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我不当鬼帝(我不当冥帝)

第1315章 等一个人

我不当鬼帝(我不当冥帝) 一步临凡 18110 Aug 6, 2021 5:12:57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每天读点心理学》章节阅读:

    我们要承认这样一个大前提,即无论谁都是有其弱点的,而且有其特有的弱点。领导的艺术,就是制服这些弱点的技术。牛,必须穿着鼻子;马,必须勒着口头。你如果能把握住他人的弱点,则一切自能称心如意,同时还必须明了自己的弱点。你可以利用对方特有的弱点来控制他,他也会利用你特有的弱点来控制你。人类是互相利用的,只看你技术的高下如何,而决定你成败得失之果。
    人的干劲和潜能是无限的,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属下的才能自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取得更大的成绩,促进自身改变,变成更加理想的人才。要使管理工作进入“自动化”快车道,只有一个办法——“领”与“导”,这将完全取决于领导如何将属下渴望成功的动机诱导出来。
    ▲具备良好的人际亲和力,塑造心与心的平等
    亲和力是一种爱的情感,是心与心的平等和互惠。具备良好的人际亲和力易于消减上司与员工之间的隔膜。
    平等是一条人格原则,讲话的双方,谁也不宜凌驾于对方之上,如果有谁想凌驾于对方之上,谁就会自食其果。具有高尚素养的人,他们是非常明白这种简单的道理的。在他们日常的交谈中,从来不以主宰的面目出现,从来不讲究你高我低、你少我多,而总是采取平等的原则、谦和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时时处处,片言只语,总有一种平等的气氛。
    某厂面向社会招聘厂长。在招聘会上三位投标人讲述自己的治厂方案,代表们互相提问。投标人当场答辩。其中一个女干部一举中标,荣任厂长。且看她是如何施展亲和力的:
    问:“你是个外行,靠什么治厂,怎样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答:“论管理企业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外行,何况我们厂还有那么多懂管理的干部和技术高明的老工人,有许多朝气蓬勃、勇于上进的年轻人。我上任后,把老师傅请回来,把年轻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安排好,让每个人都干得有劲,玩得舒畅,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
    问:“咱们厂不景气,去年一年没发奖金,我要求调走,你上任后能放我走吗?”
    答:“你要求调走,是因为工厂办得不好,如果把工厂办好了,我相信你就不走了。如果你选我当厂长,我先请你留下看半年有无起色再说。”
    话音刚落,立即在全场爆发了掌声。
    问:“现在正议论机构和人员精简,你来了以后要减多少人?”
    答:“调整干部结构是大势所趋,现在科室的干部显得人多,原因是事情少,如果事情多了,人手就不够了。我来以后,第一目的不是减人,而是扩大业务、发展事业……”
    问:“我是一名女工,现在怀孕7个多月了,还让我在车间里站着干活,你说这合理吗?”
    答:“我也是女人,也怀孕生过孩子,知道哪个合理,哪个不合理,合理的要坚持,不合理的一定改正。”
    女工们立即活跃了起来。有的激动地说:“我们大多是女工,真需要一位体贴、关心我们疾苦的厂长啊!”
    无论是谁都有必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亲和力。不管是销售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还是科研工作者,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都通向事业成功的桥梁。一个具备良好的人际亲和力的人在工作会有很好的人缘,也容易得到同事的支持和鼓励。
    领导怎样才能具备良好的人际亲和力呢?
    1.做到深刻认识自我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深入地了解自我,才能了解他人的基础。因此,深刻认识自己是真正地具备良好的人际亲和力的基石。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创伤和问题,可能是经常感到自卑,或者自傲,或者以自我为中心,或者曾经遭受过各种各样心灵上的创伤。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成年之后的良好的人际亲和力。
    2.不断地进行人际交流实践
    在深入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经常进行人际交流的实践是加强人际亲和力的重要过程。在不断的人际交流的实践中,以别人作为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自己的某一面,从别人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心灵中自己看不到的侧面。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实践中,又可以不断强化自己的实战能力,随时地修正自己。
    3.扩大自我意识
    每个人成长的环境都不一样,其所生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会给其自我意识打下一个比较深的烙印,从而影响其对人与事物的看法。这些观点在和其他人交往时,极易影响到对他人的评价。当他是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评价他人时,就无法深入理解他人的内心深处的感受。
    因此,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在人际交往的实践中,要不断地放下自己固有的价值观,能耐心地倾听他人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样才会更容易看到一个个与自己不同的全新的内心世界。当一个人对他人的理解能力增强后,能够深入地理解他人时,他的人际亲和力就会增强。
    ▲赞美能激励员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领导人能让员工达到巅峰状态的重点是“激励”。领导者懂不懂专业技术这不是重点,懂得如何凝聚适合的人才,如何改善缺点,如何发挥优点,如何激励别人达到巅峰状态,这才是领导的重点,利用赞美激励员工的士气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时鼓励并称赞球员,是韩国足球队前主教练希丁克激励团队的风格。希丁克一般不用直接的批评,而是以直接或间接的鼓励,来刺激球员兴奋起来。
    他上任后,给教练组声明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千万不要责备球员”。意思是说,即使球员做错了,也要让球员自己说出来,这样他们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
    选拔球员时,他也不用“那个球员不行”之类的否定话语,相反他会非常积极地寻找每个人的潜能及特长。
    希丁克一直说:“我会随时称赞球员,绝不会当众指责他们。指出错误、骂一通,也只会在球队内部。那是我和球员之间的约定,也是我的原则!”
    对于球员的失误,他也绝对不会当面发火,相反会通过耐心的说明使球员领悟。但如果给了一次机会,球员还没有“听话照做”,该球员的机会也许就会到此结束。
    在言论上,希丁克不管是称赞某个球员,还是指出某个球员的错误,从不指名道姓,而是针对问题,就事论事,而且总是先称赞后批评,或者先批评紧跟着称赞,来激励球员。
    比赛结束后,要指出球员的错误时,他开头会说:“只是要分析比赛情况,而不是为了责怪谁,所以请不要紧张!”接着他会让所有记者退出,然后一条条分析比赛内容。
    希丁克不一样的心胸,为球员们的自信心和斗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提高了球队的士气。美国篮球界大名鼎鼎的K教练率领杜克大学队在NCAA叱咤风云多年,他曾这样说:“球队的‘士气’是胜利的第一要素!”希丁克能让所有球员在所有比赛中感觉自己是球队中最棒的球员。他随时在鼓励球员:“你刚才太棒了!”
    在玫琳凯(即玛丽?凯)化妆品公司中,赞美是最重要的,公司的整个的行销计划都以它为基础。在各种场合中,公司总是不吝惜地给予赞美——
    例会上的赞美:玫琳凯公司每个地区的分公司每周的例会上都会有这周销售最佳人员的成功经验的讲述和分享,这是一种别样的赞美。主持人在介绍最佳销售员时,每一个美容顾问都会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缎带的赞美:在玫琳凯公司,一位美容师在第一次卖出100美元产品时,就会获得一条缎带,卖出200美元时再得一条,并以此类推。这种仅需要美元的礼物奖赏远比100美元的礼物盒有效。
    别针的赞美:玫琳凯公司每一位美容师都会以佩戴形式各异的别针为荣,这些别针在美国达拉斯设计制造,然后用飞机运到世界各地,用以奖励在销售产品时有优异销售业绩的美容师。每个别针都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其代表最高奖赏的镶钻石大黄蜂别针:大黄蜂身体很笨重,要飞起来相当不容易,它象征玫琳凯的女性在身负家庭的各种负担的情况下,还能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当你有了一些进步和改善的时候,玫琳凯都会奖给你各种不同意义的别针,而别针是女性非常喜欢的装饰品,尤其是象征荣誉的别针。
    《喝彩》的赞美:《喝彩》是玫琳凯公司内部发行的杂志,这本杂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给予赞美,它的发行量和许多全国性的杂志不相上下。上面刊登每月世界各地最优秀的销售员、最优秀的培训员、各种竞赛活动及其获奖情况,详细介绍优秀的美容师和培训员,还有这些优秀女性的成功经验及成长体会。这个杂志每月一期,以不同的国家为单位发行,使玫琳凯美容师在公开赞美中分享经验。
    粉红色凯迪拉克的赞美:玫琳凯的区级指导员是蓝色的套装,再高一个层级是粉红色的套装,当你做到可以穿黑色套装的时候,玫琳凯公司就会同时奖励你一部粉红色的凯迪拉克轿车。世界上粉红色的凯迪拉克轿车的主人全部是玫琳凯的全国性指导员,开车走在外边,玫琳凯人都知道这代表玫琳凯的一位资深而优秀的美容师,这样不仅在公众场合赞美了玫琳凯的优秀美容师,同时也为玫琳凯公司做了宣传,粉红色的凯迪拉克轿车成为玫琳凯公司“到处跑的广告”。
    赞美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有时甚至比金钱更重要。战国时,秦欲统一六国、独霸天下,燕国不甘败北,此时民间有位侠士,叫荆轲,此人勇力过人,而且相当自负,燕王想让此人去刺杀秦始皇,但人们心里都清楚,此次行动,不是凶多吉少,而是有去无回。怎么办呢?
    燕王便利用了荆轲自负的特点,为他广为宣扬,说此人如何高尚、如何侠义,总之扣了好多的大帽子,最后在民间形成了极佳的口碑,然后再聚众宴请他,当着百姓的面请求他去刺杀秦王,才有了“荆轲刺秦”的历史典故。就是这块“贞节牌坊”,使这位勇士乘着萧瑟的秋风,长眠于他乡。
    把赞美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作为领导,首先应该明白自己的员工的心理,其次,学会赞美下属。做到这些,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林肯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员工当然也不例外。不可否认,有很多领导人员,他们的心态就没有端正,认为员工是自己的手下,在手下面前耍耍威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让他们来赞美下属,比登天还难。所以说,学会赞美下属,是一门艺术。
    学会赞美下属,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1.发自肺腑的称赞
    假装出来的赞美或不切实际的赞美都会起到反作用。
    2.赞其长,避其短
    人无完人,赞美他,就要赞美他的长处。如果专拿他的短处赞美,就成了讽刺。
    3.称赞要及时
    员工做出成绩后,想得到第一时间的称赞,如果因为领导工作很忙,一个星期后想起来了,表扬几句,效果几同于不赞美。
    ▲推崇走动管理,多到一线看看听听走走
    有人说:“日头正午,是最辉煌的时候,也是西下的开始。”巴尔扎克也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一个商人不想到破产,如同一个将军永远不准备吃败仗,只能算“半个商人”,是不成功的商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商人”即成功的商人呢?巴氏名言给出的答案是:要想到破产。
    答案近乎荒谬,可它是正确的,充满辩证智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已被或将被成功与失败的商人、优秀与拙劣的企业反复验证:只有准备吃败仗的将军才是好将军,只有想过破产的商人才是成功的商人。
    把“商人要想到破产”放到现代商业领域来理解,就是,在经营过程中应时刻怀有一种高度的危机感,警惕“企业末日”(破产)的到来。如果从未有过这种警惕,一旦遭遇事关企业未来巨大危机的突然袭击,必然缺乏应对之策,在无准备之仗中毁掉自己和企业的未来。
    现代企业管理者将谨防企业破产的思想,演变成为一种备受中外企业家推崇的企业管理理念——末日管理。其核心内容是“企业最好的时候往往是最不好的开始”,或“企业最好的时候往往是走下坡路的开始”。
    在企业界,此种现象屡见不鲜,那些风光一时的企业刚步入辉煌不久,由于没有做好末日管理,有的陷入困境,有的濒临破产甚至破产,于是昙花一现,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然而,优秀的企业重视并做好了此项工作,实现了企业的长盛不衰。
    末日管理要求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市场和竞争,都要充满危机感,要理解企业有末日、产品有末日,既不能把宏观的不景气作为自己无法振兴的理由,也不要陶醉在一度的“卓越”里。
    末日管理是面向市场的科学管理。它的理念及其运作方式,是以建立全球性“横向比较”信息体系为手段,以全员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营销体系为支柱,以强有力的人才开发机制为手段,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全员化的营销体系就是多让职工参与营销;立体化就是企业内部在生产、科技、营销、人事等方面面对市场,发扬团队精神,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化就是把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制度化。
    进行末日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成立“末日管理研究所”或“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所”,专门研究如何使企业规避一些“短命企业”曾经误入的漩涡,并针对市场的变化制定科学的应对战略,牢牢稳住企业的正确航向。
    (2)组织专家认真搜集分析国内外一批知名大企业的兴衰得失,把企业的每一天都当做末日来管理和研究。
    (3)建立全球性“横向比较”信息体系,比出差距、比出危机。与国际名牌比,从中找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争创国际名牌;与国内同行比,学习兄弟企业的长处,保持国内领先;以己之短比人之长,避免因一得之功而自矜;与市场需求相比,目光紧紧瞄准服务消费者,把握市场命脉。
    (4)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保持决策行为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并使之落到实处。可以制定决策实施程序和管理操作细则,为企业的“长寿”夯实基础,积蓄后劲。
    企业实行末日管理决非消极地等待、无奈地观望,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智慧,去开拓、去创新,努力消除“末日因素”。
    实行此项管理理念的意义就在于:让企业的全体从业人员时刻怀有一种高度的危机感,自觉地为公司的前途拼搏,主动地为公司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并以灵活的运作机制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断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永远地远离“末日”那一天。
    韩国的三星电子公司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取代日本索尼公司成为全球居于统治地位的消费类电器公司。其首席执行官兼副董事长尹钟龙认为:“成功是好事,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事情,但也会增加自满和最终失败的危险。”这位企业末日管理理念的成功实践者,在每月向员工发表的讲话中一再警告说: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要么继续成为世界领先者,要么成为大失败者,某个竞争对手——可能是重振旗鼓的索尼公司,也可能是中国某家不出名的新公司,会很快结束三星在行业中短暂的领先地位。事实向世人昭示,有如此睿智的充满忧患意识的领导者,三星公司就能够避免走到“末日”成为“大失败者”。
    末日管理的方法是根据人人皆知的现象提炼出来的,即大多数企业组织像大多数人一样,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会做出彻底变化的决定。然而,精明的经理不会等到危机爆发才被动地去应战,而是在危机爆发之前就先动手,他们总是提早看到危机的到来,并以十分令人信服的口气向员工说明这种危机的潜在,以及一旦危机爆发时后果的可怖,使人人都感到担心害怕,从而使各位员工奋力为公司拼搏。
    百事可乐负责人韦瑟鲁普担心,汽水等饮料会趋于不景气,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那么,如何来激发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百事可乐公司的员工们相信,他们需要拆散这部金钱机器,并重新把它建立起来,否则百事可乐公司就有可能会走向衰亡呢?于是,韦瑟鲁普制造了一场危机。
    韦瑟鲁普和销售部经理重新设计了工作方法,重新规定了工作任务,要求年收入增长率必须达到15%,否则企业就会失败,百事可乐公司也许不复存在。这一要求可能有些危言耸听,但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及由此可能会产生的后果。
    韦瑟鲁普的方案,是完成其在百事可乐公司任职生涯中一次最艰巨的行动,即被他称之为末日管理的战略。
    百事可乐公司的末日管理法,充分运用了各类资产,使公司的现有设备等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减少了资金等的占用,使得资产的循环周转顺畅起来,一些日常管理的节奏也快速起来,公司的经济效益不断地获得提高,事业也蒸蒸日上。
    ▲运用南风法则,使下属感到领导的温暖
    南风法则也称为“温暖法则”,源于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
    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家与员工的关系是鱼水的关系,企业家是离不开员工的,因此,一定要在企业内部搞好员工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正泰集团始创于1984年7月,主要生产经营高低压电器、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建筑电器、通信设备、汽车电器等产品。集团综合实力已连续5年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前10位。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企业讲究以人为本,全员参保是企业凝聚人心的重要措施,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关乎国运,惠及子孙,恩泽本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于是,2001年年末,作为民营企业的正泰集团,率先搞起了员工社会养老保险。这项工作被誉为正泰集团的“人心工程”。因为,在南存辉眼里,为员工做好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吸引人、凝聚人、激励人、留住人的重要手段。
    到2002年底,正泰集团总部所属各公司参保人数已达6000多人,正泰集团为此支出了上千万元的资金。
    南存辉的估计是正确的,社保的推行,不仅体现了企业的关爱,稳定了员工的人心,激发了大家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还推动了企业的发展。2002年,正泰经济效益同比增长39%,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南存辉注重保障员工的利益,这是人人皆知的。在他的企业,如果员工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员工这边;如果员工遇到了困难,他会毫不犹豫地帮助员工解决困难,顺利渡过难关。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说:“虽然老板受到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钱,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我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这也许应该是每一位创业者都应该持有的待人之道吧。
    领导者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就是要尊重和关心下属,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使下属真正感觉到领导者给予的温暖,从而去掉包袱,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领导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
    1.使员工感到愉快
    如果公司成天暮气沉沉,各成员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如何能激发员工的热情钟爱企业呢?如果公司不能激发快乐气氛和振奋精神,又怎么能使员工全心全意地工作呢?有人问比尔?盖茨,如果让他重新开始,他会去哪家公司上班?盖茨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只是谈了使人高兴和令人感到工作有趣的重要性。为了吸引和留住那些最好的职员并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老板们需要在工作场所营造一种振奋精神和令人愉快的氛围。
    2.兼顾工作和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稳定家庭对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一份调查报告中说:“有90%的高层领导将工作带回家去做,他们呼吁要更好地注意兼顾员工们的工作和家庭,否则,企业有可能失去一些人才。”
    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日本,许多人因过度劳累而猝死在工作岗位上。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是日本政府和企业领导未能协调好员工工作和生活需要之间的平衡。要赢得职员的心,就必须采取积极的方法兼顾他们的工作和家庭。
    高效能生活最主要的、也是惟一的因素是平衡,平衡工作做得越好,效能、热诚和创造力也就越大。
    ▲解决帕金森定律的症结,启用能力强的人才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写过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从这位官员本人的角度来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助手不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帕金森定律与“武大郎式”的用人政策很是相像,如出一辙——比自己个高的人一概不用。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恶性循环:平庸的人启用比自己更平庸的人,更平庸的人再启用比自己更平庸的人,一如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企业和行政部门都存在帕金森定律的现象。帕金森定律的核心内涵有两点:一是不称职者的为官之道,并且因为非常“有效”所以普遍存在;二是这种不称职者所在单位的破落之因。具有这种领导体系的单位,多数都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无激情团队,在固有的管理体制下,这种团队是难有作为的。
    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一把手,往往对具有博士学历的二把手抱有戒心,从而在商量相关事情时,往往喜欢和具有专科学历的三把手在一起,而不喜欢二把手参与,向上一级汇报工作时,更是不允许二把手随从,如果有可能,总是会选择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将这个博士调离本单位,甚至逼其辞职。
    一个在大企业干过营销总监的管理干部,即便是到了一个中小企业,如果不是老板先把原来的营销主管调离,这个新来者,即使有再高的水平,也不会干出优异的成绩,因为那个“老人”在不断地“帮忙”。
    在生活中,一个本科毕业的男士,很难接受一个博士毕业的女士做老婆。
    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有哪些呢?
    (1)必须要有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必须有其内部运作的活动方式,其中管理占据一定的位置。这样的团体很多,大的来讲,如各种行政部门;小的来讲,如只有一个老板和一个雇员的小公司。
    (2)寻找助手的领导者本身不具有权力的垄断性,对他而言,权力可能会因为做错某事或者其他的原因而轻易丧失。
    (3)这位领导者对他的工作来说是不称职的,如果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项,就意味着帕金森定律会失灵。可见,只有在一个权力非垄断的二流领导管理的团体中,帕金森定律才起作用。那么,在一个没有管理职能的团体——比如网络虚拟学术组织,兴趣小组之类,不存在帕金森定律描述的可怕顽症;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他不害怕别人攫取权力,也不会去找比他还平庸的人做助手;一个能够承担自己工作的人,也没有必要找一个助手。
    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称职的行政首长一旦占据领导岗位,庞杂的机构和过多的冗员便不可避免,庸人占据着高位的现象也不可避免,整个行政管理系统就会形成恶性膨胀,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这样就会在官场中形成类似的“鲜花”插在“牛粪”上的现象,“鲜花”就好比是那些公司中的领导职位,“牛粪”就是那些公司中平庸的领导者,而这种“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权力的危机感,是产生帕金森现象的根源。恩格斯曾经说过:“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的恶劣的**——贪欲和权势欲就成为历史发展的杠杆。”人作为社会性和动物性的复合体,因利而为,是很正常的行为。假设他的既有利益受到威胁,那么本能会告诉他,一定不能丧失这个既得利益,这也正是帕金森定律起作用的内因。
    一个既得权力的拥有者,假如存在着权力危机,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权力,也不会轻易地给自己树立一个对手。在以不害人为底线的良心监督下,会选择两个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助手,这种行为是自然而然、无可谴责的。
    要想解决帕金森定律的症结,必须把管理单位的用人权放在一个公正、公开、平等、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之下,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最需要注意的,是不将用人权放在一个此权力可能会直接影响或触犯其自身的人的手里,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玻璃窗户,防微杜渐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巴斗曾做过一项试验:
    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车顶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一个人带头摘取商店门口摆放的鲜花,其他人就群起而效仿,将数个花篮中的鲜花一抢而空;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有的员工工作中违反程序,还称“××都是这样干的!”或者“上次就是这样做的”;对于违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发生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意,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
    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玻璃窗户”。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时任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的布拉顿受到破窗理论的启发。他在给《法律与政策》杂志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地铁无序和地铁犯罪在80年代后期开始蔓延。那些长期逃票的、违反交通规则的、无家可归的、骂街的、站台上非法推销的、墙壁上涂鸦的……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使得整个地铁里弥漫着一种无序的空气。我相信,这种无序就是不断上升的抢劫犯罪率的一个关键动因。因为那些偶然性的犯罪,包括一些躁动的青少年,把地铁完全看成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
    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他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7名逃票者兼嫌疑犯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20名逃票者兼嫌疑犯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开始下降,治安大幅好转。
    1994年1月,布拉顿被任命为纽约市的警察局长,就是因为他对破窗理论的出色阐释。而布拉顿开始把这一理论推广到纽约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他指出,这些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引爆点。针对这些看来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犯罪行动大力整顿,结果带来很大的效果。
    “警局的最高领导居然要关心街头那些‘毛毛雨’犯罪,这在纽约市是史无前例的,甚至在美国绝大多数警察局也是史无前例的。”马里兰大学政策研究专家沙尔曼感慨地说。
    在破窗理论的指导下,纽约市的治安大幅好转,甚至成为全美大都会中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人们把这个庞大的都市几十年来从没有过的崭新气象都归功于布拉顿。“功高震主”,1997年3月,布拉顿被当初任命他的纽约市长朱利安尼请出了警察局。
    破窗理论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反**中的应用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企业管理中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日本,有一种称作“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
    (1)清理:清楚地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找出需要改善的事、地、物;
    (2)整顿:将不要的东西贴上“红牌”。将需要改善的事、地、物以“红牌”标示;
    (3)清扫: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红牌”。藏污纳垢的办公室死角贴上“红牌”。办公室、生产现场不该出现的东西贴上红牌;
    (4)清洁:减少“红牌”的数量;
    (5)修养:有人继续增加“红牌”,有人努力减少“红牌”。“红牌作战”的目的是,借助这一活动,让工作场所变得整齐清洁,塑造舒爽的工作环境,并进而养成企业内成员有讲究地做事的心态,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大家遵守规则,认真工作。
    许多人认为,这样做太简单,芝麻小事,没什么意义,而且劳师动众,没有必要。但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产现场是否整洁。这应该是破窗理论比较直观的一个体现。
    公司对员工中发生的“小奸小恶”行为,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小题大做”,加重处罚力度,严肃公司法纪,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特别是对违犯公司核心理念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养奸。
    美国有一家以极少炒员工著称的公司,一天,资深熟手车工杰瑞为了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2/3的零件,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之后,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安放收取起加工零件来更方便更快捷一点。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雷霆大怒,除了目视着杰瑞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外,又站在那里控制不住地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量。事到此时,杰瑞以为结束了,没想到第二天一上班,有人通知杰瑞去见老板。
    在那间杰瑞受过好多次鼓励和表彰的不规则形状的总裁办公室,杰瑞听到了要将他辞退的处罚通知。总裁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他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小题大做”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玻璃窗户”的明智举措。
    另外,公司要鼓励、奖励“补窗”行为。不以“破窗”为理由而同流合污,反以“补窗”为善举而亡羊补牢,这体现了员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觉的成本意识。公司要提倡这种善举,通过表扬、奖励措施使之发扬光大。
    ▲利用马蝇效应,把难于管理的员工团结在一起
    没有马蝇叮咬,马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马蝇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只有被“叮”着“咬”着,他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不断进步。企业也是这样。
    一天,银行家巴恩到林肯的总统办公室拜访,正巧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于是,巴恩对林肯说:“如果您要组阁的话,千万不要将此人选入您的内阁。”“为什么?”林肯奇怪地问,巴恩说:“因为他是个自大成性的家伙,他甚至认为他比您伟大得多。”林肯笑了:“哦,除了他以外,您还知道有谁认为他自己比我伟大得多?”“不知道,不过,您为什么要这样问呢?”林肯说:“因为我想把他们全部选入我的内阁。”
    事实证明,蔡思果然是个狂态十足、极其自大而且忌妒心极重的家伙。他狂热地追求最高领导权,本想入主白宫,不料落败于林肯,只好退而求其次,想当国务卿,林肯却任命了西华德,无奈,只好坐第三把交椅——当了林肯政府的财政部长。
    为此,蔡思一直怀恨在心,激愤不已。不过,这个家伙确实是个大能人,在财政预算与宏观调控方面很有一套。林肯一直十分器重他,并通过各种手段尽量减少与他的冲突。
    后来,目睹过蔡思种种形状、并搜集了很多资料的《纽约时报》主编亨利?雷蒙顿拜访林肯的时候,特地告诉他蔡思正在狂热地上蹿下跳,谋求总统职位。
    林肯以他一贯特有的幽默对雷蒙顿说:“亨利,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吗?那你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农场里耕地,我吆马、他扶犁,偏偏那匹马很懒,老是磨洋工。但是,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我们差点都跟不上它。到了地头,我才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的身上,于是我把马蝇打落在地。我的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掉它,我告诉他,不忍心让马被咬。我的兄弟说:‘哎呀,就是因为有那家伙,这匹马才跑得那么快。’”
    然后,林肯意味深长地对雷蒙顿说:“现在正好有一只名叫‘总统欲’的马蝇叮着蔡思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思那个部门不停地跑,我还不想打落它。”
    林肯的胸襟和用人能力,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组织类似于马群。而那些个性鲜明、我行我素同时又能力超强、充满质疑和变革精神的员工,就是企业中的“马蝇”。在一些组织中,他们被叫做“问题员工”,甚至上了“黑名单”,因为他们难于被管理。
    “如果把‘马蝇’看做是对组织的一种刺激,那么IBM公司确实也有很多这样的员工,因为IBM公司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要有这样的员工来经常刺激整个组织。”IBM华东区人力资源经理姜雅玲这样说,“IBM不会简单地将这样的员工当做问题员工。”
    “马蝇也要分两种,有的马蝇会传染疾病。”姜雅玲说,“个性化员工也要分两种,应区别对待。IBM每年都要与员工签订一份《员工行为准则》,其中包括遵纪守法、诚实、正直等。那些违反了行为准则的‘马蝇’,比如作假的员工,会通过正当程序被IBM辞退。”
    IBM一直宣称,它寻求的是最“合适”的员工。在“合适”这个标准中,除了工作能力强这个硬指标外,还包括更多的软指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员工必须认同IBM的核心价值观,比如:成就客户、创新为上、诚信服务以及必胜心、执行能力、团队精神等。在认同IBM价值观的大前提下,那些个性化很强的员工也都可以得到支持和培养。
    有一个经典故事经常被管理界引用,这个故事来源于新近出版的IBM“商业魔戒三部曲”之《小沃森传》中:
    1947年,小沃森刚刚接手IBM销售副总裁。一天,一个中年人沮丧地来到他的办公室,提出辞职,因为他原来的导师柯克和小沃森是竞争对手,他确信小沃森主政后会把他挤垮。这个中年人就是曾任销售总经理的伯肯斯托克,其人才华横溢但一度受挫。
    没有想到,小沃森对他笑着说:“如果你有才华,就可以在我的领导下展现出来,在任何人的领导下,而不光是柯克!现在,如果你认为我不够公平,你可以辞职。但如果不是,你就应该留下来,因为这里有很多机会。”伯肯斯托克留下来了,并在后来为IBM立下了卓著功勋。
    小沃森说,“在柯克死后,留下他是我最正确的做法。”事实上,小沃森不仅挽留了伯肯斯托克,他还提拔了一批他并不喜欢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
    这个故事体现的精髓,后来构成了IBM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营养来源。“吸引、激励、留住行业中最好的人才”如今已成为IBM人力资源工作的宗旨。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伯肯斯托克是IBM历史上一只很大、很厉害的“马蝇”。
    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很多时候公司无法取得更大的发展,甚至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其根源就在于没有做好人的工作。
    作为一个管理者,最大的成就就在于构建并统帅一支由各种不同的专业知识及特殊技能的成员组成的、具有强大战斗力与高度协作精神的团队,不断挑战更高的工作目标,不断创造更大的绩效。
    为此,可能需要超越旁人的勤奋,需要更多的知识,需要更强的资源支持。
    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像林肯一样,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马蝇效应,把一些很难管理然而又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员工团结在一起,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为公司创造更大绩效。
    ▲运用人性特有的弱点,满足对方的**
    人们无时不在为名而生存,无时不在为利而生存。世间有为名甚于为利的人,有为利甚于为名的人,有既为名又为利的人。有名义上是为名,实际为利的人;有名义上是为利,实际是为名的人。你需要做精到细致的观察,使利用的技巧有新的提高。
    自从汉二年(公元前200年)五月开始,楚、汉在荥阳一带展开拉锯战,谁也没有占到多大优势。于是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其西归汉,其东归楚。
    汉四年九月,项羽解围东撤,刘邦也要引兵西归。张良充分认识到此时的项羽因刚愎自用,到了众叛亲离、捉襟见肘的地步。于是,张良、陈平二人同谏刘邦,希望他趁机灭楚,免得养虎遗患。刘邦从谏,亲统大军追击项羽,另遣人约韩信、彭越合围楚军。
    汉五年十月,汉军追至固陵,却不见韩信、彭越二人前来驰援。项羽回击汉军,刘邦又复败北。刘邦躲在山洞中,不胜焦躁,询问张良道:“诸侯不来践约,那将怎么办?”张良是一位工于心计的谋略家,他时刻关注着几个影响时局的重要角色的一举一动,探索着他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并筹划着应对之策。
    当时,虽然韩信名义上是淮阴侯,彭越是建成侯,实际却只是空头衔,没有一点实权。因此,张良回答刘邦道:“楚兵即将败亡,韩信、彭越虽然受封为王,却未有确定疆界,二人不来赴援,原因就在于此。您若能与之共分天下,当可立招二将。若不能,成败之事尚无法预料。我请您将陈地到东海的土地尽划归给韩信,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土地尽划归给彭越,让他们各自为战,楚军将会很容易被攻破。”刘邦一心要解燃眉之急,听从了张良的劝谏,不久,韩信、彭越果然率兵来援。十二月,各路兵马会集垓下,韩信设下十面埋伏大阵,与楚决战。项羽兵败,逃至乌江自刎。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在处理韩信、彭越索要实惠这件事情上,张良做得十分周到,也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好名、好利。划归一些封地给他们,就满足了他们的心愿,使他们各自为战,尽力而战。
    人没有不自私的,与其让他为你办事,不如让他为自己办事。后者比前者的成功率要高得多。
    周文王在渭水北岸见到了正在直钩钓鱼的姜太公,太公说,用人的道理和钓鱼有点相似之处:一是禄等以权,即用厚禄聘人与用诱饵钓鱼一样;二是死等以权,即用重赏收买死士与用香饵钓鱼一样;三是官等以权,即用不同的官职封赏不同的人才,就像用不同的钓饵钓取不同的鱼一样。姜太公接着说:“钓丝细微,饵食可见时,小鱼就会来吃;钓丝适中,饵食味香时,中鱼就会来吃;钓丝粗长,饵食丰富时,大鱼就会来吃。鱼贪吃饵食,就会被钓丝牵住;人食君禄,就会服从君主。所以,用饵钓鱼时,鱼就被捕杀;用爵禄收罗人时,人就会尽力办事。”
    一个人有特殊的**,这个特殊的**,就是他特有的弱点,你抓住了他的弱点,并满足了他的**,他就乐于效用,乐于效力。下面将大多数职员的共同**总结出来,领导者对此要谙熟于心。
    1.干同样的活儿,拿同样的钱
    大多数员工都希望他们工作能得到公平的报偿,即:同样的工作得同样的报酬。员工不满的是别人干同类或同样的工作,却拿更多的钱。他们希望自己的收入符合正常的水平。偏离准则是最令人恼火的,很可能引起员工的不满。
    2.被看成是一个“人物”
    员工希望自己在伙伴的眼里显得很重要。他们希望自己的出色工作能得到承认。鼓励几句、拍拍肩膀或增加工资都能有助于满足这种需要。
    3.步步高升的机会
    多数员工都希望在工作中有晋升的机会。向前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前途的工作会使员工产生不满,最终可能导致辞职。
    4.在舒适的地方从事有趣的工作
    许多员工把这一点排在许多要素的前列。员工大都希望有一个安全、清洁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但是,如果员工们对工作不感兴趣,那么舒适的工作场所就无济于事了。
    5.被你的“大家庭”所接受
    员工谋求社会的承认和同事的认可。如果得不到这些,他们的士气就可能低落而缺乏效率,使工作受到损害。员工们不仅需要感到自己归属于员工群体,而且还需要感到自己归属于公司这个整体,是公司整体的一部分。
    6.领导别是“窝囊废”
    所有的员工都需要信赖他们的领导者。他们愿意为那些了解他们的职责、能做出正确决策和行为公正无私的人工作,而不希望碰上一个“窝囊废”来当他们的领导。
    不同的员工对这些需要和愿望的侧重有所不同。作为领导人,应该认识到员工的不同需要。对这一位员工来说,晋升的机会或许最为重要,而对另一位来说,工作保障可能是第一重要。
    ▲重用即是奖励,信任才易胜任
    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当人的自尊心受到尊重时,就会产生一种向心力、合作感,就会与社会的人们保持和谐一致的行动。但当人的自尊心受到侵犯时就会本能地产生一种离心力和强烈的情绪冲动,过度的刺激和过度的情绪作用,就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
    因此,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才能团结别人,并受到别人的尊重。领导者要带头尊重人,使组织内部人人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和睦友好相处,齐心协力完成组织的共同任务。
    人都有自信心,都有成就感,都抱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好某项事情的心情和愿望。领导者在量才授职之后,应该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开展工作。
    用人不疑,施以信任,可以给人巨大的精神鼓舞和无形的力量。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将信任人作为一个管理教育原则,并圆满地取得了实验研究的成果。他曾把一张金额较大的支票交给一个正在改造的青年去直接领取,由于他信任这个青年,从而获得了这个青年的信任,终于完成了领款的任务。
    当然,这种信任不是盲目的、无根据的,而是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审慎的选择。由此可见,信任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有些领导在用人时嘀嘀咕咕,将信将疑,顾虑重重,是不符合用人原则的。
    日本管理学家秋尾森田提出,信任是领导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如果我们把很重要的职责搁在年轻人的肩头,即使没有什么头衔,他也会觉得自己前途无量而努力工作。这也就是说:重用即是奖励,信任才易胜任。
    信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信任是合作的开始,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石。一个不能相互信任的团队,是一支没有凝聚力的团队,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团队。信任员工,对于一个团队有着重要的作用:
    (1)信任能使员工处于互相包容、互相帮助的人际氛围中,易于形成团队精神以及积极热情的情感。
    (2)信任能使每个员工都感觉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和他人对自己的意义,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
    (3)信任能有效地提高合作水平及和谐程度,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让员工承担更重要、更高级的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很大。青年人的腰是硬的,撑得动大石头;青年人的梦是远的,愿意为之付出。
    20多岁刘哲是一个规模不是很大的食品公司的销售主管,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五年。五年来,工作认真,好学上进,偶尔还创新一下销售技能。销售业绩连年第一,深受老总的赏识。
    老总决定让刘哲去深造一下,目的是给他更多的压力和机会,就以公司的名义给他在某大学报了一个在职MBA的培训课程,由于培训中接触的都是一些大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学习机会较多,眼界得到了很大的开拓,企业管理和销售理念提高很多。
    回到公司,刘哲先在自己的小团队里创建了一个学习小组,使之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团队。接下来的一年,这个小团队创造了奇迹,公司的销售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公司现在已经是沃尔玛、华联等大型超市集团的优质供应商,销售规模扩张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
    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企业,他们的未来在年轻一代的领导人身上,他们把握时代脉搏的神经在年轻人身上。如果,你希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着手培养年轻领导者一定没有错误。
    ▲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美国行政管理学家切克?威尔逊提出:如果部下得知有一位领导在场负责解决困难时,他们会因此信心倍增。因此说:身教重于言教。
    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公司的创始人和总经理本田宗一郎以对人太粗暴而闻名。他一看见员工做得不对,拳头立刻就会飞过去。虽没有做错但只是照葫芦画瓢、没有一点创新的人和做错事闯大祸的人一样,同样会遭一顿好打。
    有的人挨打后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认为老板大概是发疯了,但事后本田宗一郎还是会告诉员工挨打的原因。由于一般都是不知不觉动手的,所以事后本田宗一郎会马上反省,但也只是在脸上稍有点对不起的表情。
    尽管如此,年轻人并不讨厌他,反而更加佩服他的表率作用。总之,本田宗一郎一直都是自己率先去干棘手的事、艰苦的活儿,亲自做示范,无声地告诉人们,你们也要这样干。
    玛丽?凯在这个问题上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领导的速度就是众人的速度,称职的经理应该以身作则。她说:
    一个称职的经理必须能以实际行动激励部下,经理不但应在工作习惯方面,而且应在衣着打扮方面为众人树立一个好榜样,经理形象是十分重要的……
    我只是在自己的形象极佳时才肯接待光临我家的客人,我认为,自己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必须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因此,与其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不如干脆闭门谢客。我甚至不得不限制自己最喜爱的消遣方式:养花。我认为,要是让我们公司的一个人看见我身上沾满了泥浆,那多不好。我的这些做法已被传扬出去了。有人告诉我,我们的全国销售主任中有许多人在学着我的样子,都穿得十分漂亮,成了各自地区成千上万的美容顾问在穿着方面效法的榜样……
    人们常常模仿经理的工作习惯和修养,不管其工作习惯和修养是好还是坏。假如一位经理常常迟到,吃完午饭后迟迟不回到办公室,打起私人电话没完没了,不时因喝咖啡而中断工作,一天到晚眼睛直盯着墙上的挂钟,那么,他的部下大概也会如法炮制。值得庆幸的是,员工们也会模仿一个经理的好习惯……
    作为一个经理,你重任在肩,你的职位越高,越应重视给人留下适当的印象。因为经理总是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所以你在采取行动时务必要考虑到这一点。以身作则吧!过不了多久,你的部下就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的作用不可低估。
    身教是各级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必修课”,只有具备良好的身教作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
    在企业管理中,身教不仅起到了导向和示范作用,而且还有凝聚人心、化解矛盾、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特殊功能。
    长期经验教训证明:身教是密切管理人员与员工的粘合剂。管理人员的职位越高,身教影响力的涉及面越宽。管理人员只有自身过得硬,才能引起见贤思齐的广泛思想共鸣,带出过硬的团队。而且,从某个或某些管理人员身上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的前途与希望。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