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尊王朝 第一豪婿林阳

第四百四十二章 你怎么会知道这个名字

第一豪婿林阳 鬼上身 2706 Aug 6, 2021 8:13:55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从五斗米道开始》章节阅读:

    就这样,张觉如愿以偿地跟随施粥道士们来到了传说中张道陵所居住的地方,阳平山。
    与张觉所想象的人烟稀少的世外仙山不同,其实阳平山上住的人还真不少!
    人来人往,有男有女,房屋错落有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除了人们都穿道袍,一切都与外界无异。
    真是像极了晋时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桃花源……
    至于道观什么的,张觉却并没有看到,也不知是这年头道教还不兴修建道观,还是说道观在别的隐秘地方,只是没让他看见而已。
    “到了!”
    道士们在回山以后各自离去,只剩那个施粥的小道士领着张觉来到了一处茅庐之中。
    二人入了草庐,小道士取出两个坐垫,一人一个地坐下。
    坐定后,小道士笑着道:
    “山上之人皆各有其居所,这是我的居所,你往后就与我住在一起,放心,不会缺了你衣食的。”
    张觉初来乍到,不通山上情况,便借着机会问他:
    “我初来仙山,不知师兄可否为我讲解天师之事?”
    虽然张觉还没拜师,只是个山上的闲人而已,但也已经能算是五斗米道的人了,叫小道士一声师兄并没有什么不妥。
    “没问题!”
    小道士估计也想在张觉面前显摆显摆见识,便欣然接受:
    “我五斗米道源于张天师,因入道需缴纳五斗粮米而得名……当然,我们不太喜欢这个俗气的名字,有时候也自称为【天师道】或【正一道】……”
    随着小道士的讲解,这个未来将影响华夏历史文化将近两千年的神秘道派,逐渐在张觉眼中清晰起来。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是张道陵所开创的道脉,也是历史上第一个道教分支!
    张道陵原名张陵,生于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年,是沛国丰邑人,与汉高祖刘邦算是老乡,其更是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的八世孙。
    可以说,张陵浑身上下都叠满了buff,他与大汉朝有着解不开的缘分!
    前期的张陵当过朝廷的官,后来才开始修的仙,据说他先是得到了黄帝的丹术,又得到了太上老君的传道。
    太上老君赐他三件宝物,一名【三五斩邪雌雄剑】,一名【正一盟威符箓】,一名【阳平治都功印】,其中的【正一盟威符箓】就是正一道“正一”二字的来源。
    张陵修道有成以后,便在巴蜀地区传道,收徒无数,从者数万!
    为了方便管理,张陵便把教区划分为了二十四块,教徒們分居于这二十四个区域,称为【二十四治】。
    其中,张陵自领一治,这便是二十四治之首的【阳平治】。
    而张觉如今所在的阳平山,就是【阳平治】!
    “……天师生于建武十年,他出生时,中兴汉室的光武皇帝还正值壮年,而天师如今,已有一百二十二岁了!”
    小道士骄傲地说起自家祖师爷的事迹,神色中尽是崇敬。
    张觉也听得惊讶:
    好家伙,张天师从刘秀时代活到曹操出生,几乎是一个人活过了大半个东汉王朝!
    这种寿命与成就,怪不得会在后世成为传说级别的神仙。
    不过,若是张觉没记错,张天师今年就会飞升……至于他究竟是老死了,还是真的飞升成仙了,这就有待考量了。
    但不管怎么说,张觉如果想拜他为师,时间就只剩下了不到一年,如果不能尽快拜师成功,张觉就会失去这个大机缘……
    张觉想了想,故意问小道士:
    “那天师现在还收徒吗?”
    “嗯?”
    小道士愣了愣,不禁扑哧一笑:
    “你该不会是想拜天师为师吧?天师好多年前就不收徒了,连天师的弟子们如今也鲜少收徒,你就算要拜,也只能拜天师的徒孙。”
    “就比如我,我就是天师的徒孙,你可以拜我为师……”
    说着,连小道士自己都笑了。
    张觉尴尬一笑,把这个问题轻轻带过,转而又问道:
    “天师真的是仙人吗?”
    “这个嘛……”
    小道士迟疑道:
    “天师的本事并不比仙人差,但他目前还没有成仙……”
    “好了好了!”
    小道士拍了拍手,对张觉认真道:
    “暂时不谈那些……你现在还没有拜师,无需做早课什么的,也不需要学习科仪,在山上的日子,你可以随意安排,没有谁会让你去做什么的。”
    “师父他们会定期为你治疗身体,待你痊愈以后再行去留,如果你想下山去生活,师父会把田契还给你,你可以回家务农,若是……”
    小道士话还没说完,张觉就坚定道:
    “我愿意留在山上,哪怕只让我砍柴烧火也好!”
    开玩笑,好不容易上山来,又回去干什么?
    如今三国时代还在萌芽,等刘皇叔他们崭露头角,张觉起码也得有四十岁了,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民,他拿头去在乱世里谋生啊……
    摆在张觉面前的从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拜师修仙!
    若拜不成张道陵,那就拜张道陵的儿子与徒弟,再不济就拜他的孙子张鲁,虽然张鲁在三国演义里的表现不佳,甚至可以说是很菜,连刘璋都干不过。
    但再怎么说,他也是张道陵的孙子,肯定会仙法道术,拜他为师也不差……
    “那好吧。”
    小道士听了张觉的坚定之言,也只好点点头:
    “从今天开始,你要一边治病,一边随我学习道书文章,既然你想留在山上,就不能不学道。”
    张觉大喜,连连向他致谢:
    “多谢师兄!多谢师兄!”
    “哎,不用谢……”
    小道士故作高深,实则心头欢喜:
    在山上当了这么久的小辈,今儿个终于可以试试当长辈的感觉了!
    ……
    就这样,小道士先为张觉讲解了山中之事,又帮他收拾好了家什,让他得以长久居住下来。
    而后,又为他打理了一下乱糟的仪容,带他洗澡更衣,脱掉破旧的粗布衣裳,换上崭新的道袍,最后把散乱的头发束好,扎起道冠。
    一套下来,张觉摇身一变,从一个形容不整的农家少年,变成了一个装束朴素的小道士!
    “啧!没想到你打理整洁以后,倒也模样不赖嘛!”
    师兄看着张觉身穿道袍的形象,不禁讶然:
    身形虽然瘦得跟猴子一样,脸上也没什么肉,但气质倒也还不错,特别是精神头,许是因为上山的愿望达成了,张觉的双眼中隐隐透着喜悦的光彩,一看就是个精神小伙!
    师兄笑道:
    “既然安顿好了,那就开始治病吧。”
    张觉舒服地摸着新衣裳,只觉得未来可期,一听师兄说要开始治病了,便不由期待起来:
    听闻张天师曾与黄帝讨论丹术,不知他传下的五斗米道究竟有些什么灵丹妙药……
    然而,师兄接下来的操作却让张觉看得一愣一愣的:
    只见他从怀中取出一张黄纸,上面东扭西歪地画着些古怪的符号,而后取出一个空陶碗,一手执黄符,一个举空碗,并且嘴里还念念有词。
    完整的,张觉听不太清,只零零散散听得“太上老君”、“驱病”、“滋补”、“如律令”之类的词句……
    这是?
    张觉还在发呆,师兄却已经念完了咒语,执符的手微微一抖,刹那间有火星升起,黄符凭空自燃!
    接着,他把黄符丢在空碗里,任符纸燃烧殆尽,只剩一片灰烬。
    做完了这些,师兄又往碗里倒了些温水,把纸灰兑在水里,并用筷子搅拌均匀……
    当当!
    筷子敲了敲碗沿,发出沉闷的响声,师兄笑着向张觉递出了符水,轻声道:
    “喝吧。”
    “啊?”
    “啊什么啊,快趁热喝了,不然凉了就不灵了!”
    咕噜~
    愣愣的张觉莫名咽了咽口水,脑子里全是四个字:
    封建迷信!
    ……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