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隐龙惊唐

第十三章 李大亮的善意

隐龙惊唐 八无和尚 3188 Aug 5, 2021 10:44:00 PM
    李沐兄弟到了都督府见了李大亮,才知道朝廷派的宣赏使已经宣过旨了。
    不过这也正常,李沐是一介布衣,李沂不过是一个亲兵,朝廷使者宣旨自然不用等他们来。
    将旨意给李大亮,然后由李大亮转告他们,才算程序正常。
    李大亮此时脸色却不好,李沐心中一紧,思忖道,不会有什么祸事吧?
    果然,李大亮开口道:“大郎,此次某上表朝廷,确实将你兄弟二人立为首功,只是这旨意下来……。”
    李大亮有些内疚地看着李沐。
    李沐苦笑,他相信李大亮,这些天来的交往,他明白李大亮绝不是一个抢占他人功劳的卑鄙之人,既然如此,不管如何赏赐,都怪不得他。
    “都督不必挂怀,直说就是。”
    李大亮歉然道:“此次朝廷封赏颇厚,李沂凭斩杀敌酋之功,被擢升为校尉,这可是大唐最年少的校尉了。就连常、梁等游侠也厚赏了金、帛,唯有你,旨意上却没提及一言。还望你不要怨恨我。”
    李沐本也没抱多大的希望,自然也没有多大的失望,只是原本以为,至少能得到些金、帛赏赐,也好拿回家让杨氏高兴、高兴,不想竟连一文钱也没。
    幸好听到李沂被授校尉之职,心中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李沐微笑道:“既然是朝廷的考量,又不是都督的意思,沐怎会怪都督,都督不必介意。”
    李大亮心中叹息,好个少年郎,受如此委曲,反到安慰起我来。
    想了一下,对李沐说道:“朝廷虽然不封赏,某忝为凉州都督,岂能对如此大功不赏,否则何以服众。来人,去府库速取黄金二百两送去李家。”
    李沐心中一乐,管他谁赏的,有钱就行,黄金二百两,约合银二千两,也算个小土豪了。
    便毫不推辞,躬身道:“谢都督赏赐。”
    李大亮见李沐接受,心中一宽道:“不必多礼,大郎此战救我满城将士、百姓,功在社稷,本当赏赐。”
    说完转头道:“李沂,你授校尉,依旧在本都督麾下从军,某赏你个好去处,去你父亲生前那营就任,可好?”
    李沂闻听大喜,跪谢道:“属下唯都督马首是瞻。”
    李大亮笑道:“李沂,除授官外,朝廷另外还有赏赐,赏你银五百两,蜀锦二十匹,上田百亩。”
    李沂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李家兄弟拜谢了李大亮,去军营帮李沂领了赏赐,回家去了。
    杨氏闻知喜极而泣,赶紧让李沐去请出李英节牌位,焚香告知。
    李家这边忙着祭祀李英节。
    都督府那边李大亮正头痛不已。
    李沐两兄弟离开之后,宣赏使袁公公前来,告知李大亮,皇上口谕,令李大亮将伏允人头送入京城,同时献俘。
    可这伏允人头却在李家兄弟手里,这还不算太头痛,更头痛的是,皇上指定由李沐入京城献俘。
    李大亮心中埋怨着,连赏赐都不给人一文,却让一个十岁少年长途跋涉进京献俘?先不说李沐现在还是白身,重要的是毕竟上京谁也不知道是祸是福,李沐自己愿意不愿意去还是个问题,搞不好立了大功,没得赏赐,还要落下个抗旨之罪也说不定,不知道是谁给皇上出的馊主意。
    李大亮心中不乐意,自然也有几分私心。
    身为一方诸侯,自然希望能招揽李沐,这也是自己以都督名义重赏李沐的原因。
    李沐兄弟是李英节之后,看在李英节面子上,也得对李沐兄弟有番照顾不是?
    加上谁不想麾下有能人?
    戎马征战数十年,历经隋唐两代王朝,这陶罐不单是守城利器,也是攻城利器,这一点李大亮比谁都清楚。
    更何况朝廷已经下令今年征讨吐谷浑,只是不想吐谷浑居然提前寇边。
    李大亮甚至有动过圈禁李沐的念头,只是想到李沐此次立下大功,不管在军中还是在百姓中都有名声,贸然圈禁对自己的名声也不好,总有迫害功臣之嫌。
    加上李沂就在自己麾下,想来李沐也不至于没有顾忌,所以才动了拉拢之心,重赏于他。
    可这边终究是皇上旨意,加上袁公公咄咄逼人,李大亮只能妥协。
    “袁公公,那李沐只是一个十岁少年,且是布衣,让他领兵进京献俘,恐有不妥吧?要不然换个人?”
    袁公公脸上挂着笑,可声音却是阴恻恻的,“李都督,陛下说让他进京,就得让他进京,就算他还是襁褓婴儿,也得让人抱着他进京。”
    “只是……。”李大亮还想争辩。
    “怎么,李都督还想替陛下做主不成?”
    李大亮赶紧否认:“某万万不敢。”
    “那就去李家传话吧。”袁公公斜了李大亮一眼。
    “某这就派人去。”李大亮本是想争取一下,将李沐留在凉州,现在看来是没希望了。
    袁公公名仁国,是御前太监,正五品衔,李大亮很清楚他在李世民跟前的影响力。
    于是便派人去李家传信。
    李沐兄弟才回到家里,一家人正眼冒红光地数着金银锦帛,屋里这辈子谁见过这么多钱财?
    不想还没来得及捂热,都督府的传令兵就到了,令李沐速去都督府,袁公公召见。
    一家人愣在那,一时反应不过来。
    还是李沂先开口,“大哥,不会是你功劳太大,袁公公专门有密旨赏赐吧?”
    旁边杨氏听了猛点头,“就是,都说有功必赏,沐儿此次立下如此大功,皇上英明神武怎会不赏赐呢?沐儿,快快前去,如果赏赐太多拿不动就让人来传话,娘和沂儿一起帮你来拉。”
    李沐笑道:“娘说得是,孩儿这就去。”
    其实李沐心中明白,袁公公不可能在已经宣旨之后再赏赐自己,恐怕有别的事。
    问题很有可能出在火药上。
    只是不想让杨氏担心,李沐也就默认了杨氏、李沂的话,跟着传令兵去都督府。
    李沐进了都督府正堂,见堂内只有李大亮和一名白脸无须的中年男子坐着,心中思忖这中年男子恐怕就是袁公公了。
    “小民见过都督,见过袁公公。”李沐规规矩矩地施礼。
    “你呢上李沐?”
    “正是。”
    “多大了?”
    “刚满十岁。”
    “这看着可不只十岁啊。”袁公公显然也被李沐的身高体形所疑惑。
    边上李大亮解释道:“可能是自幼习武的缘故,公公不知道,李沐的弟弟比李沐还要高一些。”
    “哦……。”袁公公微微点头道。
    “你见过咱家?”
    “未曾见过。”
    “那怎知咱家就是袁公公?”
    没有人让李沐起身,李沐心中腹诽,却只能依旧低着头,躬着身子道:“在凉州能与李都督并坐的恐怕没有几个了,既然是袁公公召见沐,那就不难猜了。”
    袁公公嘿嘿笑道:“好个机灵的童子。”
    这时,李大亮开口道:“李沐,先起身吧。”
    李沐这才直起身来。
    袁公公本是身体残缺之人,见任何一个人都本能地提防着,生怕就人谋算了去,只是现在看到一个机灵少年,却生不起防范之心,倒是喜爱的紧。
    “李沐,咱家奉陛下口谕,令你进京献俘,你可愿意去?”袁公公不等李大亮开口,便开门见山地将旨意传给了李沐。
    李沐闻言一愣,李世民的口谕?
    要自己进京献俘肯定只是借口,可用意何在?
    袁公公是宣抚使,朝廷圣旨中没有赏赐自己,现在反而以李世民口谕的方式令自己进京。
    恐怕还是为了火药之事。
    李沐不知是祸是福,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迷瞪着双眼,向李大亮和袁公公看去。
    占了年少的光,李沐迷瞪的双眼太具有迷惑性。
    李大亮见了心中叹息,这少年人真是知进退,他这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见呢。
    而那边袁公公见了,心中却想着,这懵懂少年入世未深,竟不知道回应一声,真是块朴玉。
    袁公公乃李世民身边近侍,岂会不知李沐已经简在帝心?否则皇上何必让自己传口谕,专门指名让李沐进京?
    大唐天下数千万人口,能让皇帝记住名字的有几人?
    袁公公善意地提醒道:“李沐,不去可是抗旨重罪。”
    而李大亮也开口道:“李沐,能亲眼见见皇帝,见见长安城,也不枉此生。”
    李沐闻言,知道事已成定局,推托无用,这才躬身道:“小民愿去。”
    李大亮道:“李沐,皇上令你领兵献俘,名不正则言不顺,本都督委任你校尉一职,你可带上当日一众死士,本都督再派三百精兵,押送俘虏上京献俘。”
    “属下遵命。”已经被委任校尉一职,李沐便从布衣转身为下级军官,自然也就改称属下了。
    李大亮转头对袁公公道:“挑选俘虏需要两日,袁公公是先启程回京,还是随李沐一同进京?”
    “咱家身负陛下旨意,自然要与李沐一同进京。”
    “如此,那就劳累公公在城中多呆两日了。”
    “不妨事。”
    李沐回到家里,将事情经过与杨氏、李沂说了。
    杨氏、李沂都说是好事。
    能去京都长安城见见皇帝,这该是多少大唐子民的梦想。
    李沂也闹着同去,李沐想想也就答应了,想来李大亮不会拒绝这小小的要求,谁去不是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