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典架空 我家房门通古代

第六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

我家房门通古代 冰淇淋老歪 2440 Aug 7, 2021 2:03:05 PM
    “等这片地要收的时候,你帮我请几个人处理下,我这边实在是忙不过来了,也挪不开人手。”自家原有的那百亩地倒是有人忙活,可也抽不出人来。
    “原来这片地伺弄的人呢?”
    “都是原来那家雇的长工,地一转,人就带走了。”
    “那行,村里闲劳力不少,虽说到县里不太方便,一天顶天给个十文,大把人来。过不了半月,就得收小麦,一个月,收粟谷,多找几个,一天都能干完。”
    老钟点点头,看着地上长得还算不错的庄稼,要是真减产,不心疼那是不可能的,但总得权衡吧,该舍就得舍得。
    老钟不知道,往河泡子方向,他家这五十亩地的边上,正有两个在观察旱情。
    “武管事,您说那姓钟的什么时候来求水?”
    “我哪知道,怕是新买的地一时没顾上。”
    “不可能吧,我看着好像庄子上进人了,这眼瞅着地都要干了,麦穗上不了浆,他就不着急?”
    “嗤,管他着不着急,早晚过来求我们。”
    “那咱二爷的意思?”
    “能什么意思?不来求倒是便宜了他,要是过来求,呵呵,让他大出血,还浇不上地。
    嗤,这姓钟的本来没他什么事,偏要一脚插进来。
    看着吧,河泡子周围的地,有一家算一家,早晚都得是老郭家的。不然二爷费心思折腾什么。”
    “二爷费心思折腾什么?”
    “多了,比如老姚家那点破……哎我说,跟你什么关系?滚,二爷的事儿,是你能打听的?小心你的脑袋。”
    “别,一时话赶话顺嘴秃噜出来,小的哪敢真打听主子的事儿。”
    “谅你也没有那歪心思,嗤,得了,看你吓的。”
    ……
    只是让老钟和这武管事没想到的是,当晚,突然就下起一场大雨,瞬间滋润了干渴的庄稼。
    有人欢喜有人忧。
    欢喜的是老钟,这场雨好哇,一点隐忧都解了,收割前不用想着浇水的事了。
    哎,自家这运气,不佩服都不成。
    忧的是武管事。
    二爷交待给他的事,眼见着是办不成了。恁有万般算计,一时也用不上了。
    那武管事没辙,只能想着赶紧回禀郭家二爷。但他知道,以二爷的性子,不可能放弃。
    ……
    老钟浑然不知郭典吏家还有些那些算计,他还在跟闺女又确认了一遍桃脯的制作过程,有些繁琐,生怕自己忘记。
    钟小荷也怕漏了,到底是一个繁体字一个繁体字的查,歪歪扭扭把个复杂的流程,尽量用最简单的话记在纸上,给了老钟。
    为了防止老钟不认得字,还简单配了图。图么,有些抽象,能看明白就成。
    “等开始制作,我跟您去一趟,第一批熬煮我跟一遍行不?”看老钟还是不放心,毕竟东西没做过,单子定金都接了,没压力是不可能的的。
    “那也成。”虽说不想让闺女去那个都是糙汉做工的地方,可有闺女在,总觉得肯定能成功,自己也心安些。
    “爹,开作坊不用官府备案么?”这钟小荷真不知道,要是不用营业执照,那是不是税都不用交了。
    “想美事呢,肯定要备案的,以后要交税的。没备案被官府抓住,你爹我要吃牢饭的。”
    的确,她就觉着不可能有这个漏洞么,就算没穿越者提醒,那古代官府也不傻。
    呵呵,随便开作坊不用缴交税费,的确是有点想屁吃。
    这几天老钟忙活这些琐碎的事情,钟小荷想帮忙也帮不上,老钟也不让她干这些,都是些琐碎的粗活计。
    三日后,
    也就是正康十一年六月十五日。
    这一天,老钟的果脯作坊正式开始运转。
    杨家两个舅舅给带来了第一批桃,有三个篓子,不多,但是重在包装测试,也是顺一下流程。
    结果还不错,无论是草纸加桃叶子,还是草纸加碎布头,耗损都非常低。
    桃叶子都摘了,卖桃的人也不干,再说摘叶子也要花时间,而碎布头更好,就是收集起来比较麻烦,没那么多,而且还是有偿的,好在能回收利用。
    两样暂且都用着。
    钟小荷也来了,可下发挥她常年混迹工厂的优势了。
    “爹,你这安排的不行,拆外层保护纸得挨着洗桃子的地方,像现在这样,距离这么远,拆完还得用筐装过来,费事儿不说,还多一次碰伤机会。尽量上一个工序接着下一个工序,避免多运输知道不?”
    老钟心想,这不是为了怕把纸溅湿么,草纸也要花钱的,能回收更好。
    “制作地点可不能随地吐痰吐口水的,茅房离着远远的,上完茅房回来必须洗手,回头还得做些口罩才行。”
    这倒是,做入口的东西,千万要小心,吃坏了人,赚多少都得赔进去。
    “光靠通风,靠外面的日头晾晒八成不太够,先试试吧,哎,要是能建个烘房就好了。”
    ……吧啦吧啦吧,钟小荷一来,一直在说,一直在挑毛病,没办法,这是品质工作者的职业病。
    桃脯制作麻烦,整个流程下来,不算最后晾晒,也要三天,钟小荷足足跟了三个白天。
    别说老钟忙里忙外的,就她这个动动嘴的,都觉着挺累的。
    最后一步,也是第二次晾晒,这就没钟小荷啥事了,倒是她爹老钟,连续几天没回家了,他得在作坊全天候着,甚至还要动手做事。
    钟小荷休息了一天,又开始无聊起来。
    前阵子带着吉祥和姜氏家的大小子多宝没少在县城逛,钟小荷也没有开始的热情了,一来县城逛熟了,二来只逛没钱买也没啥意思。
    现在每天除了练习毛笔字,认识几个繁体字,就没有什么正经事。
    一开始针线还学学,学了些日子就失去了耐性,针脚大小有什么关系,真要哪天需要用自己缝衣服的地步,那便携式缝纫机便宜又好用。
    裁剪倒是可以用心学学,里衣的裁剪,钟小荷已经学会,至于外衣……来日方长,不急。
    偶尔听听姜氏讲讲她原来主家里面的故事,或是营州府城的情况,再不就听听老钱头讲古,也算是逐步在了解这个世界。
    以后有闲有钱有时间,还是得制定旅游计划。
    来这两个多月了,按揭正常后,厨房又露出一大块,她忍了又忍,才没把手上的钱都用来付按揭。
    空间要那么大也没用,又不能种地,放钱?呵呵,以为我是谁,有辣么多大钱?
    茶几上倒是真放着二十来枚大钱,这是为了一边看手机一边摸大钱玩,没看错,就是这癖好,新养成的,无聊人么。
    一直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生活目标已经设定了,自己偶尔做下倒爷,应该不难。古代一个女孩的人生也被”规划“好了,嫁人生子做个贤内助么,好不好的这个大概率是要凭运气。
    可她如此下去,大概率会空虚寂寞冷啥的。
    “要不读点书?好几年没看书了。”
    千字文那不能算,各种穿越玄幻,那也不能算。
    读书,读好书。某知名主持人不是说了么,读书,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