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王朝歌的奇幻之旅

第244章兄弟对弈

王朝歌的奇幻之旅 随明 2178 Aug 6, 2021 3:51:55 AM

    王朝歌的围棋还算可以,但如果不是在不听他们家的棋盘上对弈,估计得要花些时间来适应的。
    从现在的角度看,不听父亲所刻制的棋盘和棋子与现今的围棋形制基本相同。
    除了棋子不是圆形的,棋盘纵横各少了两道外,其它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这样的棋盘上对弈,王朝歌若是对弈者之一的话,不论是按照现在的落子顺序,黑先白后,还是反之,都是比较容易上手的。
    围棋的下棋规则从古至今,是步完善的,在这一点上,王朝歌是占据优势的。
    王朝歌既熟悉古代的棋局规则,也通晓现在的规则,更重要的是,他了解围棋的来龙去脉,发展演变。
    在这种情况下,王朝歌在现在的这个秦汉相交的时空里,可说是围棋“第一国手”。
    说这么多,是因为,随后王朝歌和张良要对弈一局,那可是精彩纷呈的。
    我们接着来介绍,秦汉年间的围棋情况。
    这时的棋盘比较小,只有纵横十七道线甚至更少,最少的是纵横只有十三道。
    棋子的颜色也不统一,有的是黑白两色,有的则是粉绿与墨绿,或者浅灰与浅黄相搭。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人们对弈的场面,行至中盘,满目花花绿绿,不知会不会让在旁观棋的人看花眼。
    此外,与今天不同的是,当时的棋子是方形的,至隋唐时才出现了圆形棋子,并成为固定样式流传至今。
    从汉到隋唐,围棋的棋子逐渐摒弃了木头,开始以石头为主。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不听父母对于棋子材质的选择,眼光是有多么的朝前。
    现在的洛阳围棋博物馆中,藏有一些收自本地的汉代至南北朝的石制的围棋棋子,有天然的石头,也有黄玉材质的。
    这些棋子的规格比今天的棋子略大,颜色浅暗分明,看着很像河边的鹅卵石。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有人工打磨的痕迹。
    现代的围棋棋子是一面凸,一面平,而唐代以前的棋子都是两面凸的,这种风格至今仍保留在日本围棋当中。
    东汉末年,虽然社会动荡,却形成了古代优秀棋手的首次“井喷期”。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均出了不少围棋高手,其中不乏曹操、孙策、陆逊等在战场和棋坛均叱咤风云的豪杰。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裴松之注引西晋张华《博物志》:“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桓谭、蔡邕善音乐,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棋,太祖皆与埒能。”
    “埒能”指能力相同,说的是曹操围棋水平很高,可与当时的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围棋高手对弈,而不相上下。
    虽说,这些围棋高手在与曹操对弈时或有取悦之嫌,但无论如何,曹操能与之不相上下,可见其棋艺水平亦已达到一定高度。
    曹操曾著有《围棋赋》,原文如下:
    昔班固造弈旨之论,马融有围棋之赋,拟军政以为本,引兵家以为喻,盖宣尼之所以称美,而君子之所以游虑也,既好其事而壮其辞,聊因翰墨,述而赋焉。赋曰:局则邓林之木,鲁班所造,规方砥平,素质元道,犀角象牙,是错是砺,内含光润,形亦应制。于是二敌交行,星罗宿列,云会中区,网布四裔,合围促阵,交相侵伐,六军之际也。张甄设伏,挑敌诱寇,纵败先锋,要胜后复,寻道为扬,频战累斗,夫保角依边,处山营也,隔道相望,夹水兵也。二斗共生,皆目并也,持棋合围,连理形也。览斯戏以广思,仪群方之妙理,讶奇变之可嘉,思孙吴与白起,世既平而功绝,局告成而巧止。当无为之余日,羞见玩于君子。
    由此可见,曹操对于围棋智慧与军事策略的关联,是分析精辟,入木三分的。
    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围棋雅集是“南皮之游”。
    参加这次游娱的有阮瑀、吴质、曹休、陈琳、刘桢、徐干、王粲、应玚等,皆是三国时期的文人雅士。
    雅集的内容丰富,仅棋类就有围棋、弹棋、六博等,可谓建安文学、宴乐、游猎、棋类活动的一次盛会,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成为雅集范式。
    《昭明文选》收录了一篇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的《与朝歌令吴质书》,详细记述了这次盛会。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闲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弛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
    曹丕雅好围棋,精通弈理,曾作《弈势》,论著围棋,对后世影响甚著。
    既然已经介绍完一些围棋的历史演变知识了,那我们就回到不看他们家中,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吧。
    此时,不听带着二弟不说和三弟不做已经漂洗完了脏衣服。
    他们将洗好的衣服放入竹筐中,不说和不做光着脚,抬着竹筐来到一处敞亮的灌木丛边。
    他们将竹筐放下之后,走到灌木丛中,弯腰捡起来几根木棍。
    兄弟二人将手里的木棍交叉着插入到草地中,然后解下自己腰间用来扎住内衣的布条,捆住三根木棍的交接处,用以固定住。
    在各自做好这些事情之后,他们同走到灌木丛中,共同抬起一根很长的,但是削得很细的木棍,将它抬放到交叉摆放的木架上。
    一个简单的用来晾晒衣服的晾衣架,很快就成型了。
    不说和不做从竹筐中捡拾着洗好的衣服,一件件的晾晒着。
    这个时候,老大不听则从水渠中走上岸,拿起放在岸边的鞋和袜,坐在岸边的石头上,晾着自己湿漉漉的脚。
    在晾好衣服之后,不说和不做走回水渠边。
    他们在岸边拿起各自的鞋和袜,站在水渠边,伸脚到水里,涮着自己的脚。
    在将脚上的土粒和草的碎屑冲干净后,他们也坐在岸边的石头上,晾着自己的脚丫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