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小说 一胎八宝:妈咪太受宠

第2620章 升仙

一胎八宝:妈咪太受宠 全文免费阅读 5701 May 18, 2022 8:33:29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大宋何所有》章节阅读:


  开庆元年十一月,久攻鄂州不下后,忽必烈大军师老兵疲军粮不济,为了取得突破,他派偏师前往江西一带劫掠,一方面试探南宋腹地虚实,另一方面抢点儿粮食缓解紧张的军需。
  偏师进入江西,当地宋军与其他地区宋军一样一触即溃,蒙军抢的盆满钵满,按这种以战养战的打法,蒙军都不用打临安,再这么耗下去都能把南宋耗死。
  但也正是与此同时,两名忽必烈亲信使者带来了遥远北方和林的密报,妻子察必给他带来一句谶语,“大鱼的头被砍断了,只剩下两只小鱼,你快回来吧”。
  除了谶语,使者还带来一个消息,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已经准备称汗了。
  蒙哥死时未留遗诏,几个儿子都还不成气候,根本不具备角逐汗位的实力,所以当时具备争夺汗位的就三个同母弟,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老三旭烈兀远在中东跟埃及人作战没工夫回来争汗位,故而汗位最终也就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两人的。
  按实力对比,忽必烈经营漠南多年,手下能征善战部将众多兵力也足够强大,远非阿里不哥能比的,但问题就在于蒙哥在位期间按照蒙古传统“幼子守灶”,长期把阿里不哥留在和林监国,包括自己亲征四川期间都是阿里不哥坐镇和林监国。
  阿里不哥监国,意味着和林的王庭大臣王公都跟阿里不哥关系密切,你忽必烈实力再强,整天在和林人都见不着,凭什么拥戴你?只要阿里不哥一切准备就绪,把所有王公都笼络好,忽里台大会一开就是大汗了,到时候忽必烈啥都没了。
  原本忽必烈想以灭宋的盖世功勋得胜回朝,顺理成章继承汗位,可妻子托人带来的消息打乱了他的计划,什么灭宋不灭宋的,你就是有天大的功劳,一旦忽里台大会召开阿里不哥即位,你忽必烈就是臣子,臣子始终是臣子,再无翻盘可能。
  和林的局势到了这份儿上,忽必烈不敢再等了,就在他安排好前线部署准备率主力北上之时,贾似道的使者来了,提出了南宋称臣纳贡议和的请求。
  就坡下驴一向最好做,忽必烈一口答应了贾似道的议和请求,留下张柔退守长江北岸,然后火速率部北返。
  虽然大家都没有发声,但所有人都知道忽必烈此次北上的意图。蒙古虽大,但真正能够决定汗位鹿死谁手的也就几股势力:
  和林王庭黄金家族势力,包括蒙哥几个儿子、窝阔台系几个孙子、察合台系几个孙子,这些人支持阿里不哥;
  和林王庭大臣势力,包括之前曾经主持钩考局审计忽必烈账目的阿蓝答儿等人,这些人也支持阿里不哥;
  川陕蒙军军方势力,包括六盘山大营蒙军主帅浑都海、四川蒙军主帅乞台不花,这些人也支持阿里不哥;
  除了以上势力外,远在中亚的察合台汗国、远在东欧的钦察汗国基本上也都支持阿里不哥。
  以当时的汗位争夺形势来看,除了忽必烈核心幕府和部分旁系王公外,其他蒙古宗王几乎都支持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常年居于和林监国处理朝政,跟所有人都熟,熟人好办事儿,蒙古人也不例外。为了防止阿里不哥在熟人拥戴下即位,忽必烈星夜兼程,开庆元年闰十一月到达燕京,迎来了阿里不哥派来的使者,请他速回和林为蒙哥大汗发丧。
  为前任大汗发丧原本没毛病,可万一阿里不哥借着全体王公都在,丧事办完后接着开忽里台大会怎么办?和林是他阿里不哥的主场,支持者众多,到了和林如何与阿里不哥抗衡?
  和林的鸿门宴忽必烈不愿去,又不能不去,打发使者回去之后,忽必烈装出继续出发的样子,扭扭捏捏接着往北走,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三月走到开平,不走了。
  开平是一座新城,就在桓州以东的金莲川草原上,当年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事务,手下的金莲川幕府跟随自己多年出谋划策忠心耿耿,忽必烈很器重大家。但时间久了,发现大家生活上都有诸多不便,最重要一条就是金莲川幕府多为金国人,金国经过一百多年农耕文化熏陶已经成为一个中原王朝,人民也早已习惯了定居生活,跟着忽必烈住在大帐里,住不习惯。
  忽必烈本人虽然是个地道的蒙古族,但长期管理汉地使得他也习惯了汉人习惯,住帐篷也行,住房子也行,既然兄弟们都习惯住房子那好说,建一座城,在城里建房子给大家住就行了。
  天下都是蒙古人的,汉地更是忽必烈一人说了算,于是在忽必烈老板的授意下,谋士刘秉忠成了建造新城的项目经理,经过一番紧张有序的施工,开庆元年项目完美交付,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城拔地而起,即为开平城。
  新家建好了,忽必烈却没时间待,当年九月领命南征,没想到在长江边仗还没打完就遇上蒙哥暴毙,只能北返。
  燕京再好,那是蒙古的燕京,官员都是经过蒙古王庭册封过的官员,只有开平,从内到外全部是自己金莲川幕府的人,忽必烈已经不打算回和林了,先到开平抢占先机。
  景定元年三月,忽必烈召集窝阔台庶长子合丹、察合台孙阿只吉等西道诸王,塔察儿等东道诸王来到开平,率先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大汗之位。
  合丹、阿只吉两位西道王公当时封地在西夏故地一带,此前多承蒙忽必烈在汉地照应,而塔察儿作为东道王公封地在辽东,与汉地尤其是燕京地区往来密切,与忽必烈也早就结下了战略同盟。
  没有无缘无故的拥护和忠诚,一切都是利益交换罢了。
  景定元年忽必烈这次的忽里台大会堪称乞丐版忽里台大会,窝阔台系的合丹不是嫡系汗王,察合台系的阿只吉也不是嫡系汗王,术赤系更是人都没来,东道诸王老大塔察儿倒是来了,可黄金家族里东道诸王本来就不是核心成员,最多只能算是重要参与者,份量跟嫡系王公相比差远了。
  忽必烈长期执掌汉地,对汉人那一套玩儿法熟得很,为了争取中原臣民支持,他在忽里台大会上不仅即位为蒙古大汗,还即位为蒙古皇帝,塔察儿、合丹几个人配合忽必烈连续三次“劝进”,忽必烈也学中原皇帝一样连续谦让最后三次最后才同意称帝,并在即位后立即发布即位诏书,改元中统。
  不管怎么样,不正规的乞丐版忽里台大会也是忽里台大会,这玩意儿就跟契丹人的柴册礼一样,什么地方什么人都是次要的,只要你柴火烧了,大会开了,大汗也好皇帝也好,事实就已经形成了。
  忽必烈懂这个道理,阿里不哥自然也懂这个道理,只是没想到二哥会这么不讲武德,只好被动接招,三月忽必烈在开平即位大汗,四月阿里不哥便在和林召开忽里台大会也即位大汗。
  一山不容二虎,蒙古也容不下两位大汗。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率先在川陕地区开打,由于陕西京兆一带曾经是忽必烈封地,忽必烈在当地根基深厚,而蒙哥南征时带到川陕一带的许多大将又与阿里不哥关系密切,所以川陕地区矛盾极为尖锐,阿蓝答儿率军从和林南下来到六盘山与浑都海会师,两人起兵北上准备直取开平。
  阿里不哥在川陕有浑海都这张牌,忽必烈在川陕也有牌,金莲川幕府成员之一的廉希宪时任京兆、四川两地宣抚使,浑都海起兵后立即下令时任巩昌蒙军主帅的汪良臣率兵讨伐浑都海。
  廉希宪是个维吾尔人,蒙古西征时其父布鲁海牙投奔铁木真,后来到了燕京生活并生下廉希宪。廉希宪自幼饱读群书,儒学造诣深厚,忽必烈在燕京时将其收入麾下,长期以来十分倚重。
  一个维吾尔人,因为儒学文化深厚,被蒙古领导赏识重用,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容万象,从古至今都不缺文化自信。
  南宋宝祐二年,因为搞不清楚弟弟忽必烈到底姓蒋还是姓汪,蒙哥把忽必烈总领汉地职务罢免,只留下陕西河南作为封地。廉希宪在此形势下走马上任京兆宣抚使,到任之后,他兴办学校抑制豪强,大力整治京兆府当地不法行为,很快便使得当地社会风貌焕然一新。
  京兆府管理得好,蒙哥南征之后顺道就也将四川交给了廉希宪管理,但管理的州府再多,廉希宪手里毕竟没有兵权,浑都海起兵之后,川陕地区唯一有能力与之抗衡的就是巩昌的汪良臣了。
  汪良臣是汪世显第四子,蒙古大将汪德臣弟弟。汪德臣战死钓鱼城后继承了哥哥爵位继续担任巩昌一带蒙军主帅。汪德臣虽然战死钓鱼城,但巩昌的军队都是当年汪世显在金国时候的旧部,除了汪德臣带走南征之外还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兵力,依然有着很强的实力。
  廉希宪找到汪良臣讨伐浑都海,汪良臣却犯难了:忽必烈是大汗,阿里不哥也是大汗,他们兄弟俩打架旁人进来掺和,万一押错了宝以后岂不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兵贵神速汪良臣却不愿出兵,廉希宪急中生智,将自己所带虎符、印信取下交给汪良臣作为信物,称奉皇命任命汪良臣为陕西所有蒙军主帅,率军讨伐叛军,诏书就在路上马上就到。接着又取府库一万五千两银子交给汪良臣作为军饷,命令其速速发兵。
  汪家是从金国过来的,金国是正统封建王朝,发布命令得用正规诏书。蒙古大汗怎么下令的汪良臣不懂,但是廉希宪一番话说得他不得不信服,人家宣抚使把虎符印信都拿下了作为信物了还有什么好怕的,不管谁当皇帝,他只认正规诏书,既然廉希宪说了诏书马上到,那就相信廉希宪,毕竟在陕西跟着廉希宪混了多年了,不陌生。
  再说了,人家领导连军饷都提前给咱考虑好了,不跟这么贴心的领导还跟谁去?
  打消了后顾之忧的汪良臣立即点起巩昌军队北上,而当时浑都海和阿蓝答儿的进军也不顺利,刚刚北上不久后就在凉州被合丹击败,进军受阻后又被汪良臣追上,蒙古中统元年九月,汪良臣在耀碑谷(今甘肃山丹县东乐镇)堵住了浑海都和阿蓝答儿。
  阿蓝答儿此前很少带兵,阿里不哥派他前来原本只是作为浑都海的策应,主要以浑都海所部作为主力进攻忽必烈,可他没想到浑都海这货指望不上,虽然此前跟随乞台不花征伐四川,可他单独带兵打仗能力根本不行,先是被合丹击败,到了耀碑谷又被汪良臣围上。打也打不过突围也突围不出,数万大军最终被汪良臣全歼,浑都海和阿蓝答儿两人被擒杀。
  陕西方面忽必烈势力胜出的同时,四川方面也没停下,廉希宪派汪德臣儿子汪惟正率军秘密前往四川青居城(今四川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发动突袭擒杀了四川蒙军主帅乞台不花,至此,川陕一带蒙军势力全部由忽必烈势力占据。
  西夏故地的西道诸王支持忽必烈,辽东的东道诸王支持忽必烈,川陕归了忽必烈,河南是忽必烈基本盘,山东军阀李璮又是塔察儿的妹夫也就跟着老丈人支持忽必烈,忽必烈基本统一了汉地和辽东,可以放开手来北上与阿里不哥一决高下了。
  中统元年七月,忽必烈召集史天泽、塔察儿等人赶赴开平,起兵十五万北上进攻和林。阿里不哥派出木哈尔、合剌札率军南下抵抗,双方和林南方不远处遭遇,忽必烈派前锋移相哥出击,移相哥是蒙古有名的神箭手,还是东道王公之一,曾随塔察儿南征,作战非常勇猛。移相哥率军出击后轻松击败木出哈尔和合剌札所率大军,忽必烈随即率大军乘胜追击,于十一月进抵和林城下。
  没费什么劲就拿下了和林,忽必烈却没拿下阿里不哥,原来就在木出哈尔兵败之后阿里不哥就知道和林守不住了,于是带着亲信出奔,逃到了唐努乌梁海一带,接着派使者向哥哥投降,称希望等休整之后约上旭烈兀等兄弟共同回到和林朝拜。
  阿里不哥是自己亲弟弟,忽必烈也不想赶尽杀绝,于是同意了阿里不哥的请求,留下移相哥驻守和林,自己率主力返回开平。
  返回开平之后的忽必烈原本以为汗位之争已经结束,没想到接下来左等右等等不到阿里不哥前来朝拜,到了中统二年十月,阿里不哥得到察合台汗国的支持,在得到察合台汗国和多个部族援军后,再次起兵南下,以朝拜为名突袭和林,移相哥未做防备仓皇出逃,和林再次落入阿里不哥手中。
  手下败将的弟弟还敢跟哥哥使诈,忽必烈得到和林失陷的消息后这次连大军也不召集了,直接率开平驻军北上,看哥哥怎么把弟弟打服。
  阿里不哥是个不服输的人,原本不管是调兵遣将还是亲自上战场领兵作战,跟哥哥忽必烈差得都很远,但忽必烈率军北上之后他却毫无退意,率军南下与忽必烈决战。
  领兵作战跟干工程差不多,干工程哪种队伍最好干?一个村儿出来的,老大哥儿带班,一声号子下去就是干,工人之间不过多计较活儿多活儿少,干净利索把活儿干完再去干下个活儿,这种队伍做起来是挣钱的。
  阿里不哥这次带出来的兵就是完全的反面例子,队伍里有吉利吉思部的、有察合台汗国的、有乃蛮部的、还有自己和林的亲兵,士兵与士兵之间,将领与将领之间语言不通,习惯不同,阿里不哥下达军令都要靠专人传话才能执行下去,说好听点儿这是支多国部队,说难听点儿就是一支杂牌军。
  兵贵精不贵多,中统二年十一月,阿里不哥率军与忽必烈在斡难河旁的昔木土脑儿展开会战,阿里不哥看起来兵力强大,可全军还未开战麾下的斡亦剌惕部士兵便临阵脱逃,忽必烈趁势掩杀,阿里不哥阵中其他部族一看有人先逃了,生怕自己逃得不够快被敌人干掉,于是就如雪崩一样成了大溃败,阿里不哥拦都拦不住,只好跟着一起逃。
  弟弟战败逃跑了,忽必烈却不愿罢休,又亲率轻骑继续追击,一直追到失烈延塔兀,追上阿里不哥残部,双方接着开打。
  失烈延塔兀是个什么地方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查到,但是既然忽必烈从斡难河边又往北追了很久才追到失烈延塔兀,估计这地方已经到了西伯利亚。忽必烈轻骑追击兵力较少,阿里不哥身边仅剩一部分亲兵,如此一来兵力上的几乎没什么差距,兵员素质也都差不多,忽必烈跟阿里不哥两人率军居然打了个旗鼓相当,打了好几天谁也干不掉谁,双双退兵。
  亲兄弟就是亲兄弟,还是有感情,既然谁也灭不了谁干脆各退一步来日再战,可不能玉石俱焚给别人捡了便宜。可问题是虽然失烈延塔兀之战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看似打了个平手,但忽必烈在和林还留着主力,阿里不哥此战过后仅剩的亲兵也快打完了,忽必烈退回了和林,阿里不哥却在接二连三损兵折将后退无可退,西北各部都不再拥戴他,没地方可去了,只好远赴察合台汗国以求立足。
  彻底打跑了阿里不哥,忽必烈也在和林站稳了脚跟,于当年宣布免除和林及其周边部族一年赋税,以休养百姓生息。
  阿里不哥此番远赴察合台汗国之后再也无力反攻和林,一直到中统五年正月,在察合台汗国流窜作战的阿里不哥部众几乎全部叛逃,穷途末路之下只好回到和林投降,之后被忽必烈幽禁,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死于和林。
  分裂势力被平定,忽必烈又开始筹划灭宋事宜,漠北、辽东、中原甚至四川都已经是囊中之物,天下十分有其九,又岂能容忍偏安一隅的南宋在临安碍眼?赵匡胤曾经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调兵遣将南下伐宋,忽必烈志在必得,可就在他要伐宋前夕,山东传来军情,军阀李璮反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