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小说 姜蓝欣的三胞胎全文

第1469章:死性不改

姜蓝欣的三胞胎全文 南宫紫嫣 2278 Aug 6, 2021 2:47:21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大明王朝1500》章节阅读:


    毫不夸张地说,封地在湖广藩王,是整个大明最多的。
    也许会有人说,河南的藩王应该是最多的。
    在明末时,小小的河南省就有七位藩王,占明末藩王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一点八。
    明末时,除去封除的藩王,湖广还尚存八位藩王。
    如果从明初到明末所有封地在湖广的藩王都算上的话,就有十九家之多。
    就以弘治十五年这个时间点来算的话,也有九家藩王。
    封地在武昌的楚王一脉;封地后期改在荆州的辽王一脉;封地在安陆的兴王一脉;封地在襄阳的襄王一脉;封地在蕲州的荆王一脉;封地在长沙的吉王一脉;封地在武冈的岷王一脉;封地在常德的荣王一脉;封地在衡阳的雍王一脉。
    如果仅仅是这九家亲王还好说,除了这些亲王,还有若干郡王,数不清的将军中尉。
    这些宗室人员影响着湖广的各个方面。仅每年的宗室俸禄,就给湖广人马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好在现在仅仅是较明初增加了许多,还没有到明末的几何式增长。湖广尚能应付过来。
    朱厚照既然决定在湖广进行这些改革,那么如何应对这些宗室人员,就不能交给官府了。
    这么做,是极不负责任的。
    朱厚照说道:“朱大人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本宫也知道你们的难处。毕竟他们都是皇室宗亲。向父皇告你们一状,就能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这样吧。由我出面,给湖广的这几位藩王写亲笔信,将我的想法告诉他们。他们理解、配合,那就好。如果不理解,也不配合,让他们找我谈。你看这样行不行?”
    朱瓒听了大喜,笑着说道:“殿下能够出面,那实在是太好了。您这么做,相信诸位王爷能够给您面子。我们的工作也能好做一些。”
    朱厚照告诫道:“朱大人。你也不要高兴太早。这些人长期在湖广居住。根基很深,人脉很广,有着“山高皇帝远”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本宫的面子,有些人或许并不买账。先看看吧。”
    朱瓒也知道朱厚照说的是实情。不过太子出马,起码还是有人会给面子的。
    朱厚照说到做到。他当即就开始给诸位藩王写信。
    内容就是自己打算在湖广开展各项改革。而这些改革就会涉及到王府的利益,以及人、田地等。希望能够给予配合,并且能够理解。
    当然了。由于各个藩王的辈分不同,朱厚照的称呼也是不同的。
    兴王是弘治皇帝的亲弟弟。那就是朱厚照的王叔了。
    信件写好后,朱厚照就让钟虎安排人将这些信件送往各王府。
    目前能做的,只能是给各王府打个招呼。至于效果如何,还得看情况。
    朱瓒继续说道:“殿下。眼下武昌府就有楚王。武昌府在湖广可以说是率先进行改革。如果没有楚王配合的话,改革的前景就很难预料。”
    朱瓒的意思,朱厚照岂能听不出来。要想保证武昌府的改革,必须得到楚王的同意。
    楚王一脉,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传下来的。
    相传朱桢出生时,刚好攻克武昌的捷报传来,太祖大喜,曰:“子长,以楚封之。”
    后来,果然封其为楚王,就藩武昌。
    从第一代楚王朱桢开始,楚王一脉就落户武昌,一代一代传下来。
    到现在,已经传到第四代、第五任了,名叫朱均鈋。
    如果算起来,竟然比朱厚照高了三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太爷辈的了。
    从楚王和皇帝这两脉就能看出来,皇帝绝对是一个出力不讨好,劳心又劳力,挨骂命又短的职业。
    可见,操心是会折寿的。
    作为宗室长辈,又在武昌城,朱厚照从哪个角度,都得去登门拜访。
    于是,朱厚照就决定第二日前往楚王府拜访。
    可是,还没等朱厚照前往。当日下午,楚王朱均鈋竟然主动拜访太子。
    这令朱厚照有些受宠若惊。
    原来朱均鈋收到了朱厚照的亲笔信后,对于朱厚照的这些做法是非常赞同的。
    虽然这些改革付诸于行动,会令楚王府受到一些损失,但是对于整个湖广,乃至整个大明,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朱均鈋也是一个有着抱负之人,他与宁王朱宸濠不同,没有采取极端手段。
    而是冷眼看着大明的局势,分析着大明的问题,寻找着解决之道。
    即便是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也没有选择上奏朝廷。
    因为他知道,这么做,虽然是为大明好,可是在一些人眼中,你这是犯忌讳的。
    作为藩王,你是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的。
    朱均鈋采取了一个迂回之策。那就是向身边人有意无意透露一些问题的解决之道。
    有些传到官员耳中,还能令其受到启发,并且付诸于行动。但是绝大多数想法却是石沉大海。
    因为无论是王府中人,还是衙门中人,很多人都是人浮于事,根本就不是做事之人。
    朱均鈋并不气馁,依旧是这么做着。他坚信,只要是坚持下去,终究会为官府做些事情的。
    湖广发生流民暴乱,朱均鈋非常着急,恨不得亲自率人前去平叛。
    可是他知道,这些事情都是官府去做,作为一名藩王是不可能参与军事行动的。
    即便是上奏朝廷,请示参与,那也是犯了大忌的。
    流民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看其行军路线无疑是奔着南昌而来。
    尤其是祖殿卿率领大军在赤壁击败了欧磐率领的明军,更是确定了他们的意图。
    好在太子朱厚照率军及时在金口截住了风头正劲的流民大军。
    武昌城中担惊受怕的众人转而变得松懈下来。
    朱均鈋认为,太子在金口坚守,那也只是暂时的,被动防御,绝不是御敌之策。
    流民大军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这也是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如此规模的原因之一。
    在他看来,不能将流民大军击溃,他们定然会想方设法攻打武昌的。
    事态的走向果然如朱均鈋所预料的那样。
    流民大军迷惑了太子殿下的部队。主力部队绕过金口,直奔武昌城而来。
    那晚流民攻城,朱均鈋也是将王府所有人都发动了起来。不仅防守王府,而且还派出了一队人前去增援布政使司衙门。
    由于这队人马在衙门外边的侵扰,吸引了一部分流民。
    这为朱瓒等人减轻了压力,也为包长善等人赢得了时间。
    待包长善等人赶到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后,这队人马悄然撤退,返回了王府。
    就如同没有来过一般。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