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大周中兴

卷1-61章召公虎4下

大周中兴 姬为毅 4362 Aug 6, 2021 1:44:57 PM

  召公虎尽管思绪万千,但毕竟已连续三日守灵未能合眼。这时一阵倦意袭来,正准备倒在榻上闭目养神,却听闻深夜有卫士慌忙求见。
  “何事惊慌?”比起十多天前刚领兵时,召公虎如今对坏消息早已免疫。
  “禀主帅,不见方兴踪迹!”
  “方兴?”听闻此讯,召公虎不禁大吃一惊,“孤已知晓,速速再探。”他表面上强作镇定,挥挥手将卫兵送走。
  这位野人少年为何不辞而别?
  多日的夜不安寝,早已透支召公虎的精力。他不堪疲惫,却不得不强打精神,在帐内踱着步琢磨起来。
  方兴是一块璞玉,召公虎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少年。
  虽然他寻到周王师后一直沉默寡言,但召公虎知道他志存高远、足智多谋,在他身上能隐约看到方武影子。而他能不避箭矢从彘林突围,最终带领周王师找到失踪十四年的周天子,可谓大周功臣。
  原本打算班师回镐京城便恢复他的国人身份,使他不再为身为野人而自惭形秽。更难能可贵者,方兴好学勤勉,若送入泮宫中接受良好教育,将来定会成为大周有用之才,辅佐中兴大业。
  即便是眼下,方兴也对召公虎十分重要——周天子临终前只有寥寥数语,幸存者中也只有方兴了解周王胡在彘林中之事。只遗憾,自己还没能向老天子道歉太子姬静一事。
  “方兴为何要走?”召公虎叹了口气,自问自答,“他并不需要为天子驾崩自责罢?”
  他并没有错过十日之约,周王胡也没有落入赤狄之手。天子虽然没能活着回到镐京,但没人能因此苛责方兴的失职,野人少年已然竭尽其所能。反倒是那些未战先退的怯懦之辈,才需为此背负罪责。
  “他或许倒非不辞而别!”召公虎换了个定论。周王胡待他恩重,如今天子尸骨未寒,方兴一定也不会走远,莫非他有甚要紧之事?
  可惜召公虎此前始终忙着解彘林之围,对这位始终跟随身旁的少年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如今赵家村已被赤狄夷为平地,村民皆死伤殆尽,方武也已与世长辞。那么方兴会去何处?
  召公虎揉了揉眼眶,疲倦使得思绪更加纷扰,他握拳锤了锤后脑,努力回忆方兴这几日的异常举动——周王师一战击退赤狄,使鬼子彻底逃出彘林的那日,方兴欢欣鼓舞,兴奋之情丝毫不再周王师将士之下。
  可自从进了彘林,他的情绪开始跌宕起伏。
  他先是拜祭亡父方武之墓,可乍一见到赵家村民的乱葬坑,悲伤瞬间逆流成河。再往后,方兴在溶洞口目睹赵叔惨死,又亲眼见周天子驾崩,很显然,他直到那时才发现“老胡公”的真实身份。
  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和惊诧,对于一位年方十五岁的少年而言,都是始料未及的变故。可这一切,似乎并不足以让方兴不告而别。
  “对了!”召公虎一拍大腿,“莫非是为了她?”
  方兴在见到赵家村民乱葬坑的那一刹那,他就不断地质问杨不疑,似乎在找寻一个女娃下落。而溶洞口被杀的那位黝黑村民,似乎也是这位女娃之父。
  “唔,一个女娃的失踪,”召公虎若有所思,“想必方兴是去寻她的下落罢。”
  召公虎思来想去,准备找来赵札商议,毕竟这涉及赵家村事务,或许赵氏宗主多少知晓,这位让方兴牵肠挂肚的女娃是什么来头。
  正准备唤来赵札,召公虎突然愣住。“不妥!”他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昨日,晋侯接到天子驾崩的讣告,便快马赶来守丧。当然,这不过摆摆样子而已,赤狄围攻彘林之时,晋国上下全当了缩头乌龟,让他护驾可毫无指望。
  可这位晋侯自来彘林之后,赵札便离开召公虎麾下,重新陪侍于晋侯左右,毕恭毕敬、不离寸步,仿佛与晋侯家臣没有两样。
  看到这一幕,召公虎感慨万千。
  赵札为人忠义,是个正直可靠之人,又兼颇有韬略,此人若能为大周社稷所用,周王胡中兴大周的遗愿便又多了几分可能。只可惜,赵札一心报晋侯之恩,必不轻易转投周王室,此事只得从长计议。
  与赵札相同,公石焕更是世代卫臣,也不可能脱离卫伯和而为召公虎所用。放眼大周公卿,甚至是泮宫中的那些后辈贵族们,又哪有堪称可用者?召公虎着实烦忧。
  看起来,大周若要中兴,还需不拘一格拔擢新人才,布衣国人、甚至是野人中优秀如方兴者者,都可以考虑重用。
  这是,召公虎想到杨不疑、蒲无伤二人,他们私下同方兴交往密切,或许能提供一些线索。
  召公虎心里有了计较,便召杨、蒲二人入帐,告知方兴失踪之事。
  蒲无伤闻言大惊:“我二人昨日还陪他前往祭奠其先父方武,不料今日不知去向。”
  杨不疑倒是不觉意外,若有所思道:“我倒早就觉察方老弟这几日心神不宁,怕是一门心思要去找那小妮子。”
  蒲无伤满脸疑惑:“小妮子?”
  杨不疑微笑道:“这可是方老弟的小秘密,还记得溶洞口那位黑汉子临终前,方老弟答应他照顾孤女儿之事么?”
  “果然是那个女娃,”召公虎点了点头,对二人作揖道,“二位公子,孤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二位代劳。”
  二人见召公虎身居高位却如此谦卑,赶紧还礼,齐声道:“不敢,愿听太保吩咐!”
  召公虎道:“方武乃是孤昔日家宰,为卫护大周天子殉难于彘林。而今方兴为其独子,下落不明,恳请二位公子看孤薄面,无论如何前往寻找这位少年,日后必有重谢!”
  蒲、杨二人相视一笑,对召公虎回礼道:“太保言重,此举手之劳耳,我二人愿听驱驰!”
  言罢,二人正准备离帐,却又被召公虎叫住。“二位高士且住!”
  “太保还有何吩咐?”
  “那日孤在太保府接到彘林密信,想必是二位所送罢?”召公虎对二人作了一揖。
  “在下不知。”杨不疑否认得倒爽快。
  “这……”蒲无伤却有些支吾。
  没错,一定是他。“蒲先生但说无妨,”召公虎阅人无数,早从蒲无伤的犹豫中看出端倪,“左右,先退下罢!”
  见召公虎支走卫兵,蒲无伤与杨不疑对了眼神,缓缓道:“实不相瞒,那日前往镐京送信者,正是在下。”
  “本来恩师派遣送信之事,皆由不疑代劳。可那日在下另在他处,恩师只得派遣蒲老弟前往。”杨不疑见太保把话说开,便也不再隐瞒。
  “说起这次镐京之行,无伤因一意外耽搁,差点误了恩师大事!”蒲无伤挠了挠头,似乎心有余悸。
  “何事?”召公虎看了一眼杨不疑,看样子对方也并未听说。
  蒲无伤道:“那日,我正在彘林拜会恩师,他突然言及彘林早晚必有赤狄大患,需要无伤星夜送信赶往镐京,务必递交于太保府内,接到回复方可返程。”
  “彼时距离赤狄围攻彘林仅剩五日,看来周天子颇有先见之明。”召公虎插了一句。
  杨不疑不置可否,接过召公虎话茬:“此前,我二人并不知晓恩师竟是失踪十四年之大周天子,只道其是避世隐居的世外高人。”
  蒲无伤继续道:“投信之后,无伤在馆驿等了两日,迟迟不见周王师出兵动静。打听后才知,朝中对出兵一事颇有争执。幸而周、召二公力排众议,一日后王师终于开拔。我见此事已谐,便启程准备赶回彘林。”
  “如此并未失期,何以说险些误了天子大事?”召公虎疑道。
  蒲无伤点了点头:“那是在出镐京城之前,我只觉有黑衣人一路跟踪。在下虽然警惕防备,却无奈没有杨兄身手,在城门口被刺客刺中。好镐京城内卫士如林,无伤这才逃得一难,没有当场毙命。”
  召公虎听到此节,不禁怒道:“王城虎贲卫兵皆是废物,光天化日竟有刺客当街行凶?”
  “卫兵或许防得住寻常刺客,可防不住巫教高手。”杨不疑言语中颇有讥讽。
  “卫巫?这些害人精,确是难以斩草除根,”召公虎皱眉道,“后来如何?”
  蒲无伤幽幽叹道:“幸而只是皮肉之伤,且伤在腿部,无伤随身携带了上好丹药,这才勉强恢复些脚力。这因为此节,无伤赶不上周王师行军步伐,直到赵邑解围后才拜会太保,可惜周王师已然中了赤狄毒计。”
  “原来,小神医乃是一路从镐京追到赵邑,孤着实失敬!”召公虎闻言大受感动,起身对蒲无伤再三道谢。
  “倘若无伤早到一步,或许恩师便不至于……唉……”
  蒲无伤没有说下去,杨不疑也是仰天长叹,大帐内气氛瞬间沉重。
  召公虎反倒安慰二人:“人死不能复生,蒲先生、杨少侠已然尽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恨只恨那巫教,死灰复燃,亡大周之心不死。”
  “巫教不亡,我兄弟二人誓不为人!”杨不疑龇牙咧嘴,怒上心头。
  “不知杨少侠和蒲先生下一步有何打算?”召公虎动了招揽二人效力之心,尽管他们身上更多的是江湖豪侠的放荡不羁,或许不会习惯庙堂为官。
  “不疑闲云野鹤,当修习恩师之所传,云游四方,以诛尽巫教宵小!”杨不疑抢白道。
  他果真是个聪明人,召公虎还没出言相劝,便早早把话说死。老太保点了点头,知其胸怀大志、无法强求,便转头对蒲无伤道:“蒲先生又有何规划?”
  “我得遇恩师所传神农氏经典,自当继承祖师爷衣钵,治病救人于四方。更何况,巫教历来与正道医学势同水火,近又添害死恩师的血海深仇,无伤誓与其抗争到底!”蒲无伤咬牙答道。
  召公虎试探道:“可巫教势大,先生又当如何与之抗衡?”
  蒲无伤仔细想了一番,道:“恩师生前倒同我谈过几次,关于神农一脉之出路……”
  “愿闻。”召公虎来了兴趣。
  蒲无伤道:“恩师云,天下医家三大派别——神农、岐黄、巫医。如今,巫医猖獗、神农式微,而岐黄虽流传甚众,但其医术却浮于表面、远不如神农派。如若神农派和岐黄后人能精致团结,重振正派医术,或许能与巫教一较高下!”
  召公虎闻言若有所思,他多少听闻过天下医术门派之争——
  神农后人失势于炎帝榆罔,而岐黄派恰恰兴盛于兼并炎帝部落的轩辕黄帝,故而岐黄医术盛行于夏、周二代,神农医术则一蹶不振。至于巫医,商朝以巫教为国教,巫医亦为当时唯一医术,更是在四夷和反动势力中大行其道。
  无论如何,神农派若要复兴,光靠蒲无伤一腔热血,怕是比登天还难。
  于是召公虎道:“此事非同小可,又当如何为之?”
  蒲无伤答道:“恩师言今王室藏书中,歧黄医书大多滥竽充数、皆华而不实之辞。反倒是神农氏《治世经》、《本草经》孤本,已然被恩师从大周守藏室取出,悉传于无伤。假以时日,无伤必能将神农派发扬光大,以告慰恩师在天之灵。”
  召公虎欣慰一笑。蒲无伤的大计显然并非口号,更何况此刻他眼中充满斗志——师恩、国恨、家仇,都涌上他心头。
  杨不疑叹道:“恩师在时,常常痛惜大周之倾颓。看似王权稳固,实则脆弱不堪,天下暗流涌动。戎狄蛮夷、巫教余毒、不臣诸侯,随时都可能趁着大周衰落暗中发难,中兴大业任重道远!”
  “天子一代英雄,孤不知其为何宁愿隐居彘林终老一生,也不愿返回镐京、重振朝纲,中兴大周?”召公虎长叹一口气,这是萦绕他心头已久的困惑。
  “或许,不在其位,反而能看得更长远罢!”杨不疑的话意味深长。
  召公虎陷入沉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天子之高,难免为谗言蒙蔽、轻信奸佞宵小;处彘林之远,却看天下风云大势如反掌观纹。或许,这就是为何老天子不愿还朝之故吧。
  言罢,二人作礼辞别。召公虎目送他们策马扬鞭,往彘林外而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