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裁豪门 无敌神婿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仙莲第二形态

无敌神婿 一杯八宝茶 16833 Aug 7, 2021 7:38:47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章节阅读:

    第十二章 怎样才是真正的亿万富翁   
    可以暴发,但不要成为“暴发户”   
    渴望致富,渴望通过投资成为亿万富翁,是每个人天生的权利,贫穷不是你的命运。
    但是在致富的同时,还要时刻警惕“暴发户”的陷阱,只有钱并非能成为真正的亿万富翁,只有精神上成为有钱人,你才能真正成为亿万富翁。
    
    保罗·库恩尼常常拿赢彩票开玩笑。
    有一天事情真的发生了,几百万分之一的机会降临到他头上。
    他26岁的时候中了佛罗里达州彩票2 000多万美元的头奖。
    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此后可以高枕无忧了,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但10年后,库恩尼出现在破产法庭上,商议一个还清500万美元的计划。
    他那2 000多万天上掉下的大馅饼到哪里去了呢?
    他把钱花在了奢侈的生活上,也就是说那些钱没有用于投资,而是全挥霍光了,例如,汽车、摩托车,还有送给朋友和家人的昂贵礼物。
    
    因此,罗伯特·清崎说:“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在生活中,不在于你挣了多少钱,而在于你留下了多少钱。
    我们都听说过,一个穷人中了彩,一下子暴富起来,然而不久就又变穷了,他们虽然得到了100万,但很快又回到了起点。”
    
    针对这种现象,富人说更多的钱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实际上它们反而可能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钱常常使我们人性中的弱点暴露,却不能掩盖我们的无知。
    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有些人在忽然得到一大笔意外之财却又很快失去的原因。
    
    固然,许多人靠一时的运气发了财,甚至发了大财。
    这里面不乏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但许多人现在却又成了穷光蛋,破产了。
    
    美国有一位叫特里的年轻人,他的父亲,在墨西哥持有金银小矿山。
    特里起先很勤勉地工作,使矿山的生意十分景气。
    然而当钱财滚滚而来时,他竟异想天开,建筑了堂皇的宫殿,购进了巴黎的家具。
    当时,在那个村里没有一家浴室,而他倒有一打以上。
    此外,还有15架大钢琴配置在各处大厅里。
    特里沉溺于如此漫无止境的豪华生活中,再也不闻不问生产的情况,任其矿山废弃。
    后来,他身边留下的除了那座宫殿,别无他物。
    最终,他就在那宫殿里的两间尘埃弥漫的屋子里,了结余生。
    
    想想职业拳击家吧!他们不少人都赚过几十万美金的报酬,为了比赛,都受过长时期的严酷训练。
    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在比赛中获胜,而大多数人的目标也仅仅如此。
    所以许多人发财之后,就过上了奢侈的生活,而最终于贫困之中。
    这是一种典型的暴发户的心理。
    
    暴发并没有错,但暴发户的思想却要不得。
    现实中许多没钱的人看着暴发户嘴里骂,脸上写满了鄙夷的表情,心情却渴望着暴发,巴不得机会早日来临,能像暴发起来的人一样生活。
    
    暴发户为了赚钱往往不择手段,他们认为这个时代就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时代,笑贫不笑娼,能挣钱就行。
    
    暴发户讲究做派,你说我“房新树小画不古”,我偏要弄幅古画来挂在墙上。
    穷人也要讲究格调,刚刚脱贫就迷上高尔夫球,还要养匹赛马——当然只能认养,马是马场的,名义上你占一股,不知是占一个蹄子,还是占半个屁股?
    总之偶尔可以去骑骑,拍一摞照片回来,向人展示贵族气质。
    
    暴发户喜欢挥金如土。
    “反正老子有的是钱。”
    他们出入各种高消费场合,花钱如流水,一掷即千金,看起来要多潇洒就有多潇洒。
    
    最后,暴发户都想使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暴发,就去清人写书,尽量让自己的形象光彩夺目,让历史源远流长。
    而且还花钱去换取各种各样的证件,以期和硕士博士们平起平坐。
    
    ……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典型的暴发户思想。
    说到底,暴发户们的只能真有了钱的穷人,他们的思维还是贫穷的,他们还秉持着与生俱来的穷思维没有改变。
    
    钱是富有的象征,但若是只有金钱而没有其他财富,那它便是贫穷的象征。
    
    没有钱的时候,一个人会觉得穷得慌。
    如今有钱了,你就能算富有了吗?
    
    当你赚了一些钱,在现代生活的水准上,一些富贵之家所拥有的,似乎你已什么都不缺:有房子,有车子,有票子,你的存款甚至也足够下一代花销了。
    
    如果你和自己的过去相比,在经济上简直是天壤之别。
    你还需要什么呢?
    
    洛克菲勒也是一位有思想的富翁。
    早在少年时代他就接受了父亲赚钱的启蒙教育,成年之后更是不择手段,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10亿富翁。
    可是,大量的金钱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困惑。
    世人骂他是“残酷奸诈的伪君子”,他的形象为美国人所憎恨和厌恶。
    他曾经认为自己是一个“除了金钱之外,一无所有的穷人”。
    面对一系列由金钱带来的烦恼,他决定给自己另定目标。
    
    有一天,洛克菲勒非常信任的一个朋友对他说:“你的家产在像大风雪一样往上翻滚,你必须把它散得比积得还快,要不然,它将压垮你和你的儿女以及儿女的儿女。”
    并建议他为了人类的利益,以永久的慈善事业的法人团体的形式,将他的财产作处理。
    他接受了这位朋友的建议,因为他自己也感受到了一个人“能够花了钱得到的真正等价物,那就是培养一种情趣,把钱花得可产生持久的效果”。
    于是他捐资数以亿计的财富来支持教育、卫生和科学研究事业,来帮助穷人,来回报社会。
    
    一个人渴望暴发是没有错的,因为没钱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赚到了钱,才能拥有幸福的基础。
    但是光有钱行吗?
    如果一个人有了钱,他的行为和心理都是一个典型的暴发户形象,那我们只能说,他仍然是一个穷人,虽然他有钱了,但他的思维并没有任何改变,依然是穷人的思维。
    只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摆脱暴发户的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富人。
    
    财富不应当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
    
    ——比尔·盖茨   
    绝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   
    美国一家十分著名的调查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结果非常令人吃惊:人类70%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而人们在处理金钱时,却往往比较盲目。
    
    盖洛普民意测验协会主席盖洛普·乔治说,从他所作的研究中显示,大部分人都认为,只要他们的收入增加10%,就不会再有任何财政困难。
    美国预算专家爱尔茜·史塔普里顿夫人曾担任纽约及全培尔两地华纳梅克百货公司的财政顾问多年。
    她曾以个人指导员身份,帮助那些被金钱烦恼拖累的人。
    她帮助过各种收入的人——从一个一年赚不到1 000美元的行李员到年薪10万美元的公司经理。
    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大多数人来说,多赚一点钱并不能解决他们的财政烦恼。”
    事实上,人们经常看到,收入增加之后,并没有什么帮助,只会徒然增加开支——增加头痛。
    “使多数人感觉烦恼,”她说,“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钱!”
    
    有个亿万富翁,一天因为工作上问题,他六神无主,烦躁的很。
    他的办公室空调放在了适宜的温度上,然而,他还是感觉热,浑身要出汗的感觉。
    他踱步到窗前,顺着窗户向外看,只见一个拉板车的人正躺在夏日炎炎的大街上,呼呼地睡得正香,而给他抵挡太阳的仅仅是板车旁的一点点阴凉。
    富翁很纳闷,他问自己的助手,那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就睡得这么香呢?
    助手告诉富翁,你想让他睡不着吗,很简单,给他10万块钱。
    富翁按照助手的意思去做了。
    这下,那位拉板车的可真睡不着觉了。
    他拧拧自己的大腿,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当他确信无疑时,他开始琢磨开了,这10万元该怎么花?
    他想买座别墅,可又不够。
    想买辆车搞出租,可是没有生意怎么办?
    想开个店吧,可亏本了,太可惜。
    就这样,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样花这笔钱。
    于是日夜思考,觉也睡不好了,饭也吃不香,连拉板车也没心思了,弄得他直后悔,不该接受这笔钱。
    
    金钱是可爱的,人们崇尚它,热爱它,并没有错,然而,金钱又是卑劣的,它可以使兄弟成仇,朋友反目。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不可避免地时刻要与金钱打交道,保持平和的心态最重要,我们要驾驭金钱,像对待常人一样对待它,而绝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
    如果一个人,被金钱所左右,让金钱牵着鼻子走,那他的下场一定很可悲,要么是一生劳碌,要么将是锒铛入狱。
    
    金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话虽这么说,要想保持对金钱的良好心态,要真正做到视金钱如粪土,也并非容易的事情,它需要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有那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只有你真正地把金钱看透了,了解了它的优劣,了解了它的本质,那么,你就会发现,做金钱的奴隶是多么累人的一件事啊。
    
    弗兰西斯·培根有一句名言:财富是德行的一个包袱。
    
    按照培根的观点,巨大的财富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用途。
    除了用来施舍,剩下的就是自我陶醉。
    
    培根还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说财富好像军队的“辎重”,不可以没有或者缺乏,也不可以丢弃;但它阻碍了行军,有时为了照顾它,反而失去或者影响了胜利。
    
    所罗门有一句不可忽略的话:急于发财的人,不可能是清白的。
    
    人只能寻求那种正当获得、合理使用、愉快施舍、心安理得的财富。
    只有那一种财富,才让我们逢凶化吉。
    
    一切顺其自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才是最高境界。
    这正如小和尚慕名到一个方丈那里学法,老方丈问他,吃粥了没有?
    他说吃了。
    老方丈又问,洗了没有?
    他说洗了。
    老方丈手一扬,那你打坐去吧?
    小和尚老大不高兴地离去,认为老方丈没有什么高招传给他。
    若干年后,小和尚才懂得方丈把什么都告诉他了,那就是做他该做的,一步一步来,别想那么多。
    
    在自然经济时代,人不需要钱。
    从吃饭、穿衣到栖身都靠自己的劳动,最多在盖房子的时候请邻居来帮一下忙。
    那时没有商品交换,钱也没有用处。
    
    可是到了商品经济社会,人须臾离不开钱。
    很自然地,人们必须设法赚钱,再用赚来的钱去购买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服务。
    由于金钱的重要性,庸俗肤浅的人误将钱当成了人生的目标,变成了钱的奴隶。
    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用损害良心的办法赚钱;用损害健康的方法花钱。
    钱本来可以帮助一个人实现幸福,可是人一旦成了钱的奴隶,钱就把一个人从精神到**彻底摧毁了。
    
    投身于当金钱奴隶的人,大多数还不至于发展到那样可悲的境地。
    或许他的案子因侥幸而没有被发现,可是他逃脱不了良心的责备,因而只能躲躲闪闪,总是生活在黑暗之中。
    人在做金钱的主人,在赚钱的时候又为别人做了贡献,使别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使赚钱成为愉快的事;在花钱的时候不但自己身心得到满足,也让别人赚了钱。
    
    我们要冷静地面对金钱,控制你的金钱,在你的人生各个阶段制定好你的用钱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另外就是进行投资,用钱来赚钱,等你的财富资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你的资产将会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你便会最终实现财务上的自由,此时,你可以得意地说:“我是金钱的‘总司令’。”
    既然是金钱的主人,那就理所当然地让金钱为你工作,你也可以用金钱举办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教育事业等一切有益于大众、有益于社会的事。
    
    一旦人们为支付生活的账单而整天疲于奔命,就和那些蹬着小铁轮子不停转圈的小老鼠一样了。
    老鼠的小毛腿蹬得飞快,小铁轮也转得飞快,可到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它们发现自己依然困在老鼠笼里。
    
    一般的人,如中产阶级和穷人,他们都在为钱而工作,他们害怕没有钱,不愿面对没钱的恐惧,对此他们做出了反应,但不是用他们的头脑。
    他们的感情代替了他们的思想,正是如此,他们不去分辨真相,不去思考,只是对感受做出反应。
    他们感到恐惧,于是去工作,希望钱能消除恐惧,但钱不可能消除恐惧。
    于是,恐惧追逐着他们,他们只好又去工作,希望钱能消除恐惧,但还是无法摆脱恐惧。
    恐惧使他们落入工作的陷阱。
    挣钱——工作——挣钱,希望有一天能消除恐惧。
    但每天他们起床时,就会发现恐惧又同他们一起醒来了。
    恐惧使成千上万的人彻夜难眠,忧心忡忡。
    
    要想真正摆脱恐惧,必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摆脱金钱对你的束缚。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能够成为亿万富翁的人都拥有正确的金钱观。
    他们明白在营销时代,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金钱,金钱是所有资源转换的媒介。
    人生营销中,金钱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在金钱面前是没有清高可言的,若是撇清,反类俗情。
    不过回过头来说,钱的本质是为人所用,如果把钱举得高高的,见了钱便磕头作揖,自降为臣奴,也实不可取。
    钱物之类,有得用便足矣。
    但“有的用便足矣”是对普通人而言,对那些想成就大事业和亿万富翁的人来说,可就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有得用便足矣”了。
    
    亿万富翁们都禀持这样一种观念:金钱只是一种工具,但不是人生的目的,绝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喜欢围棋的人都知道围棋上有一句话:下棋莫贪。
    做生意同样也是如此。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业绩,举世瞩目。
    他的经营哲学尽善尽美。
    他创立并领导的松下电器公司,总资产逾千兆日元,总销售额近5兆日元,员工总数达25万多人。
    
    这正如机器要运转、汽车要跑路,离开润滑油(当然也需要别的条件)是不行的,但润滑油不是人们追求的目的,机器运转,生产产品,汽车到达目的地才是目的。
    松下说:“为了到达目的地而工作,为了使达到目的的工作更有效率,就必须要有润滑油。
    所以说,金钱是一种工具,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
    松下对金钱的态度是敛财而不守财。
    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当财产的奴隶。
    他说:“财产:这东西是不可靠的!但是,办一项事又必须有钱。
    在这种意义上说,又必须珍视钱财。
    但‘珍视’与‘做奴隶’是两回事,应该正确对待,否则,财产就会成为包袱——看起来你好像是有了钱,实际上它却使你受到牵累。
    这是人类的一种悲剧。”
    
    松下这种思想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他让人们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时时想到更远大的一些目标。
    他认为:“明天的生活一切都会比今天好。”
    凡参与生产物质和精神产品的人都应以此为目标,努力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也就是金钱)来改善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使明天的生活比今天更好”。
    
    真正能够拥有金钱并支配金钱的人绝不是那些获得“飞来横财”的暴发户,真正被推崇的亿万富翁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敏锐的眼光,他们从不做破坏“游戏规则”的巧取豪夺和侵占公私财产的损人利己行为。
    他们不会迷失在金钱中成为被金钱支配的奴隶。
    
    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菲尔丁   
    致富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提起致富,没有人不感兴趣。
    因为只有致富,人们才能提高生活质量。
    
    鄙视金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都渴望尽早致富,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或辞职来个破釜沉舟,或兼职攻防兼顾;也有的人由于下岗而待业,迫于生计无奈而投入商海,却收获很丰富。
    
    这些人有的跻身于富豪之列,多半也都达到了小康水准。
    他们的成功表明,致富已不再是少数人拥有的专利,人人都有成功的机遇,只要你把握准确。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准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便想在已有的资金积累的基础上,图谋更大的发展。
    这种愿望虽好,但是在我们看来,穷富之间似乎有一条跨越不了的鸿沟。
    原来是贫困的,现在多半仍是贫困;原来是富裕的,现在多半仍是富裕的。
    这种既尴尬又难堪的局面,成为我们要努力试图改变的目标。
    但首先我们应该要面对的不是去如何扭转它,而是应该去全面地认识它。
    那么,致富的含义是什么呢?
    
    致富是一个具有较为完整人格的或具有完善趋向的人,把自己内心的潜能通过外显行为释放或表现出来的过程。
    
    每个致力于致富的人,都应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在致富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从对许多杰出人物的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人格因素中不乏极其典型的健康因素,有些甚至超越了他们所处的时代文化与精神,但并不完美。
    他们在创造成就和财富中,丝毫没有忽视对自己情感的不断丰富。
    严格地讲,他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都有其努力追求的健康人格目标。
    
    心理学家马尔慈说,人的潜意识就是一个“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
    而你的自我意象,就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到这一机制动作的结果。
    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失败的人,你就会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块“荧光屏”上不断地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我没出息”之类的负信息,然后感受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
    相反,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成功人士,你就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见到一个意气风发、不断进取、敢于受挫和承受强大压力的自我;听到“我做得好”之类的鼓舞信息,然后感受到喜悦、自尊、快慰与卓越——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成功。
    
    因此,要想从事创富活动,并全面地完善自己的意识,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自我意象伴随着自己;就必须能接受自己,并有健全的自尊心,创富者必须信任自己,必须不断地强化和肯定自我价值,必须随心所欲地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而不是把自我隐藏起来。
    
    在美国,富豪们成立基金会资助科研与慈善福利事业,不是什么新闻,但像查尔·范尼这样仍健在就埋名将几乎所有财产捐出的,确属罕见。
    
    “一个人在富有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这是“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观点。
    卡内基于1901年出售产业,得亿美元,退休后致力于慈善事业,捐款建立了卡内基音乐厅和遍布全美的2 800个图书馆。
    《卡内基传》的作者曾风趣地说:“他致力于捐赠事业的努力程度很可能超过他牟利的努力程度。”
    
    时代·华纳公司的老板泰德·特纳曾做出一项惊人的决定:他要以一年捐资1亿美元的进度,分期10年捐资10亿美元给联合国进行慈善事业。
    这项慷慨的豪举震撼全球。
    在一个衣香鬓影的鸡尾酒会上,特纳在宣布他的这一决定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在此提请全球顶尖富豪们注意:你们应当听听我的关于将金钱给予出去的理论……世上没有一件事堪媲美于付出的快乐——有意义的付出。”
    
    范尼、卡内基们的付出,让人肃然起敬,它表明,人在拥有巨额物质财富的同时,仍然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富有起来。
    
    具有现代财商的人,非常善于在财富与幸福生活之间画一个这样的等号。
    
    一个人富有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你有了赚钱的**之后,你就会开动你的脑筋,锻炼你的思维,用心去领悟,发现财富。
    你就会愈挫愈勇,不断挑战自我,最终战胜一切,赢得金钱。
    有了金钱,你又要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富人而努力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和修养,最终去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名令人尊敬的人。
    这大概就是每一位真正的富人能经历的心路历程。
    只有不断完善自我的人,他的财富才能长久。
    
    即使在今天,让我感兴趣的也不是赚钱本身。
    如果我必须在工作和拥有巨额财富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我会选择工作。
    
    ——比尔·盖茨   
    赚钱懂得适可而止   
    对于创富的人来说,金钱是可爱的,犹太人甚至将金钱看作人间的上帝。
    人们崇尚它,热爱它,并没有错,但是正如世间的任何事情一样,“过犹不及”。
    水果是有营养的,也很好吃,但如果不加限制,一味猛吃人就有可能拉肚子,赚钱也一样,如果不懂得适可而止,一味贪心的话,导致的后果就可能是人财两空,追悔莫及。
    
    贪婪心旺盛的人,总希望得到的能更多些,对于自己得到的永远都不满足,结果一味地贪婪,而不努力付出,让猪油蒙了心,到最后竹篮打水却闹得一无所获。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一座山上有一股细细的山泉,沿着窄窄的石缝,叮咚叮咚地往下流淌,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竟然在岩石上冲刷出一个鸡蛋大小的浅坑,里面填满了黄澄澄的金砂,天天不增多也不减少。
    
    有一天,一位砍柴的老汉来喝水,偶然发现了清冽泉水中闪闪的金砂。
    惊喜之下,他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砂。
    从此,老汉不再受苦受累,过个十天半月的,就来取一次金砂,不用说,日子很快富裕起来。
    
    老汉虽守口如瓶,但他的儿子还是跟踪他发现了爹的秘密,他埋怨爹不该将这事瞒着,不然早发大财了……   
    儿子向爹建议,拓宽石缝,扩大山泉,不就能冲来更多的金砂吗?
    爹想了想,自己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说干就干,父子俩叮叮当当,把窄窄的石缝凿宽了,山泉比原来大了几倍,又凿大凿深了坑。
    父子俩想到今后可得到更多的金砂,高兴得一口气喝光了一瓶老白干儿,醉成一团泥。
    
    父子俩天天跑来看,却天天失望而归,金砂不但没增多,反而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父子俩百思不得其解——金砂哪里去了呢?
    
    富有“进取心”的父子俩自以为是聪明的,结果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真正的进取心是靠辛苦勤奋来换取更多的劳动果实,不通过自己付出的更高要求就是贪婪。
    进取心不会使人失去理智,而贪心却可使人像被猪油蒙了心,变得愚蠢失常。
    
    东西方也流传着一个乞丐的故事。
    
    一个沿街流浪的乞丐每天总在想,假如我手头要有1 000元就好了。
    一天,这个乞丐无意中发现了一只很可爱的流浪小狗,乞丐发现四周没人,便把狗抱回了他的住处拴了起来。
    
    这只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
    丢狗后这位富翁十分着急,因为这是一只纯正的名犬。
    他以各种形式发出寻狗启事:拾到者请速还,即付酬金2万元。
    
    第二天,乞丐沿街行乞时,看到这则启事,便迫不及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那2万元酬金,可当他匆匆忙忙地抱着狗路过贴启事处时,发现启事上的酬金已变成了3万元。
    原来,大富翁寻不着狗,把酬金提高到了3万元。
    
    乞丐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脚步停了下来,想了想又转身将狗抱回重新拴了起来。
    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涨了,第四天,第五天,直到第七天,酬金涨到了让市民都感到惊讶的数字时,乞丐才想起跑回去抱狗,小狗却死了。
    最终,乞丐还是乞丐。
    
    如果乞丐不是因为贪心的话,他可能早就获得了一大笔钱,不必再像以往那样风餐露宿,但他偏偏还想要更多的钱,结果狗死掉了,只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没有一个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会把堆积财富当成首要目标。
    真正令人陶醉的是赚钱的过程——在商业游戏中取胜的艰巨而刺激的工作,而非金钱本身。
    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说道赚钱的事情:   
    “即使在今天,让我真正感兴趣的也不是赚钱本身。
    如果我必须在工作和拥有巨额财富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我会选择工作。
    领导一支由上千个有聪明才智的人组成的队伍比拥有一个巨额的银行账户更令人激动。
    我很善于让资产增值,但是我从来不看股票的价格,所以我也不知道增加了多少。”
    
    金钱的诱惑常常似乎与手头拥有的数目直接成正比:你拥有越多你想要的也越多。
    同时,每1元钱的增量价值,似乎与实际价值成反比例:你拥有越多,你需要越多。
    正如亚里士多德对那些富人们所描写的那样:“他们生活的整个想法,是他们应该不断增加他们的金钱,或者无论如何不损失它。”
    尽管亚里士多德不可能宽恕那些财富获得者,然而他没有完全谴责他们。
    “一个美好生活必不可缺的是财富数目,财富数目是没有限制的,”他警告,“富有和财富没有限制,一旦你进入物质财富领域,仍然很容易迷失你的方向。”
    
    不要太贪婪,赚到了钱见好就收,其余的钱以后再赚,这样赚钱既轻松,财富又会水涨船高,渴望成为亿万富翁的你何乐而不为呢?
    
    贪婪是一种会给人带来无限痛苦的地狱,它耗尽了人力图满足其需求的精力,可并没有给人带来满足。
    
    ——弗洛姆   
    财富的大小和责任的大小成正比   
    人处于社会之中,必然承载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亿万富翁们来说,财富虽然为他们带来了各种荣耀,但同时,社会也要求他们有一定的责任,财富的大小和责任的大小成正比。
    
    身为亿万富翁的钢铁工业巨头安德鲁·卡内基认为:发财致富的目的在于散财。
    当年他一贫如洗时,一位富翁曾对他以友相待,让他自由借阅私人藏书。
    卡内基发迹后,便大笔大笔地捐款,兴建世界最大的免费借阅图书馆系统。
    
    朱利叶斯·罗森沃尔德将惨淡经营的西尔斯·罗巴克公司从破产的边缘挽救过来,现在已将其发展成零售业巨人。
    如今,他正负责发展和改进乡村代理人体系及四健会(原美国农业部提出的口号,旨在推进对农村青少年的农牧业、家政等现代科学技术教育)。
    他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美国乡村地区的繁荣和教育现代化。
    
    富翁们把追求到的财富再反馈到社会之中,让社会共同享有他的财富,这是一种更高的追求。
    他们在慷慨的同时,也得到了更高的回报,这一回报并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
    
    富翁们大都是乐善好施者,常常热心于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常常投资或提供赞助资金,如修建育婴堂、孤儿院、学校、老年福利院、为残障者办福利工厂等。
    在各种捐资助款的慈善活动中、在各种赈灾义演的场合里,我们随时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慷慨解囊、一掷千金。
    
    他们把财富捐献出来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使人们从中看到了他们身上闪耀着美丽的人性光辉。
    
    富翁们的义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行为之一,是他们对社会负责的一种表现,当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精明的理财术与回报社会的行动是他们高尚情操与博大胸怀的写照,二者又是那么的统一和幸福。
    前者不能决定后者,但可以为后者提供财富上的支持;而后者则体现出一种博大的仁爱之心,为前者寻找到一条释放金钱的途径。
    
    亿万富翁把追求到的财富,再反馈到社会之中,让社会共同享有他的财富,这是一种更高的追求。
    
    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在自己的母校设立了100万美元的奖学金,每年奖励几位出勤率高、态度积极、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是他对自己的母校罗斯福中学所做的一份贡献,同时,更重要的是,这项奖学金寄寓着他鼓励那些像他那样的普通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功致富的期望。
    
    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到20世纪最初10年的美国,这个冒险的年代,对财富的渴望让这个时代躁动无序,美国的财富从1870年的300亿美元增长到1900年的1 270亿美元。
    引人注目的富豪开始出现,标准石油公司的创立者约翰·戴维·洛克菲勒个人在1892年就拥有了净资产8亿多美元(相当于1990年的120亿美元)。
    当年80%的美国家庭的年收入不到500美元。
    
    经济起飞、巨额财富集中、贫富差距严重、四处可见**行为,该找出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描述这个时代?
    对这一时期的描述多种多样:纯真时代、挥霍年代、改革时代、企业时代、自信时代、美国振兴时代,但是没有谁比马克·吐温的概括更为准确。
    马克·吐温讥讽自己所处的时代为外表金光闪烁的“镀金时代”。
    这个名词就成为对这个时代最好的概括。
    
    洛克菲勒总是随身携带着特意兑换的银币,和蔼地将它们分发给那些可怜的孩子们。
    而钢铁大王卡内基和洛克菲勒之间也掀起了一场关于慈善的竞争。
    他们乐于以这种形象出现,在这类富翁中,洛克菲勒可谓佼佼者。
    而卡内基则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慈善家之一。
    至于摩根,他是三位资本家中最有品位的艺术赞助人,尽管在慈善事业方面比不上另外两位的慷慨。
    
    与此同时,镀金时代的宗教情怀让人迷惑。
    而且所有大亨都有慷慨资助艺术家的举动。
    他们关注那些贫困的艺术家们的作品。
    他们全力集中财富,然后将财富用来造福社会。
    
    有钱人认为,人的真正的财富是他在人世间所施行的善良,富有仅仅是一种生活状况,如果你拥有无尽的金钱,那也只是代表你个人富有的一个方面而已,如果你十分有钱,但却因此养成了自私、自责、贪婪、沮丧、尖刻、残酷、冷漠的不良习性,这就是你的贫穷所在,因为一个人精神上的富有远远比金钱更为重要,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品格,这就是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与富有的光明大道。
    
    对于社会,富翁们慷慨解囊,体现的是一种良心和责任。
    
    1905年《世界主义者》杂志发表了题为《他将怎么安排它?
    》的论文,开场白这样写道:   
    人们对于世界上最大的一笔财产,即约翰·D·洛克菲勒先生的财产今后的安排感到很大兴趣。
    这笔财产在几年之中将由他的儿子小约翰·戴·洛克菲勒来继承。
    不言而喻,这笔钱影响所及的范围是如此广泛,以致继承这样一笔财产的人完全能够施展自己的财力去彻底改革这个世界……要不,就用它去干坏事,使文明推迟1/4个世纪。
    
    此时,在老洛克菲勒晚年最信任的朋友牧师盖茨先生的勤奋工作和真心的建议下,他已先后分散了上亿巨款,分别捐给学校、医院、研究所等,并建立起庞大的慈善机构,对所建立的慈善机构,老洛克菲勒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在感情上对这种事业,他还是冷漠的。
    他更看重赚钱这门艺术,怎样从别人口袋里把钱赚到自己手中,是他毕生工作,也是他生活的唯一动力。
    
    这就给小洛克菲勒提供了一个机会,他同时又牢牢地把握住了这样一个机会。
    
    小洛克菲勒曾回忆说:“盖茨是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创造家,我是个推销员——不失时机地向我父亲推销的中间人。”
    
    在老洛克菲勒“心情愉快”的时刻,譬如,饭后或坐汽车出去散心时,小洛克菲勒往往就抓住这些有利时机进言,果然有效,他的一些慈善计划常常会征得父亲同意。
    
    在12年的时间里,老洛克菲勒投资了亿美元给他的4个大慈善机构:医学研究所、普通教育委员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劳拉·斯佩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会。
    
    在投资过程中,他把这些机构交给了小洛克菲勒。
    
    在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后,盖茨凭他的牧师的神圣灵感和商业的敏锐性,已预见到了洛克菲勒的慈善事业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了。
    
    1914年,盖茨建议创设中国医学会,并拟订计划在中国北京建立一些现代化的医学院。
    
    于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诞生了。
    小洛克菲勒亲自到北京参加了落成仪式的典礼,并在讲话中称它是“亚洲第一流的医学院”。
    这两座先进的医院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些健康的福音和曙光。
    
    1909年,纽约市长竞选活动中一个主要的争论问题是卖淫问题,结果成立了一个大陪审团调查买卖娼妓的生意。
    被人们看作“好好先生”的小洛克菲勒,应邀当上了这个大陪审团的陪审长。
    
    他接受任务后,就把全部精力都用上去,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几个月后,搞出了一份详细报告。
    报告建议组织一个委员会来处理这个社会弊病,但纽约市长拒绝成立委员会,于是小洛克菲勒决定自己干下去。
    
    1911年,他建立了社会卫生局,投资50多万美元。
    
    小洛克菲勒最大的一项义举是捐出5 260万美元恢复和重建了整整一个殖民期的城市——弗吉尼亚州殖民时期的首府威廉斯堡。
    那里的开拓者们曾经最早喊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
    
    小洛克菲勒说:“给予是健康生活的奥秘……金钱可以用来做坏事,也可以是建设社会生活的一项工具。”
    
    由此可见,金钱不仅不是万恶之源,它反而能为人们带来幸福,其关键在于你如何去使用和支配它。
    
    财富与良心究竟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老祖宗早就给出了答案:“不义之财”是指没有良心的财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仗义疏财”是指有良心的财富和财富的良心。
    
    但是,在目前中国社会转型期,企业经营环境和秩序比较混乱的状态下,财富和良心的关系似乎没有这么简单明了。
    为什么很多普通老百姓觉得有钱人都是坏人,这其中肯定夹杂了许多“不义之财”。
    所以,有的企业家这样说:在道德的链条上,我们永远都是债务人。
    我们付出的远没有我们得到的多,而我们素质的提高远没有财富积累的速度快。
    所以,中国的牟其中才会因信用证诈骗获罪入狱……当财富积累完全泯灭了良心时,法律就会不请自来。
    失败的企业家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他的良心如何体现?
    
    而一个已经掌握财富的企业家,他的良心投资、财富投资与未来有怎样的关系?
    纳斯达克狂跌,全世界.com唯一没有跌破招股价的就是李嘉诚家族的,他们的.com招股价是美元(搜狐当初的定价是4美元),现在是美元。
    为什么他们把招股价定得那么低?
    因为当时李嘉诚说了一句话:我要让香港人赚钱,因为香港人过去回馈了我很多。
    发行当天涨到18美元,所以香港人到今天为止也没有骂李嘉诚。
    
    通常来说,社会对于企业或企业家的要求有三个基本标准:第一,最基本的是法律的要求;第二,最起码的是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三,也是最高的要求是企业家的良心。
    事实说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越高,未来的机会就越多。
    德国的阿尔布莱西德家族,从1949年发展到现在是德国零售领域里最大的一个企业,它的一个行为准则是永远不提高商品的利润率,即使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也会把利润留给客户。
    这个家族是德国最富有的家族,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十个家族之一。
    
    很多企业可以创造所谓的三年期。
    三年之内它可以从零做到十亿甚至几十亿,但是好过之后,也跌得很快。
    因此,看一个企业是否成功,应看它的三十年,而不是三年。
    
    良心就是信誉,良心就是财富。
    有良心的财富才会更持久也更有生命力。
    看来,古老的信条并没有过时,迷失的只是我们自己。
    
    你从事经商,打开了某些滞销产品的销路,为企业带来了生机,为消费者送去了福音;你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或服务经营,新的产品满足了市场的需要,新的服务项目为顾客提供了新的享受和方便;还有企业的发展,使一些人得到就业,员工们从你的公司里获得了生活的保障……   
    你在成功中,一定听到过许多赞扬、感激的话,当然,你也没忘感激人家给你的支持和提携。
    从中,你没感觉到有比赚钱更有意义、更值得高兴的东西吗?
    
    赚钱不是唯一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富有。
    事实上,任何正当的赚钱活动本身,都是一种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业,它们同样是伟大的。
    
    有些人曾为创业者列举了一些具体的社会责任,具体内容十分广泛,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深入调查并千方百计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广告要真实,交货要及时,价格要合理,产品使用要方便、安全,产品包装不应引起环境污染。
    
    (2)对供应者的社会责任。
    恪守信誉,严格执行合同。
    
    (3)对竞争者的社会责任。
    要公平竞争。
    
    (4)对政府、社区的社会责任。
    执行国家的法令、法规,照章纳税,保护环境,提供就业机会,支持社区建设。
    
    (5)对所有者的社会责任。
    提高投资效率,提高市场占有率,股票升值。
    
    (6)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提供员工公平的就业、上岗、报酬、调动、晋升机会以及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全员管理、教育、培训、利润分享。
    
    (7)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典型的做法有:救济无家可归人员,安置残疾人就业,资助失学儿童重返学校。
    
    这些责任可以为那些想要创业或正在创业及创业成功人士以足够的启示。
    
    有权利及有本事赚很多钱的人,也有义务关心那些收入较少的人。
    卡内基有句话刚好切中要点:“多余的财富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它的拥有者有义务终其一生将它运用在社会上。”
    
    当一个人的资本达到了一定数量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资本已不仅仅属于他个人,而是属于整个社会。
    
    许多持有消极心态的人常说:“金钱是万恶之源。”
    但是《圣经》上说:“爱钱是万恶之源。”
    这两句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精神上的富翁才是真正的富翁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寓言,讲述的是上帝要召见一位富翁。
    这位富翁有三个朋友,第一个是相知甚深的莫逆之交。
    第二个招人喜欢,但与他相处,不如第一个亲密。
    第三个,是时常往来,却对他不大关心。
    
    大限来时,毕竟心中有些惊慌。
    于是请三个朋友与他一起晋见上帝。
    
    他去请那个莫逆之交的朋友一同前往,结果遭到干脆的拒绝。
    拒绝就是拒绝,连个理由都不用找。
    
    他又去请第二个朋友,这第二个朋友倒还算爽快,说我陪你到皇宫门口,然后你自个儿进去怎样?
    
    第三个朋友接到请求,说好哇,你又没有做什么坏事,根本不用害怕,我陪你去见国王,我完全可以替你作证。
    
    三个朋友身份不同,态度也就不同。
    
    第一个朋友是财产,无论你多爱它,它也不能到死随着你。
    
    第二个朋友是亲人,他们可以送你到火葬场,但安葬完毕之后,他们会立即掉头回家。
    
    第三个朋友是善行,平日虽不很显眼,但是死后却永远跟随着你。
    
    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金钱永远都是身外之物,只有你的善行,你的精神才是永恒的。
    
    再以现代企业集团的首脑郑周永来说,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赤手空拳打下503亿美元资产的江山,一跃而成为世界瞩目的超级大亨、财界巨头,这容易吗?
    
    就是这样一位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富豪,在日常生活中却出奇的“小气”:一条裤子可以穿上好几年;衬衫直到领子、袖口磨破了才换新的;一只旅行皮箱能用十几年,直到把手坏了才换新的。
    他没有自己的专用餐厅,经常在员工餐厅里与职员们一起用餐。
    他的办公室朴实无华,墙上只挂了一幅韩国国花的绘画和一幅“淡泊以明志”的字轴。
    他对六个弟妹、九个子女的管教也非常严格,要求他们都像他那样,过一种俭朴的生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严于律己,如此崇尚俭朴的亿万大富翁,在对待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上却是豪气冲天,大把大把的钱花起来毫不痛惜。
    1977年,他把自己拥有的“现代建设”的50%的股票捐了出来,建立了“峨山社会福祉事业基金会”,还出资创办了医院、幼儿园等社会福利事业,充分显示出了他的仁爱之心。
    
    这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力量,他的仁爱之心是最珍贵的事物。
    
    世界首富盖茨聚财的速度快得惊人,仅用13年的时间就积累了富敌数国的庞大资产,美国的传媒常常不由自主地将他神化。
    比尔·盖茨常说:“等你有了一亿美元的时候,你就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简直毫无意义。
    钱的价值只有在有意义的事业中才能得以体现。”
    盖茨将他的财富不断投向他认为有意义的事业中。
    他一次就向华盛顿州立大学捐赠了1 200万美元,同时,又给弗雷·哈特金森癌症研究中心捐助了100万美元。
    盖茨和他的妻子近5年向社会捐款高达10亿美元以上。
    
    对社会如此慷慨大方,对子女他却异常吝啬。
    盖茨公开宣布:“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
    盖茨宣称:当他60岁时,他会将所有的财产贡献给社会。
    富家子弟由于在钞票堆中长大,一辈子不愁吃喝,无忧无虑,容易养成挥金如土、逍遥度日的不良习气。
    有一句古话就叫“豪门出败子”。
    基于金钱可能对孩子带来的伤害,盖茨同当今世界的许多富人一样遵循“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原则,宁愿将钱献给社会也不愿多给一分钱让孩子去挥霍。
    
    盖茨的“吝啬”还表现在一些小事上。
    有一次,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以致找不到车位。
    他的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宾车位。
    
    “噢,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
    盖茨不同意。
    
    “我来付”,他的朋友说。
    
    “那可不是好主意”,盖茨坚持道,“他们超值收费”。
    
    由于盖茨的固执,汽车最终没停放在贵宾车位上。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盖茨不愿多花几元钱将车停在贵宾车位呢?
    原因很简单,盖茨作为一位天才的商人,深深地懂得花钱应像炒菜放盐一样恰到好处。
    大家都知道盐的妙用,盐少了,菜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
    哪怕只是很少的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让每一分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一个人只有当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有些人谈到富有,所指的即是拥有钱财。
    事实上,金钱本身并不等于富有,唯有具备与金钱价值相等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财富。
    
    人之所以生为人,是为了在人生的各个领域中,生活得更有意义,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得人人生活得更为美好。
    我们必须领悟:财富是无所不在的。
    
    金钱、土地、股票、债券虽然是财富,但是水、空气、太阳、山、海、树木、花草、别人的爱与帮助也是财富。
    凡是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均为财富,若能充分享受这些恩惠,才是最富有的人。
    
    富足法则通常在一个人敢于敞开心胸,不再害怕,并且相信所有的好运都将通向他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并且他也必须先为别人奉献。
    事实上,消极心态会吸引消极思想,积极心态也会吸引积极思想。
    如果你生活在吝啬、狭隘、贫乏的思维模式中,你会吸引其他具有相似思想的人。
    但如果你能大胆勇敢地走出第一步,摆脱灰色思想,以新鲜、健康、丰足的想法取而代之,则将会吸引更多有相同思想的人和你在一起。
    
    一个人为金钱、财富或其他俗物而祈祷,富足之境不会来到。
    你该为拥有想法和洞察力而祈祷。
    只有思想和洞察力才能丰富你的生命。
    事实上,所有价值都存在于你的头脑中,富足之境在你心中。
    只要你追求新思想,你便会有新出路。
    
    一个思想消极的人,富足永远不会降临在他身上。
    
    有些人常喜欢原地转圈,永远不会进步。
    他们和那些真正成功的人一样有能力,但是他们不敢提问也不思考,即便有想法也是消极的。
    遇到失败,他们会找理由搪塞,有时甚至把失败归结于上帝的意志。
    其实除了少数年老的人以外,均能有办法达到富足之境。
    
    因此,为了刺激富足法则的运行,一定要去思考,真正相信有一种方式可以使情况变得更好。
    你只要这样想,就一定能付诸实施。
    相信、祈祷、思考、付出是富足法则的四大支柱。
    你千万别作消极思想的受害者。
    
    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他得到多少,而在于他付出多少。
    而根据有钱人们的观点,要使自己的事业成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发掘自己独到的才智。
    人的才智各不相同,正如我们生来就有不同的指纹,每个人从事的职业可以相同,然而,他的才能却是他一个人独具的。
    
    爱默生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使命,他的才能就是上天给他的……做某些事情娴熟自如,就容易把某些事情做好,说不定这事是别人做不好的……一个人的抱负也会与自己的能力相当,而巅峰的高度,正和基础的深度成正比。”
    
    发掘出你独具的才能,这是必具的第一步,如果一味地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没有主见和自我判断能力,那么即使表面上的成功也掩饰不了那极大的失败。
    
    (2)诚实。
    每个人的思想中,都具有不撒谎、不行骗、不偷盗的道德观。
    莎士比亚说:“你若对自己诚实,日积月累,就无法对人不忠了。”
    斯科特说:“我一开始撒谎,就陷入了紊乱的网罗里!”
    
    (3)热忱,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的一天。
    
    (4)不要让你所拥有的东西占据了你的思想情感。
    
    (5)不要过于忧虑。
    
    (6)不要留恋过去。
    
    (7)尊重别人,而不要轻视任何人。
    
    (8)承担起对世界的责任。
    
    其实以上所列也仅仅是个参考,任何人要想成为真正的富人必须丰富自己的心灵,物质上的富有只是表面的富有,精神上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因此,奉劝各位想在创富之路上大干一场的人,别忘记丰盈你自己的心灵。
    
    给予是健康生活的奥秘……金钱可以用来做坏事,也可以是建设社会生活的一项工具。
    
    ——小约翰·D·洛克菲勒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