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王朝歌的奇幻之旅

第20章家庭教师大有来头

王朝歌的奇幻之旅 随明 3048 Aug 6, 2021 3:51:55 AM

    王朝歌没有注意到老师脸色的变化,像打开了话匣子,继续说着自己对文字的感悟:“在有文字之前,我们的先民是“以绳记事”,绳结简单易操作,但年久月深,不易保存,难于辨识。自轩辕黄帝兴起之后,黄帝的史官仓颉受鸟兽足迹的启迪,集合民众的智慧,呕心沥血,搜集、整理在民间流传的象形文字符号并加以推广和使用。后仓颉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一套成体系的规范的象形文字。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战国以前的典籍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的人,是荀子。其后逐渐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世之人用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听闻朝歌一番话,王老师的神情激动异常,他的脸色通红,握着茶杯的手颤抖不已。
    “老师,您怎么了?”王朝歌站起身来看着老师,很是紧张,“是我哪里说错了吗?还是您身体不舒服?”
    王老师摆摆手,然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大杯茶水后,情绪少许平复了些,沉了沉,才道:“朝歌,你对文字的诞生、发展、演变和成熟的过程,分析的很有道理,老师很佩服,但不敢说完全理解。你的想法很大胆,可以说是超前,不是我辈大多数人所能理解的。为将来着想,今天你我所论之事,今后不许跟别人再提起了。”
    起初,王朝歌没有琢磨过来王老师的话,稍一思索,不禁恍然大悟。
    自己的现代历史观念放在1000多年前,可不是太超前吗?就如同你给古代的人,讲述现在的飞机一样,带给古人的不是震撼了,应该是膜拜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朝歌此刻倒因此对面前的王老师刮目相看了。面对自己阐述的千年后的历史评价,王老师仍能保持冷静听完,虽因震惊而略显紧张,但还能提出中肯的意见,足能正面此人非同一般的思想认识。
    想到这里,王朝歌恭敬的说:“学生谨遵老师教诲。”
    歇息了一会,茶也喝的差不多了,师徒二人开始登山。
    茂文山在城西十里的地方,山不高,但山林茂密,郁郁葱葱,早些年间,有人在山顶处修建了一座凉亭,供人爬山登顶后休息观景,很是方便。
    在爬了半个时辰后,他们终于到了山顶,累的汗透衣衫,但看到周围美不胜收的景色后,两人顿觉神清气爽。
    远处的群山层峦叠嶂,山前这一大块平原显得那么的安详,一条河蜿蜒流过城市,在山坡处有几个村庄,肥沃的土地上农田整齐的切割成方块,有百姓正在田间劳作,庄稼长势良好,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王老师眺望着远处,良久未说话,从他的眼神中,看得出他心中思绪万千。
    王朝歌正在贪婪着呼吸着山顶新鲜的空气,充满花草芬芳的气息是那么的沁人心脾,让人心情无比放松,忍不住高声呼喊着“我来了!”
    这一声喊,传出去很远,在山谷中回荡,竟然隐隐约约的听到了回声传来,这令王朝歌更加兴奋与高兴,一声接一声的喊着山。
    在过足了瘾之后,王朝歌坐在身边的石头休息,才发现王老师目不转睛的看着他,顿时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说:“老师,我刚才太兴奋了,禁不住喊起山来,请您谅解我刚才的一时失态。”
    王老师笑道:“朝歌,你很有古人的风范,喊山源于古时先人们沟通的需要,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做了,觉得有失体统,但我觉得很有奔放的感觉,有气势,来,我们一起再喊喊山。”
    两个人开心的在山上喊着,王老师比王朝歌还起劲,开心的像个孩子,满脸散发着青春的光芒,这种久违的愉悦感觉,让王老师沉浸在其中不愿出来。
    终于,两个人都累了,坐在一块巨石上休息。
    王老师用衣袖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微笑着看着满身大汗,像从水里捞出来的王朝歌,说道:“今天过瘾吧!心中的烦闷是不是一扫而光?”
    “太过瘾了,郁闷都喊出去了,痛快。”王朝歌大声说道。
    “那说一说荀子的信吧!”王老师说。
    “啊!老师您怎么如此说?朝歌不明白。”王朝歌惊道。
    “你父亲已将荀子的信给我看了,所以我才来到这里,成为你的书法老师,没给你说,是我觉得此事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特意叮嘱你父亲不要给你讲明的。”王老师解释着。
    “你是谁?为何调查我?”王朝歌警觉的站起身来。
    “我是王羲之,你的表叔。”王老师冷静的说。
    “啊!”王朝歌惊得差点昏过去。
    面对王羲之,王朝歌无法再隐瞒自己的身世,他原原本本的将自己的身份说明,并表明自己也不知为何一再穿越不同的时空,但他觉得可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吧!
    王羲之在听王朝歌的讲述过程中,始终很平静,他觉得这才是事情的真相,否则就无法解释这段时间来的奇异感受了。
    来自于1600年后的时代,小学生,学霸,穿越,……这等等因素在王羲之的心里不断翻腾缠绕着。
    王羲之精通书法,荀子的真迹他是了解的,那一日接到表哥的书信,首先看了王朝歌的诗作,立意清心,深情流露,是一首佳作。再看到,随信寄来的荀子的引荐信,真不敢相信世间会有如此巧合之事,王羲之凭借多年的从政办案经验,断定这其中必有一个惊天的真相,所以立刻交代好手头的事情后,马上赶回琅琊老家,亲自调查。
    现在一切都清楚了,王羲之却又犯起难来,自己的这个侄子前途无量,将来必能惊天动地,是我王氏发扬光大的希望所在,要善加引导。同时,由于朝歌的学识远超如今的所谓致学大家,一旦信息泄露,或是言辞上不注意,必招来大祸,要严加保护。
    所幸,自己此次前来,只说是感慨于朝歌的诗作极佳,自己爱才,且最近公事寥寥,故提前过来看一下孩子,如堪大才,就会带在身边亲加教导,表哥自是同意,知晓朝歌真实身份的人只有自己,现在回想这是最好的安排了。
    “朝歌,我要离开琅琊,返回任所了,你可否愿意跟着我回江州,在我身边学习?”王羲之问。
    “叔父,朝歌愿意在你身边,一学习二照顾您。”王朝歌喜悦的说。
    王羲之发自内心的喜欢乖巧懂事的王朝歌,听闻他的话后,高兴的说:“我们这就回去吧!路上再给你讲讲书法的真谛。”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高深的书法理论。他将来时路上看到的池塘里的鸭子,给王朝歌进行了形象的点评。
    鸭子戏水,一举一动,正如字的笔画,有时凌厉,有时圆滑,有时张扬,有时保守,翻转腾挪,跳跃开合,正如字的书写,龙飞凤舞,意随手动,情达笔尖。
    文字是从古人对自然事物的观察,进行还原记录而来的。最开始,就是简单的如实的将所看、所听、所闻的东西画下来,大家看了一目了然。在这个基础上,约定俗成了某些固定文字所对应的意思,为方便日常的使用,然后删繁就简,开始从象形文字过渡到会意文字,再进而衍生出形声、假借等类型的文字,中华的文字宝库变得丰富多彩,这是文明延续的根本。
    书法,顾名思义就是文字书写的方法。一开始就是教会人们怎么书写文字,逐渐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文字的书写从要求会写提升到写好,最终发展成一门比肩绘画的艺术。但书法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跟绘画是同源同宗的。
    概况起来就是一句“书至画为极则,画至书为高度”,意思言简意赅,但要做到并实现太难了。
    所以要想写好字,就要返朴归真,气定神闲,抱元守一的进行书写,让笔下的字如自然界中的生命一般活起来,回归本元,书法也就水到渠成,自然功成了。
    亲身听到王羲之对于书法艺术的精辟论述,王朝歌真是获益匪浅,细细揣摩之下,不禁欣喜异常,如获至宝。艺术是互通的,虽是讲述书法要领,但不也是为人处世之学吗?
    “化繁为简,返璞归真,不忘初心,始终前行”,从王羲之的一番话中,王朝歌总结出了十六字。他不知道这次不经意间的对话,今后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