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绝世高手在都市

第3478章老乡

绝世高手在都市 我自对天笑 4156 Aug 7, 2021 1:37:20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药商烟云》章节阅读:

第六十章黑云压城

药商烟云作者:西门瘦肉

    李逸云与杰克逊的这笔生意不算亏得血本无归,起码回了三分之一的款项,只能说亏了一部分钱,但是总算把欠孔帕尼和杰克逊的人情给还上了。这样想来,也不是很亏,基本持平。李逸云只能如此自我安慰。
    比起刚刚进入十三行的那会儿,如今的同舟堂有许多进步,结识了许多买主,在交易流程上和经验上也是略有心得。李逸云重振旗鼓,继续开张营业。背靠大树好乘凉,十三行的买卖遍布海外,不愁没生意做。
    孔帕尼的确很守信用,他说服东印度公司加强了对中国草药的采购力度。有东印度公司如此庞然大物的助力,李逸云的生意再次走上正轨。但是因为之前抽掉了许多周转的银两,导致同舟堂的生意规模无法在短期内进一步扩大,而同舟堂的利润都用来填补漏洞。加上对各级官员的打点,那点利润也没冒起多少水花。现在安定军心才是当务之急。
    年关将至,李逸云在家里和李素问一起算了一笔账,同舟堂在道光九年没有赚钱,反而亏了一万两。不过同舟堂的架子总算搭起来了,他和孔帕尼的私人感情也好了许多。
    眼看陈君明的身体每况日下,而陈半夏始终音讯全无,李逸云也跟着心急。他得知孔帕尼闲暇之时爱乘船沿海游荡,就是为了打听陈半夏和安南海盗的消息,于是忙里投降跟着去打听,但是终究是大海捞针。他想着杰克逊倘若不放贷给安南人而竹篮打水一场空,想必也不会重操旧业去走私。不知不觉间,李逸云也想研究安南这个国度。
    他回去翻阅史书,逐渐理清安南国的历史。
    原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任嚣和赵佗率领五十万兵马攻占南边的百越之地,并且这大量移民,设置郡县,大将赵佗任南海尉一职。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南海尉赵佗见有机可乘,就起兵造反,建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定都于广州。
    楚汉争雄,刘汉胜出。汉武帝腾出手来攻灭南越国,设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从汉武帝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这三郡都是中原王朝的直属领地。
    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又大乱,交趾人吴权起兵造反。十国中位于北边的南汉想收复交趾故地,于吴权交战。吴权击败南汉,自立为吴王,从此脱离了中国统治,后改国号为交趾。
    宋太祖赵匡胤定鼎中原后,交趾自知不敌,向中原王朝俯首称臣,成为藩属国。但是和其他藩属国不一样,交趾表面上对中国称臣,对外称国王不称皇帝。因为国王比皇帝小一级。但是在交趾国内,国王关起门来自高自大,自称皇帝,号称与中国皇帝平起平坐。
    南宋时期,交趾国继续向南宋称臣。南宋孝宗皇帝赐正式国号为安南。此后,交趾国改名为安南。
    到了明朝期间,安南国南北分裂,分别被郑、阮两大家族把持,郑氏家族控制北部,阮氏家族控制南部。乾隆年间,另外一个阮氏家族统一安南,建立西山朝。元阮氏家族的后代阮福映在法国支持下消灭西山朝,建立阮朝。次年,阮朝国王阮福映向嘉庆皇帝称臣进贡,乞求改国号为南越。嘉庆皇帝和大学士们都不允,因为古时的南越之地包括如今的广东广西等地,而安南只不过南越之地中的交趾郡,这阮福映居心不良。
    有大学士云: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故名为越南。
    嘉庆皇帝赐名为越南。于是,安南国改名为越南国。不过越南是个新词儿,很多中国人还是喜欢说安南。不过,西洋商人们更喜欢称呼越南。
    杰克逊先生曾经放贷给西山朝朝廷一笔巨款,但是阮福映推翻西山朝建立阮朝当上国王后,对前朝借的外债一概不予承认。杰克逊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整个资产出现严重危机。不得已,杰克逊继续做贸易赚钱,怎料到自己故乡爆发战争,导致货物被一把火烧了。他走投无路,再次走私,结果被美国政府抓了。
    而西山朝原先的王室成员和将士无路可走,都沦为了海盗。其实在西山朝和阮福映对峙的时候,西山朝的朝廷水师就经常扮演海盗劫掠过往的商船。
    李逸云感慨不已,自己两个极为亲近的人都因为越南而交上厄运。他想去越南走一遭,说不定能找到陈半夏。但是越南国人生地不熟,且国内时局动荡,一个外地人去了恐怕回不来。他只好把这份心思压在心底。
    这一年的春节,李家艰难地过了一个安稳年。
    元宵过后,迎来了道光十年。
    却说三月的这天,广州知府的田师爷来李府造访。
    李逸云大为好奇。田师爷曾经想帮助李灵枢夺权,但是失败,此后同舟堂和田师爷关系尴尬。但是田师爷终究是知府老爷的左膀右臂,又是敬修堂钱捕头的同僚,同舟堂也不敢跟他翻脸。田师爷见到同舟堂的人,也从来不提及李灵枢,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热情以待。李逸云知道,这些都是双方必需的表面功夫。

第六十章黑云压城(2/2)

药商烟云作者:西门瘦肉

    田师爷已经好长时间来没李府做客,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有何目的?
    李逸云虽然担任着同舟堂的大掌柜一职,但是李家的家主还是他爹爹李素问。李素问亲自招待田师爷。
    而田师爷此番前来,是帮杨知府传话的。原来皇帝继续修圆明园。
    这圆明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园子。胤禛继位后为雍正帝。雍正帝扩建这个园子,想于夏天时在这里避暑。乾隆帝登基后,又对园子进行扩建,而且把附近的园子都并在一起,成为庞大无比的圆明园。乾隆一生都在花钱修圆明园,想使其尽善尽美。嘉庆皇帝子承父业,继续修葺。而到了道光朝,国力不如往日那般雄厚,财力不足,对圆明园的修建力度变小了一些,但是仍然在进行改建和装饰。
    道光皇帝以节俭著称于世,不愿意花自己内务府的钱来修园子,而内务府的钱也不多,轻易动不得,便希望全国的富商们多多出钱出力。广东十三行乃天子南库,十三行的钱就是皇帝的钱。现在皇帝缺钱修园子,想找十三行拿钱了。
    但是皇帝是何等身份,怎么直接伸手要钱?文武百官最擅长揣摩圣意,于是命令地方官筹集款项。广州知府自然要来找十三行。但是广州知府怎么会亲自下场?所以派遣田师爷来知会一声。
    同舟堂加入十三行后,对广东巡抚、广州知府、广州将军、粤海关监督等地方大员的孝敬从来没有断过,没想到居然还要应付皇帝的差事!而皇帝需要的银子,谁敢不给?
    李素问田师爷孝敬多少钱合适。
    田师爷拐弯抹角说了许久才说到重点,说根据同舟堂加入十三行这两三年的买卖,大概需要十万两白银!
    李素问大吃一惊,道:“十万两?我们哪里有这么多钱?去年同舟堂没赚钱,反而亏了一万两!”
    田师爷笑道:“李老先生聪明一世,怎么糊涂一时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万岁爷他老人家缺钱花么?他是想看看百姓子民的一片孝心!多少人想给万岁爷送钱都没机会!你能直接孝敬万岁爷,那可是天大的福分啊。如果哄得万岁爷他老人家高兴,赏你一个侯爷当当,也是有可能。反过来看,如果你舍不得花钱,那么自然有人舍得花钱。十三行乃是天子南库,也是聚宝盆,想往里面钻的人多得是。在十三行多做十年生意,就能挣下十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你同舟堂为何能加入十三行?那还不是万岁爷点头的!这十万两是少的,你可知道怡和行的伍秉鉴伍掌柜要给多少?”
    李素问道:“这个无从得知。”
    田师爷伸出一个巴掌。
    李素问不问了,知道这是五十万两的意思,肯定不会是五万两。
    田师爷笑道:“伍掌柜那么多钱是谁给的?是万岁爷!他懂得孝敬,难道您不懂得?”
    李素问知道其中道理,立刻醒悟过来,知道皇上需要的银两一文钱都不能少,砸锅卖铁也得凑,否则同舟堂就得挪屁股换位置。他笑道:“是我老糊涂了。十万两嘛,我这就准备。”
    田师爷摸着山羊胡子笑道:“十三行的老板那么多,我都没搭理,单单来提醒你。因为你们十三行是新来的,还不懂规矩,所以告诉你一声。等明年这个时候,我就不来了。您是聪明人,得提前准备不是?”
    李素问懂得田师爷的意思,站起来要给田师爷道谢,突然不小心摔了一跤,刹那间,他从怀里掏出一张一千两的银票塞到田师爷的袖中,然后满脸歉意道:“抱歉,人来了,没站稳,差点摔到您身上了。”
    田师爷收拢袖子,笑道:“无妨无妨,我也年纪大了。以前逆风尿三尺,如今迎风尿湿鞋。岁月不饶人呐。”
    李逸云道:“不过我还得跟您求个人情,以后上面有什么消息,还得麻烦您知会一番……”
    田师爷道:“好说好说。我还有事,就不多打扰了。”
    李素问便亲自送客。
    待送走田师爷,李家父都唉声叹气。
    圆明园的这笔银子几乎要了同舟堂的老命。好在和东印度公司的几笔生意都挣了钱,不然同舟堂要因为这笔银子而破产。
    李逸云正要投身在生意场上时,得知广州知府过六十大寿,这不得不备一份大礼。接着广州将军果齐斯欢又新娶了一房夫人,同舟堂也得去道贺,礼物要准备,而且礼物必须得拿得出手,莫丢了面子。
    这两份大礼,让同舟堂半年白干。
    等到了下半年,广东巡抚的老娘去世,同舟堂得去吊唁,吊唁自然不能空着手去。
    九月端午一过,沿海有海盗入侵,广州将军派兵抵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打仗打的是钱。广州将军为了广东百姓而浴血奋战,有良心的百姓当然要带着钱粮去慰问。同舟堂自己出钱不说,还得号召整个药行的药商同仁都捐钱。捐少了不好看,捐多了舍不得。但是这份钱不得不捐。药行的人不敢骂广州将军,自然骂大先生李素问,把他全家都骂了个狗血喷头。
    几笔大礼送出去,李逸云只能喝西北风了。他还想攒钱

上一页章节目录下一页

第六十章黑云压城(3/3)

药商烟云作者:西门瘦肉

去越南找半夏,现在自身都难保。
    李逸云心思烦闷至极,便去找孔帕尼喝酒。
    孔帕尼听他一通抱怨,笑道:“你可知道以前十三行的首商潘启官?他的同文行乃是十三行总商,现在却已经销声匿迹,你可知道是为何?”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