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重生 快穿炮灰逆袭任务

第724章 饮茶先啦下什么凡

快穿炮灰逆袭任务 的小正 2171 Aug 6, 2021 3:14:40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家父大明战神李景隆》章节阅读:




  看到李佑同意自己的策略,李景隆非常得意,说道,“以燕王的实力和北平城的粮草,本国公断定,最多能支撑三个月,三个月后,燕王只能以人为食,到时候,兵无斗志,将无战心,燕王只有死路一条……”
  看到李景隆得意洋洋,李佑淡淡一笑,开口说道,“三个问题:第一,国公如何保证将燕王死死摁在北平城?第二,朝廷大军的战力与靖难军队的战力孰强孰弱?第三,燕王如果有外援,国公准备如何应对?”
  朝廷大军五十万,听上去很多,但北平城有九个门,想要困住靖难大军,其实很难。
  朱棣从洪武十三年就藩,就开始带兵打仗,在草原上跟蒙元军队死磕,历经生死,可谓百战名将,经验值满满,尤其擅长进攻,毕竟在草原上打仗,都是来去如风的骑兵,根本没有攻城战。
  如果李景隆分兵合围北平城,以朱棣的性格,必然会寻找朝廷大军的薄弱环节,集中优势力量突围,或与朝廷大军死战,以消耗朝廷大军的实力,同时达到练兵的目的。
  李景隆大军合围的方案看似天衣无缝,实则漏洞百出。
  李佑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他进军营之后,发现李景隆所带领的朝廷士兵,作风散漫、军纪不严、毫无斗志。细问之下,才知道朝廷调集的大军,大都是大明的二线、乃至三线部队。
  大明军队的五百多个卫所,统共可以分为三级。
  战力最强部队是拱卫南京城的四十二卫和陈列在北方边境线上的上百卫所,拱卫京城的力量肯定要最精锐的部队,这无可厚非,北方边境的士兵要跟蒙元军队作战,都是百战老兵。
  次一级的部队,是靠近边境线的卫所,比如齐王、鲁王、伊王周边的卫所,这些卫所在与蒙元大战时,偶尔也会跟随大军出战,大都战力一般;他们的任务是镇守州府一级的地方,最多也就是剿个匪。
  最低级的队伍,也叫屯田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种地,连剿匪的任务都不接,说白了就是职业化农民。
  除了拱卫京城的卫所不需要种地外,其他卫所也要种地,连边军也是如此,只不过种地的数量有差别而已,这规矩是太祖朱元璋定下来的。
  这次朝廷调集大军,都是从山东、河南、河北、山西这些地方,抽调的二线部队,因为这些部队离北平城近。
  这种二、三线部队,战力基本为零,大部分人是没有经历战火的新兵蛋子。
  而朱棣手下的士兵都是边军出身,不说是百战之师,士兵战力比起二、三线的士兵,也是杠杠的。
  李佑分析完了前两个问题,停了下来,眼睛盯着李景隆,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李景隆听完之后,一脸惨然,按照自己儿子的说法,这仗没法打了。
  虽然李景隆不想承认这些,但李佑所说的这些又都是事实。
  李景隆本人也想抽调边军和京卫,但京卫到北平两千里地,按照急行军的速度,一天不过五十里,需要四十天才能到北平,等京卫到了北平,黄瓜汤都凉了。
  至于为何不抽调边军,朱允炆也想啊,但他怕抽调边军之后,其他藩王跟朱棣学,也起兵造反,到时候就星火燎原了……
  “国公爷不说话,我就当是您默认了!”李佑看到李景隆闭口不言,开口打破了沉默,说道,“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燕王会不会有外援呢?”
  “外援?燕王乃是乱臣贼子,谁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他?而且燕王兵力不占优势,是个人就不会看好燕王……”李景隆皱了皱眉头,说道。
  “呵呵,话是这么说!但凡事不能只看实力,要看利弊……”李佑笑了笑,说道,“国公爷请想一下,燕王为何要反?”
  李景隆听了李佑的提问,瞬间反应了过来,开口说道,“你的意思是燕王会联合其他藩王?”
  李佑点了点头。
  严格意义上来说,朱棣起兵造反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就是朱棣本人不想屈居人下;外因则是朱允炆削藩过于激烈,朱棣怕自己被削爵。
  而朱允炆的削藩行为会引起其他藩王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就轮到他们,藩王们自然会将朱允炆视为潜在敌人!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朱允炆是朱棣和其他藩王的共同敌人,他们就有了结盟的可能。
  “可是现在朝廷五十大军压境北平,谁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燕王?”李景隆又开口问道。
  李佑站起身来,走到一副地图前面,指着地图,说道,“国公请看,大明有九大塞王,自东向西分别是沈王、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肃王,燕王如果要找援军,必然就近,因此,宁王、谷王、代王三人最有可能,但代王已经被皇帝削爵为民,剩下的就只有谷王和宁王二人。”
  李景隆也起身走到地图前面,看着李佑手指方向,认真听着,仔细琢磨起来。
  “谷王朱橞与代王朱桂、蜀王朱椿乃是一奶同胞,代王被皇帝削爵,废为庶民,身为兄弟的谷王,肯定会对皇帝心怀不满,有被燕王拉拢的可能……”
  谷王朱橞与代王朱桂、蜀王朱椿是郭惠妃的儿子,郭惠妃乃是郭子兴之女,朱元璋的权力就是从郭子兴手里得到的,因此对郭惠妃非常好,两人感情甚笃,郭惠妃为朱元璋生了三子二女,仅次于马皇后。在给这些儿子选择封地时,朱元璋也做了精心安排,生怕这三个儿子受委屈。
  “宁王朱权曾多次与燕王共同出征蒙元,两人感情甚笃,而宁王智略渊宏,自然能明白皇帝削爵心意之坚决,也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与燕王联合也不无可能……”
  宁王朱权洪武十年生,十三岁被封为宁王,十五岁就藩大宁,将大宁府下辖的城池治理的很好,平常就研究史籍,编撰了《汉唐秘史》、《通鉴博论》等书籍;还经常带兵到草原上浪,跟朱棣、朱棡一起出塞捕虏,肃清沙漠,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