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重生六十年代嫁大叔有肉

第335章

重生六十年代嫁大叔有肉 于若曦叶建斌 1214 Aug 9, 2021 12:48:49 PM
第335章

重生六十年代嫁大叔有肉作者:于若曦叶建斌

    当初三年大灾那时,村子里饿死绝户的都有好几家。
    他们家虽然稍微好点,也就是能吊命那种好点。
    要不是家里实在穷,又受不了生产队里满天飞的流言蜚语,爸妈又怎么会让姐急匆匆嫁人?
    不过还好姐嫁给姐夫,姐夫对姐真好......
    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姐,你说,那个姓韩的是不是真的跑了,不回来了?”
    “我怎么知道。”
    “我是之前在厂子里,听他们也说起过这事。
    就是好像是厂里一个老师傅的亲戚,也是下乡了,才半年不到,就偷偷跑回去了。
    之后东躲西,藏,哭着闹着不回去。
    家里人没办法,走关系通过招工才把人弄了回去。
    你说,上面干嘛要让那么多大学生下乡呢?”
    “你想知道?”
    “那当然,我问他们,他们都不清楚呢。”
    别人不知道,可于若曦却门儿清。
    那场革命后,各地都乱糟糟的。
    工厂停工,学校停课,上层成了阶级敌人,个人与个人对立,派系之间的斗争发展成武斗,甚至发展到拿起武器相持而立的地步。
    那场革命的起始点是学校。
    大学生空有满腔热血,却相对思想单纯,在成为那场革命的靶子后,对当时的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已经无力再安置这些大学生就业。
    他们又无法继续学业,如果让他们继续滞留在城市,后果难以想象。
    如何安置这些人就成了当务之急!
    从那时的现状考虑,把他们分散到农村的“广阔天地”,消除了他们对社会的破坏力,上山下乡,远比在城市就业的成本低很多,毕竟大多数知识青年都不拿工资。
    什么“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什么“屯垦戍边”,不过是施加给他们的政治压力。
    试想,如果真需要再教育,在城市里不是更好作为,更容易发挥?
    反过来看,农村的劳动力原本就过剩,还让这些人下乡,抢夺农村原本就极其有限的生存资源和口粮,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至于于若谦关心的回城问题,其实再过一两年,上层就开始允许持有“回城通行证”的知识青年。
    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
    当然,也有一部分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留在了农村。
    更有人因为害怕不被上面允许,即使有了孩子也不登记结婚,抛家弃子离开了家,造成一个又一个的家庭破裂,妻离子散。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现在都还没到时候。
    她也不打算告诉于若谦。
    “想不通的事就别想,你别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粉的心。这些事和你我都没关系。”
    “哦,知道了。姐,啥是粉?”
    “......就是米粉,用大米磨碎后的米浆做成的。想吃?明儿一早姐给你做。”
    “还是不了,这么多豆腐都吃不完呢。姐,你的脸怎么了?”
    “......”
    还能咋,就是被你给气的!于若曦真的有苦说不出口啊!
    --
    注:部分内容来自某度。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