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我在汉末举明旗

第44章甜枣太甜了

我在汉末举明旗 三档灯 2172 Aug 5, 2021 10:28:41 PM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读书声,不管是那个时代,永远都是最美妙的声音。
    华府内传来的正是一声声稚童们的读书声,老头们虽然不知道里面读的是哪本书的内容,但这朗朗上口的语调,却让他们在听到的第一时间,脑海里就有了记忆。
    朱业看出了老头们的疑惑,跟着就做出了解释:“里面读书的都是我们接收的灾民家的孩子,他们读的是千字文,与此相关的还有百家姓和三字经。”
    “嗯......”
    “作为启蒙来用。”
    众老头中有一个站了出来,望着朱业说道:“这位朱大人,我姓杨,名舆,字为德,是艾县东街人。”
    朱业点了点头,邀请道:“杨老有什么问题,但说无妨。”
    “朱大人!”
    杨舆拱了拱手,问道:“简听此文尚不能通,舆少时念书,距近以有近五十载......”
    说着,杨舆微微一顿,斟酌道:“舆惶然,对于此文闻所未闻,但初闻之下朗朗上口,暗合寰宇,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这......”
    千字文谁写的?
    周兴嗣。
    哪个朝代?
    南北朝。
    现在呢?
    大汉!
    抱歉了......
    朱业脑子一想,不好意思的说道:“非是名家,小子拙作而已,还请诸位详品。”
    这话一出,又是一阵赞叹。
    “朱大人尽有如此学识,此文之朗朗,必将流传千古。”
    “此文命换千字文,此文一出,蒙学之教,无可超其也!”
    “......”
    朱业被众人夸的有些脸羞,急忙说道:“拙作而已,不值一提,诸位请随我入内一观,再谈其他。”
    众人听罢,这才停下嘴中赞扬,跟在了朱业的身后,向门内走去。
    不过经过一开始的一番交谈,众老头心中的局促却是又少了三分。
    跨上台阶,跟着朱业一同迈进华府大门。
    华府的模样并没有什么变化,过了门楼,李敏就是一个大院子,院子很大,里面齐样的桌椅板凳摆了不少。
    按一坐两人来算,横有十,竖有十,且稚童们坐的是满满当当的。
    细数下来,这里坐下了二百名稚童。
    众老头的目光有些疑惑,望着朱业,等待着他的解释。
    朱业也没卖关子,直接说道:“这里的孩子除了个别是我朱家的孩子以外,大多都是从兖州逃难而至的灾民之子。”
    顿了顿,环视一周:“且......不分男女!”
    “!!”
    “!!”
    “!!”
    老头们愣住了,心中高呼。
    这怎么可能?!
    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不管他们再怎么不相信,已经出现在他们眼睛里的东西是骗不了他们的。
    这个年代的读书人是没有寒门的,普通百姓能读书?
    简直比登天还难。
    据史料记载。
    哪怕是在经济异常繁荣的宋代,一本普通的书的价格大约在3克黄金,这个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1700块钱。
    以当时农民的收入来计算,买本书的资费相当于今天买套房子,需要二三十年。
    有一个故事。
    就是宋代著名改革家王安石,他的朋友对他说:我的儿子特别聪明,看书只需要看一遍就能全部记住。
    而王安石的回答呢?
    谁家儿子看两遍?
    意思就是说在宋朝,如果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是根本没有资格读书写字的,因为书本的价格太高了,你必须看一遍全部记住,过了这村就不再有这个店
    注意!
    这是宋代!
    而现在是汉代!
    汉代的经济和开化较之宋代,又要差了许多。
    这个时代,所有的书籍和学识都是把握在世家豪强的手里。
    读书?
    你有钱都不一定读得起!
    这些老头被称为颇有学识,什么叫颇有学识?
    不知道从哪里偷学着认识了几个字,会写一部分人名,懂点为人处事的小道理。
    这就叫颇有学识!
    如果细算起来,或许他们识字量还不上下面这些正读着千字文的孩子!
    当他们看到一群稚童,不论男女,且不论出身,居然有资格坐在这里读书识字时,能不震惊吗?
    这时,朱业的声音就像是在挠他们痒痒一样,慢悠悠的想了起来:“诸位长者,我所说名留青史一事,正是此事。”
    “嗯?!!”
    众老头闭嘴噤声,眼神却是其刷刷的望了过来。
    “呃......”
    朱业没看的有些尴尬,默默的小腿了半步,赶紧解释道:“我打算将三味书屋,嗯......就是这个学堂的名字。”
    “我打算将三味书屋对艾县,对我治下所有地方,所有县城,不分男女,不分出身高低贵贱,全部免费开放!”
    跟着,朱业又补充了一句:“免费的意思就是,不收取任何费用,不需要任何束脩,并且......”
    末了,朱业的声音一拉长,环视一周,徐徐说道:“我打算将艾县达到入学年纪的稚童们统一给招收进来,观诸位长者于此地颇有名望,不如就请诸位代劳则罢?”
    “主公此话可是当真?我等虽然半截身子以埋入土底,但这等传道授业之事,还望主公尽管吩咐,我等自然是当仁不让,必效其犬马之责!”
    反应快的几个老头直接下跪请命了,干脆果断的紧。
    就算是反应慢的一些,也是在脑子里一挥回想,立马就跟着跪了下来,嘴里也是齐声附和道:“但请主公吩咐!”
    好家伙!
    反贼?
    大人?
    先生?
    主公!
    这称呼一改再改!
    随着“主公”二字一出,朱业的心这下子是彻底的稳住了。
    因为这些老头在街道邻里的名望很高,只要能获得他们的认同,艾县就彻底被他捏在手里了。
    对于老头们的下跪请命,朱业一点也不意外。
    名留青史?
    不!
    随着学堂招收的学子越多,其辐射范围也就越大,他们作为招生的人,自然也是有一层师者的......至少是半师的身份。
    想一想,当艾县的孩子们人人有书读,等到他们学成之日,这个艾县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个人人有学识,知明懂理的县城,整个大汉是独一份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