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尊王朝 陈轩邪医传承

第四百四十四章 再见季磊

陈轩邪医传承 徐幻 3528 Jul 8, 2023 9:52:13 PM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仙侠世界,赖在监狱的我无敌了》章节阅读:

    李无攸对陆义居的恩将仇报大为不满。
    明明自己帮了他那么大一忙,事先也说好了要求。
    结果呢?
    只能用忘恩负义来形容。
    “不愧是县老爷,李某深感佩服。”
    在铜川县城又逗留了数日,去南山道观前,李无攸朝陆义居抱了抱拳,不咸不淡地说道,
    “只希望县老爷别忘了答应我的圆满杂术。”
    陆义居点了点头,保证道,“李兄放心,七门圆满层次的杂术,一定给你找到。”
    “等你从南山道观回来,就派人教你。”
    李无攸扯了扯嘴角,最终没有把破口大骂付诸于实践,而是拱了拱手便朝南山道观而去。
    目送李无攸离去,陆义居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耸了耸肩挑了挑眉头,“总算让你吃瘪了一次……舒坦。”
    ……
    这还是李无攸第一次走进南山道观之内。
    斑驳庭院,青瓦白墙,树木葱葱,清泉溪流,瀑布深潭。
    虽处初秋,却无半点枯败之感。
    南山道观和这片山林,完美地融合到一起。
    张远宗亲自带着李无攸,行走在山间小路上。
    只不过,南山道观并无什么人烟。
    与其说是道观,反倒更像是一座私人山林宅院。
    “每日早课,便是打扫仙祖殿。”
    张远宗对李无攸介绍道,“小师弟在南山道观的时候,万不可懈怠。”
    李无攸点头应道,“师弟知道了。”
    “平日里的修炼,并无固定位置,小师弟可凭自己心意,选择修炼之地。”
    张远宗不过二十五六的样子,相貌清秀,随意扎着发髻,插上木簪。
    行走间,宽大的蓝色道袍,衣带款款,古韵盎然,
    “至于饭食,平日里我一人居于此地,只服用辟谷丹。”
    “不过如今,三师妹和小师弟来到这里,若想用饭,可以生火做饭。”
    “住的厢房和庖厨都在后山,我已经收拾出来了。”
    张远宗说话不急不缓,领着李无攸在道观内行走,
    “待会儿,我先为你们造册入门,传授功法。”
    “之后,再去后山。”
    说话间,二人走过一条蜿蜒的林间石阶,走入前山庭院。
    仙祖殿便在其中。
    在这里,李无攸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顾思仙。
    顾思仙看到李无攸,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但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朝李无攸一瞪眼,像是赌着气,不让自己在李无攸面前露怯。
    此时的她,恢复了自己最初的样貌,瓜子脸,玲珑翘鼻,线条柔美,肌肤好似羊脂白玉一般,娇嫩雨润。
    晶亮的眸子,明净清澈,好似林间小鹿,青春灵动。
    穿着宽大的蓝色道袍,扎着发髻,足足有一米七的个子,袖长窈窕,亭亭玉立。
    李无攸挑了挑眉头,目光在顾思仙的唇上掠过,笑着抱拳行礼道,
    “李无攸见过三师姐。”
    张远宗笑道,“三师妹与小师弟之前已经见过,颇有缘分,往后可要相互提携,顾念师门之谊。”
    他继续往前走,“你们随我来。”
    李无攸跟在后面,路过顾思仙身边,顾思仙也跟着张远宗,往仙祖殿走去。
    她鼓足勇气,一脚踩在李无攸的脚上,
    “小师弟,以后请多多指教。”
    这一脚对李无攸而言,可谓是软弱无力,毫无杀伤力可言。
    见顾思仙对自己又怕又气又想找回场子的模样,李无攸忍不住摸了摸她头上的发髻,笑着回道,
    “师姐放心,师弟一定好好向师姐请教。”
    顾思仙再次加重自己脚上的力道,扭过头朝李无攸一瞪眼,轻哼了一声,然后加快脚步,跟上张远宗。
    三人来到仙祖殿。
    张远宗率先向仙祖伏羲像行礼。
    李无攸也有样学样,行了一礼。
    而后,张远宗从供奉桌案上,取下一本青底金边的厚重书册。
    书册之上,一个古老篆字——南,龙飞凤舞烙印其上,流淌着丝丝玄妙道韵。
    “这便是我南山道观的道门金策。”
    “只需将你们的名字收录其中,从此,你们便将是南山道观弟子,非道观破灭,不得拜入他门。”
    张远宗翻开道门金策封面,“滴入鲜血即可。”
    “师妹先来。”
    顾思仙上前一步,咬破手指,滴了一滴鲜血,在道门金策上。
    只见原本空无一物的空白书页上,竟出现了一抹虚影,赫然是顾思仙的名讳。
    “小师弟该你了。”
    李无攸有样学样,咬破手指,滴上鲜血。
    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道门金策上。
    不料,李无攸的脑海中,却突然响起了一道悠扬厚重的钟声。
    伴随着钟声震荡,紫金混元塔内,一直无法开启传承的乾坤道祖虚影,竟隐隐有要睁开双眼的迹象。
    刹时间,斗转星移,时空倒转。
    仿佛宇宙在刹那间流淌了亿万年,无数世界在其中隐现,好似泡沫般,出现然后破灭。
    时间在此时,变得流转不定。
    像是过去了很久,但又像是才过去刹那。
    “小师弟怎么了?为何出神?”张远宗的声音,将李无攸唤醒。
    李无攸回过神来,暗道一声可惜,乾坤道祖的传承,仅仅只是出现异动,依然没有开启,
    “没什么,师弟只是刚刚想到,道门金策可以进行香火洗礼,这才有些愣神。”
    张远宗面上露出些许唏嘘,“这也是我不愿收你们入门的原因。”
    他将南山道观的道门金策,恭恭敬敬放回了供奉桌案上,然后示意二人坐上蒲团,
    “南山道观的道门金策有损。”
    “我虽可以传授你们正印法,却无法为你们进行香火洗礼,助你们迈入八品养印境。”
    “委实有点耽误你们……”
    “我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将修行之法传授给你们,好让你们有立身之本。”
    张远宗的声音里,带着令人心神舒缓的力量,
    “在此之前,我先为你们讲讲如今的这方世界。”
    李无攸老老实实盘坐在蒲团上,目露期待之色。
    穿越过来已经过去了数月,但这个仙侠世界,仅仅只看到冰山一角。
    尤其是修行一道,更是知之甚少。
    张远宗要讲的东西,正是他急需知道的。
    “首先,便是道门。”
    张远宗不紧不慢道,“道门分四品,一品仙门,二品郡宗,三品县山,四品不入流。”
    “从道门的名称上,便能看出其品级。”
    “品级越高,其道门金策能够积累驱使的香火愿力便越强,其门下弟子的修行,自然也就更加轻松。”
    “一品仙门掌控一州之地的香火,二品郡宗则是控制一郡之地,三品县山可收获一县之香火。”
    “而不入流……现在的南山道观,便是在这个层次,严格来说,已经不能算是道门,因为虽有道门金策,却无收获香火愿力之能。”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而这,便又不得不提到现在的修行之路。”
    “九品筑基,修炼气血元脉,打熬肉身体魄,气血元脉好似大树的根脉,乃是修行根基所在。”
    “八品养印境,顾名思义,便是要在气血元脉中,蕴养气血卦印。”
    “首先以气血凝练阴阳卦爻,再由阴阳卦爻组成卦印。”
    “这便需要六十四门正印法,否则即便知晓阴阳卦爻的排列组合,也无济于事。”
    “因为一个卦印看似只有六爻,但六爻之间的联系千变万化,阴爻阳爻之间的融合,一步之差便有可能让人身死道消。”
    “一些修士,苦于没有正印法,所以只能自己摸索,形成了似是而非的卦印,这便是八百旁门的由来。”
    “旁门之法一切都需要自己领悟完善,有的旁门之法堪比正印法,但有的却极其危险,稍有不慎便会把自己练死。”
    “按理说,旁门之法的绝巅,同样也能达到一品,但从古至今,也没听说有人能将旁门之法完善到如此境界。”
    “真有此等人物,那便是堪比仙祖的存在了。”
    “一般修炼旁门,六品便是极限,越往上越危险,极有可能下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张远宗说到这里,笑了笑,“不过师妹师弟无需担心,南山道观虽已破败,但却有三门正印法,足够你们修行之用。”
    李无攸闻言,不禁心头一震。
    南山道观的底蕴,还真不是开玩笑。
    本以为有一门正印法也就差不多了,想不到竟然拥有三门。
    当真不可小觑。
    张远宗继续说道,
    “都说正印法乃是修行根本,足以支撑一座道门,此话倒也不错。”
    “但除了正印法之外,还需要一样东西,那便是香火愿力。”
    “八品养印境,首先要用气血元脉凝练阴阳卦爻,再用道门金策进行香火洗礼,可以助修士顺利迈过这个阶段。”
    “如果没有香火洗礼,修士想要靠自己凝练出阴阳卦爻,难如登天,一万名修士中最多只有一人。”
    “这样的修士,称之为道灵之体,乃是万中无一的修道天才。”
    “这也是道门金策最珍贵之处。”
    “有了道门金策,任何一个筑基九阶修士,只要掌握正印法,便能顺利迈入八品养印境。”
    “可若是没了道门金策,便只能停驻在筑基境,再难往上提升。”
    “而且有香火愿力的帮助,往后的修炼也会轻松不少。”
    张远宗的面色之中带着些许叹息,
    “你们也应该了解,南山道观目前的困境了。”
    “虽有道门金策,但却有名无实,只能在筑基境中沉沦。”
    李无攸心头微动,没想到此方世界的修行之路,竟会如此复杂,
    “这道门金策以及香火愿力,岂不就是套在众修士脖子上的枷锁?”
    “只有加入道门,才能继续修炼,要不然只能做个凡人。”
    一旁的顾思仙接口道,“所以这个天下看似朝廷掌管俗世,但实际上却是道门掌控一切。”
    “若非道门还需朝廷进行名义上的册封,天下早就被道门瓜分干净了,哪里还有朝廷什么事?”
    张远宗点了点头,“世事如此,南山道观如今沦落到不入流之境,我等也只能独善其身。”
    “若他日能有力量改变现状,还望师妹师弟能够以自身所学,兼济天下。”
    “这也是师父时常教导我的。”
    “接下来,我便代替师父传授你们修行之法。”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