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杨辰秦惜_

第804章

杨辰秦惜_ 佚名 15739 Aug 6, 2021 9:20:09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心理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章节阅读:

    既然每个人的人格有很大差别,那么怎样才算是人格障碍呢?“人格障碍”的定义是:“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这种人格特征的偏离使得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且对环境适应不良,甚至达到害人害己的程度。”
    一般人为人处世都有一定的模式,都要接受社会规范的要求和检验。如果超越了正常的范围便形成了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与正常的社会规范准则不相融的一种心理障碍。有人格障碍的人,其行为模式异于常人,必然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但他们对此却毫无所知,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而决不检查自己。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人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以后甚或终生。
    心理问题32表演型人格
    ■爱幻想,总喜欢引人注意
    ■问题描述
    王璐璐今年25岁,在一家外企工作,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有一点不好,总喜欢高谈阔论,有意无意地标榜自己。她爱听表扬的话,与人谈话时,总想让别人谈及自己如何有能力,亲戚如何有地位,自己外貌如何出众等,如果别人谈及别的话题,她就千方百计地将话题引向自己,而对别人的谈话心不在焉。
    王璐璐最喜欢吹嘘青年才俊们是如何欣赏她、追求她,而她又是如何刁难他们。为了引人注意,她甚至不顾个人尊严,大放厥词。与别人争论问题时,她总要占上风,即使自己理亏,也要编造谎言,设法说服别人。她平时有些喜怒无常,高兴时嘻嘻哈哈,劲头十足,稍不顺心则大吵大闹,弄得人际关系十分紧张。她喜欢与家庭地位、经济状况、个人外貌等不如她的人交往,而对强于她的人常常无端诋毁。一天,正当她瞎吹时,经一位朋友提醒,她顿时觉得自己并非魅力超群,立刻委靡不振,非常难过。然而伤心归伤心,以后她依然我行我素。
    ■问题分析
    表演型人格又称歇斯底里人格,其典型的特征为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性,特别是情感过程的不成熟性。具有这种人格的人的最大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经常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事物,喜欢幻想,言行与事实往往相差甚远。此类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各种年龄层次的都有,尤以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一般年龄在25岁以下。
    表演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育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时期的水平上,因而表现出表演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喜欢引人注意,而且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常喜欢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他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他们常常做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常常依照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行事。她们常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极其容易发生巨大变化,容易有情绪起伏。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感炽烈,但不深厚,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感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能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度,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常常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耍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谄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与人交往表面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的注意和夸奖,如果别人投其所好他会欣喜若狂,否则会不遗余力攻击他人。此外,此类患者性心理发育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的娇羞态来诱惑勾引他人而自己不觉察。
    ■解决之道
    一、提高认识,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
    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发作。
    二、学会自我调整情绪
    表演型人格的情绪表达常常太过分,旁人常无法接受,所以具有此种人格的人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便是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对亲朋好友提出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相反,听取意见以后要扪心自问,弄明白这些情绪表达中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予以改正,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程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地自我提醒。此外,还可请好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后请好友对自己当天的表现作一评价,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的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做到自然、适度。
    三、将自己的才能升华
    如前所述,表演型人格的人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所以不妨“将计就计”,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之在表演中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表演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总之,对于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或者有这个倾向的人来说,关键在于认清自己的行为缺陷,在适当的时机,还可以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投身演艺事业,完全没有必要自暴自弃。
    ■心理测试
    表演型人格的自我测试
    下列各题哪些与你的情况相符。
    1.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
    2.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3.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求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表示强烈不满。
    4.经常渴望得到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
    5.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6.喜欢被别人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引人注目。
    7.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
    8.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实。
    如果你符合其中3项或3项以上,那你就可以被诊断为有表演型人格障碍。
    心理问题33依赖型人格
    ■离开了家,我该怎么办呢?
    ■问题描述
    某大学一年级女生美美,17岁,父母为工人,家庭生活温馨。她是独生女,备受父母宠爱。上大学前,她的一切事情均由父母料理,从不承担任何家务劳动,甚至连衣服、鞋袜也不用自己洗。到外地上大学后,非常想家,对大学生活极不适应,产生了许多矛盾心理与困惑。晚上躺在床上,想到睡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很难入睡,经常梦到爸爸、妈妈。一听到广播里放的音乐有“妈妈”的内容就会哭,在街上、在校园里听到的都是当地口音,就觉得自己是被抛弃到异地的游子,感到孤独极了。班上组织春游、秋游,她毫无兴趣。看到同学玩得高兴,更是感到孤独、伤心。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成天提心吊胆,担心期末考试不及格,更担心家里人失望。入学后,她把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全用在给家里打电话上了。
    ■问题分析
    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当你跨进青春之门后,你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的依赖性仍常常困扰着自己。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容易失去自我,遇到问题时,自己不积极动脑筋,往往人云亦云,易产生从众心理。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主要表现如下: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企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决定;喜欢和独立性强的人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在学习和工作上,喜欢让老师或领导给予悉心的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会常常不知所措。
    依赖型人格的人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兴趣、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人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他为自己干点什么或寻求个人爱好。
    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
    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渺小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方向的小船。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育的早期。幼年时期的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
    依赖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心身健康。
    ■解决之道
    一、习惯纠正法
    依赖型人格的人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要治疗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要清理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哪些是自己作决定的。并每天做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进行一次小结。
    对于自主意识强的行为,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继续坚持。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鲜艳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坚持穿鲜艳衣服上班,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正是你改变依赖习惯的突破口。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你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在制订工作计划时,你听了朋友的意见,但对这些意见你并不欣赏,便应把自己不欣赏的理由说出来,说给你的朋友听。这样,在工作计划中便掺入了你自己的意见,随着自己意见的增多,你便能从听从别人的意见逐步转为完全自作决定。
    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诡控制技术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诡控制法是指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中增加自我创造的色彩。
    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情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赖的人。
    二、重建自信法
    如果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赖行为也可能复发。重建自信法便是从根本上矫正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方法。
    1.消除童年不良印迹。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时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你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帮你做”等。你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帮助你。
    2.重建勇气。你可以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为“自主日”,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心理测试
    依赖型人格的自我测试
    下列各题哪些与你的情况相符?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务不能作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例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评析:
    如果你符合其中的5项或5项以上,那么你就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
    心理问题34自恋型人格
    ■比来比去,我就是比别人强
    ■问题描述
    安澜与前任男友恋爱五年,被骗得挺惨的,却还认为前任男友是不得不离开她,并不是不爱她了。后来认识了王刚,王刚只是觉得她是个善良的好女人,就想和她成为朋友,但是心里不喜欢安澜这种类型,所以,没打算与她深度交往,只是作为普通朋友时常聚聚。周末的时候,如果王刚有时间,就会叫上几个相处得较好的朋友一起吃个饭,当然,有时候也会叫上安澜。结果问题出现了。有一次,王刚和两个朋友还有安澜一起去给一个朋友过生日,王刚喝得有点多,就倒在沙发上睡了,等他迷迷糊糊醒来,听见安澜哽咽地跟那两个朋友说:“我知道他对我好,他给我做饭的时候,手上烫了一个泡都不跟我说,我怎么回报他好呢?”王刚的脑子一下子懵了,天啊,安澜以为他爱上她了!他马上坐起来,接口说:“安澜,你怎么分不清友情和爱情啊!我不过是把你当做女性朋友而已,你别想多了。”没想到,安澜狠狠地瞪了王刚一眼,说:“我知道东北男人就是喜欢说反话,我知道你是爱我的。”她一句话弄得王刚申辩无门,只好决定以后少到安澜家去,并且一定不动手做饭了。
    ■问题分析
    生活中,你也可能遇到过像安澜这样的人,心理医生给他们的定义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戏剧型人格的表现相似,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戏剧型人格的人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却内向、冷漠。自恋型的人过分看重自己,对权力与理想式的爱情有非分的幻想。他们渴望引人注目,对批评极为敏感。在人际交往中,这种人很难表现出同情心。
    有很多贬义的词可以用来形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自私、傲慢、自命不凡、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唯我独尊、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特征都来自于他们过高的自我评价和过分的自尊。
    他们对人、对己的基本看法通常是:我是卓越的、才华出众的,别人比不上我,所以都嫉妒我。他们认为别人对他们的关注、赞美、关心、帮助都是理所应当的,成功、权力、荣誉也理所应当是属于他们的。因此,他们对待批评、挫折的反应是愤怒、敌意的,甚至会采取报复行动。他们缺乏同情心,对人冷漠,因而也会利用或玩弄他人的感情;他们没有责任感,更没有愧疚感,做错事总会寻找借口和“替罪羊”,因为,如果承认错误就会威胁到他们的自我评价。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热衷于与他人比较和竞争,因为他们希望能在竞争中打败他人,证明自己的优越。然而,当他们无法胜过他人时,会充满嫉妒与敌意,对竞争对手进行恶意的攻击或陷害。
    如果说每一种异常心理的产生都有一定原因的话,那么自恋心理的产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对此,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一番。
    1.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自恋心理产生的第一根源。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系。父母宠爱、夸赞、表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
    2.生活一帆风顺。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恋的心理,而生活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恋的性格。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们在学校又出类拔萃,老师又宠爱他们,就会养成自信、自傲和自负的个性。
    3.片面的自我认识。自恋者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会产生自恋的心理。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把成功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把失败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过分地自恋和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
    4.情感上的原因。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例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深怕被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看不起,装清高,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这些同学的样子。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
    从动机上来看,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最根本的是想得到他人的赞赏与爱,然而,他们对他人的冷漠和藐视,恰好使他们得到他们最恐惧的后果——被他人拒绝。幸运的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是可以通过自我教育而有所改善的。
    ■解决之道
    一、解除自我中心观
    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由此可见,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到了婴儿期。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障碍,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你可以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你的批评罗列下来,看看有多少婴儿化的成分。
    还可以请一位和你亲近的人作为你的监督者,一旦你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你及时改正。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观是会慢慢消除的。
    二、学会爱别人
    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光抛弃自我中心观念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念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你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维尔斯特认为,通过爱我们可以超越人生。自恋型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是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
    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为便是关心别人,尤其是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当别人生病时及时送上一声问候,病人会真诚地感激你;当别人在经济上有困难时,你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便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只要你在生活中多一分对他人的爱心,你的自恋症便会自然减轻。
    ■心理测试
    自恋型人格的自我测试
    下列各题哪些与你的情况相符。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词。
    3.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4.坚信自己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只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地受人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评析:
    如果你符合其中的5项或5项以上,那么你很可能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心理问题35回避型人格
    ■看到人总是低着头,对人有意回避
    ■问题描述
    肖艾的智商并不低,他兴趣广泛,思维敏捷,然而几年前参加高考时,他却名落孙山。后来肖艾去了南方,在广州一家电脑公司做营销工作。营销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颇丰。肖艾的工作很出色,业绩好,多次受到老总的嘉奖,并担任了营销主管。一年后,公司招进了三名大学本科生,其中一人做了他的助手。
    有一名大学生做他的助手,本来可以使他的事业如虎添翼,然而肖艾却陷入了自卑的泥淖。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情绪低落,不爱讲话,工作劲头大打折扣。几个月以后,老总看到他的业绩下降,便撤了他的营销主管的职务,并让肖艾的助手来接替他。这以后,肖艾的情况更为恶化,他不与任何人说话,看到人总是低着头,当别人主动与他接近时,他总是有意回避。有一次,公司举办歌咏会,所有的人都参加了,唯独肖艾一个人没有报名参加。公司领导动员他参加,他也就和大家一块参加排练了,但正式演出时,他却一个人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在日记里,肖艾说他其实心底总有一种痛,因为他的人生并不顺利,没有考上大学。这个结在他心底早就有了,一旦有外界刺激时,他就会想起来,使他非常不安。他想回避所有的人和事,甚至想回避这个世界。肖艾说:“我甚至连电话都不愿意接。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卑微的人,没有人会关爱我,包括我的恋人。我只能回避一切。”
    ■问题分析
    回避型人格障碍又叫焦虑型人格障碍或逃避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
    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入痛苦之中,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因而,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下定了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己,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这些人在单位一般都被领导视为“积极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员”,因此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可是当领导委以重任时,他们却都想方设法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社会工作。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行为退缩性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行为退缩性不同:前者并不安于或欣赏自己的孤独,不与人来往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他们行为的退缩源于心理上的自卑。想与人来往,又怕被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因害羞而不敢亲近。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体说来,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自己。有人发现,性格较内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
    2.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当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感,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行为,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深。
    3.挫折的影响。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使其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职业等都有可能对自卑心理的形成产生影响。这种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
    ■解决之道
    一、消除自卑感
    1.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必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要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做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人,并乐于与他人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有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3.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设想失败后的情绪体验,就会产生自信心。
    二、克服自己的人际交往障碍
    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订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例如,有专家提出下列梯级任务。
    第一周,每天与同事(或邻居、亲戚、室友等)聊天十分钟。
    第二周,每天与他人聊天二十分钟,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十分钟。
    第三周,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一位朋友做不计时的随意谈心。
    第四周,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随意聊天,或家宴,或郊游。
    第五周,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活动。
    第六周,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尝试去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一般说来,上述梯级任务看似轻松,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最好找一个监督员,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并督促你坚持下去。其实,第六周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但作为治疗手段,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在开始执行梯级任务时,患者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也可能觉得毫无趣味,这些都要尽量设法克服,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心理测试
    回避型人格的自我测试
    下列各题哪些与你的情况相符。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的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或可能的危险。
    评析:
    如果你具备其中的4项或4项以上,那么你可能有回避型人格障碍。
    心理问题36偏执型人格
    ■老是怀疑别人居心不良、不怀好意
    ■问题描述
    刘冬,大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相当好,还担任班长。平常他虽然常与人交往,也很喜欢与同学交谈,但总觉得别人嫉妒他的才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他。虽然同学们都否认嫉妒他,但他觉得他们是在自我辩解。而且他还爱顶撞班主任,觉得班主任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他一向我行我素,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因为,他觉得自己具有比他们更强的能力和智慧。办事结果不理想的时候,他就认为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不是他的能力存在问题。他认为自己属于人见人恨的那种人。后来他就懒得与他们交往了,更乐于独处,但对别人的怀疑却丝毫没有减少。
    他对任何人,包括班里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从心里怀疑。他觉得,如果信任他们,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利用其信任加害于他。最近他被班主任撤了班长一职。他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断定有人搞鬼,觉得这样对他实在是很不公平。于是他写信给校长,阐述所蒙受的耻辱,决心把班主任搞下去。女朋友说他有病,他却认为她变心了。而且他一直都觉得,女朋友看班主任的眼神很有问题。
    ■问题分析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为1980年《诊断统计手册》(D**-Ⅲ)中人格障碍12种类型之一。据调查资料表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
    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以下几点。
    1.极度的感觉过敏,对受到的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
    2.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
    3.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
    4.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说话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心存不良。
    5.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处理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
    6.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
    这种人格的人与家人、朋友、同事不能融洽相处,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偏执的人总是将周围环境中与己无关的现象或事件都看得与自己关系重大,是冲着他来的,甚至还将报刊、广播、电视中的内容跟自己对号入座。尽管这种怀疑与客观事实不符,毫无依据,但是不管别人怎么释也无从改变他的这种想法,甚至对被怀疑对象有过激的攻击行为,从一般的心理障碍发展成精神性疾病。
    因此,具有猜疑性格缺陷的人,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矫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就会因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不顺心,加上强烈的精神刺激等因素,而变为精神疾病,甚至对家人和社会造成危害。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偏执型人格形成的原因暂无定论,有专家曾尝试举出以下四条。
    1.早期失爱。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
    2.后天受挫。成长中连续遭受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3.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形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处正为此自卑。
    4.处境异常。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例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
    偏执型人格障碍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想彻底矫治好几乎不太可能,任何形式的疗法都收效甚微。其原因是患者总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患病,别人是在胡说,因此,总是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别人,怀疑别人,拒绝与别人合作,使得想帮助他的人无法介入治疗。可见,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不宜拖延。
    ■解决之道
    一、要自觉地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周围的人对患者不要责备、侮辱,多给予理解、关心、尊重、帮助。要多跟患者进行沟通和交往,减少或避免不良刺激。一旦发生争吵,周围人要尽快散开,不要去凑热闹,更不要去参与,但大家可以一致指出其不妥之处,使其收敛。而患者此时也要尽量警告自己不要吵架,要尽快离开,以免闹个不休。如果患者能自觉地把自己长期置身于这样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那么,其异常的人格就会逐渐好转,甚至可以有较大的改善。因为,在这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中,患者通过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多疑。
    二、学会自我暗示调适法来逐渐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
    如默念“一个人固执多疑,不利于和老师、同学来往。因为固执多疑,就会听不进周围的人的任何意见,只相信自己,就会使周围的人感到与自己难以沟通;因为固执多疑,即使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会使周围的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就有可能从反面去理解而造成误会。自己一定要改掉固执多疑的缺点,要谦和,要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积极地去理解周围的人的意见,多听听周围的人的意见,对自己总是有帮助的,有些意见是自己苦求不得的。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别人能干,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千万不要高傲自大。不要轻视周围的人,而要向他们学习,同时也要相信他们,整天与自己过不去的人不会总有的,自己不要整天去怀疑有人在搞鬼,不要轻易地去怀疑他们,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自己一定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相信他们也会这样对待自己……”如果有时间的话,每天最好都能这样默念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许多异常人格特征就会有所改善,甚至会有明显的改善。对这种自我暗示首先要充分相信它的神奇作用,最好能在大脑皮质兴奋性较低的早晨、午休时间或就寝前进行默念。在默念过程中尽量运用想象,这样自我暗示的效果较佳。
    三、学会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的观念
    例如,每当自己对周围的人产生敌意时,就要分析一下自己是不是卷入了“敌对心理”的漩涡之中。又例如每当自己对周围的人不信任时,就要分析一下自己是不是陷入“信任危机”中了。如果是,就要提醒和警告自己,不要再沉浸于“自我信任”之中了。要知道世界上除了坏人还存在着好人、朋友,对好人、朋友应该持信任的态度。朋友、亲人或同事都是好人或比较好的人,都是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他们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否则,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通过这种自我分析非理性观念的方法,可以阻止患者的偏执行为。有时如果患者自己不知不觉地表现了偏执行为,事后应抓紧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否定,以防下次再犯。
    总之,一个人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遇到各种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意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以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发觉自己有偏执倾向时,要尽快采取各种措施消除这种不良倾向。
    ■心理测试
    偏执型人格的自我测试
    下列各题哪些与你的情况相符。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对或歧视行为,或无足够根据就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备。
    2.将周围的事情理解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别人,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的错不能宽容。
    6.好争辩,固执地坚持个人不合理的权利或利益要求。
    7.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的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自己的想法。
    评析:
    如果你符合其中的3项或3项以上,那么你很可能患上了偏执型人格障碍。
    心理问题37被动—攻击性人格
    ■凭什么要听你的,你凭什么命令我?
    ■问题描述
    小江的父亲是一个很严厉的人,对家人通常都是采用一种命令式的口气说话,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母亲经常被他气得大哭,而小江小时候也经常因为达不到父亲的要求而受到严厉的打骂。
    小江对父亲又气又恨,对父亲那种命令式的口气既无奈又厌恶。长大以后,小江对父亲的命令越来越反感,发展到后来干脆不再理睬父亲的命令了。他对父亲用了一种迂回的反抗方式,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被动攻击”。
    ■问题分析
    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的具体表现是顽固执拗、固执己见;对别人的要求采取耽搁、假装遗忘、拖延等手段,使之效率低下,以此来表达不满和愤懑情绪,使人感到其有一种被动的攻击性的敌对心态。患有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的人会很艺术地跟你对着干。他们敷衍、抱怨、反对、磨蹭、“忘事”,对主动来帮忙的人冷嘲热讽。他们感觉被生活耍了,因为他们觉得生活本应更厚待自己。他们在内心和现实生活中都经历着怨恨和不快,但是他们自己并没有察觉,正是他们自己的人格使他们离幸福越来越远。最普遍的表现形式是对让其尽职尽责的合理要求不以为然、消极抗拒。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顺从、谦和、随意,而有的人则好胜、好强、好争,不肯放弃自己的意见。应该说,好强本身并不一定不好,如同顺从也不一定好一样,但好强过头,变成了固执,甚至自以为是,为固执而固执,则是有害的。一个好强、固执的人,可能是一个自信自立又有些自高自大的人,可能很武断,时常想要驾驭那些不及自己的人,对抗有权势者,喜欢坚持自己的主张,甚至不顾周围人的反对。因此,可能会成于此,也可能会败于此。有一句话如此说:物过于刚则易折。
    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极地拒绝完成一般的工作任务。
    2.抱怨别人误会自己、不欣赏自己。
    3.闷闷不乐,好争吵。
    4.毫无道理地批判、嘲讽权威。
    5.对那些看起来比自己幸运的人表现出嫉妒和忿恨。
    6.说话时声音夸张,不断诉说自己的不幸。
    7.表现出不友好的蔑视后会后悔,但下次还会再犯。
    ■解决之道
    一、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减少反对、埋怨行为的频率,增加合作。
    三、直接表达出生气和埋怨的感受并对此负责。
    四、减轻对于独立与依靠别人的矛盾情感的强度。
    五、稳定自己不规律变化的行为和情绪。
    六、增强快乐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七、减少抱怨的频率(如对于个人的不幸,对于权威人士)。
    八、使用友善的方式与人共处,而不是用恼怒和生气的方式。
    ■心理测试
    被动—攻击性人格的自我测试
    下列各题哪些与你的情况相符。
    1.我不想让重要的人际关系受到损害,但是也需要让自己感到自由。
    2.我抱怨自己不被理解和不被欣赏。
    3.我心情不稳定且好争斗。
    4.我用不合理的方式批评和蔑视权威。
    5.我认为别人更加幸运并向他们表示嫉妒和怨恨。
    6.我对自己个人的不幸进行频繁、夸张的抱怨。
    7.我经常诉说自己的悲哀。
    8.我交替地表现出挑战性的敌意和懊恼的抱歉。
    9.我总是不敢大胆批评别人的言行。
    10.我的思想似乎比较保守。
    11.如果发现我与别人争论了半天的问题是我错了时,我会为面子而不肯轻易认输或找些借口。
    12.我认为自己确实具备一些别人所不及的优良品质。
    13.让我做一些很平凡的工作,我会很不甘心。
    14.我喜欢争强好胜。
    15.在集体中,如果我的意见与大家不同,我通常当场表明立场。
    16.如果我急着要借朋友的东西,而朋友却不在,我认为不告而取也没有关系。
    17.我相信,我不比任何人差,并有权得到最好的东西。
    18.因为我对一切问题都喜欢发表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有头脑的人。
    19.我坚持自己享有随时随意娱乐的权利。
    20.我看重并且维护自己的安逸生活、自由时间和对幸福的追求。
    21.我坚持认为,生活的好坏跟运气有很大关系。
    22.我悠闲而乐观,相信问题最终总会迎刃而解的。
    23.我只做自己应该做的那部分工作,从不多干。
    24.我希望别人也能了解并尊重我的界限。
    25.我认同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方式。
    26.我没有紧迫感,也不为时间要求而操心。
    27.如果我认为别人的要求不合理或者在他们的权限之外,便会从容拒绝。
    28.我的时间观念不强。
    29.我不畏权威。
    30.对我来说,匆忙只会造成浪费和不必要的紧张。
    评析:
    少于其中的5项:人格没有异常,不存在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
    具有其中的6项以上、15项以下:具备一些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的特征,但只要平时注意,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具有其中的15项以上:具有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与工作。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