的话像个长辈:“……其实和我没关系,是他要成家了,思想成熟了,懂事了。”

秦主任哈哈大笑:“要是没有你,他压根就没有想成家的心思,他的思想永远也成熟不了。”

宁安挽着她的胳膊,笑道:“以前他没有寄,肯定也是因为您和周伯伯都太年轻了。”

“也对,我才47岁,年轻着呢,用不着他照顾。”

这段时间,秦婉宁给宁安买的东西有很多,看见什么就买什么。呢子大衣来一件,里面带毛的皮靴来一双,各种布料、羊毛线羊绒线都来点。

回来之前,宁安已经织了一条围巾和一双手套送给她了,感谢她这段时间的照顾。

秦主任乐的合不拢嘴,宁安给她用的是羊绒线哎,又好看又软和又温暖,戴出去人人羡慕,问就是大儿子的未婚妻给织的,她儿媳妇好啊!

至于用的是她买的羊绒线?那有什么关系!你得会织才行,就像她,哪怕你把百货大楼所有的羊绒线都买下来送给她,也不过是摆设,她不会织,一切都是白搭。

羡慕安安有双巧手。

回到家的宁安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热情围攻。

“累不累?”

“市里的工作好做吗?”

“都忙完了?以后还去吗?”

“在那儿吃的怎么样?招待所住的好不好?”

“怎么带回这么一堆东西?”

宁安任由他们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打量,还配合着转了几圈,脸上始终带着明媚的笑容。

赵凤霞说道:“挺好,没瘦,气色也不错。”

其实宁安的情况他们都知道,宁安给他们写了信,几乎把她的日常生活事无巨细的向他们汇报了,只是做家长的没有亲眼看见,总是不放心的。现在孩子回来了,他们心里就踏实了。

“妈妈,我给你织了件毛衣,你等下穿上试试看。爸爸,我给你织了件坎肩,你也试试。”

江学工:“怎么我的少俩袖呢?”

赵凤霞拍了他一下,说道:“坎肩才时髦呢,你不要给我,我又有毛衣又有坎肩。”

“不行。”

宁安笑着不说话,之所以少俩袖,是因为羊绒线不够了,哈哈哈。

她给自己也织了件毛衣,还没给周永川织呢。

赵凤霞问她:“你给永川织了吗?东北那儿冷,他比我们更需要。”

宁安:“……没呢,我当然要先想着爸妈啊,这两天我就给他织。”

“那你记着点。既然你俩打算要过一辈子了,就得互相关心。永川老给你寄东西,你也想着点他。”

“嗯嗯嗯,知道了,我给他寄肉干了呢。对了,他给你们寄了一根人参过来。”

宁安从自己的行李包里拿出保存完好的人参,江学工和赵凤霞看的两眼放光。他们这儿没有人参,以前也没见过,只知道这是好东西,夸张点说能活死人肉白骨,不夸张的说可以补气血延年益寿,可以吊命,他们俩穷苦出身,哪儿见过这东西啊?

稀罕完了,赵凤霞说道:“这长得也不像个人啊。”

江学工:“听说人参会跑,是不是真的?”

宁安:“……假的,怎么可能会跑?而且,它要是真的像个人,谁还敢吃它啊?”

“也是,安安说得对。”

宁安说道:“隔三差五的切片泡水喝,不用留着。周永川跟我说,东北那地方物产特别丰富,以后他再给你们寄。”

赵凤霞说:“你别跟他要啊,他主动寄了你收着,但你不要开口要东西。”

“知道了,妈妈。你们一定要用哦,你和爸爸要长命百岁的陪着我。”

“知道了知道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