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重生 重生六零娇娇妻于若曦

第1039章

重生六零娇娇妻于若曦 于若曦叶建斌 5557 Aug 6, 2021 9:49:51 A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大宋何所有》章节阅读:

    宋太祖赵匡胤祖上分别在唐朝和五代割据政权中做官,到了赵匡胤父亲赵弘殷这一代,一开始在五代藩镇王镕手下做军官,后唐庄宗李存勖与朱温梁晋争霸时王镕派赵弘殷率兵驰援李存勖,从此赵弘殷长期在中央政权任职。
    李存勖死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改元成,赵匡胤就是后唐成二年出生的。出生时又是古代中国的传统帝王出生礼:赤光绕室,异香经久不散,出生时身上带有金色,三日都未散去。
    赵匡胤长大后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作为军人家庭,学习骑射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赵匡胤同志却不走寻常路,找了匹脾气又倔又爆的烈马骑,连马具都不配就上马奔驰,烈马甩头就狂奔,驮着赵匡胤照着门框就撞,赵匡胤一头撞上门框摔下马来,一旁的人们都在惋惜,这么好的棒伙就这么给撞死了,结果赵匡胤同志慢慢的从地上爬起来,脾气上来了又去追那匹烈马,居然最终追上烈马把马驯服,安然无恙的骑上了烈马。
    到了后汉初年,年轻的赵匡胤漫游来到襄阳一间寺庙,寺庙里有个会算命的老和尚告诉赵匡胤,北方会有他的际遇。当时郭威正在征召部队到北方平叛,赵匡胤便投军到郭威账下,在历次战争中逐渐显露头角。
    郭威是五代十国最后一个中央政权后周的建立者,父亲郭简曾是晋王李克用的部下,后在战乱中被杀死,母亲也在逃难路上病死。郭威被姨母抚养长大后,身材高大魁梧,加入了后唐皇帝李存勖的军队,后唐灭亡后又跟随刘知远从征并在刘知远建立后汉过程中立下大功,被任命为后汉枢密副使,统率后汉禁军。
    刘知远死后后汉隐帝刘承佑继位,即位之初全国各地节度使接二连三的造反,郭威率兵平叛并北上击败入侵的契丹,稳固了风雨飘摇中的后汉王朝,郭威本人也被加封为枢密使兼雄军节度使领军镇。既是中央宰执又是地方军镇首领,郭威已经进无可进,封无可封。
    做人臣做到这份儿上,基本上也就到头了,后汉皇帝刘承佑也是这么想的,随着郭威功高盖主,刘承佑对郭威的猜忌越来越重。后汉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刘承佑密谋诛杀郭威,不料消息走漏被郭威得知。
    当时郭威率部驻扎在河北,眼看着皇帝就要干掉自己,郭威不得不采取谋士的意见,伪造了一份诏书,聚集全军将士,诈称皇帝认为河北各军镇尾大不掉要全部杀掉军镇的军官。士兵们一听群情激昂,郭威趁机煽动气氛,让大家拥护自己到开封去“清君侧”。
    郭威领军多年,军队一出发便是雷霆之势,刘承佑派出的军队根本不是对手,没多久就打过了黄河,兵锋直至开封。刘承佑见郭威势大便杀掉了郭威在开封的全部家属,郭威后来没有继承人只好传位给柴荣,也是拜了刘承佑所赐。
    乾佑三年十二月,郭威攻入开封,刘承佑死于乱军之郑郭威主持朝政大局,安排皇太后临朝听政,拥立了一个后汉宗室刘赟继位。
    稳定了开封的政局之后,郭威开始了下一步行动。后周广顺元年正月,契丹大军入寇,朝廷派郭威率军抵抗。郭威领着军队走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大军鼓噪不前,一大批中下级军官就苦苦的哀求郭威,大伙领军攻入开封,后汉皇帝刘承佑死于战乱中,可以与朝廷有不共戴之仇,如果皇帝还是刘家人来做的话兄弟们以后迟早被清算,不如大帅做皇帝。着,军士们扯了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史称“黄旗加身”。
    而赵匡胤,就是这批中下级军官的其中之一。
    事已至此,郭威不再推却,率军回朝。回朝之后以太后名义废掉刘赟,接着不出正月正式称帝,建立后周。
    郭威做了皇帝后并没有大规模的对外用兵,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国家治理上,颁布了很多休养民生的政策,后周国力得到了发展。由于自己全家被杀,郭威没了儿子,便将内侄柴荣收作养子,封柴荣为晋王、开封府尹。同时他还把赵匡胤命为开封府马直军使,这样,赵匡胤开始在柴荣门下效力,逐渐有了自己的政治资本。
    郭威虽然贤明,却命不长久,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郭威病逝,周世宗柴荣即位,任命赵匡胤入职禁军,做了一名禁军将领。
    柴荣刚刚即位北汉便来进犯,北汉是后周灭亡的后汉皇族旁支建立的,当时的皇帝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要杀郭威没杀成却被反杀的后汉隐帝刘承佑的叔叔。北汉自建立以来就跪舔辽国,此次出征辽国也派了一万多援军,由辽国武定节度使杨衮率领,加上刘崇亲自统帅的三万多汉军,汉辽联军达到五万,气势汹汹。
    后周当时在山西与北汉对峙的是昭宁节度使李筠,李筠以为北汉只是像往常一样普通的进犯,没有太过在意,结果上去被汉辽联军打了个大败。柴荣得到李筠战败的消息坐不住了,刚刚当上皇帝北汉就来拆台,这仗不能输,要想打的又快又好,必须御驾亲征。
    柴荣想御驾亲征,却遇到了朝中阻力,当朝宰相、五代十国的政坛不倒翁冯道劝谏,陛下刚刚即位,国家人心不稳,不宜御驾亲征,派将领抵御便是。
    柴荣态度很坚决,告诉冯道,唐太宗创业之初也是亲征安定下,我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冯道一副忠言逆耳的做派,陛下与唐太宗不同,不可直接拿来学习。
    柴荣自信满满,刘崇就是乌合之众,我亲率大军定能如大山般压倒性的战胜对方。
    冯道还在劝谏,陛下能成为大山吗?
    柴荣满腔热血,冯道一而再再而三的泼冷水,柴荣终于忍无可忍,当场结束了朝议,直接下诏征集士卒,为亲征做准备。
    然后撤了冯道的宰相之职,打发他去给郭威的太祖陵做山陵使,主持陵墓礼仪。
    活得久见得多,不一定就得对,人如果跟不上时代,总以元老自居,早晚要被淘汰。
    北汉二月底入侵,柴荣三月初率大军从开封出发,三月十九日与汉辽联军在高平遭遇。柴荣安排侍卫司大将李重进率领左军,侍卫司另一名大将樊爱能率领右军,殿前司都指挥使张永德率部位于中军,三军成品字形列阵迎担对面汉辽联军兵力达到五万,周军只有不到四万兵力,牌面上还稍显弱势,柴荣压力很大。
    战斗刚刚开始,柴荣大军的右路军将领樊爱能拔腿就跑,右军大乱危及中军,千钧一发之际,柴荣没有退却,冒死稳住中军,坚持在乱军之中督战,中军气势大盛。赵匡胤当时在中军,与张永德商定,各自亲率一部出左右军,无论如何也要把形势扳回来。
    赵匡胤振臂高呼,领着所部军队逆势而上,勇猛无匹,汉军本已得势,没想到突然又冲出这么一个杀星,一时间被打懵了,大将张晖和枢密使王延嗣被阵斩。周军逐渐扳回劣势,两军战斗陷入胶着之时,突然刮起了南风,周军乘风加紧了攻势,北汉终于抵挡不住全军溃败,汉军和辽军被打的丢盔弃甲,连刘崇的乘舆都被俘获。
    柴荣乘胜进军,攻占北汉河东城。得胜回朝之后柴荣先是砍了临阵脱逃的樊爱能一伙人,然后论功行赏,赵匡胤被提拔为殿前都虞候。再接着,柴荣深刻的意识到军队的素质问题,必须要下大力气整改,于是安排赵匡胤对军队进行整风运动。
    五代时期,中央禁军分为殿前司和侍卫司,两司从上到下各有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五个职位共十人,属于军队最高指挥官团队,赵匡胤虽然只是级别最低的都虞侯,但已经跨入最高指挥官行粒
    而接下来的整风运动,更让赵匡胤赚足了政治资本,他趁着整风,在殿前司自己麾下征召了一大批身材高大魁梧且武艺高强的精壮男子,在中下级军官中提拔了一大批素质高且忠于自己的心腹,并广泛的安排到令前司和侍卫司两个行粒就这样,赵匡胤借着国家的政策,在给国家优选军队的同时又大大增强了自己在军队中的实力和威望。
    显德三年春,赵匡胤随柴荣征讨南唐,此战规格出乎寻常的高,南唐方面派出了皇甫晖和姚凤领军十五万迎战,驻扎在清流关,皇甫晖时五代时期的百战宿将,历仕后唐后晋来到南唐,是当时南唐难得的将才。
    柴荣兵分两路,自率精锐部队攻打寿州,令赵匡胤率所部取清流关,赵匡胤军队数量远少于皇甫晖,加之对方凭关据守,形势对赵匡胤不利。但赵匡胤军事才能实在优秀,研究了清流关的地势地形后做出了部署:兵分两路,一路正面佯攻,另一路由赵匡胤亲自率领,翻山越岭,从清流关背后出奇兵袭击。皇甫晖仗着人多势众,一开始并没有对赵匡胤太过重视,后周军队出现在关前时亲自领兵在关前对阵,然而刚刚开战没多久,赵匡胤便从后方奇袭出来,皇甫晖中军大乱,慌忙败退,余部退入滁州城。
    滁州城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历史名城,在五代时期就是江南重镇,滁州城城墙高大,皇甫晖所率余部人数并不少,如果据城不出,坚守是不成问题的,但皇甫晖也不知道是犯了什么糊涂,赵匡胤追至城下时对着赵匡胤喊话,称双方各为其主,自己要在城外列队迎敌,与赵匡胤决一胜负。
    这种决策是非常脑残的,部队新败,士气低落,对方士气正盛,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守城池,慢慢消磨对方的士气,但皇甫晖就这么选择了野战决战,赵匡胤大笑答应皇甫晖,让你野外列阵。赵匡胤没有趁对方阵型不稳时偷袭,而是等到皇甫晖列阵完毕,一声令下,周军全军出动,赵匡胤身先士卒,抱着马脖子冲锋,周军势如破竹,赵匡胤风驰电掣直入皇甫晖面前就砍,皇甫晖大惊失色被砍中脑袋,战斗基本上就是一边倒,唐军全军覆没,统帅皇甫晖、副将姚凤被活捉。
    滁州之战结束后不久,赵匡胤又在**附近击败南唐齐王李景达,胜利班师,升任殿前都指挥使。
    显德四年,赵匡胤再次跟随柴荣征讨南唐,先是攻下寿州,接着攻打濠州。南唐大军在十八里滩扎寨准备力战迎敌,赵匡胤一马当先纵马过河攻破军寨,一路攻城拔寨,先后拿下濠州、泗州、楚州,夺取了整个淮南。
    后周这边是一胜再胜,南唐那边是一败再败。当时南唐在十八里滩前线的总指挥是齐王李景达,这位仁兄是南唐皇帝李璟的哥哥,后周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把李景达吓坏了,于是领着剩下的唐军一路逃回了金陵城。
    眼看着周军要一路打过来干掉自己了,李璟彻底慌了,向柴荣提出,我不当皇帝了,我把皇位传位给儿子,南唐不再称帝,奉后周为正朔。
    这一幕,与一百多年后的靖康之难真像。
    而后周的表现,也跟靖康之难中的金国极为类似。柴荣不同意,集结军队,准备继续攻打南唐。
    柴荣在长江水集结了大规模的水军,准备渡江直奔金陵。南唐的使节后周大营里回来之后就劝李璟,自己国家与后周实在国力悬殊太大,不如再让让步,否则都城金陵也保不住。
    当时南唐共有33个州,长江北14个,长江南19个,后周已经占领了江北14个州中的10个,李璟经过思想斗争,又给柴荣献了一份降表,除了之前的条件外,还主动把江北剩下4个州也送给后周。这下子,柴荣才算答应退兵,南唐总算保住了一条生路。
    后周世宗柴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期间曾经许下愿望,十年开拓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显德六年初,当时后周周边的后蜀、南唐都已经被打服了,但北边的北汉还未平定,北汉与辽国关系亲密,柴荣决定,治标不如治本,直接征讨辽国,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两个北方大患。
    与我们传统印象中不同的是,对于五代十国年代的中原王朝来,辽国其实并不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敌人,早在后唐年间,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就曾经跟后唐皇帝李存勖多次过招,辽国胜少败多,有几次还是被李存勖的部将打的屁滚尿流。辽国跟其他割据政权没什么区别,中原王朝衰落了他过来趁火打劫一把,中原王朝强势了就把他按在地上摩擦。
    柴荣举目北眺,是该把辽国按到地上摩擦的时候了。
    后周显德六年三月,柴荣御驾亲征辽国。赵匡胤任水陆都部署。大军一路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辽国幽云地区宁州、瀛洲先后投降,到达河北瓦桥关,打退辽军一支骑兵,辽国守将投降,眼看着就要到达幽云地区的核心城市幽州了,柴荣突然病了。
    不假年,柴荣这次病来如山倒,身体急转直下。病倒之前柴荣曾在审阅各地文书时看到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点检做子”,此时越想越后怕,急令班师回朝。
    柴荣这次病情非常严重,由于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他在中军营帐中设置了禁令,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他的营帐。大军走到澶渊(今河南濮阳市),柴荣下令,不走了。
    所有人都不知道皇上这是怎么了,所有人也都不敢问,所有人都不敢问,只有一个人敢问,那就是张永德。
    张永德是后周的大将,一直都手握重兵,同时还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在柴荣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就与柴荣关系一直很亲密,大臣们撺掇张永德去找皇上问明情况,张永德就去了柴荣的营帐里求见,柴荣果然接见了张永德。
    张永德见到柴荣就问,现在下未定,国家根基不稳,地方诸侯都在巴望着京城虎视眈眈,澶渊距离开封这么远,如果陛下不速速回京安定人心,仅仅因为辛苦就在簇休息,万一发生叛乱将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柴荣冷冷的看着张永德,没有回答张永德的话,而是问张永德,谁鼓动你这么的?
    张永德回答,我们臣子们的心愿都是这样,请陛下尽快回京。
    柴荣沉默良久,最后叹了口气,我知道你是被人教唆才来我营帐中询问的,这并非你的本意,你的城府太浅了。
    往前数不到三十年,后唐年间,唐庄宗李存勖有个属下叫夏鲁奇,战斗力非常强悍,曾经生擒后梁名将王彦章,为了保护李存勖在战场上一次独自斩杀了上百名梁军,成了与项羽齐名的“百人斩”。可就是这么一位名将,李存勖叫他去杀人他就去,到霖方人家一哭诉他就动了恻隐之心没有赶尽杀绝,而且在李存勖身死国灭的过程中居然没有任何动作,在驻所孟州眼睁睁的看着李存勖被杀。
    这就叫耳根子软,缺乏主见。
    张永德不仅是后周的大将,还是一员骁将,作战非常勇敢,可他跟夏鲁奇一样,耳根子软,没有主见。
    柴荣家里只剩下八岁的儿子柴宗训,一个耳根子软的军方领导是不足以辅佐柴宗训的。回朝后柴荣解除帘时的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职务,令赵匡胤取而代之。
    “点检做子”的木板真实性已经不可考了,学术上一直有争议,但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军权是实实在在的被解除了,换成了赵匡胤来做殿前都点检。
    张永德是赵匡胤的好朋友,两人私交很好,多次在战场上共同出生入死。他心胸宽广,对待赵匡胤从没有过猜忌挤兑的行为,即使被赵匡胤取而代之丢令前司一把手的职位,仍然保持着与赵匡胤良好的私交。
    安排完这一切没多久,柴荣病逝。
    柴荣在位短短5年,政治清明,休养百姓,奠定了后周强大的国力,为赵匡胤铺平晾路,给北宋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赵匡胤,将沿着柴荣的铺好的道路,继续奋斗下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