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封林徐若影小说笔趣阁

第584章 你拔不了那么快

封林徐若影小说笔趣阁 开局退婚十个未婚妻 2117 Aug 11, 2021 7:29:16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汉中祖》章节阅读:

    爆竹声响,中平三年即至。
    刘祈又长了一岁,已满二十。
    而今年,也是他于大汉的第三年,料想去岁元日,尚处冀州战场归途中,一年过去,其处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化。
    “有志者,事竟成!”
    一大早,经过一夜睡眠,刘祈早已救醒。
    与鸡鸣一道起床,他练习了会剑术,后清洗罢,便来书舍,练习了下书房。
    在简牍上,写下这最后六个字,方做停笔。
    冬即昼短,太阳刚刚升起,驱散了一夜寒气。
    作为岁首之日,他虽说不用像远在雒阳的朝中大员般,早早排队,准备参加正旦大朝会,但今日同样忙碌。
    “县君,都备好了!”
    黄三声音于外响起,刘祈出舍,即见侍从们,已经分置好了几十包裹礼物。
    里面装的有粮食,亦有布匹,正是刘祈打算拜访之礼。
    除过县中同僚,本地大族,还有去年末时,来昌虑城内安置的一些部将家庭,去岁为保卫昌虑牺牲的乡卒家人代表……
    想要于地方安生,更显仁德,恩威并施,必要之处,便是联系。
    总之,身为一县之长,于休沐这几日,甚至每逢休沐,都是他最为忙碌之时。
    “走!出发!”
    后两日内,除过刘祈拜访他人,亦有官吏大户,前来吏舍拜访刘祈。
    等到官吏正式处公,这才停下。
    而于接下来一段时间,春耕之事,同刘祈所言那般,成为了县衙围绕之核心。
    正月十三,天晴,微风。
    为保丰收,这日间,刘祈携带一应吏者,还来到县城临近郊地,亲下田,同农人一道,握紧辕犁,行耕种。
    趁着这个机会,刘祈好生打量了下田间农作。
    大汉时下,于农田常勇之犁,乃是长直辕犁。
    长直辕犁的缺点,很是明显,行动转弯时,不够灵活,是故颇为费力,效率低下。
    当论及辕犁时,后人最为熟知的,便是曲辕犁。而曲辕犁,成形于唐时。
    可惜刘祈不是全知之辈,于曲辕犁图纸自无消息了解,只是知道一个大概原理。
    念及能提供耕种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减少饥饿之众。于当日回到县衙后,他寻来匠工,说了原理,至于匠工如何理解,最后能否制造出更为适宜的农耕工具,且看天意。
    正月一晃过去,不仅仅是昌虑,整个大汉天下,都处于未来两月的农耕忙碌中。
    至二月到来。
    东海郡太守江沛,先后接见了不少郡内名士,向之推崇昌虑长刘祈为安地方所为,算是造势后,正式向朝廷,推举刘祈为孝廉。
    此间事项,江沛实际于正月末时,为刘祈书信有言,算是通气。
    孝廉,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
    于州郡相传下,不论这一年来,刘祈于任上所为,其前数年间,不以年少,团结杜乡乡里,不弃幼弱弟妹,后尊敬推选他的乡地名人马傅,于之生病期间,每日看望……
    这一件件事,足当得上“孝顺亲长”四个字。
    至于任上,以扩散之州郡名望,昌虑百姓之爱戴,又有陈琳、张昭、陈珪陈登父子,先后所赞,“廉能正直”,更是相识之众,于刘祈之共识。
    在东海郡去岁末的考核中,刘祈所领昌虑县,力压其他诸县,从各方面比拼下,皆为全郡吏治第一!
    此中事项,为郡府公示后,早于正月就已传开。
    故江沛以举刘祈为孝廉之事传开后,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于郡中人看去,理应如此。
    然于昌虑县衙,可没有这般风平浪静。
    孝廉一科,本属清流,乃被视作官吏晋升之正途所选。
    朝廷之规定,每郡之所,差不多二十万户,每岁与地方长官,才能推举一人,而后为朝廷任命。
    像郡太守江沛,同样是孝廉出身。
    刘祈本属微末,有宗室身份加成,而今以其名望能力下,被举孝廉,前途更加远大。
    本县一些豪族富户,有得闻糜氏之前同刘祈相交,并做赠予之人,无不感叹糜氏先见之明。
    是于整个二月,一时间,前来拜访刘祈的士人,未有减少。
    为维护好形象,刘祈于办公时间外,每有人来拜见,多做相见。
    见者于众人,莫不言之刘祈谦卑大度,仁义之名不虚传。
    二月二十三日。
    刘祈再度与官舍内,接见了几名从沛国专门赶来拜见的地方士人,恰逢业寿送来文书,不由笑道:“县君而今乃是州郡名人。
    人常言,闻名不如见面。
    今县君尚于昌虑,普通士人,尚能拜见。
    若是县君将来高就,可就没有这等机会。
    是故来者越多,好与乡友言!”
    业寿此言,听得刘祈啼笑皆非。
    近一段时间内,如业寿所论心理者,可不再少数。
    他尚于“微末”,以后若是走向更高位置,或会有人放言,吾曾与刘希德有一面之缘云云。
    手取过业寿递来的文书看了眼,发现是关于防灾诸事,刘祈随之放在左边,以表要加急处置,接着抬首道:“君所言只是一方面,这两日相交,我还真发现不少才能之士。
    不是于吏考近乎?
    我打算以今岁吏考,将庸吏辞之,以召地方士人处事,算是为昌虑官吏,换上一些新鲜血液。
    此事,未来半月内,有劳君同子初,多加辅佐!”
    身为功曹,业寿专门负责吏考,刘祈所知,也是他专门回禀,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事关昌虑吏治问题上,刘祈如此雷厉风行,就已经在心中有了方案,并将落到实事上。
    “县君这是要于县中整治,以其肃清地方,可要为全县去令,先让地方自查之?”
    作为刘祈幕僚,业寿自是为之考量,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县衙变动。
    刘祈并不为意,他沉声道:“君可能不知,我自去岁任上开始,便为全县下发县吏诸曹,及乡吏各所,自查自纠之事。
    但从去岁至今,明面上昌虑发展迅速,可于内部,暴露问题越来越多。
    昌虑想要发展,必须要去除尸位素餐之吏员。”
    业寿不再劝告,忽然想起,面前的昌虑县长,可是早有“强项长”之称号。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