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小说 动车司机

第42章/信誓旦旦

动车司机 鱼年无钩 2377 Aug 8, 2021 7:22:34 AM

  韩大路听到李娜的假设,不由自主挺起腰杆,左手扶在胸口,右手掌心竖立,斩钉截铁地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今天,是公园1979年5月13日,我韩大路对天发誓,一旦爱上一个我爱的人,绝对有始有终!”
  李娜被韩大路的誓言打动了,心里突然泛起阵阵涟漪,美丽的面庞上泛起红晕。
  为了掩饰自己,她故意转移话题,有意问:“韩大路,你看过《静静的顿河》吗?”
  “看过,《静静的顿河》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
  “是的,小说构思于1926年,四部分分别于1929年,1933年,1940年出版。”
  “我曾今是一名军人,偏爱战争人物……小说中顿河地区哥萨克人的代表人物格里高利在爱情和革命中徘徊挣扎,应征了当时中国也有这样的人。”
  李娜扬起头,仿佛在天空中探寻什么,低声说“不错,格里高利即是受害者也是英雄,还是受难者。
  他的骨子有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真、不畏强暴,而同时身上又继承了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
  李娜长出了一口,又说:“这也无可厚非,人无完人嘛。”
  韩大路侃侃而谈:“在历史巨变的关键时刻,格里高利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作者用悲剧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男子汉形象,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悟出作者对人和生命的尊敬与敬畏。”
  韩大路口里“对人的尊敬与敬畏”的话语,又一次打动了李娜。
  她在心里自言自语:“是啊,我几乎天天从事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却没有考虑过对人尊敬和对生命敬畏的道德底线。
  看来,从今往后,值得思考这个问题。”
  韩大路也在琢磨:“难道爱真的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和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吗?我这辈子和李娜有姻缘吗?”
  今天,和韩大路的短暂的接触,令李娜突然有相见恨晚之感。
  或许,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他们虽然貌不惊人,也许才华并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一股别样的魅力。
  况且,韩大路人高马大,气宇轩昂,谈吐不凡,虽然他是个司炉,但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不知不觉,天阳快要落山了,李娜突然想起妈妈一定在等她回家吃饭。
  于是恋恋不舍地提议:“韩大路,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家了,不然我妈会到小张家找我。”
  韩大路也意识到该让李娜回家了,他装起胆子提议:“我送送你回家。”
  李娜不置可否地点点头。
  此时,街心公园里人多了起来,比两人刚来时热闹了许多,只是前面只顾侃侃而谈,没有在意罢了。
  李娜和韩大路肩并肩走出街心公园,亦步亦趋,向三岔口南头前行。
  徒步**十米,便是三岔口通往外界独一无二的公路。
  公路也就五六米宽,向南是冀东市方向,向北23公里可达铜川钢铁公司。
  公路两旁矗立着一棵棵粗大的钻天杨,这个季节,钻天杨的树皮由浅绿变成翠绿,树叶在春分里茁壮成长。
  偶尔,微风徐来,树叶发出沙沙声,仿佛蝴蝶飞舞,又像是风儿和树木低声呢喃。
  三岔口的商店、饭馆、派出所和部分职工住宅分布在公园四周,公路两侧有五六个铁路车间。
  沿公路向南十几米,靠左手是冀东铁路房间段三岔口房建领工区,再往前行百十米是冀东工务段三岔口养路领工区。
  距离养路领工区五六十米,有一个向东的钉子路口,路口尽头是三岔口货运室。
  钉子路口的右前方是冀东电务段三岔口电务段领工区,继续前行约三四十米,冀东机务段三岔口货车运转车间就坐落在这里。
  再继续走五六百米,公路两侧出现了土坯修建的铁路职工家属区。
  家家户户的门口都用红捡来的青石铺垫,显得整洁规律,凸显了铁路人的按部就班。
  李娜的家在公路右侧。
  这里,一排排钻天杨,如同亭亭玉立的哨兵,为铁路职工站岗执勤。
  在距离家门不足百米时,李娜驻足,说:“谢谢你,我到家了,你也到食堂去吃点东西,再见!”
  韩大路恋恋不舍地挥挥手,站在原地目送李娜。
  李娜走到家门口,回过头,看见韩大路的身影被刚刚来临的夜色模糊了,想嘱咐他快点儿回去,又不敢喊。
  于是,再次给韩大路挥挥手,走进家门。
  李娜刚刚跨进院门,妈妈的声音立刻传来:“娜娜,你这孩子,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也不早些回家吃饭,干什么去了?”
  “妈,我去同学小张家了。
  你知道,女儿最爱吃您做的饭了,这不就回了,我一上火车,一日三餐三在车上,时间一长没胃口,天天盼着回家哩!”
  “啧啧,回到家半天不见人影儿,小嘴巴倒是够甜,快吃饭,就等你了。”
  “妈,谁让我是您老人家的小棉袄!”
  张瑞英端详了一下漂亮的女儿,心里甜丝丝的。
  李娜象一只小猫咪紧跟妈妈走进厨房。
  看见灶台上的洋芋丝,胡萝卜炒韭菜,李娜立刻食欲大开,直吞口水。
  她搂住住妈妈肩膀,娇滴滴的说:“妈,您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你这个丫头,谁的妈妈不好?别贫嘴,你爸爸快回了,你盛饭,我端菜。”
  “嘻嘻,爸爸回来就好,我都一个多月没见他了,怪想的。”
  李娜的爸爸是尖山车站值班员,体格魁梧,性格豪爽,浓眉大眼,年青时是冀东铁路职工中公认的美男子。
  李娜的妈妈又是冀东生活段一枝花,两人喜结连理,在三岔口被传为佳话。
  李娜继承了爸爸妈妈的优点,不但个子高挑,五官更是无可挑剔,如今又当上列车长,追求她的人趋之若鹜,不止一打。
  李娜的妈妈何尝不知道这些,三个儿子已经上班,不用娘过多地操心。
  倒是最担心宝贝女儿上当受骗,经常叮嘱她:“娜娜,谈对象一定得擦亮眼睛,尤其干部子弟多数是花花肠子,你可得当心,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迷惑。”
  “妈,我知道,您放心吧,一般人入不了我法眼,将来女儿一定给您找一个比爸爸还帅的姑爷。”
  话虽如此,张瑞英还是惴惴不安,毕竟有红颜薄命的典故。
  母女两个刚把饭菜摆好,李君山就进了家门。
  他看见女儿在家,乐呵呵地:“娜娜,爸爸见你一面可真难,有男朋友了吗?”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