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赵玥

第1386章不是幻觉

赵玥 林梦佳 8252 Aug 6, 2021 3:30:28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三代为家》章节阅读:


  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总是缺衣少食,艰难的岁月总是能出现很多难能可贵的情谊,有兄弟情谊,也有夫妻之情,也有母子之情,这些感情难能可贵,虽然精神食粮不可吃不可穿,但是却足以令人忘却自己的困难。
  老刘家是麦刘村的财东人家,老刘没有儿子,只有二个女儿。老刘把大女儿刘菊芳嫁给了孙家村的老三,留下小女儿刘菊花和自己一起生活。随着自己大女儿的出嫁,老刘和自己的媳妇也慢慢地变老。自己的小女儿也慢慢的长大,不得不去考虑小女儿刘菊花的人生大事问题了。人常说养儿防老,既然自己没有儿子,老刘准备为自己的小女儿找一个上门女婿。
  在决定了为自己的女儿找一个女婿以后,老刘便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去寻找合适的人选。老刘经过多方打听,一个月后,媒婆为老刘推荐了一个小伙子。这个小伙子叫做平平,家在陕鼓山里。第二天一大早,老刘和自己的媳妇雇了一个马车,带着媒婆和自己的女儿刘菊花,四人匆匆忙忙便赶往了陕鼓山里。
  早上,和煦的微风,淡淡的花香草气,小鸟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春意盎然,大地被铺上一层新绿。老刘四人乘着微风,驾着马车,不知不觉便赶到了陕鼓山里。到了平平的家里后,媒婆兴高采烈的介绍平平的父母和老刘夫妻认识。四位老人认识以后,平平的父母客气地把老刘夫妻、媒婆请进了家里。四位老人进了家门后,屋门外留下了平平和刘菊花两个人。刘菊花一直盯着平平看看,平平长的四方脸,脸黑黑的,虽然没有老三的儒雅与秀气,但是却充满了朴实与勤劳的品质。由于刘菊花一直盯着平平看,平平害羞地低下了头。刘菊花对着平平说到:“你看起来可真有趣,出过山里没有?”平平抬起头看了看刘菊花,然后摇了摇头。看着平平憨态可掬的样子,刘菊花继续说到:“你想不想跟着我去外面看看?”平平看着兴高采烈的刘菊花,然后点了点头。
  房间内,老刘夫妻和平平的父母在一起讨论了两个孩子的婚姻大事。老刘看着老实朴素的平平父母,对着平平父母说到:“你们两位老人家可以尽管放心,我们也是老实人,平平到了我们家,我们不会让他受苦的。”平平的父母互相看了看,然后平平的父亲对着老刘说到:“我们山里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大山,要是能让娃娃离开这座大山。一辈子不在面朝大山,背靠黄土,我老两口子就算死了也是闭上眼睛。你说咋办就咋办吧,我们两口子没有一点点反对意见。”看着平平的父母同意了以后,老刘夫妻和旁边的媒婆都互相满意的点了点头。由于平平的父母由于是山里人,对于外界的事物一无所知,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机会出去看看,平平的父母也就没有思考直接就同意了。平平也没有多想什么,父母同意自己的婚事,平平也就愿意做老刘的上门女婿。
  下午,平平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即将离开这个家,于是为自己的儿子还有亲家做了一顿千层油酥饼。相传唐玄奘法师取完经回了长安之后,翻译了千卷的佛经,然后唐高宗就命御膳房专门用植物油炸成“千层烙饼”来赏赐给他。平平的母亲先将面粉倒入到盆中,看着盆中的面占了四分之一,在加入食用油,然后用筷子不断地拌匀。等到面粉和油揉透了后,面粉便被制成酥面。然后平平的母亲又取了一个盆,给盆里放了一半的面。然后给盆中加入烧开的热水,用筷子将面和水搅的混合到一起。然后把面搓散成雪花状的片,摊开冷却。等到面冷却后,平平的母亲给盆中冷倒入半碗凉水。然后在加一点油,用筷子将盆子的面拌揉至柔软光滑,看着盆里的面成为了水油面后,平平的母亲笑了笑。然后平平的母亲将油酥面、水油面两块面团各摘成10块小面剂子。平平的母亲取水油面剂1个,放在面板上面按成扁圆形。然后裹入酥面剂子1个,包拢后擀成长片。在从一端卷拢,再按扁擀成长片,再从一端卷拢,顺势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然后再将长条擀成长片,然后把长片顺长卷拢,对剖成2只圆饼,刀纹面朝上。最后用面杖把圆饼擀成圆形酥油饼坯。不一会,酥油饼便被全部擀好了。平平的母亲给锅内放入油,用旺火烧把锅到六成热时。然后将饼坯一个一个地投入油锅里面,然后将油面用手勺轻轻推旋,以防油饼焦。平平的母亲看着油饼炸至浮起,两面成玉白色时,然后捞起千层油酥饼,放在了盘子里面。最后平平的母亲取出糖罐子,给每只酥油饼放上绵白糖。看着油酥饼做好了以后,平平的母亲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然后端着千层油酥饼,离开了厨房。
  平平的母亲把千层油酥饼端进房间后,一家人便开始了吃千层油酥饼。千层油酥饼层次鲜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老刘一家和平平一家人享受完千层油酥饼后,平平看了看自己的父亲,又看了看自己的母亲,然后对着自己的父母说到:“大,妈,那我就走了。”平平的父母对着平平点了点头,然后老刘上前拉着平平的手,往房间外面走。出了门后,老刘夫妻、媒婆、刘菊花和平平坐到了马车上面,平平回头看着看着自己的父母,平平的父母对着平平一直挥手,慢慢地,平平离开了自己的家。
  日暮下的黄昏,陕鼓山里寂静无声。一辆马车在陕鼓山里疾驰走过,两位老人站着陕鼓的山头。陕鼓山里传来嘹亮了陕西秦腔声音:
  王春娥坐机房自思自叹
  思想起薛郎夫不能团圆
  在家中闲争吵镇江游玩
  谁料想把相公命丧外边
  多亏了老薛保不避路远
  千般苦从镇江搬尸回还
  一家人见灵柩肝肠裂断
  在家中设灵堂门挂纸钱
  有亲朋和邻居都来祭奠
  媒婆子假吊孝巧说姻缘
  狠张刘二妇人良心大变
  一个个翻穿裙另嫁夫男
  丢春娥好一似失群孤雁
  老薛保又好比浪里舟船
  薛乙哥年纪幼无人照管
  老的老小的小有谁可怜
  将冤家送南学去把书念
  为的是龙虎榜得中魁元
  但愿得老天爷遂了心愿
  即就是死九泉我也心甘
  见三娘上了气机房打坐
  三娘啊
  不由我老薛宝好不伤心、
  我思思量量容不过
  说他几句怕什么
  少东人来你有错
  风言冷语说什么
  三娘不是生身母
  你的亲娘是哪个
  劝罢了一个劝一个
  在叫三娘听仆学
  真金子不打不成货
  钢刀虽快也要磨
  我家东人你管教
  还要你教养薛乙哥
  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老刘把自己的媳妇还有平平和刘菊花叫到了一起,老刘愧疚地看了看刘菊花和平平,然后对着一家人说到:“平平,菊花,现在的日子不好过,大和你妈就给你和平平举办婚礼了。你们就先在一起过活吧,以后有机会了咱再说。”刘菊花看了看平平,平平看了看刘菊花,又看了看老刘,平平对着老刘说到:“大,沃结婚办酒席都是个形式,办不办都没啥,只要咱好好过日子就成了。”平平说完后,老刘夫妻满意地点了点头。
  老孙家人口众多,家里毫无余粮,用穷的揭不开锅很贴切,这时候孙阳也已经五岁了。老刘家里财东,刘菊芳总是带着孙阳去娘家借粮食。老刘对于这个大女儿和女婿总是毫不吝啬自己的粮食,老刘从来也没有让女儿还自己粮食。刘菊芳则是家里有余粮了就给老刘带一点粮食,没有了就继续借。
  有一天,刘菊芳带着孙阳去老刘家借粮食。到了老刘家后,老刘看着满脸憔悴的女儿,勉强地对着自己的女儿和外孙笑了笑,然后说到:“吃了没,我让你妈给你做一点去。”刘菊芳看见了自己的父亲老刘的窘迫的样子后,刘菊芳便明白老刘家也没有粮食了。刘菊芳看了看孙阳,然后拉紧了孙阳的手,对着老刘说:“大,我都吃过了,我就来看看你和我妈。”孙阳的手被刘菊芳捏疼了,孙阳用另一个手拍打刘菊芳的拉着自己的手,对着刘菊芳喊到:“妈,你用那么大劲干嘛,都把我捏疼了。”孙阳说完后,刘菊芳摸了摸孙阳的头。老刘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外孙,然后说到:“你先和我外孙进屋里吧,大出去一下就回来。”说完,老刘便转身离开了家。
  老刘离开后,刘菊芳拉着孙阳的手便进了房间。刘菊芳和自己的母亲在房间内聊天,过了半晌后,刘菊芳在对着母亲说到:“妈,那我和孙阳就回去了,家里一家子还等着吃饭呢。”母亲对着刘菊芳点了点头,刘菊芳便拉着孙阳的手出了家门。刘菊芳和孙阳出了家门后,碰见了抱着一袋米的老刘。老刘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孙阳,然后把面塞到了自己的女儿刘菊芳怀里,老刘看着眼睛湿润的女儿,然后对着刘菊芳说到:“啥都别说了,回吧回吧。”老刘说完后,刘菊芳带着孙阳走了。刘菊芳带着孙阳走到了村口以后,突然听见了有人喊自己,刘菊芳转头看了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老刘在喊自己。老刘跑到了刘菊芳面前后,对着刘菊芳说:“你看我这记性多差,我刚刚还给咱阳阳借了一个水晶饼。”说完后,老刘把水晶杯递给了孙阳。孙阳接过了老刘的水晶饼,撕开袋子,直接拿起水晶瓶就吃,从吃了这个水晶饼后,孙阳就喜欢上了这个舅爷。
  一转眼,刘菊花和平平已经结婚三四年了,可是二人还没有孩子。自古以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两个人都吃了好多中药,还是没有孩子。有一天晚上,老刘来到了老三的家里。老刘看了看自己的女儿刘菊芳,又看了看自己的女婿老三,然后老刘呆呆地望着烧火炕上面的孙阳、孙云、孙刚、孙月。刘菊芳看着忧愁满面的老刘,便对着老刘说到:“大呀,你忧愁啥呢,你说嘛。”刘菊芳的声音惊醒了正在发呆的老刘,老刘看了看刘菊芳,无奈地说到:“你妹子和平平都已经三四年了,我想把孙刚过继给你妹子,你看行不行。”
  老三知道自己的岳父也是实在无奈才给自己开的口,另一方面老刘对自己的好是有目共睹的,自己又怎么忍心拒绝这么善良的岳父呢。老三看了看刘菊芳,然后对着老刘说到:“大,那就把孙刚过继给我妹子吧。”然后老三起身走到了烧火炕边,抱起孙刚,把孙刚放在了老刘的怀里。孙刚到了老刘的怀里后,便一直哭着,手一直拍打着老刘。看着哭闹的孙刚,老三对着老刘说到:“孙刚已经有了家的意识,可能是不愿意去。孙月还是个木娃子,要不把孙月过继给我妹子菊花吧。”老刘看了看老三,又看了看刘菊芳,然后起身走到了烧火炕边,烧火炕上面的孙氏对着老刘笑了笑,老刘对着孙氏点了点头。老刘看了看一岁的孙月,然后双手抱起孙月,低着头,离开了老孙家。
  老刘离开后,老三看着悲伤的一家人,然后说到:“其实把孙月过继给刘家也好,咱家里穷,也养不活四个孩子。刘家日子过的好,孩子过去了也不会忍饥挨饿。”孙氏明白生活不易,艰难的时代人命如同草芥一般,便默默的同意了。刘菊芳看着老三和孙氏看开了这件事情,便对着老三说到:“没事,刘家和咱家一样,以后咱也可以去看咱的娃。“旁边的孙阳心里想着;舅爷家确实和自己家一样,自己也喜欢去舅爷家。这次舅爷把妹妹抱走了,以后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去舅爷家吃水晶饼了,想着想着,孙阳的憨水慢慢流了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刘菊芳就起床了。起床后,刘菊芳去了厨房。刘菊芳准备为老孙家做了一顿纯面鱼鱼。鱼鱼其实和河里的鱼是没有啥关系的,鱼鱼是一种陕西的风味美食。刘菊芳心疼地舀了三碗白面放在盆子里面,给盆里倒了一碗水,然后用筷子不停的搅拌盆里的面。盆里的面稀到用筷子在面里蘸一下,然后把筷子提起来,面一直跟着筷子可以成一条线也就可以了。做好面糊后,刘菊芳给锅里倒了一大锅水。等到水烧开以后,刘菊芳用手提着陕西特制的鱼鱼漏斗在沸水上面,把稀面倒进漏斗,然后一个一个类似小鱼的小面块就一个一个掉进了沸水里面,等到类似鱼鱼的面块在沸水里面烧的油光发亮的时候也就熟透了。刘菊芳把鱼鱼捞出来放在冷水里面,等鱼鱼去掉热气后,刘菊芳把鱼鱼舀入碗里。然后给碗里放一点葱姜蒜。刘菊芳看着案板上面美味的鱼鱼,叹了一口气。然后端着鱼鱼离开了厨房。
  刘菊芳端着鱼鱼到了房间后,看着没精打采的老三,然后对着老三说到:“掌柜的,吃饭了。”然后刘菊芳把柔顺不腻、温胃滋补的鱼鱼放到了饭桌上面。孙氏看着忧愁的老三,然后笑着说到;“老三,你是一家之主,你得有个一家之主的样子。别胡思乱想了,赶紧吃饭吧。”说完后,孙氏端起一碗鱼鱼放在嘴边,用筷子把碗里的鱼鱼拨到嘴边。鱼鱼鲜嫩柔软,孙氏咬了一下便烂了,然后孙氏轻轻一咽,鱼鱼便滑进了孙氏的肚子里面。看着奶奶吃的津津有味,孙阳、孙云、孙刚也抱起鱼鱼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看着一家人吃的津津有味,老三终于露出了一点笑容。
  生活不会因为增加一个人而停止,同时,也不会因为减少一个人而停止。孙月被老楼抱走后,一点也没有减轻这个家庭的负担。老三教书只能获得微薄的工资收入算大半个人劳动力,婆婆孙氏白天纺布,也可以算小半个人。而刘菊芳白天挣公分算一个人,晚上纺布可以算一个半人。在这个贫穷的年代,一个六口之家,只有二个半劳力,那就只有挨肚皮的份。
  天微亮的时候,刘菊芳睁开了自己的眼睛,然后刘菊芳便起床了。刘菊芳快速的走到厨房,赶紧起床为老三、婆婆还有三个孩子准备吃食。以前只有孙阳的时候还能加一点面,现在有了孙刚和孙云,只能吃包谷面馍馍了,只用苞谷麸子蒸馍可难为刘菊芳了。刘菊芳将苞谷麸子倒入到水盆里面,然后给盆里倒入水。等到盆里面的苞谷麸子合而为一的时候,刘菊芳使劲把苞米麸子按成一个团子,然后放在一边。苞谷麸子没有了面的粘液,过一会麸子团子又散开了,然后刘菊芳把苞谷麸子团捏到一起。捏好苞谷麸子团以后,刘菊芳将一个一个的麸子团放入锅里。蒸熟了以后,刘菊芳将锅里的苞谷麸子团放到盆里。看着盆里的一个一个的苞谷麸子团,刘菊芳露出了笑容。然后刘菊芳端着苞谷麸子团,离开了厨房。
  刘菊芳端着饭到了房间后,将麸子团放到桌子上面。老三看着一个一个黄黄的苞谷麸子团,对着一家人说到:“都过来吃饭吧。”老三说完后,孙氏、孙阳、孙云、孙刚走了过来,坐在了桌子边。孙阳拿起一个苞谷麸子团,放在鼻子边闻了闻,然后露出来嫌弃的表情。孙阳把苞谷麸子团放在了嘴边,咬了一口后,孙阳露出了痛苦的痛苦的表情,孙阳无奈地对着刘菊芳说到:“妈,现在的团子咋都是苞谷麸子,都没有一点点面了。”刘菊芳看了看傻乎乎的孙阳,摸了摸孙阳的头,对着孙阳说到:“现在家里有了弟弟妹妹了,咱只能吃苞谷麸子了。”孙阳看了看刘菊芳,然后拿起手里的苞谷麸子继续来吃。看着孙阳吃饭后,一家人也都开始吃饭了。刘菊芳匆匆忙忙吃了二个团子,便匆匆忙忙的离开了家。看着刘菊芳离开后,老三带着孙阳去了樊曹小学。
  清晨,微风和煦,路边的草上落满了露珠。刘菊芳匆忙地行走在乡间小路上面,刘菊芳心里想着,自己得赶紧往去地里挣工分,家里人多,只能自己多干一点活了。刘菊芳的力气更大了,汗水也流的比以前更多了,土地里面流了太多刘菊芳的汗水。土地仿佛也被这辛劳的女人所感,刘菊芳总是很快便能干完地里的农活。古诗形容野草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野草看见了刘菊芳,估计也得打个冷战吧。刘菊芳抬高看了看天,太阳已经到了自己的头顶。刘菊芳撕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杠着农具,快速地走向家里。
  到了家里后,刘菊芳将农具放在厨房门口。然后走进了厨房,给锅里添一点水,把苞谷麸子团蒸热后,将热团子放在盆里。端着盆,刘菊芳离开了厨房。
  到了房间后,刘菊芳将盆放在桌子上面。然后刘菊芳看了看正在辛勤纺布的孙氏,对着孙氏说到:“妈、孙云、孙刚饭做好了。”听见刘菊芳的呼声后,孙云、孙刚跑到了桌子旁边坐下。孙氏扭头看了看刘菊芳,停下了手里的活,走到了桌子旁边。孙氏、孙云、孙阳坐下后,一家人便开始吃饭了。刘菊芳吃了两个团子,然后便匆匆忙忙的离开了房间。刘菊芳走到了厨房,拿起农具,然后快速地走出了家门。
  下午,刘菊芳就继续赶到地里去挣工分。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狂风暴雨,亦或者晴空万里,地里总会出现刘菊芳的身影。刘菊芳弯着腰,辛勤地在田间劳作。刘菊芳看见了地里的一个野菜,然后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刘菊芳走到了野菜旁边,弯下腰,用手摘掉野菜。刘菊芳拿着野菜,拍了拍野菜上面的尘土,然后将野菜放在一旁。刘菊芳下午总是能在地里找到一点野菜,野菜是上天的恩赐,是对于这个勤劳女人的补偿。刘菊芳看了看天,已经露出了黑暗。刘菊芳撕了撕自己的衣服,拿起地边的野菜,杠着农具,便回家了。
  到了家后,天已经马虎黑了。刘菊芳将农具放在了厨房边,然后进了厨房。刘菊芳给锅里舀满了水,然后给锅里倒入四碗苞米麸子,然后在加入半碗面粉。最后,刘菊芳将清洗过后的野菜放入锅中。做好这一切后,刘菊芳坐在锅底前面,刘菊芳给锅底放入苞谷锌。苞谷锌燃烧后,刘菊芳看着锅底燃烧的火焰,陷入了沉思之中。十分钟后,锅里传来了“咕嘟咕嘟”的声音。刘菊芳站起身,揭开锅盖,铲了铲锅里的麸子野菜汤,然后盖上锅盖。刘菊芳坐在锅底旁边,继续看着锅底燃烧的火焰,过了半小时,锅里传来了一股苞谷麸子的腥气。刘菊芳站起身,在案板上面放六个碗,然后揭开锅盖,将锅里的苞谷麸子野菜汤舀入到六个碗里面。刘菊芳满意地看了看六碗饭,然后将六碗饭放在盘子里面,端着盘子,刘菊芳离开了厨房。
  刘菊芳端着盘子进了房间后,在桌子上面写字的老三和孙阳看见刘菊芳后,便收拾桌子上面的东西。桌子上面的东西被收拾干净后,刘菊芳将盘子放在了桌子上面。孙氏、孙云、孙刚也坐在了桌子旁边,然后一家人便开始了吃饭。麸子野菜汤由于加了一点面粉,所以味道比苞谷麸子团好吃一点。虽然苞谷麸子野菜汤不挨饿,可是辛苦一天,也算是享受了一下口腹之欲。
  一家人吃完后,老三在桌子上面为学生们批改专业,孙阳在桌子上面温习白天学过的功课,孙云在一旁安安静静看着爸爸和哥哥学习。孙氏的眼睛慢慢也不好了,晚上不能织布,只能哄孙刚睡觉了。刘菊芳代替了孙氏,在织布机上面织布。孙氏和孙刚躺在烧火炕上面,孙刚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孙刚摸着肚子,对着孙氏说到:“婆,我饿咧。”孙氏摸了摸孙刚的头,对着孙刚说到:“我娃赶紧睡觉,睡着了就不饿了。”孙氏说完后,孙刚把眼睛闭上了,孙刚被饿的的醒来后,孙氏便去哄孙刚继续睡觉。刘菊芳看了看炕上面的孙氏和孙刚,又看了看座子旁边的老三、孙阳和孙云,然后继续纺布。刘菊芳纺布的手越来越快了,也由不得自己不快点干活,家里这么一大家子人呢,自己不辛苦一点也不行的。
  外面的月亮还挺亮堂的,天上的星星也是亮晶晶的,月光照在刘菊芳的脸上。比起去年,刘菊芳又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安静的夜晚,老三睡着了,孙氏睡着了,孙阳睡着了,孙云也睡着了,全村的人都睡着了,只有刘菊芳没有睡觉,刘菊芳坐在织布机旁边纺布。如果孙家村要评最勤劳的人话,毫无疑问肯定是刘菊芳。全村人对于这个贫穷的女人都是非常尊重的,农村人尊重劳动,也尊重德行。当初以老刘家的家境,刘菊芳可以嫁好一点的家庭的。可是到了老三家,刘菊芳毫无怨恨,一心一意对自己的家庭负责。老三对于自己的妻子刘菊芳也是非常满意的,甚至老三带有一点愧疚之情,要是自己可以多赚钱那该多好啊。老人常说,心里干净的人睡觉很安静,刘菊芳的睡眠时间少的可怜,所以即使外面的房塌了,也不会吵醒这个辛勤的女人。
  孙家村的人们总是成群结队去观看样板戏,有一天晚上,孙阳兴高采烈的跑到刘菊芳面前说:“妈妈,我刚刚看样本戏去啦,你猜我看得啥。”刘菊芳就说:“我猜不到,你说你看的啥。”孙阳说:“我看的小兵张几夏。”刘菊芳心里想,没有听过还有小兵张几夏呀,倒是听过有一个小兵张嘎。
  老四是个工厂职工,翠花也能摆弄几亩土地,家里的日子在孙家村也是过的相当富裕。自从老三和老四分家以后,老三在生了四个孩子家里揭不开锅,老四没有为自己的哥哥老三送一点粮食或者钱。或许在老四的心中,自己的哥哥老三是一个要强的人,自己给哥哥钱,反倒会引起哥哥的不自在。而老三或许在想,自己把老三拉扯大不容易。老四应该体谅哥哥的不容易,主动去联系哥哥,自己是哥哥,怎么可能主动去给自己的弟弟借钱呢。既然自己的弟弟不主动关心哥哥,做哥哥的当然也不能主动去给弟弟借钱。
  西安,中国历史文化古城之一,古之十三朝帝都。西安是西周、秦、西汉、新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东汉、西晋等十三朝古都,历时长达1140年之久。沣京(西周)、镐京(西周)、长安(汉唐)、永兴军城(宋)、奉元城(元)、西安(明清)、西京(民国)。西安是古代繁华中兴之地,古代文人墨客纷纷向往的神圣之地,汇聚全国精英人才,他们在西安成舞文弄墨,不仅仅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更加留下他们思想。西安人民沐浴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自然是和其他城市的魅力有所区别。在今天这个时代西安这座古城又该何去何从呢。
  老孙家现在有六口人。孙氏渐渐老去,天天只能在床上活动。孙阳上小学,孙云明年也要上学了。而小儿子孙刚还没有到上学的年纪,整天就知道和村里的娃娃玩。对于孩子们的未来,老三一时也不知如何了。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1966年。这个时代将会在未来发生风起云涌的变化。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