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小说 陈东龙老

第728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

陈东龙老 陈东王楠楠 3280 Aug 6, 2021 10:17:18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西岭雪一回一回解红楼》章节阅读:

    风筝的故事
    《红楼梦》有三处提到风筝。一次是第五回中,宝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看到探春的判词,画的是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
    第二次是在二十二回元宵节制灯谜,探春出了一个风筝的灯谜。
    这两回都是暗出,到了第七十回《林黛玉重结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风筝正式登场,在诗社填词尾声,写了一大段详细生动的放风筝活动。风筝的种类有很多:蝴蝶、大鱼、螃蟹、美人、大红蝙蝠、凤凰、红喜字、沙雁儿等,其中探春放的是凤凰,和另一只不知哪里来的凤凰缠在了一起,又遭到另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的风筝绞断了线,“飘飘摇摇去了”不知何方。
    这段描写,除了预示出探春远嫁的前途外,也和书中关于昆曲、服饰的描写一样,深深打上了作者本身的生活烙印。
    因为,曹雪芹正是一位制作风筝的高手,但有一本关于风筝的专著,名为《南鹞北鸢考工志》。
    史料记载,风筝最早发明于汉朝,由韩信首创。但是曹雪芹则认为风筝起源于春秋时期墨子所制的“木鸢”:“观夫史籍所载,风鸢之由来久矣,可征者实寡,非所详也。惟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飞之说,或无疑焉。盖将用之负人载物,超险阻而飞达,越川泽而空递,所以辅舆马之不能,补舟楫之不逮者也。揆其初衷,殆欲利人,非以助暴。夫子非攻,故其法卒无所传。”
    曹雪芹所制的风筝很有名,在乾隆年间曾被誉为京城“四大流派”风筝之一,与当时著名的哈氏风筝、金氏风筝、马氏风筝齐名。
    有个小故事,说某年冬天,春节将近,有个叫于景廉的残疾朋友冒着风雪来探访曹雪芹。曹雪芹虽然也很窘迫,还是打酒相待,两人推杯换盏,边喝边聊,来人吞吞吐吐说明缘故,原来是想借钱。
    曹雪芹也没有什么积蓄,倾囊相赠后,因为听于景廉说有王府贵公子花数十两银子购买风筝,就用上好的材料剔竹、裁纸、裱糊、打线,做了四个大风筝,还在上面精心画了画,让于景廉拿去卖。
    过了几天,于景廉很高兴地二次登门,说风筝全卖光了,赚了三十两纹银,不但还了曹雪芹的借银,还分他一份厚礼。
    曹雪芹一想,这于景廉身有残疾,也做不了别的,卖风筝倒是件好差使,就将扎糊风筝的技艺悉数传授与他。曹氏风筝就这样不胫而走,红遍京城。
    于是,曹雪芹花了两年的时间,“谱定新样,旁搜远绍”,编定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在序中说:“以为今之有废疾而无告者,谋其有以自养之道也。”说明这是为残疾者自力更生而指的一条路,由此可见曹雪芹的菩萨心肠。
    风筝,南为鹞,北为鸢。而曹雪芹所做的风筝集南北技艺于大成,因而取名《南鹞北鸢考工志》。书中详细介绍了四十三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等技法和工艺,每种配有一诗一画,充分显示了曹雪芹诗画双绝的特长。
    因为画的是风筝的样式,所以他特别用深色勾线、浅色绘面。曹雪芹在“半瘦燕画诀”自注中说:“法以佛青为底,槐黄衬之,配以红、绿、湖、紫等色,宜力求鲜明夺目。”这和书中莺儿打络子的一段精彩评论相似,非常讲究配色。
    这本书现在已经新版,不过内容是后人仿制的,也有人说整本书都是托名伪做的膺品。众说不一,录在这里,且作参考。
    单纯就本书而言,这段描写中不仅预示了探春的未来结局,也写了黛玉的命运。
    古人放风筝有个吉祥祝福,意思是“放晦气”。林黛玉多愁多病,众人都劝她借放风筝把晦气放了,将病根儿带走,病就好了。但是黛玉却说“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紫鹃笑说“我们姑娘越发小气了,那一年不放几个,今忽然又心疼了。”
    这是暗示黛玉命不久长,眷恋春天之意。照作者最初的意思,这个春天应该是黛玉的最后华年,春残花落之际,便是黛玉魂归之时。然而书稿一改再改,前插后补,又将前文的“抄捡大观园”、“晴雯之死”等内容挪到了后面,便让黛玉又活了一年。
    而黛玉的风筝放飞后,宝玉多情地说:“可惜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
    这预示了黛玉逝后,宝玉出家的大结局。只是,他们终究无法为伴……
    值得注意的是,桃花社为黛玉所建,偏赶上探春生日;放风筝因黛玉而起,但我们都知道,风筝是探春的象征。这样,两个人的命运就联在一起了,而且,都与“东风”有关。
    这回中,黛玉填的柳絮词中说:“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放风筝时,她说“我却不忍”。不忍的是她,那么“嫁与东风”的到底是谁?
    只能是“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的探春吧?
    黛玉的潇湘馆题名是“有凤来仪”,显然黛玉也是一只凤凰。
    探春放的风筝是凤凰,却遇到另一只凤凰来绞,正在有趣,被一只很霸道的“门扇大玲珑喜字带响鞭”的风筝给绞断了。
    两只“凤凰”被个“喜”字搅在一起,显然是结亲。而那“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的风筝气势偌般张扬,又是“逼近来”,又是“忒促狭了些”,竟是来者不善。可见是由战事而结的婚事。探春和亲的命运就这样一点点地显示出来了。
    虽然背井离乡仍然属于悲剧范畴,遂列名“薄命司”,然而比起迎春、惜春等,探春已经算是求仁得仁,终于超越自己的出身,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各分东西柳絮词
    《红楼梦》中大多诗词灯谜,多半隐含着主人公不同的命运,第七十回“桃花诗”与“柳絮词”自然也不例外。
    先看探春和宝玉的合作之词《南柯子》。
    《南柯子》为唐朝教坊曲名,别名无数,包括《**曲》、《十爱词》、《南歌子》、《水晶帘》、《风蝶令》、《宴齐山》、《梧南柯》、《碧窗梦》等等,然而书中偏以《南柯子》为名,显然暗示“南柯一梦”的典故,说的仍是宝玉出家,故用宝玉续貂。
    探春原词: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
    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这段话简单明了,与她的判曲《分骨肉》说的是同一番意思: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而宝玉续上的后半阙: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则说的是自己与探春的别离。
    探春远嫁为了是解贾府于水火,正因为探春的远嫁,才有了家产的暂时发还,让宝玉有机会脱离狱神庙,重回大观园,“明春再见”。
    脂批透露宝玉曾“对境悼颦儿”,彼时“落叶萧萧,寒烟漠漠”,那林黛玉早已“漂泊亦如人命薄”了。
    所以紧接着第二首看的便是黛玉的词《唐多令》,开篇“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预言自己的离去,“嫁与东风春不管”则说的是宝玉和探春的离别。
    通过宝玉续探春诗,黛玉放风筝,和全书中接二连三的“东风”,几个人的命运就这样纠缠在一起了。
    再看宝琴的《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我们都知道宝琴本是要嫁与梅翰林之子的,可是女方赶着进了京,男方倒跑了,弄得婚事无着落,淹蹇在贾府。
    对于一个闺秀而言,最大的事业不过是相夫教子,这里说的“三春事业付东风”,分明指希望成空,谋图终虚。而“明月梅花一梦”,“谁家香雪帘栊”,既点了“梅”又点了“雪”,清楚说明梅家亲事终成一梦,宝琴到底未能嫁成梅公子,而原因还是“东风”作乱。
    东风变色,贾府被抄,四大家族一损俱损,元迎探惜各自飘零,梅翰林家避之不及,还会再娶宝琴过门吗?
    “几处落红庭院”,让我们想起“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整个大观园只为一座埋香冢,红楼女儿香消玉殒,没有一个能逃脱薄命之运,“香雪”又岂能独善其身?
    于是,宝琴只能抱憾离去,“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而最令人称道的薛宝钗的《临江仙》也是表面威武,内含悲凄: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东风”变色,让春花蜂蝶扰乱不休,花谢水流,众芳云散,而宝钗这个冷美人始终淡然以对,从容如昔,反而借着这场动乱得以嫁给了宝玉为妻。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聚散离合,宝玉还是出家了,宝钗终究落一个独守空房,幸而生来无情,“万缕千丝终不改”,甘苦自若罢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