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红楼野心家

第60章 衰落的祖业

红楼野心家 遍地沧桑 2323 Aug 6, 2021 7:11:30 AM
    贾瑞和王三刚出贡院,就就见到了林之孝和张华。
    “恭喜瑞大爷,今科必中。”
    林之孝平常的时候话不多,今天的好话说的倒挺溜。
    “刚刚考完,还不知道中不中呢。你们的事情办得如何?”
    “有些收获,我俩整理了一下,都写在这里呢,瑞大爷先看看,就等着大爷下一步示下。”
    张华把一大叠纸递给了贾瑞,贾瑞大致看了一下。
    有情况说明,有数字,有对比资料,基本上就是按照自己原来交代的思路搜集整理的。
    资料中还列出了不少疑点,老宅这边的地产,产量,几年以来的收成,还有个个店铺,以及在铜陵的一个铜矿的情况。
    仅仅从这份儿资料看,两个人这段时间就没闲着,做了不少事儿,资料的价值也比较高,写的也很有条理。
    贾家不是没有人才啊,这两个人的本事,就比贾家很多主子强多了。
    “还有一个铜矿?这倒是头一回听说。”
    “悄悄跟别人合伙儿开的,连府里那边都不知道。看来这边儿的事儿,有不少不可见人的地方。”
    “好,你们这些日子查一查铜矿的事情,能开矿,生意就不小。这是个重要线索。这些东西我仔细琢磨一下。”
    “明儿个我要到望江去一下,过几天回来找你们。等发榜之后,咱们就到老宅去查账。”
    “到望江去?瑞大爷是想去贾家营么?”
    林之孝说道。
    “贾家营?那是什么地方?”
    “哦,瑞大爷年轻,可能有所不知。当初荣国公在望江监造战船的时候,是带着亲兵去的。当时驻兵的地方,就是贾家营,就在船厂边上。”
    “我爷爷当时就在船厂,小的时候我父亲还带着我去过船厂一回。那一带的贾家卫,原本就是府里的。”
    “如今还有贾家卫么?”
    “几十年了,各地的卫所大多废弛,想来贾家卫也是如此,府里如今都不提起卫所之事。”
    原来还有这些典故,这回去那里,倒是要好好看看。
    “我到一个同科家里去,顺便谈一下生意的事情。若是有工夫,或许去走走。”
    林之孝把一个篮子递给了王三。
    “今儿个八月十五,顺便买点儿酒菜和月饼,一点心意。”
    “其实不必如此,既然送来了,就收下吧。你们两个小心点儿,铜矿的事情,若是为难,就不要勉强,保住性命要紧,等我回来之后再说。”
    晚上,胡杏山、陈文祥又找到贾瑞,三个人把酒菜凑到一起,王三和他们两人的小厮把桌椅搬到客栈院子里,三个主子一桌,三个下人一桌,就一起赏月吃酒。
    客栈的其他客人也是如此,院子里很快摆满了桌椅。
    都是同科士子,就互相敬酒,在一起谈天谈地,纵情诗酒。纷纷留下姓名地址,相约有缘再聚。
    第二天,离家比较近的人就先回家,离家比较远的,或者留下,或者到金陵和附近各地游历,等待九月放榜。
    贾瑞和胡杏山租了船,顺流而下。
    望江县距离金陵一百三十多里,不到一天时间就到了。
    胡杏山家就在县城,住一个很大的宅子,城外的茶园,很多都是他家的。宅子里面就有茶厂。
    一看这个宅子的规模和茶厂的兴旺劲儿,贾瑞就知道胡杏山没有吹牛,他家确实是当地的大户。
    胡杏山的同科朋友,胡家自然热情招待,住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胡杏山就带着贾瑞去船厂。
    船厂在望江县城的东边,距离县城大约三里地左右,紧挨着江边。
    在官道上停住,远远就能看见江边一大片房屋,足有上百座。
    一条三尺宽的小路,从官道分岔,通往那片房屋。
    小路两边,是茂密的蒿草,几乎有一人来高。
    “这一带,原来都是贾家卫的土地,如今都荒废了。”
    胡杏山介绍道。
    “如今贾家卫还有人么?”
    “似乎还有几家人。听老辈儿人讲,当初的贾家卫,那可是热闹得很,足有几千人呢。”
    “几千人?这么多。”
    “当初这里建造战船,那是官船厂,兴旺得很。光是工匠就有好几百人,最大的战船,有三四十丈长,十来丈宽。”
    “当初到琉球宣封的封舟,还有到南洋、东瀛、耽罗、新罗的商船,不少就是在这里建造的。”
    “后来为何衰落下去了?”
    “朝廷实行了海禁,水师大量裁撤,商船也少了,自然就衰落下去。”
    “我看各地的船只也不少啊,据说海上还有不少大船,南洋的、东洋的、西洋佛郎机的,都有不少大船,有的炮船还有三四层高。”
    “船是不少,不过大多都是小船。至于你说的东洋,南洋的船,原本也都是从大德买的。后来大德不造了,人家就自己造船,不过工匠都是咱们大德的。”
    贾瑞明白了,大德不造大船了,但是外面对于航海用的大船还有需求。于是外面就从大德招募船工,自己造船。
    这样一来,不仅把造船市场拱手让给别人,造船技术还外流。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德境内现在大船的造船能力严重萎缩,一蹶不振。
    这里面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大德帝国的海禁政策。
    目前大德从江南到神京和北方的漕粮、盐以及其他物质,几乎都靠大运河运输。
    大运河上不适合航行大船,都是一些中小型船只。朝廷有限的水师,也大多都是些小船。
    没有市场需求,自然也就没人愿意造大船,工匠的流失,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现在的技术传承,基本上都靠言传身教。工匠流失,技术也就随之流失。
    走了二里来地,蒿草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水田,一直延续到江边那一片房屋那里。
    水田里有三个人,正赶着牛在田里耙地。
    见到贾瑞和胡杏山站在水田边上,一个人走了过来了。
    这人三十来岁,见到胡杏山,神情一愣。
    “胡公子?”
    “哈哈哈,没错,是我。贾琣,你认识他么?”
    贾琣看看贾瑞,摇了摇头。
    “眼生得很,没见过这位贵客。”
    “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他是贾瑞贾天祥,从神京来的。京城荣国府的人。”
    贾琣眼光一亮,很快又恢复平常。瞅瞅江边的房屋,又瞅瞅贾瑞,自言自语。
    “京城荣国府,似乎四、五十年也没来人了吧,我们以为早把我们忘了呢。”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新笔趣阁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