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小说 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

第五百二十三章:拖拉机的普及

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 烟雨织轻愁 2136 Dec 26, 2021 2:10:30 AM
    报纸开始逐渐走入千家万户。
    而接下来的排版大权,苏长生基本都交给了冯志高。
    现在他只负责射雕英雄传的连载就好了。
    而每个月才一章,也就几千字的工作量,这比起后世作为网络作家,至少四更四千的量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现在苏长生只负责在成刊之前审核一番,然后再将样刊拿给李世民看。
    征得李世民同意之后,便可以印刷流通。
    而此时,李世民也是看射雕英雄传看上瘾了。
    在这方面,他和普通百姓,还是有所区别的。
    因为,其他人就算再喜欢射雕英雄传的故事,也只能等着。
    但是李世民不一样啊,他是皇帝啊,并且还是苏长生的岳父。
    他想看射雕英雄传了,就可以让苏长生将存稿拿过来。
    存稿看完了,还可以让苏长生赶紧写稿子。
    在李世民的逼迫之下,苏长生已经将整本射雕英雄传,写了一半都多了。
    不过最近,苏长生却是开始忙碌起来。
    七九河开,**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日子过得很快,一转眼便到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
    清明将近,农夫都开始准备耕地了。
    而今年年初的时候,苏长生就放出了大量的拖拉机和旋耕犁。
    这些拖拉机和旋耕犁,苏长生主要是卖给了一些大地主和大商人。
    拖拉机和旋耕犁的价格不菲,普通百姓,目前还是很难买的起的。
    能够买得起这些的,便只有那些大地主了。
    而苏长生这里,有着最全面的大唐的商人大地主等等的资料信息。
    然后,在数据分析之下,苏长生找上门的,都是那些潜在客户,自然是效率极高。
    被武城商行的销售员找上门的大地主和商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都购买了拖拉机和旋耕犁。
    用拖拉机拉着旋耕犁耕地,只需要一个驾驶员,加一些水,少一些木柴或者是煤炭。
    而一天足足能够耕种二三百亩地。
    如果按照一亩地收十文钱的话,一天就是两三千钱。
    而拖拉机加旋耕犁的价格,也不过是一两万钱而已。
    按照这个赚钱速度,用不多少天就能够回本。
    一个春天过去,他们不但能够收回本钱,并且还能够盈利。
    并且,就算过了耕种的季节。
    这拖拉机仍然可以做许多事情啊。
    平时可以取代马车运送货物。
    这拖拉机的运载量,可比马车多出许多来。
    等到了庄稼丰收的时候,可以用拖拉机来拉庄稼。
    可以说,能够使用拖拉机的地方多了去了。
    买一辆拖拉机回来,绝对不会亏本,区别就在于赚多赚少便是了。
    而这桩生意,又不耽误他们其他的生意,只需要养几个驾驶员便可以了。
    这种生意,哪些精明的大地主和商人,又怎么会错过呢?
    今年年初,武城村便卖出了几千辆拖拉机和旋耕犁。
    而后续的订单,仍然如雪花般源源不断的跟进。
    苏长生感觉,至少十年之内,都不要愁拖拉机的销路。
    十年时间,拖拉机差不多便能够在大唐普及。
    当然了,还远远做不到占据全部大唐市场的地步。
    因为目前来说,他们的生产量还远远跟不上。
    而市场的拖拉机耕地,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许多百姓,都排队找拖拉机来更低。
    一亩地十文钱,这个价格,自然是算不上便宜的。
    但是它快啊。
    这个时期,每一家每一户家里,都有大量的土地。
    大唐初期,地广人稀,一个人能够分到**十上百亩地。
    实际上,他们很难耕种的过来这么多地。
    但是有了拖拉机耕地,那便不同了。
    一天时间,就能耕种二三百亩地啊。
    只要耕完了,种地就要快上许多。
    所以,但凡家里地多的百姓,都愿意找拖拉机来耕地。
    哪些买到拖拉机的大地主或者是商人,每一天都有一两千钱的收入,自然是十分满意的。
    而看到拖拉机耕地,居然如此赚钱,许多人也都跟着眼红起来。
    他们也纷纷准备购买拖拉机。
    甚至有些村子,还有村民准备联合购买拖拉机的。
    拖拉机带旋耕犁,再加上其他的一些配置,价格足足一两万钱。
    但是他们一个村子一姓之人,几十家联合起来购买,一家也就几百钱而已,这个钱他们还是出的起的。
    几百钱,他们就能够将他们所有的地,全部都耕种出来。
    收获的时候,同样的能用拖拉机来运输粮食。
    平时没事了,还可以用拖拉机揽点活干。
    他们觉得,买一辆拖拉机还是十分值得的。
    于是,拖拉机的销量,越加的火爆起来。
    ……
    耕种完之后,便是到了新型农作物推广的时候了。
    其实在刚刚开春不久,苏长生便是带人开始育苗。
    主要是地瓜要专门育苗,像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并不需要育苗。
    在开春之后,苏长生就专门找哪些低洼风吹不到的地方,将挑选好的地瓜种在地里。
    外面用玻璃罩起来,这样即便是晚上,也可以保持温度,保证地瓜发芽之后,不回被冻死。
    用玻璃来育苗,还是十分浪费的。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后世,都是用塑料薄膜来罩着的。
    但是这个时代,还生产不出塑料薄膜来,也只能暂时用玻璃来作为取代物了。
    而早在去年的时候,苏长生便登记了各种新型农作物的产量。
    一亩地大概用多少斤,这么多新型农作物,能够种植多少亩地,去年就已经计算出来,并且交给了户部。
    至于新型农作物如何推广,推广范围是多大,这一切就是户部去做的事情了。
    而户部的戴胄,也考虑了各方面的问题。
    其实最快的推广方式,并不是以长安城为中心向外扩充。
    这样的扩充方式,大概是最慢的。
    最快的推广方式,其实是将新型农作物,平均分发给大唐十道。
    让每一道都在自己道内开始推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的推广速度,要比扩充的速度快上许多。
    但是因为疆域和距离还有时间的问题,一些农作物是没办法采取这种方式的,比方说地瓜。
    
目录
设置
手机
收藏
书页