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小说 缘见长生

第7章万星典

缘见长生 四方嘉 3860 Aug 8, 2021 2:27:08 AM

    时光匆匆,转眼已是三个月后。
    夜晚时分的星元峰一如往昔,寂静无声。浓郁得恍若实质的星光不断洒向星元峰各处,更有一道道星辉凝成光线落入星元峰峰顶。
    绮丽,绚烂,都不足以形容这等美丽。
    正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其他峰上忙着赏花赏月赏佳人,对于星元峰,却是修炼的好时候。
    星元峰的传承,重点就在一个“星”字。
    这漫天的星光并非自然形成。三千年前,初代掌门,也是星元峰祖师,特地在星元峰布下阵势,从天外牵引星光照射下来。
    经过上千年积累,才能形成这等景色。
    星元峰上某处竹楼内,一道道星辉受到牵引穿过顶棚缝隙,漫漫洒下。
    谢松就盘坐于竹床上。双手虚捧,下放抵住脐下。双目紧闭而头微仰,唇齿轻张而喉微动。
    那星辉,似一匹白练,又似一挂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直直落入谢松口中,竟然被他一点点吞咽下去。
    这不是外门中的基础养气决,而是星元峰传承《万星典》的功课——吞食星辉。
    星辉落入口中,便如琼浆美酒,甘露醴泉,顺归气管,过十二重楼,化作浓郁灵气。
    谢松紧闭双眼,感受那一口灵气在身体中化开,以心神引导灵气流转。心神所至,就是灵气所至。
    灵气化水,经脉成河,血肉沃土,长养万物。渊水不止,川流不息,转窍冲脉,顺行周天。
    最后百川合流,统统归入脐下气海。
    渐渐地,一种奇妙而又不可言说的感觉涌来。
    目无所视,耳无所闻。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
    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物,闭目寻思,表里虚祭,神道微深,外观万境,仙察一心,了然明静。
    此刻,虽然谢松双目紧闭,他却能“看到”身边的种种事物,周遭一切都印在他脑海中。
    此非“目观”,乃是“神观”。所用的并非肉眼,而是五识之外的神识。
    再把心神收归于内,细看身体内变化,这便是内视法。
    谢松无视被灵气滋润生长的血肉,再忽灵气充盈的经脉。心神不断向下,越过一层层五颜六色的杂乱光芒,沉入气海当中。
    此处黑暗无边无际,上下茫茫,无声无光,更无方向。
    突然远处一点光芒闪烁,谢松刚升起赶过去的念头,就发现自己已经在那点光芒上方。
    向下看去,白光逐渐扩大。在那其中,竟是一方世界。
    无数白云漂浮,汇聚一片云海,而且每一朵云给他的感觉都不一样。谢松知道,这些不是真的白云,而是灵气在他心神中表象。
    以心神内观气海,其中景象因人而异。有人视之若海,有人察之若渊,有人处之以地,有人变之以天。
    对于谢松,气海便是一片云海。
    仔细看去,这片云海不大,不过一亩田地大小。外围灵气漂浮不动,往内则灵气开始翻滚腾挪。再往中心去,灵气不断转动,竟形成了一个漩涡。
    再往漩涡中心看,这里已经没了云朵,而是一滩脸盆大小的金色泉水。泉水中央有一个巴掌大小的泉眼,咕噜咕噜,不断喷出金色光华。
    这泉水不是他物,正是号称“万物源泉”的生命精华,此泉正是第一大境中的命泉。
    修行第一大境称泉海境。泉海境前两小境界分别是气海和命泉。
    气海者,因海之博大,不见其底,因此又称气渊。古书有云:“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乃能穷天地,破四海。”
    气海乃是纳气之所,是修士修行之根本。其内藏有无边生命精华——命泉。
    只有开辟气海,打通命泉,才算是真正打开了修行路。这也是为什么太玄门会把这两小境界当作挑选内门弟子的标准。
    不过,谢松的命泉和别人的还有所不同。
    在他的命泉上方,漂浮着一团红色光芒,丝丝缕缕地从命泉中汲取金色生命精华。
    红色光芒中,依稀可见是一把无鞘长剑。长剑上锈迹斑斑,却有灵动之感。它似乎感觉到了谢松的窥视,红光一闪,竟把谢松从内视状态下给弹了出来。
    心神归位,谢松双眼猛地睁开,一阵眩晕感陡然袭来,整个人倒在床上。
    顾不得其他,谢松从怀中拿出一个小瓶子,倒出一粒丹药吞了进去。等到熟悉的灵气在体内花开,他这才松了口气。
    瘫倒在床上,谢松把药瓶举在面前晃了晃。他不禁自嘲,他这么努力修炼,怎么灵气还入不敷出,这样下去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他天赋本就比不上别人,再加上体内有个大户,为了赶上那些天才,也只能靠这些外物了。他把刘丰年介绍去烧火是让他锻炼身体,而他自己,则为了赚些丹药而已。
    待缓过一阵后,谢松查探起自身情况。
    总体来说还算是良好,长时间烧火留下的疲惫感一扫而空。不仅力气大了几分,就连灵力运转也顺畅了许多。
    回想起刚才,谢松不禁以心声痛骂:“这把破剑,坑了老子一次不够,还要一坑再坑。”
    那把剑仿佛听到了心声一般,气海内红光又闪,谢松的丹田顿时传来一阵刺痛。这痛楚由内而外,避无可避。痛得他只能死命用手捏着被褥,咬牙闷声。
    没错,谢松丹田内的红光,正是令他穿越的元凶。
    当初清溟峰峰主所说,谢松是因为误食宝药才导致经脉断裂。
    事实恰恰相反。导致他经脉断裂的罪魁祸首正是这柄剑,那宝药反倒是他的救命恩人,不仅保住了他性命,还在日后修复经脉增长潜力。
    而且那宝药不是其他,正是谢松最初穿越时,和他被剑串在一起那棵树。
    更准确地说,是它的树汁。
    正是因为这树汁,谢松才能在经脉尽断的情况下保住性命,继而顺利逃出蛮荒森林。
    这一切谢松在逃出森林后才反应过来。那时候他已经成了六岁孩童模样,不久后就被掌门捡到,再想回去找这棵树也不可能了。
    再说这剑,长剑在谢松逃出蛮荒森林后,就自主飞到了他气海中。起初时长剑很是残破,布满裂纹。在抢走谢松体内大部分树汁的药力后,才将将补好裂纹。谢松用去修复经脉的药力,不过是长剑口中的余渣而已。
    谢松开始修行时,它便开始干起强盗行径,谢松修炼时吸纳的灵气,它也要去分上一杯羹。之后越演越烈,以至于灵气时常入不敷出。
    所以说他修为进境缓慢,全都是这把剑的锅。
    ······
    谢松从睡梦中醒来时,已经日上三竿。
    才刚梳洗完,整理好形象,小师弟刘丰年大叫着从屋外跑进来。
    “不好了,师兄。今日我去百草峰,你猜我碰到了谁?”
    面对这种问句,谢松都不想回话,就看着他。
    果不其然,还没有缓口气的时间,刘丰年就继续抖露消息:“祝文豹!那个总与你不对付的祝文豹,竟也去了百草峰,听说他也要去那烧火。”
    谢松哦了一声,表示不感兴趣:“这火嘛,我能烧,你能烧,他自然也可以烧。”
    “可是,”刘丰年表情古怪:“他是和青木峰峰主一起去的。听闻若师兄说,是由青木峰峰主亲自引荐。”
    青木峰峰主雷越?谢松思索了一会:“祝文豹他果然是进了青木峰,他们反应很快嘛。这事你确定?”
    “我确定,我亲眼看着他们一起进了百草堂。”
    “那青木峰主停留了多长时间?”
    刘丰年努力回想了一下,才确定道:“大约半个时辰左右。”
    半个时辰,一个小时也可以发生许多事情,仅仅商谈足够了。
    “那他们走时怎么样?”
    “青木峰主出来时面色好像不太高兴。不过祝文豹没有跟着出来,应该是被留了下来。”
    谢松表示他知道了,叫他不要乱传。随后又说:“我准备去功德堂走一趟,你要不要跟我一起?”
    “我?我就算了,功德堂我还是少去为妙。”
    三个月的时间,也够刘丰年打听到许多流言了。
    比如,听说当初他是青木峰峰主点名要收的弟子,结果他却应了谢松的邀,来了星元峰。
    这不是打脸是什么?
    都说谢松是掌门最宠的弟子,天不怕地不怕。可他不是,惹不起就只能躲。
    谢松知道他的顾忌,不在这方面多说。
    “虽说在门中没有贡献点也能过得去。不过为了避免弟子懈怠,门中规定弟子每人每半年,都必须要去功德堂接一次任务。你要早作准备。”
    听到终究是逃不掉,刘丰年很是丧气:“不是还有时间么?到时候再说。”
    谢松再叮嘱了几句,就往青木峰去了。
    青木峰,顾名思义,山上多生树木。百年树木比比皆是,千年树木随处可见,就连比太玄门年纪还老的树木也有。
    按理来说,灵气充裕的地方,千年树木便可以成精,三千年的树甚至可以修炼到不低的境界。奇怪的是,青木峰没有一颗树木成精。
    对此掌门如此解释:虽然青木峰多生树木,可这峰却传承雷法,多是借木气修炼,以木生雷。树木缺少本源木气,自然难以成精。
    至于为什么缺少本源木气,星元峰都有牵星大阵,想来青木峰也有个什么牵木气大阵。
    走过满山古木,由林间幽径通向峰顶,功德堂就在此处。
    功德堂全由木制,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端的是古典雅致。不论是屋顶墙壁还是地板,都看不到一丝接缝,好像整个功德堂就是由一块大木头掏出来的。
    进了功德堂,还能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树木清香,像是刚砍伐下来的木头。让人不禁怀疑只要这功德堂所用木料插回土里,就能立刻抽枝发芽。
    刚进堂内,便有一人迎上来。
    “德善师兄。”谢松见礼,动作、语气、礼仪都挑不出一丝的差错。
    “谢松师弟别来无恙,不知今日来是想找些什么样的任务?”德善师兄温言温语,规矩上也挑不出半分差错。
    他虽然在修行上不甚出色,青木峰主却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打理功德堂庶务,这便是其中原因了。
    “我们到内里边喝茶边说。”德善伸出手就把谢松往里请。
    谢松却没这心情,快言快语:“找个简单,能下山的。”
    德善对这种情况见怪不怪。功德堂人来人往,什么样的人没有。
    “稍等片刻,待我先去查一查。”
    德善回到内堂,恰巧碰见一名师弟。这师弟问道:“德善师兄,外面那谢松来这干什么?”
    “没什么,找个能下山的任务而已,估计是在门内待不住了。”对于这个新得师尊青睐的师弟,德善很有耐心。
    这师弟细细想了一下:“既如此,你看这个成不成。”说罢从背后拿出一张纸。
    德善接过纸看了一眼,皱了眉头:“这恐怕不太合适吧,文豹师弟。”
    祝文豹笑了一声,悄悄在德善耳边说了几句话。德善听过后眉头舒展,并没有怎么反对。
    此时功德堂门口,谢松正静静等着他的新任务。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