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我靠国风走向人生巅峰

第49章烟花易冷

我靠国风走向人生巅峰 一梦国风 2323 Aug 6, 2021 2:06:38 PM

  这些要求条件,他早就想好了。
  第一首获得的《大海》,演唱方面是高音比较出彩。
  那现在搬运一首偏中低音的,也能让自己的第一二首歌不那么雷同,以后登台的时候更加吸引人。
  李浩话说完后,系统搜索界面中立即出现了结果。
  “根据宿主的要求,本系统找到三首比较符合的歌曲,分别是:
  《烟花易冷》
  《天涯过客》
  《雨下一整晚》”
  李浩神色恍然:“感觉好像都有些印象的样子……
  三首歌先大概介绍一下吧。”
  系统:“这三首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全是华国某个著名音乐人的后期作品,都是极为成熟的中国风。
  三首演唱作曲同一人,作词也都是另一个著名作词人,三首歌的编曲,也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皆是宿主要求的主攻中低音区的歌曲,三首的演唱难度都不小。
  其中第一首侧重情绪融入。
  第二首涉及相当自然的说唱。
  最后一首真假音转化较难……
  三首歌曲没有明显短板,各方面都可以说是优秀。
  硬要比的话,其中第一首算是旋律胜出——该音乐人的不少粉丝,甚至认为这是该音乐人中国风歌曲中,旋律最美的一首歌。
  第二首是该音乐人极为后期的作品,各方面都极为成熟协调,算是胜在各方面的搭配。
  第三首,演唱难度算是最高的,歌曲几个方面中,最厉害的算是编曲——该音乐人当年还凭这首歌,获得了全球最佳编曲奖……”
  “确实很厉害。”听到系统的介绍,李浩附和。
  分析着这些信息,他心头也有了相应的抉择。
  沉默了几秒,李浩问:“第一首和第二首,哪首更火呢?”
  第三首暂时被他排除了。
  不是这歌看起来不好。
  而是系统介绍的,这首歌获得了全球编曲奖……让他暂时只能放弃了。
  编曲,是一个很靠积累的职业。
  每个大师,基本都在此道上钻研了多年,经验数不胜数,对各方面的乐器熟得不能再熟。
  词曲作者可能有短时间内就突然爆发,编曲几乎没有,都是靠慢慢变强的。
  一下掏出一首这么强大的编曲,后续不好圆场……
  系统:“当前是第一首更火。”
  “第一首比第三首还火吗?”
  系统:“是的。”
  “那就第一首吧!”假如第三首比第一首火,那他心头可能还会纠结一下。
  既然第一首比其他两首都还火,最出彩的旋律方面,又是最容易和外人解释的,那就没太多好犹豫的了。
  “好的。”随着系统的一声回复,李浩脑中立即涌入了歌曲的详细信息。
  被这些信息牵引出相关的歌曲记忆,他的眼睛顿时一亮。
  “原来是奶茶周的作品,难怪感觉挺熟悉的……”
  这首歌的热度,虽然没周董前几年那些中国风的名气大,热度高。
  但也只是相对他自己来说,放到别人身上,绝对当得起一首爆款歌。
  特别是林大仙等有名歌手在节目上演唱了之后,歌曲的热度更是火爆。
  并且。
  这首烟花易冷不仅仅是人气高。
  周董有着一个毫无短板,能人辈出的团队,
  有他自己的精美旋律和独特演唱,老搭档文山的精心配词,和黄大师的精巧编曲,这首歌曲在那些业内人士之中,评价也不低。
  算得上叫好也叫座的作品了。
  虽然不知道这首歌,能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火。
  但能拿到这首歌,李浩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熟悉了一下歌曲信息后,他没忘记去看一眼歌曲的任务。
  “《烟花易冷》——
  成就任务:获得一个比较有含金量的奖项,线上线下评选机构不限。
  成就达成奖励:一首新歌的获得资格,【提升自己】抽取次数+1,以及曲作者作曲习惯规律。”
  看着这个任务,李浩陷入了沉思。
  国内最有含金量的奖项,那应该是湾湾的金曲奖。
  如果只是比较有含金量的,那应该有好几个。
  不过系统的指向并不是很明显、
  原主作为一个作曲系毕业的,对音乐平台也还算了解……想到这里,李浩问道:
  “我记得最大的企鹅音乐平台每个季度会评选一个最佳新人奖,每年年末的时候,也会评选年度十大金曲。
  据说这两个奖项不只是看歌曲的人气,也有专业人士参与评选,这两个奖项可以算吗?”
  系统:“可以。”
  “那还好……”
  很多线下机构评选,基本都是到第二年春,才评选去年歌曲的。
  线上音乐平台更注重即时性——毕竟评奖能带动听众用户的活跃性,有些奖项的时间就没有那么固定。
  当然,时间不固定,也不代表就没含金量。
  毕竟企鹅音乐请来评奖的,很多都是知名的业内人士。
  既然每个季度的新人奖也算,那李浩自然也不想等到年底了。
  企鹅平台夏季的新人奖刚评完没多久。
  只要在这两个多月内发歌,也能参加秋季的评选……
  歌曲任务的目标暂时明确后,他的注意力落到了奖励身上。
  获得资格和【提升自己】次数+1,这两个前面的歌曲都有,李浩也没太过关注。
  说起来,他已经有两次提升自己的次数。
  只是暂时感觉用不上,等有需要的时候再说。
  随即,他的关注点来到了“曲作者作曲习惯规律”这几个字上。
  创作,看起来是一件无拘无束的事情。
  实际上,里面还是有很多限制,以及个人偏好的。
  特别是一些自成风格的大家,他们作品里都有着一些独特的风格。
  这个不需要特别专业的人士。就对音乐有些许了解的爱好者,如果特别了解某一个音乐人,就会发现对方歌曲里的部分制作规律。
  可能是演唱方面的,也可能是旋律和弦等方面的。
  听到对方创作的新作后,就会产生一定的熟悉感。
  周董自己的歌曲,也有这种规律。
  有些资深歌迷,第一次听他帮别人作曲的歌曲,也能察觉得到那些规律的。
  然后再看署名,果然是他写的旋律。
  这些规矩偏好,应该就是系统奖励中提到的内容。
  “这个,真是好东西啊……”李浩心头热切了起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